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苔藓植物18种,隶属11科15属,约占全国药用苔藓植物总数的31%;记述了纳板河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的分布及药用功能,提出了合理性开发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云南西双版纳纳板河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苔藓植物18种,隶属11科15属,约占全国药用苔藓植物总数的31%;记述了纳板河保护区药用苔藓植物的分布及药用功能,提出了合理性开发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以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并评价,以期为今后保护区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的5种基本模式,及其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实地共发现13科1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数的7.1%,其中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enensis)为保护区内首次发现的新记录种。查明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区内的地理坐标、种群数量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其就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威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实地共发现13科1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数的7.1%,其中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enensis)为保护区内首次发现的新记录种。查明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区内的地理坐标、种群数量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其就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威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3个拉祜族村寨对土地和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认为转变单纯采集为栽培种植价值大的野生植物是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以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建区10年的管理实践为例,论述了应以“小流域生物圈”为指导思想,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从而体现保护、科研、开发相结合,保护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资源,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德合作项目LILAC(生命景观中国),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局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及上海同济大学合作并于2010年3月和7月开展了两次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调研工作——“土地利用和水”子项目.项目的目的是研究保护区内种植橡胶及经济作物对水资源的影响。本文通过此次调研获得的数据,对纳板河水资源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湿地保护是水环境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新疆玛纳斯流域湿地受今年来当地经济和旅游的影响,富营养化程度和矿化度非常高,原生湿地的特征减弱或消失。文章介绍了玛纳斯河流域天然湿地的分布特点;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天然湿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水问题;并对其主要水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解决湿地水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纳板河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管理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纳板河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生境特点,对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境管理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共管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陈传明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0):1674-1684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当前自然保护区决策者、社区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利用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和利益相关者分析法等,对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从公共管理框架设计和模式选择等方面探讨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公共管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外围层,其中核心层的利益相关者为政府、当地社区、非政府组织、企业与旅游公司,对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具有高影响力、低利益/高公益,追求生态效益;当地社区为高影响力、高利益,追求经济效益;非政府组织具有低影响力、高公益,追求社会效益;企业与旅游公司具有低影响力、高利益,追求经济效益。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围绕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共管理的框架设计和模式选择。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的管理采取政府主导型,社会效益的管理采取政府指导下的非政府组织管理型,经济效益的管理采取政府指导下的企业与旅游公司管理型以及社区共同管理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一年来我国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统计分析,探析了多个建设项目对单个自然保护区累积生态影响的具体内容,并以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累积生态影响的评价方法。最后为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累加生态影响,提出了4条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长江三角洲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4处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获取了1980~2015年4个国际重要湿地(Ramsar)的5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分析湿地面积、景观格局动态及景观指数变化等,定量解析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35a间,研究区内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损失比例最高,为27.2%;(2)4个国际重要湿地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都在增加,湿地趋于破碎化,景观间连通度降低.(3)耕地和人工表面增加是造成湿地损失的主要因素,耕地、人工表面、外来物种入侵和养殖池扩张等人为胁迫呈现上升趋势.(4)总体而言,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对人为活动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是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最为显著;但湿地保护有效性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强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间的生态系统质量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基于“理想参照系和关键指标”的理念,提出量化关键指标阈值和生态系统质量的算法,并以额尔古纳、辉河和锡林郭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开展具体的评估工作。研究发现:(1)额尔古纳保护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84.59)显著高于辉河(69.26)和锡林郭勒保护区(63.41)。(2)三个保护区不同功能区间的生态系统质量指数无显著差异。(3)2000—2018年,额尔古纳和锡林郭勒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辉河保护区无明显变化。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能科学、快速地评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质量现状及变化,可量化其恢复潜力,并能实现评估结果间的比较,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辉河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湿地、草原、森林等生态系统及其赖以生存的生物物种为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辉河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呼伦贝尔市乃至东北地区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保护好辉河自然保护区作了简要分析,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