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论我国印刷行业的绿色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其规模已接近全球第二,但印刷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发展。绿色印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成为解决印刷行业绿色转型的一个突破口。本文介绍了我国绿色印刷战略的起源、政策支撑、实施及其成果,分析了绿色印刷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印刷的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完善绿色印刷标准;第二,加强推进绿色印刷认证工作;第三,提高企业认识、全员参与并将绿色印刷工作落到实处;第四,对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或财政补贴;第五,针对印刷加工全过程中所需纸张、油墨、胶黏剂、润版液、印版等原辅材料,加强各供应链环节的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再论我国印刷行业的绿色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印刷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在我国实施已有四年时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印刷行业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推行了一系列环保工艺技术,基本完成绿色体系的构筑。本文介绍了绿色印刷在我国的实施现状,分析了其环境效益以及对印刷行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并从政策、行业、企业和技术四个层面就其下一步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国绿色社区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社区建设在中国刚刚起步 ,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 ,是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是创造绿色文明的热切呼唤。建设绿色社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于2011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同时,又以发展环境服务业为重点.其中特别指出:“着重发展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环境咨询、环境监理、工程技术设计、认证评估等环境服务业.鼓励使用环境标志、环保认证和绿色印刷产品.”为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将环境标志、环保认证和绿色印刷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本文研究提出以下战略性举措:第一,加强环境标志工作,积极引导可持续消费,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第二,规范环保认证市场,提升环保认证水平,增强环保认证的信任度;第三,推进实施绿色印刷战略,促进印刷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云南实施绿色印刷现状,分析了绿色印刷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认为云南绿色印刷新时代到来,提出了云南绿色印刷新时代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印刷包装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印刷过程的主要污染来源进行了阐述,并对开发环保型印刷材料和发展绿色环保印刷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实施绿色采购有助于带动上游企业产品的绿色生产,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目前政府绿色采购虽然设定了清单并提出了环境标准要求,但是仅停留在基本层面,即仅对最终产品制定了采购的环保标准,尚未到达政府绿色采购的绿色供应链层面。本文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实施绿色采购可以推动绿色供应链更好发展,剖析了现有绿色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从法律基础、评价机制、指标体系、奖励和监督机制以及第三方参与等方面提出了通过政府采购促进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在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分别代表环保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在协议上签字。这标志着我国将加快实施绿色印刷战略,促进我国印刷产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环境的日益恶化,企业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冲突是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实现绿色制造和绿色产品生产供给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绿色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现有文献梳理了绿色管理演变过程和绿色管理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管理对策.对于企业而言,增强企业领导的绿色承诺、实施绿色实践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的重要举措.同时,只有实施绿色管理,企业才可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绿色会计的概念、生产背景、各国发展情况及其与传统会计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绿色会计在我国实施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了绿色会计制度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包装印刷的环境性能及绿色化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环保已成为新世纪的发展主题,包装印刷的绿色化问题已成为阻碍包装印刷工业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对此,在研究了现行各种包装印刷技术的环境性能,及包装印刷材料中油墨的环境性能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探讨了包装印刷绿色化五个方面的发展对策:发展无醇印刷和无水胶印技术,发展环保柔性版印刷技术,发展环保油墨,发展直接制版技术(CTP)和数字化印刷技术,发展废弃物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屋顶绿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绿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屋顶花园作为新的绿化途径而得到了广泛的利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屋顶绿化的历史;开展屋顶绿化的必要性,并且从七个方面介绍了屋顶绿化的意义;屋顶绿化的类型;屋顶绿化在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最后介绍了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佛甲草的优点.屋顶花园造就了新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现代家居生活必不可少的延伸,她为人们开辟了新的休憩娱乐活动场所,同时也加强了屋顶的隔热、御寒、隔声效果,起到了吸附飘尘和产生氧气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水处理剂的绿色化及其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存在污染重、处理难等污染特征,对水环境的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和潜在威胁,使其成为污废水治理研究的重点领域.不同水处理剂的处理效果差异大,通过对比传统水处理剂与绿色水处理剂的技术参数,绿色水处理剂体现了处理高效、环境友好、功能多元的技术优势.同时对绿色水处理剂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关于绿色水处理剂的研发、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未来绿色水处理剂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点,旨在调控资本供给,实现环境向好发展。以绿色债券为例,基于2016—2019年中国142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政策激励、金融基础、环境污染对绿色金融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引入绿色金融的城市数目较多,东部地区是绿色金融规模增长的承载区域。(2)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显著提升绿色金融规模,而环境污染起到抑制作用。(3)不同区域的政策措施都能与金融基础协同,促成绿色金融发展。仅在东部地区,政策激励能够缓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是在政策激励和金融基础推动下的顺势转型,中西部地区则需应对环境污染造成的阻力。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国内外绿色建筑应用绿色能源研究成果的综合评述基础上,介绍了主要的绿色能源类型及其在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减排上的作用,并对未来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水平,对目前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并结合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表明:①我国工业园区经历了快速发展、调整发展和科学发展等阶段,在经济发展、资源与能源优化利用、污染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②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主要体现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绿色园区建设和UNIDO绿色工业园区创建等工作中,这些政策在推动主体、实施路径、侧重方向上各不相同又各有特色,对推动工业园区节能减排绩效明显.③目前,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程度有待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方面.为此,提出了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对策建议: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园区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建设,实现经济环境双赢;注意环境风险防控,确保环境安全;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重要体现。通过构建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体系,基于MinDs模型、泰尔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算2001—2019年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分析其驱动因素。结论如下:(1)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以2015年为界,呈“先升后降”变化,西北、广西的资源型城市整体上升,西南和内蒙古的资源型城市近年呈下降趋势,成长型城市发展较为稳定,成熟型和再生型城市2017年后下降明显,衰退型城市呈上升趋势;(2)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表现为极低和极高区间数量少、中间得分数量多的正态分布特征;(3)绿色发展效率空间非均衡的问题较为严重,其中,西北与西南地区的成熟型城市的变化是导致绿色发展效率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4)经济发展、城市化、城市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生命周期下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驱动因素各有特点。研究对提升西部各类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引导和推动消费和生产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绿色采购成本效益分析是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可持续推进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在介绍了中国环境标产品政府采购的现状和国外相关政府绿色采购环境效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电子产品展开了相应的环境效益分析,最后对国内广泛开展此项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