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机制。采用样地实地调研获得不同种植密度的天麻产值、成本消耗、光照强度等数据,运用生态—经济系统理论思想分析了林下天麻仿野生种植不同密度设置下生态—经济系统效益的变化趋势、协调程度、耦合状态和生态效率,评判林下天麻仿野生种植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是否协调。研究结果认为,林下天麻仿野生种植适宜强度为40—60穴/667m~2。  相似文献   

2.
兰溪市游埠镇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以来,环境治理能力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农业种植水平不高、生态产业未形成规模等问题。立足新时代背景和游埠镇自身的地域与文化优势,同时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目标指标体系,游埠镇应将保护衢江生态安全、发展生态农业和古镇旅游、培育生态文化、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以及实施美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也是生态脆弱的地区。山区经济发展可为生态建设提供驱动力,同时林业生态建设也能为山区的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态保障。基于湖南省湘西州林业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对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山区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林业经济驱动、生态恢复与保护、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化和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四种模式,为实现湘西自治州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目标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个体生活资源基本需求为计算单位,探讨陕西生态总资源承载人口能力,预测陕西人口发展与生态资源的关系。根据本文给出的计算方式,陕西耕地资源与人口数量35年后基本饱和;草场资源严重超载畜牧,人均草场资源远低于实际需求;森林资源已经供不应求;水资源对于人口数量严重紧缺,渭河水质污染严重。面对这一现实,陕西需要坚持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土地综合管理;提高草原保护意识,加大草原建设力度;依法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扩大用材林营造面积;加强节约用水意识,充分保护和合理开发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鸭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绿江流域由于人类长期过度地甚至是掠夺式地开发建设活动,造成水患等自然灾害频仍,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及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生物群落退化,生态功能降低。针对这些问题,该流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科学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林种结构和树种结构;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污染综合防治,严格保护天然林;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省),发展生态经济;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不断推进流域的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通过分析我国的森林资源结构、质量和区域分布,发现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工作中面临着诸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偏低、破坏严重、火灾频繁等问题,提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泸州市蔬菜种植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分析了泸州市蔬菜地土壤中的p H值、有机质以及重金属(Cd、Hg、As、Pb、Cr、Cu)含量,并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Cd、Hg、As、Pb、Cr、Cu的平均含量水平未超过四川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中土壤污染元素的浓度限值进行评价,泸州市蔬菜种植地土壤重金属均未超标。地积累指数及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泸州市蔬菜种植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微污染或无污染以及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最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等一系列重要生态理念与思想。如何传播这些生态理念和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能否从理论落到实践的关键。自然保护地在培养公民生态意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开展生态理念传播的最佳场所之一。本文选择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理念传播为研究对象,力图为提升自然保护地的传播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方法。这既契合了生态保护的时代需求,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层次,增强我国绿色传播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环护环境,保护生态,早已定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就包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大力植树造林。种树有功,毁林有罪,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善待周边环境的一个理念、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应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社会经济条件进行优化组合,有序开发。森林资源是民族地区的重要资源,只有将森林资源转化为森林资产,才能实现其变现的可能。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通过SWOT工具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化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选择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环境资讯     
正【环境新闻】新一轮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启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5日联合启动新一轮"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绿色经济评价体系研究"。开展新一轮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将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提供决策参考。据介绍,新一轮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将以林地林木价值核算、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森林文化价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的保护中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保护森林资源对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关森林资源保护法律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指出我国《森林法》关于法律责任规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违法砍伐林木者应当承担远期保护责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安徽省2000年森林资源统计资料及Costanza等的评价方法,对安徽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安徽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3563.41×106$·a-1,约占全国森林生态系统总价值的3.04%,其中营养循环的贡献最大(约占42.08%),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占总价值的74.13%、19.67%和6.2%,反映出其极强的生态功能;在安徽省各树种中,阔叶林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占40.2%).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白山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通过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方面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王波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Z1):116-120
伊犁地区林牧区生态系统的保水功能受到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已明显下降,尤其是山地天然林资源的生态总体质量和生态功能都同步处于下降趋势。伊犁地区的生态建设重点应放在山地天然林分布区。保护和大力发展山地天然林资源是伊犁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大力营造山地人工林,是目前条件下保护和发展山地森林资源的最有效手段。每年营造山地人工林不少于0 3×104hm2,才能够基本保持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在资源总量和生态效能上的稳定,才能够基本维持伊犁地区以往良好的生态形象。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继续启动实施天山、阿尔泰山百万亩山林再造工程。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16,(3)
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污染,给人类生存与发展留下隐患。在经营生态小农场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生态种植和养殖技术,改变现在普遍的种植方式和激素加饲料污水直排模式,共同推广有机生态农业,让它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农业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给孩子的食品安全增添保障,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球变暖日渐明显,主要原因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与草原湿地破坏减少了原有碳汇,加剧了气候变暖的趋势。因此,开展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植树造林是增加碳汇的重要手段。基于此,以重庆市为例,结合重庆市森林资源公报的最新数据资料,采用蓄积量法,计算得到重庆市森林固碳总量为5931.78万t。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扩展区为259.68万t,占4.38%;城市发展新区为1233.69万t,占20.80%;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为2587.2万t,占43.62%;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1851.21万t,占31.20%。在地域分布上,主要以城口县、巫溪县等县区人均碳蓄积量最高。根据重庆市提供的立地条件,最佳的碳汇林树种搭配方式为:柳杉、包石栎、木荷、栎类。  相似文献   

18.
哈密地区在未来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将如何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日益突出的工业污染以及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状况。文章对加快地区生态规划建设,寻求解决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成"十二五"期间生态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对策做了阐述。并就加强生态保护监督与管理、生态基础建设和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管道建设生态保护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指标体系的建设是生态模型的开发和相关信息系统研究的基础。作者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长输管道建设的特点,选择气候、地表植被、土壤、地形、建设参数五大类指标建立了"西北地区管道建设生态保护指标体系"。介绍了指标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分析及其计算机动态实现,对我国西北地区管道生态保护模型体系和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初论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历史选择。它要求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作为生态环境基础的地质环境也必须进一步加强保护,依靠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地保护地质、生态和大气环境,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以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