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巴黎世界气候大会达成碳减排目标的历史性协定。从北京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探讨北京市低碳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对于解决北京市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提供发展思路。通过脱钩分析,发现北京市实现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并逐渐趋于强脱钩状态;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北京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即北京市低碳城市建设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因此,北京市应大力推动低碳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走中国特色的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与我国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关系;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工作重点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标准化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基础性工作,对于强化政府监督管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引导社会合理消费,规范市场秩序,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物质流核算方法,得到北京市2005—2013年直接物质输入量(DMI)和生产过程排放量(DPO),并应用Tapio脱钩模型,对北京市2006—2013年经济增长与物质代谢的脱钩关系及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借助STIRPAT模型,对直接物质输入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北京市经济增长与DMI基本实现"弱脱钩";DPO呈下降趋势,与经济增长呈"强脱钩"状态;城市化率、产业结构、人口和人均GDP对DMI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城市化率对DMI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电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我国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在发展过程中系统地研究电力、环境、经济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电力、环境、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复杂系统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力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功能、效应、演化等基本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电力生态系统是由电力、环境与经济三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电力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的功能,电力生态系统存在着从无序向有序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其演化过程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目前,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深入分析经济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认为生态安全问题凸显的根源在于经济社会系统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且经济社会系统运行生态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是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之间矛盾的关键;从系统的高度,围绕生态化与高效化剖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并从理论上分析"3R"原则及其经济实践与生态安全的关系,认为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系统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系统变革,可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7.
农村水环境是湖南省洞庭湖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对于新时代洞庭湖江湖关系协调、农业绿色发展、农民生活幸福有着直接影响。近年来,随着湖南省洞庭湖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日益集中,农村水环境问题整体呈增长态势,如:季节性水资源短缺严重,水质整体呈轻度污染,水体生态功能退化明显,防洪减灾能力严重不足等。立足湖南省洞庭湖农村水环境现实问题,从水文情势变化、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处理、科研创新能力、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系统分析农村水环境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既有助于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又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日益突出,使再生资源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再生资源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产业,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再生资源产业  相似文献   

9.
再生资源产业对于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管理体系不善、技宋鬟备落后、产业规 缺位和产业政策不清等突出问题.对此,提出六点具体建议,包括:加强立法和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再生资源高效回收体系,推动技术装备升级和推广,完善配套财税政策,强化产业规划统筹和部门政策衔接,加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0.
从发电结构来看,我国燃煤发电仍处于主导地位。燃煤发电产生大量的粉煤灰,对电厂运营成本和环保造成很大压力。粉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具有变废为宝的特性,但由于各属地政策和产业结构不同,各电厂处置粉煤灰的方式差异较大。介绍了粉煤灰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并通过仔细调研,对天津区域粉煤灰综合利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深圳市1996—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呈现典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至2007年,这4个环境指标已经全部跨越拐点,目前处于EKC的右侧。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管理的变化趋势,探讨了深圳EKC的演变主要是由GDP增长、环保投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技术进步等因子驱动的。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青岛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商品消费量不断增加,由此导致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加速增长,且废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产生源数量分布广泛,管理难度大,因而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安全隐患.在调查和分析2005-2007年青岛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现状的基础上,指出:(1)产生量最大危险废物类别为无机氰化物、无机氟化物、含铬废物和染料涂料等4大类;(2)产生量大小排序依次为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同时,在分析废物产生特性和污染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青岛市在工业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青岛绿色经济发展的严重壁垒.针对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和废物产生特征,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对策和建议,对青岛市工业危险废物的有效管理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缓解环境、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顾及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从工业经济系统自身发掘资源、能源,充分挖掘潜力,寻找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促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以循环经济模式替代陈旧的线性经济模式,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明  吴笛  张健  赵玙瑶 《化工环保》2011,31(3):222-225
介绍了我国钛白粉产业的现状,阐述了钛白粉产业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我国钛白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原因.指出施行清洁生产对钛白粉产业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杭州协联热电有限公司电子束脱硫工程的原理及工艺流程作了简要介绍。通过电子束脱硫装置的调整试验,对反应器进口烟气温度、出口烟气温度、氨硫摩尔比等影响脱硫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为电子束脱硫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包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和共建现代绿色经济发展体系,基于循环经济视角,分析了当前中国包装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包装产业发展不均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进而,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等拓展包装产业发展新模式,以期实现包装产业绿色、智能、安全、可持续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持续扩张,与此同时能源消费量也急剧增加。随着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能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研究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依据1980—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出口贸易和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为避免出口贸易的发展以过度的能源消费作为代价,需要重点关注外企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行业科技水平以降低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18.
湖南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形成了多元化、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对缓解湖南所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研究,总结和分析了示范基地、多级生态链、品牌战略等湖南发展循环经济的6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在分析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并借鉴国外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经验,提出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要素产业配置等对策,来提升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前言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确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