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来物种入侵是威胁国家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重大安全问题。《生物安全法》的通过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综合性的制度规范。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治实践长期以行政规制为主导,较少关注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等法律主体在治理中的作用。行政规制治理中执法机构及其职能与管理手段的碎片化,亦无法回应高风险社会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需要。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治建设应当坚持整体性治理理念,以整体安全观为指导,坚持风险预防、防治结合,明确综合管理程序及责任法律制度和一体化协同执法机制,健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行政规制体系;引入公众参与,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协同治理外来物种入侵,鼓励外来物种入侵公益诉讼等,完善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多元共治体系,共促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体系的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我国面对外来物种入侵严重的现状,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着明显缺陷,对外来物种入侵方面的立法也相当滞后。这种现状难以适应中国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也难以符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文章对国际社会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相关立法及美国、日本的先进立法经验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的国情,对我国创设外来物种入侵法律制度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期通过法律手段有效地防治外来物种的入侵,并促进我国对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外来物种入侵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公众健康,甚至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在外来物种入侵相关立法方面存在立法理念滞后、调整范围欠充分、监管碎片化、法律制度缺失且责任追究机制单一等问题,无法有效回应高风险社会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在国内外相关制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在《生物安全法》的指导下,确立整体生态安全理念,采取风险预防原则,健全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引种许可证、全过程跟踪监测、公众参与和法律责任制度,优化外来物种风险管理机制,促进生物安全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2009,(5):73-73
在国家层次上,我国缺少一部全面的法律或法规,缺乏必要的生态影响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体系。今后的工作中,应当研究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条例》和《外来入侵物种环境管理办法》;根据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外来物种生态风险评估和监管;完善相关审批制度,由环保部门负责外来物种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各部门按现有法规负责相关类别外来物种引进审批时,应商环保部门,  相似文献   

5.
针对民众对入侵性外来植物的了解认识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阐述了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经济等方面所造成的危害,并根据生物可不断地繁殖、更新和扩散等特点,提出了治理入侵性外来物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带来的危害,总结出长春市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预防与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沅陵县自然环境情况和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目前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为我国下一步生物安全防治工作明确了方向。本文从加强源头防控、实施综合治理、提升防控能力、夯实各方责任、鼓励公众参与五个方面,为四川省外来物种防控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外来物种入侵防治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2020年2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国内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外来物种入侵不仅会破坏本地的生态系统,威胁生物群落多样性,还会对农业、林业等造成严重威胁,带来巨大的生态风险和经济损失。辽宁省地处陆海边境,是外来物种进入国内的重要通道,为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提出应加强对于本地物种的选育使用、建立外来物种潜在风险调查机制、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规范引进许可制度、加强政策宣传和口岸违法处罚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成都市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危害进行了调查,初步发现有蔗扁蛾(香蕉蛾)Opogona sacchari(Bojer)、大瓶螺(福寿螺、苹果螺、雪螺)Pomacea canaliculata Spix、空心莲子草(水花生、喜旱莲子草)Alterti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凤眼莲(水葫芦、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Solms、牛蛙Rana cntesbei-ana Shaw等.提出了引入扩散原因及危害分析、防除方法,近期可能入侵成都市的外来物种,防治外来入侵物种工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依法管理外来物种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根据中国国情以及外来物种本身的生物性、经济性特点,就外来物种的概念、分类、引入行为的规范、引入风险评估的主要程序、外来物种的监测、外来物种的防治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谢虹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6):130-136
可再生能源的法制保障和法治水平关系其持续健康发展。风力发电(以下简称风电)虽然提供了可再生能源,但在建设时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宣示了保护环境的立法目的,但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侧重能源开发利用,但缺乏环境规制治理保障能源安全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的时间较早,防治水土流失的相关法律制度已不适应风能的开发利用。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发现风电场环境治理存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治理低效化、水土保持设施“三同时”制度法律监管不足、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并联审批”设计缺陷等法律制度失灵症状,大量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尚未得到法律救济,为此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法律矫正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疆外来入侵种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新疆9种已呈现出较大危害的外来入侵种的分布范围、生境类型、种群建立状况、起源、首次发现或引入的地点及时间、来源、引入路径、入侵途径、经济和生态影响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并深入分析了目前外来入侵种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外来入侵物种预防、控制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政策导向提出实现生物多样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要求,新时期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除了注重实现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生态系统、生物物种、遗传资源(基因)三方面的协同性整体性保护以外,还强调了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国家安全等总体性目标。在此背景下,本文建议,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也应当在推动立法实践、提升国家安全治理能力、整合现有立法资源等方面发挥其应有价值。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明确法律体系贯彻生物多样性整体性保护理念、执行国家战略部署以及平衡多元化利益的应有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整体性目标的树立、网格联动性的体系构建、合理配置现行法律制度等方面探寻系统性法律体系的构建路径,将有效发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在服务社会需求、回应国家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制度支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土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的严峻考验。从土地污染的角度,讨论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问题。工业“三废”的排放、城市化进程和土地污染防治法律的滞后是引起土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原因。为了防治土地污染,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保护体系。着重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治理和防治土壤污染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2009,(6):33-34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等主办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大会召开。今年的主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入侵物种”,会议为我们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之美,并呼吁人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背景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地区已成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地和多发地,对其进行防范和疏导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以浙江的三个典型事件为例,对该问题进行了案例剖析,从法律保障体系、公众参与机制、信息公开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和法律救济制度五个方面提出了新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生物在丰富了区域生物物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危害。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严重,入侵生物种类多、来源广泛,外来生物入侵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外来生物入侵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外来生物在丰富了区域生物物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危害。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严重,入侵生物种类多、来源广泛,外来生物入侵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外来生物入侵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外来植物的入侵性和生境的可入侵性两方面综述了外来植物豚草的入侵机理研究进展,分析了豚草在秦皇岛地区的现状,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为例调查了人类活动干扰对豚草的影响。豚草的入侵性与其自身所具有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生境的可入侵性则与其群落特征和受干扰程度等因素有关。目前豚草是秦皇岛地区自然群落的建群种,没有表现出入侵性。新校区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在自然群落中零星分布,但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生境中豚草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度。因此,在豚草防治中应防止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影响,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