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技术,以剌槐(Robinia pseudoacaci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最高,分别为16.34×106、16.09×106、10.43×104和14.64×104 cfu·g-1干土,春季次之:11.61×106、11.45×106、5.00×104和10.65×104 cfu·g-1干土,秋季最低:5.87×106、5.78×106、4.67×104和4.08×104 cfu·g-1干土,春、夏和秋3季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在培养168 h时,土壤微生物C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以夏季最高(1.20),春季次之(0.88),秋季最低(0.83);3)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表现为夏季明显高于春、秋2季(P<0.05),夏季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R)(28)、Shannon-Wiener指数(H)(3.22)、Simpson指数(D)(0.96)和McIntosh指数(U)(8.20)显著高于春、秋2季(P<0.05),而春、秋2季的R(23,24)、H(3.06,3.08)、D(0.95,0.95)和U(5.90,5.91)无显著差异(P>0.05);4)氨基酸类、聚合物类和羧酸C源类是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微生物偏好且利用率较高的C源类型;5)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C源利用可分为2类,一类在夏季,另一类在春、秋2季,其得分系数的分布范围分别为(2.59~6.00,2.43~5.09)和(-7.65~-1.90,-6.38~-3.43)。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生境质量退化和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特征的变化提供了本底值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唐山市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物的污染现状,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利用安德森8级撞击采样器在河北省唐山市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采用GC/MS法对细粒子(PM_(2.1))和粗粒子(PM_(2.1))中的19种(C14—C32)正构烷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M_(2.1)和PM_(2.1)中正构烷烃年均浓度分别为632.6 ng·m~(-3)和445.6 ng·m~(-3),主要富集在细粒子中,质量浓度季节变化规律为冬春秋夏;细粒子中,春、夏、秋、冬主峰碳(Cmax)分别为C29、C27、C21和C21;粗粒子中,春、夏、秋、冬Cmax分别为C31、C27、C22和C22,粗细粒子中碳优势指数(CPI)在1左右,说明唐山地区正构烷烃的污染主要受人为源影响很大.粗细粒子植物蜡贡献率分别为2.19%—57.62%和0.83%—49.87%,夏季植物蜡分布值最大,冬季最小,表明夏季植物源对正构烷烃的贡献相对较大,冬季正构烷烃的排放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燃烧等),植物源贡献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市近郊和远郊区采集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样品,分析其汞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近郊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汞的浓度高于远郊区,分别为1.28±1.30ng·m-3和0.79±0.68ng·m-3,而且冬、春两季的浓度明显高于夏、秋两季.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汞主要分布在细粒子中,且细粒子富集汞的能力较粗粒子强.  相似文献   

4.
上海外环林带小气候效应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外环林带小气候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春夏林内白天最高气温低于旷地1.4℃,而秋冬则分别高于旷地1.1℃和2.7℃的特征;春、秋、冬林内最低气温高于旷地0.52到1.1℃;一年中春、夏、秋相对湿度高于旷地4%-11.4%,尤以夏季增湿最大,昼夜与旷地湿度差值分别达到11.4%和6.9%,林带在夏秋白天的降温和夏秋的增湿作用十分明显,林带明显具有冬暖夏凉和冬干夏湿的作用。林带在春夏季对林带北缘及下风向90m区域具有稳定其小气候的作用。一年中春、夏、秋林内气温日变化幅度比旷地小1.3~0.7℃,而冬季林内气温日变化幅度反比旷地大2.1℃;相应的夏、秋林内相对湿度日变化幅度比旷地高4.4%-6.7%,而冬、春林内相对湿度日变化幅度反比旷地低1.10/0--2.6%。在冬季中午林带内蓄热能力比旷地高约3℃,林中最低气温普遍比林外高0.5℃,具有明显保温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主城区春夏季不同粒径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通道采样器,采集重庆市主城区PM1.0、PM2.5和PM103种粒径的颗粒物样品,结果显示采样期间PM1.0、PM2.5和PM10日浓度均值分别为0.057 mg/m3、0.075 mg/m3和0.120 mg/m3,主城区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对3种粒径颗粒物样品中的碳组分、水溶性组分以及无机污染元素组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站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压缩站产生的污水以及恶臭气体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和分析,研究了其污染产生的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转站产生的垃圾压滤污水呈弱酸性,pH变化范围为5.2~6.5,污水中主要污染物SS、BOD5、CODCr、氨氮和总磷的浓度范围分别为2.00~218.21 g/L、5.50~35.20 g/L、12.06~70.60 g/L、141~909.5mg/L和31~204 mg/L,中转站压滤污水中污染物浓度大体呈现夏秋季节高而冬春季节低的特征。中转站内气体污染物中H2S、NH3气体浓度范围分别为0.005~0.20 mg/m3和0.59~2.205 mg/m3。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1,2-二氯乙烷、苯、甲苯、乙酸乙酯、间二甲苯等污染物在10-1~103μg/m3之间变化。中转站污染指标和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及PCA结果表明,温度与压滤污水主要水质指标和臭气浓度气体指标存在着相关性,而H2S、NH3气体污染物与水质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西北地区典型高原封闭湖泊宁夏沙湖为研究对象,分春、夏、秋、冬季(4月、6月、8月、10月)对沙湖水体网格点14个区域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氟化物及叶绿素等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和统计,同时对不同季节主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湖高锰酸盐指数和氟化物100%超标,石油类春、夏、冬季100%超标,总氮春、夏、秋、冬超标率分别为43%、64%、7.1%和100%,总磷春、夏、秋、冬超标率分别为50%、100%、85%和8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氟化物浓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r=-0.663,P0.01),总磷浓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降低(r=-0.673,P0.01);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会降低水体透明度.夏季叶绿素和高锰酸盐指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r=0.744,P0.01),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r=0.763,P0.01);秋季高锰酸盐指数随p H的升高而降低(r=-0.672,P0.01),石油类和透明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r=0.784,P0.01),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呈现一定的相关性(r=0.594,P0.05);冬季各项监测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14个监测点位春、冬季节聚为两类,夏、秋季节聚为三类.春季共提出2个主成分,揭示75%的污染来源;夏季共提出1个主成分,揭示53%的污染来源;秋季共提出2个主成分,揭示62%的污染来源;冬季共提出3个主成分,揭示80%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5年春(5月)、夏(8月)、秋(10月)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9种,其中,节肢动物门最多,有20种,毛颚动物门4种,腔肠动物门3种;桡足纲及甲壳纲浮游动物为当地主要种类。海州湾海洋牧场秋季浮游动物种类数达16种,大于夏季(10种)和春季(8种)。人工鱼礁区各个季节的浮游动物群落丰度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P0.05),春、夏两季的浮游动物群落种类数无显著区域性差异(P0.05),而秋季对照区浮游动物种类数显著高于人工鱼礁区(P0.05)。海州湾海洋牧场浮游动物夏季种类数显著高于春季(P0.05);秋季浮游动物丰度显著低于春、夏两季(P0.05)。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71和2.107,春季最小,为0.380和0.554;而均匀度则在秋季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214和0.224,且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夏、秋两季相似度较低,夏、秋两季群落结构更复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群落丰度及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海表温度(SST)、生物需氧量(BOD_5)、叶绿素(Chl-a)、溶解氧浓度(DO)和部分营养盐(SiO_3~(2-)-Si、NO_3~--N和PO_4~(3-)-P),且影响因素存在季节性差异。浮游植物群落丰度也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丰度及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物园圈养丹顶鹤的数量和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话咨询、实地调查和网络检索的方法调查了141个城市动物园、园中园和野生动物园的丹顶鹤圈养情况,以明确我国动物园圈养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41个动物园中,83个(58.9%)动物园有数量不等的圈养丹顶鹤(1~175只),总数达到917只;其中城市动物园319只,园中园82只,野生动物园516只。不同地区的不同动物园圈养丹顶鹤分布有明显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野生动物园丹顶鹤数量显著大于园中园(P0.05)。圈养丹顶鹤最多的3个省级行政区分别为辽宁省、广东省和黑龙江省;圈养丹顶鹤数量最多的前10个省级行政区共圈养丹顶鹤719只,占中国动物园圈养丹顶鹤总数的78.4%。圈养丹顶鹤最多的3个地理区域分别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占我国动物园圈养丹顶鹤总数的74.3%。  相似文献   

10.
有机氯农药在空气中的浓度与环境温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温度升高时,有机氯农药从土壤、水体或植物中蒸发,使得空气中的浓度增加,通常夏、秋两季大气中有机氯杀虫剂的含量要高于冬、春两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