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1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技术,以剌槐(Robinia pseudoacaci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最高,分别为16.34×106、16.09×106、10.43×104和14.64×104 cfu·g-1干土,春季次之:11.61×106、11.45×106、5.00×104和10.65×104 cfu·g-1干土,秋季最低:5.87×106、5.78×106、4.67×104和4.08×104 cfu·g-1干土,春、夏和秋3季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在培养168 h时,土壤微生物C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以夏季最高(1.20),春季次之(0.88),秋季最低(0.83);3)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表现为夏季明显高于春、秋2季(P<0.05),夏季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R)(28)、Shannon-Wiener指数(H)(3.22)、Simpson指数(D)(0.96)和McIntosh指数(U)(8.20)显著高于春、秋2季(P<0.05),而春、秋2季的R(23,24)、H(3.06,3.08)、D(0.95,0.95)和U(5.90,5.91)无显著差异(P>0.05);4)氨基酸类、聚合物类和羧酸C源类是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微生物偏好且利用率较高的C源类型;5)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C源利用可分为2类,一类在夏季,另一类在春、秋2季,其得分系数的分布范围分别为(2.59~6.00,2.43~5.09)和(-7.65~-1.90,-6.38~-3.43)。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湖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生境质量退化和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特征的变化提供了本底值参考。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贵州省喀斯特土石山区为例,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喀斯特生态实验站的部分试验数据,从全局性、紧迫性、高效性、层次性、可持续性、创新性与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了在贵州喀斯特土石山区的急坡地、陡坡地、缓陡坡地其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分别采用3种典型模式,即:灌草模式,乔灌草模式与林果模式,以期促进该区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樗蚕(Philosamia cyntia Walker et Felder)是城镇园林植物上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结果表明,该虫在衡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在寄主植物上的丝质茧内越冬.5月中下旬是第1代幼虫危害高峰期,也是全年危害最严重的时期,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防治.在低虫口密度时,采用剪除越冬虫茧的方法,降低越冬代虫口基数.在高虫口密度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喷雾防治幼虫,可以迅速压低虫口密度.对于高大树上的樗蚕,可在其幼虫取食期,采用树干打孔注入内吸性杀虫剂的方式,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采用克百威、铁灭克等内吸、传导作用强的杀虫剂埋根的方法防治樗蚕幼虫,防效好,药效期长.  相似文献   
4.
衡阳地区黄刺蛾生活史及滞育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刺蛾Cm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 是我国林木、果树和园林绿化树上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滞育越夏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6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做茧,7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幼虫滞育期。幼虫取食危害期仅1个月左右,幼虫在茧中滞育时间长达280d以上。  相似文献   
5.
从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害虫对于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过程中防止害虫危害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野生马齿苋种子发芽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野生马齿苋种子的发芽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齿苋种子发芽受温度、浸种时间、种子贮藏时间等因素影响.温度低于20℃时,不发芽,20℃时开始发芽,发芽适温为25~30℃,温度超过35℃时发芽受到抑制,在25℃下催芽,其发芽时间集中在24~48h内.温水浸种有利于发芽,浸种时间以12~24h为宜.马齿苋种子存在3~4个月的生理休眠期,用清水浸种可打破休眠,野外播种马齿苋时覆盖塑料小拱棚可明显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7.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酶活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的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裸荒地、草本群落、灌木群落和乔木群落4种类型表示恢复的4个阶段,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不同恢复条件下0-10、10-20、20-40 cm土层酶活性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酶活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的进行,脲酶、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减小(P<0.05)。2)随着土层的加深,脲酶、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减小(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3)脲酶、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均与土壤含水量、物理性黏粒、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及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4)过氧化氢酶与脲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相关性不显著(P>0.05),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及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 pH 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5)土壤脲酶、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可敏感地反映植被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植被恢复可改善表层与深层土壤的生物学性质。  相似文献   
8.
以典型的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恢复阶段(Ⅰ)、灌草恢复阶段(Ⅱ)、灌丛恢复阶段(Ⅲ)与乔灌恢复阶段(Ⅳ),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各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水分入渗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饱和导电率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非毛管孔隙度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粒径在2~0.25 mm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2)选取各植被恢复阶段的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率和渗透总量4项参数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各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灰色关联度依次为乔灌恢复阶段(Ⅳ)(0.730 03)>灌丛恢复阶段(Ⅲ)(0.686 02)>灌草恢复阶段(Ⅱ)(0.596 09)>草坡恢复阶段(Ⅰ)(0.56009)>裸露地(CK) (0.414 03),乔灌恢复阶段(Ⅳ)在所研究的区域内具有较好的水分入渗性能;(3)Horton水分入渗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值≥0.774,对所研究的区域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图1,表6,参23.  相似文献   
9.
以典型的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裸荒地、草坡、灌木林和森林基本相似的4个植被恢复阶段,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了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物理性状和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由低级向高级的演替,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机质及速效磷显著升高(p<0.05);土壤pH值、容重及根土比显著降低(p<0.05);速效氮和速效钾变化不一致;(2)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根土比、有效磷、土壤容重与微生物量碳具有较大的关联度,通径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土壤容重和根土比对微生物量碳的形成有较强的直接作用,有效氮表现出较强的间接效应;根土比-有效磷、有机质-土壤容重、有效氮-土壤容重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制约,间接调控着微生物量碳的形成。这将丰富该地区植物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华山松松茎象幼虫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山松松茎象是南岳景区松树上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严重危害华山松和黑松.本文介绍了其幼虫的取食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该虫幼虫取食华山松和黑松的韧皮部,同时取食新鲜的松脂,越冬后的幼虫仅靠取食新鲜松脂就能正常发育,并化蛹、羽化.单株虫口数量与松树树干基部直径呈明显正相关,即树干基部直径在10.0~20.0 cm 、20.1~25.0 cm 、25.1~35.0 cm之间的松树,平均单株有虫数量分别为1.0头株-1、1.98头株-1和3.30头.株-1.在5~10月间,采用人工清除幼虫的方法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该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