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了湿式振动纤维栅的一种新型过滤材质——扁平形金属丝带。根据影响除尘性能的因素,分别研究了风速和过滤片数对金属丝带纤维栅的除尘效率和过滤阻力的影响,并从理论上解释了金属丝带纤维栅的过滤阻力增加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金属丝带纤维栅。矩形金属纤维栅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风速下,随着过滤片数的增加,除尘效率增加。当风速为3.3m/s,过滤片为6片时,全粉尘的除尘效率达99%;呼吸性粉尘的分级效率大于94%,达到了与化学纤维栅相同的水平。过滤阻力随着速度和过滤片数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当湿式振动矩形金属纤维栅为6片,风速为3.3m/s时,纤维栅在当量直径为0.074mm和0.109mm时的最大过滤阻力分别为488Pa和500Pa。  相似文献   

2.
袋式除尘用过滤材料的性能测试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袋式除尘用过滤材料选用时的低阻、高效要求,对PPS、P84、FMS9806、PPS覆膜、FMS9806覆膜、HBT等6种常用的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过滤阻力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与对比.测试结果表明:HBT的过滤效率较高,仅次于FMS9806覆膜,且过滤阻力较低;FMS9806覆膜滤料的过滤效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滤材料,但阻力也是最高的;其余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均低于这2种材料,同时阻力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旋分离和滤筒过滤的除尘原理,采用气旋分离作为一级除尘分离大颗粒粉尘,滤筒过滤作为二级除尘去除细颗粒物,设计并构建了适用于抛光打磨车间的便携式除尘器试验模型,并对其运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除尘器处理风量为117~179 m3/h,漏风率和设备阻力随处理风量的增加而升高,漏风率控制在3.52%以内,设备阻力最小为163 Pa,最大为393 Pa;除尘效率随风量的增大而发生轻微降低,该便携式除尘器的最高除尘效率达99.63%。  相似文献   

4.
JDPL型静电过滤除尘机组是我们根据多年来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成果而设计的。其在实际运行中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机组较普通机组效率提高,阻力降低,清灰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化学纤维栅湿式除尘是一种复合机理的新型湿式过滤除尘技术,其过滤风速为2~10m/s,阻力仅为200~500Pa,除尘效率达到99.62%,能很好解决矿山溜井卸矿产生的粉尘,使溜井含尘气流经净化后达到新鲜风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6.
化学纤维栅湿式过滤除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纤维机湿式除尘是一种复合机理的新型湿式过滤除尘技术,其过滤风速为2 ̄10/ms,阻力仅为200 ̄500Pa,除尘效率达到99.62%,能很好解决矿山溜井卸矿产生的粉尘,使溜井含尘气流经净化后达到新鲜风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7.
脉冲滤筒除尘器对超细粉体净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含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颗粒污染还对能见度、气候、动植物均有影响,寻找合适的除尘设备,提高对微细粉尘的除尘效率,对安全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该文利用脉冲滤筒除尘器对粒径分布为0.5-5μm的超细粉体进行净化实验。测试了除尘器净化效率、除尘器阻力及过滤风速等主要性能参数。实验结果说明:脉冲滤筒除尘器对于粒径为0.5-5μm超细粉体,在过滤风速为0.8-1.25m/min时,除尘器阻力小于300Pa,净化效率达99.9999%。得到结论:滤筒除尘器具有高除尘效率,低阻力损失,节约除尘系统的动力消耗的优点,有利于在超细粉体净化工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湿式纤维栅振动除尘机理与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了湿式振动纤维栅除尘机制的理论模型。在风流作用下,纤维振动所产生的水膜增加了湿式振动纤维栅水的活性表面积(称为二次造膜机制),是提高除尘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单层湿式振动纤维栅除尘效率的计算式;并从理论上解释了“过滤风速越大,除尘效率越高”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由于布袋除尘器存在体积庞大、易糊袋、易磨损、使用寿命低等缺点,本设计研究了一种通过特殊加工工艺和表面预处理技术形成的新型波纹滤料,对该滤料过滤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滤料除尘性能优异,除尘效率高达99.9%,对2μm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达89%,且运行阻力稳定,清灰性能良好,粉尘剥离率高达98.2%。与其他滤料相比,该滤料除尘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湿式纤维栅除尘器是一种复合除尘机理的新型湿式除尘器,其过滤风速为10~16m/s,阻力为583~1176Pa,对5种不同的工业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为90~98%,可在粉尘浓度不大于24000mg/m~3的范围内使用.用这种除尘机理设计的两种风量分别为2800m~3/h 和8200m~3/h 的除尘器,较好地解决了白银露天矿潜孔钻防尘和大冶铁矿独头巷逋双机凿岩的防尘问题.特别是用简便的就地净化循环通风方法就可使独头双机凿岩工作面的粉尘浓度降到2mg/m~3以下.与国内外同类除尘器相比,该除尘器体积小、阻力低,能耗少.  相似文献   

11.
在高温、高湿窑炉烟气条件下,采用立式管式电除尘器“伞形罩”结构,能够解决其清灰不力、二次扬尘、除尘效率不稳定等问题。本研究了“伞形罩”结构的除尘机理及效率及清灰力度影响因素、抑制二次扬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伞形罩”结构除尘效率因集尘表面积的增加而提高;应用支铁框架式振打方式,振打强度明显加强;其分流机制能有效地抑制二次扬尘:从而为“伞形罩”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了影响文丘里除尘器性能的因素,对多种影响因素与除尘效率、阻力及漏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并推出了文丘里除尘器烟气带水的计算公式,为文丘里除尘器的设计、维护及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湿式除尘风机除尘是煤矿井下除尘的主要方法之一。离心除尘器结构是影响风机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掘进工作面湿式除尘风机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含尘风流经过离心除尘器的除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湿式离心除尘系统,能有效提高除尘效率;除尘器入口风速为1.9m/s,螺旋挡板间距为0.3m的降尘效果最好。现场实践表明,使用设计后的湿式除尘风机能够有效提高降尘效率,降尘率可达96.7%。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钻孔工作面粉尘浓度高和降尘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湿式引射除尘技术,分析其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分别进行了钻孔风力排渣气体流量测量试验和湿式引射降尘试验。前者得出了压气压力和钻孔深度的变化关系式以及钻孔过程中所需处理的含尘气体量。降尘试验表明,湿式引射除尘技术对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都有很好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金属抛光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降低抛光金属粉尘的爆炸风险,设计一种金属粉尘湿法处理系统,并通过建立多相流动数值模型,探究其内部流场特征与金属粉尘运动规律,分析金属粉尘湿法处理系统的除尘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径的金属粉尘直接重力沉降至水槽中;小粒径(PM10)的金属粉尘易随气流进入风道,进而通过水雾脱除;采用洁净进气源,可以有效降低工人操作环境的粉尘浓度;增加细水雾,可以有效提高金属粉尘湿法处理系统的除尘效率,对PM10的除尘效率从30%提升至82%。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掘进巷道的粉尘危害,以某金属矿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经过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研究开发了1种适合掘进巷道的新型通风除尘系统。介绍了新型通风除尘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将该通风除尘系统应用于掘进巷道的粉尘治理,对该系统在掘进巷道的应用效果进行现场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通风除尘系统将压风筒布置在巷道中心位置的顶部,抽风筒布置在巷道两侧的呼吸带高度,使得掘进工作面的风流位置控制在1.5 m之下,保障了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系统的湿式除尘风机对掘进巷道粉尘除尘效率达到了91%以上,彻底解决了掘进巷道粉尘污染问题。同时该系统能够实现按需通风除尘,净化后的风流可以循环利用,节能效果显著,在金属矿山掘进巷道生产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燃煤锅炉、烧结机和催化裂化炉排放工业烟气的湿法脱硫装置进出口粉尘特性的测试分析,从粉尘的粒径分布、疏水性以及吸收塔的内部结构研究湿法脱硫对3种工业烟气粉尘的协同脱除效果。结果表明,湿法脱硫具有粉尘的协同脱除作用,燃煤锅炉可以通过高效的湿法脱硫协同达到超低排放;而烧结烟气的粉尘疏水性高于燃煤粉尘,脱除效率一般,需要采用更复杂的吸收塔结构;催化裂化的粉尘由于细颗粒物占比更大,颗粒物的脱除效果比燃煤粉尘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防止粉尘爆炸泄爆引起的二次爆炸及火灾问题,基于泄压理论、消火机理,设计开发无火焰泄压装置,装置主要由消火结构、底座、爆破片及夹持机构组成,消火结构由不锈钢金属丝网组成。选择铝粉尘为测试粉尘,通过自建除尘系统试验平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火焰泄压装置可成功阻止火焰传播,装置释放的冲击波在5 m外均小于5 kPa,除尘系统内部最大泄爆压力为0.1 MPa,装置前端火焰传播速度均大于100 m/s。  相似文献   

19.
邬长福    李义杰    陈祖云    陈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3):162-168
为研究除尘系统结构最优配置,实验采用新型高效水雾荷电振弦栅除尘方法,以除尘效率及阻力损失为参照结果,选定纤维栅板数量、纤维栅与喷嘴间距、纤维栅材料和间隙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针对各因素对纤维栅除尘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块纤维栅除尘效果明显优于单块纤维栅,正常处理风速时3块纤维栅的除尘效率最高,纤维栅阻力与其数量呈正比;纤维栅除尘效率随间距增大而先增后减,间距为230 mm时除尘效率最高;塑胶纤维栅除尘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材料,各阻力值排序为:塑胶>涤纶>不锈钢>尼龙;纤维栅除尘效率随纤维间隙增大而降低,其阻力随间隙增大而减小;利用SPSS软件进行4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在特定条件下除尘效率显著性排序为:纤维栅数=纤维栅间隙>纤维材料>纤维栅与喷嘴间距;阻力损失显著性排序为:纤维栅数=纤维栅间隙=纤维材料=纤维栅与喷嘴间距;试验最佳配置为3块间隙0.6 mm尼龙纤维栅板,且纤维栅板距喷嘴最小间距为185 mm。  相似文献   

20.
喷雾降尘效率及喷雾参数匹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压力型雾化喷嘴沉降煤矿粉尘简单实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喷雾技术高效沉降作业场所的粉尘,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得到水雾粒度与水压力之间的关系曲线,进一步得到喷雾降尘效率与水压力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在煤矿井下进行试验验证。从而得出高效沉降粉尘应该用小口径喷嘴和较高的喷雾压力,但应限制在10MPa以下,超过该限值,降尘率提高甚微。2MPa以下的喷雾压力,降尘效率超不过50%,对水资源是一种浪费。当限定喷雾系统的水量消耗时,应采取减小喷嘴口径或减少喷嘴数量的方法获得较高的喷雾压力,从而获得较高的降尘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