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惊悉《人车路》杂志年底停刊,心里顿然有一种失落与茫然感,这么好的一本面对驾驶人,面对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杂志,怎么说停就停了呢?一点先期的预兆都没有,真有一点让人受不了。我与《人车路》杂志的结缘,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是省交警总队宣传科的夏雄老师主办的《交通安全导报》,夏老师有很好的文学功底,善写散文诗歌,常有诗作被谱成歌曲传唱我若有到省城出  相似文献   

2.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中,我担任人车路杂志编辑已11载。回想这11年的工作历程,还真是感慨万千。11年来,《人车路》像一个孩子,从蹒跚学步到渐行渐稳,每一个进步都值得去好好享受。看着一期期的杂志从策划,到组稿,到编辑,到审校,到印刷,最后成品,让我感觉作为编辑是幸福的——杂志不仅充实了我多方面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严谨的  相似文献   

3.
浓情十一载     
近闻《人车路》将停刊,一种不舍油然而生,那种相伴十一年的情谊难分难舍。十一年了,我们与《人车路》一起走过,大家推心置腹、以诚相待,我们齐心协力的呵护着《人车路》的成长,看着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一位常有小文发表的作者,我深感自豪。回想十一年,《人车路》每一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翻开"开卷有一"总能将深邃的人生感悟轻松的表达,指点着走在人生路口的我们看清前进的方  相似文献   

4.
用汗水换来尊重,用热情赢得厚爱。我和《人车路》相伴,匆匆已过数年。从最初的读者变成作者,从无车一族变成一个驾驶新手,那些窝在床上、车里翻杂志的日子,那些趴在书桌上、电脑前深夜赶稿的日子,就这样一去不返了。《人车路》就像织在书上的安全网,时  相似文献   

5.
别难过     
《人车路》我每期都看。编辑部也就那五张脸,我都熟。因为我家那口子就是这小芝麻大的编辑部里小芝麻大的负责人。靠沾这点光,我也曾在《人车路》上发过几篇小稿。十多年来可以说是近距离地看到编辑部的变化。从比较单一的一本黑白杂志,到今天全彩色图文并茂且涵盖有权威发布、交通资讯、交通万象、法制经纬以及爱车俱乐部等时代性兼具实用性栏目的杂志。编辑部那几个刚来时稚嫩的小年青,到如今  相似文献   

6.
我学的专业是日用陶瓷工艺,辗转多年没揽到瓷器活,倒是闲暇时的涂鸦不断改变着我的人生轨迹。与《人车路》的相遇相伴,值得我浓墨重彩。《人车路》创刊,我结识了"法制经纬"栏目编辑陈冰,编辑们的指导和帮助使我获益匪浅,他们也见证了我从读者到作者到公职律师的过程。看到2002年1月《人车路》创刊号上刊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声     
《人车路》杂志社: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守在祖国南大门的一名军人向你们致以新春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我是部队的一名汽车教员,又是汽车迷。自从去年订阅了《人车路》,就与它解下了不解之缘。《人车路》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借助  相似文献   

8.
每一次打开《人车路》,都带着一种期待和激动的心情。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人车路》,以真实案例为据,图文并茂,用他独特的视角,诠释着各类法律法规,带给我们心灵深度冲击。通过《人车路》,我们对法律法规执行有了新的认知。作为交通运输企业的一员,我们将法律法规和我们的所学,以《人车路》真实案例为教材,如实的传递给站务  相似文献   

9.
人生什么最重要?安全与健康;什么值得我记忆?《安全与健康》人车路。我与人车路结识的历史不算太长,她给了我许多知识,许多"营养"。听说她要停刊,不再公开发行,有些遗憾有点难舍。我作为一名驾驶员,开车技术还是不错的,行车途中见缝插针可是如鱼得水;说句实话,违反交规的事也是有的,不过可没给交警逮住过,佩服我的菜鸟不少。我最烦的是车队老是组织什么学习之类的,我也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徐浪     
惊闻著名的拉力赛车手徐浪的噩耗是6月17日下午,我正在《安全与健康·人车路》杂志编辑部喝茶聊天。接到朋友的手机愣了很久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哪个缺德的家伙恶作剧开这么大的玩笑!!!赶紧打电话到北京的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求证,最终证实了这不幸的消息。  相似文献   

11.
《人车路》是很不错的杂志。有几个交通频道的同事做节目,我也推荐给他们,一本杂志可以做几期节目,很有参考价值。案例、评论、真实的数据,既有深度又有厚度。当然,发表我的稿子,同事更不放过,说是咱副总编的稿子,在这里看着,真舒服。中国最近五年,每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8-10万人,这意味着,未来15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中国人将超过100万。  相似文献   

12.
看了《人车路》杂志的《老婆开车》后,当即就想写篇《老公开车》以解我老公开车后心头之郁闷。当然,俺也并非指天下所有老公,仅对俺家爷们而言。老公和我学车年代差不多,但他有公车代步,实际操练远非能和俺相提并论。老公在我开了七八年后,才实际上路的。只是,身为新手的他从来没有新手的意识,开起车来快得让人心惊肉跳,回回如被吸血鬼追逃,于是,俺们新老司机之间的斗争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这是我在《人车路》杂志的第11个年头,编的最后一期杂志。在这年末风冷雨紧之时,想到它从此和我们编辑部及读者们告别不再回来,顿时伤感不已。这11年来,它在我心中一直就像个孩子。我看着它从2002年蹒跚学步,快乐健康成长到今天,渐渐为读者们所熟悉、喜欢并习惯了它给我们的每日交通生活带来那么多有益有趣的驾车故事、旅行风景、生活见闻。大家在阅  相似文献   

14.
时间飞逝,加入《人车路》编辑部这个家庭前前后后算起来也有3年时间了。或许和编辑部存在的11年比起来,这3年真的不算长,但却带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我在杂志主要负责:开卷有一、封面故事、特别关注及爱车俱乐部这几个板块,其中汽车运动、驾车学堂和车市动态都是关于汽车知识及信息的栏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交警,写"交警冷暖司机忧欢"成了我最大的夙愿,我把自己的视线转向了基层的交警,笔端也更多的深入到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了《人车路》这本杂志后,我就被其朴实无华、贴近基层的别具风格深深吸引了,我尝试着往杂志社投稿,而随后发表的关于警察生活的几篇文章,使我压抑在心头许久的那个愿望得以实现。在这里,交通参与者真善美的高尚得以升华,假丑恶的低俗得到鞭笞;在这里,我们交警这些平凡的人和普通的事,有了  相似文献   

16.
《安全与健康》2010,(1):4-9
仿佛只是回眸间,2009年已然流逝。细细盘点,这过去的一年中,《安全与健康》人车路杂志其实一直在努力:经过改版,我们开辟了封面人物和封面故事栏目,杂志换上了“新面孔”,年轻靓丽起来;增设了“范律师说法”、“中国古车史”、“汽车驾驶经验谈”等服务性、针对性强的栏目,让杂志更有深度和力度;“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安全与健康·人车路》杂志创刊6周年之际,40多位警内外读者、作者朋友聚集一堂,回顾杂志走过的6年历程,就今后的发展出谋献策。省交警总队宣传处副处长李俊主持会议。省公安厅党委委员、交警总队政委崔宗建参加了座谈会。崔政委说:参加这次座谈会,一是代表总队对杂志创刊6周年表示祝贺,这本杂志走过6年风风雨雨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珍惜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8.
接受本刊《人车路》记者专访时,哈雷刚刚从太行山探访归来。他说,此行是接受《国家地理》杂志的邀请去的。因为是自驾走太行,并且任务在身,难免行色匆匆,但羚立谷壁,行颠云海,龙走峡涧,却感觉比纳兰容若更为吐纳风云,快意人生。  相似文献   

19.
十年     
十年前,在一个暖阳明媚的冬日,我考上了公务员。工作的第一站是一个陌生的县级市,城关中队的交通岗亭。对于远离父母的异乡女孩而言,中队的生活简单、枯燥:白天和同事们上路站岗执勤;晚上同事们回家后则蜗居宿舍。当时,队部的《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管理》和《人车路》成了我消磨时光的精神食粮。我求知若渴,一篇篇文章的精彩处总有我的划线标注;我寻  相似文献   

20.
刘云 《安全与健康》2012,(24):53-54
在闽北山城警队工作多年,因喜欢爬格子和《人车路》结缘。初逢《人车路》,除了兴奋,还有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感觉——细细分析栏目,发觉她贴近警营、平实活泼,还有很大"肚量",不但能接纳短小稿件,对一些思想强、综合类的长篇通讯、深度调研、随笔杂言等同样不嫌弃。好似一个人在一间房里正琢磨着如何才能走出去就有一扇门悠然打开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