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针对某型橡胶密封圈开展加速贮存试验设计,并通过试验预测产品贮存寿命。方法通过分析橡胶密封圈在贮存使用环境下的失效机理,结合橡胶材料性能老化模型,在不改变失效机理、又不增加新的失效机理的前提下,以密封圈整件作为试验对象,用加大温度应力的试验方法加速产品失效过程,根据试验结果预计正常环境应力下的产品贮存寿命。结果采用温度应力作为加速贮存应力开展密封圈加速贮存试验方案设计和验证工作,评估得到其在贮存温度为20℃的环境中,贮存寿命可以达到16.97年,置信度大于0.95。结论以密封圈整件作为试验件,采用温度应力作为贮存敏感应力开展加速贮存试验,所评估得到的贮存寿命与产品已有的自然贮存寿命结果吻合得较好,试验状态更加真实,为橡胶密封圈更换周期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密封圈贮存寿命的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
某型导弹橡胶密封件剩余贮存寿命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预测某型进口导弹的橡胶密封件剩余贮存寿命。方法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和能谱等理化分析方法确定橡胶密封件主体材质,通过热重分析确定热老化试验温度条件,设计压缩工装模拟弹体实际密封结构,开展4个温度条件下的加速热老化试验。结果材质分析确定橡胶密封件为丁苯橡胶,热老化试验获取了该材料在贮存温度下的压缩永久变形与贮存时间的老化动力学方程。结论 25℃条件下该橡胶密封件的剩余贮存寿命为5.8年。  相似文献   

3.
某弹用硅橡胶密封材料贮存寿命预测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通过对某弹用硅橡胶密封材料的加速老化试验,建立了该材料在贮存温度下的压缩永久变形与贮存时间的老化动力学方程,预测了25℃条件下硅橡胶密封材料的贮存寿命。预测结果可作为评估某弹用硅橡胶密封材料制品贮存寿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某型装备用硅橡胶密封圈在温度影响下的性能退化规律,并进行寿命评估。方法 采用热氧老化加速试验方法,试验过程中模拟橡胶密封圈径向承压状态,通过强化温度试验条件,在90、100、110、120 ℃条件下对硅橡胶密封圈进行加速老化试验。以压缩永久变形率作为参数,对试验后的性能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结合Arrhenius模型,以硅橡胶(径压)密封圈压缩永久变形率分别达到10%、20%、30%、40%和50%为密封圈失效临界值指标,外推常温25 ℃时硅橡胶密封圈寿命。结果 加速老化试验后,硅橡胶密封圈的压缩变形率逐渐下降,且温度越高,其压缩变形率下降越快。硅橡胶(径压)密封圈在25 ℃条件下,压缩永久变形率达到10%、20%、30%、40%和50%的贮存寿命分别为1、2.9、5.6、9.1、13.8 a。结论 温度是造成硅橡胶密封圈性能退化的因素之一。文中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能有效评估〇型密封圈的寿命。  相似文献   

5.
贮存老化条件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研究了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贮存期间内弹道性能受推进剂药柱老化影响的变化规律。通过热加速老化试验.研究了HTPB推进荆的燃烧速度受老化影响情况:基于药柱材料的粘弹性本构关系,并考虑贮存环境温度波动、内压载荷和自重效应。对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柱完全固化后贮存老化条件下的变形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基于加速老化试验数据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对老化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状态监测和老化试验的火箭发动机寿命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对发动机状态监测系统的微型传感器进行了合理布局,从而得到危险区域的最大应变值。采用加速老化试验,得到推进剂在不同老化温度下延伸率随老化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化学反应速率,建立不同老化温度下力学性能参数和老化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某贮存温度下推进剂延伸率与贮存时间的关系。将发动机危险点处最大应变与贮存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比较,得到推进剂的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7.
一种橡胶密封圈的剩余贮存寿命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已随武器装备贮存一段时间后的旧橡胶密封圈的剩余贮存寿命。方法利用旧橡胶密封圈在加速老化试验中实际产生的压缩永久变形,外推其在贮存温下的老化动力学方程,进而以失效临界值为输入,计算橡胶密封圈的剩余贮存寿命。结果建立了面向旧橡胶密封圈的剩余贮存寿命评估方法。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旧橡胶密封圈的剩余贮存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准确评价氟硅橡胶制品的贮存寿命。方法利用G402氟硅橡胶制品自然贮存数据对加速老化试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确认加速老化试验方法可行,数据可信,并根据加速老化试验中的模拟试验确定了贮存失效临界值。结论推测出G402氟硅橡胶制品的贮存寿命可以达到15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复合固体定应变–温度循环加速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MSC.PA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计算某型贴壁浇铸固体火箭发动机从零应力温度(68 ℃)固化降温至常温(20 ℃)的极值点von Mises应变最大值,利用自制应变加载装置对复合固体推进剂施加定应变。分析固体火箭发动机长期库房贮存的温度变化规律,在兼顾模拟性和加速性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展复合固体推进剂在4组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温度循环加速试验。选用合适的性能退化模型和加速寿命模型,评估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可靠库房贮存寿命。结果 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从零应力温度固化降温至常温的极值点von Mises应变最大值为9.4%,复合固体推进剂4组温度循环加速试验的最高试验温度分别为75、75、60、60 ℃,温差分别为5、10、15 ℃,单个循环时长均为24 h。复合固体推进剂在4组温度循环加速试验条件下的老化性能参数均为最大抗拉强度保留率,且在置信度为0.9时,其退化规律均符合指数型性能老化数学模型。结合失效临界值,计算出置信度0.9时的最低加速寿命分别为59、100、203、342 d。基于修正Coffin-Manson模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复合固体推进剂在长期库房贮存环境(最高温度298 K,年平均温差15 K)下,置信度0.9时的最低贮存寿命为20 a。结论 在兼顾模拟性和加速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定应变?温度循环加速试验方法,并利用指数型性能退化模型和修正Coffin-Manson加速寿命模型,快速获得复合固体推进剂的最低库房贮存寿命,为下一步开展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贮存寿命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快速准确评估温度循环条件下某O型橡胶密封圈的贮存寿命。方法 模拟O型橡胶密封圈真实受压状况,设计专用夹具,在4个应力条件下开展温度循环冲击加速寿命试验,获得密封圈退化数据,分析并获得密封圈伪失效寿命,构建修正Coffin-Manson模型,并利用不同试验条件下得到的伪失效寿命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获得Coffin-Manson寿命预估模型,外推常温条件下密封圈的贮存寿命。结果 通过试验表明,指数模型相比对数模型与线性模型能更准确描述密封圈的退化情况,经Coffin-Manson模型评估,该O型橡胶密封圈常温条件下的贮存寿命为6.13 a,与工程经验数据吻合。结论 所提出的基于循环冲击加速试验的O型橡胶密封圈寿命评估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密封圈的贮存寿命,大大缩短试验周期,节省寿命评估试验时间和成本,为密封器件的寿命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膜片组件贮存失效分析与加速贮存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膜片组件是影响某伺服系统贮存可靠性的关键部组件,在分析膜片组件在库房贮存条件下失效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预测了膜片组件的贮存主要失效模式。研究设计了膜片组件恒定温度应力加速贮存试验方案并实施试验,对膜片组件加速贮存试验获得的区间数据进行了插值处理,并对处理后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贮存条件下膜片组件的贮存期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成品油输运、灌装过程中极易产生静电放电引燃事故,阐述了油品输运作业中静电产生机理,分析了油品储运场所静电危险源及静电放电形式,以及放电可能发生的部位。基于不同标准要求,阐述了油品静电安全控制措施,为油库、加油站避免静电引燃事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某型电缆网开展加速贮存试验设计,并通过试验预测产品贮存寿命。方法基于步降应力加速贮存试验方法,结合Arrhenius模型,利用对数正态分布的极大似然估计法,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根据加速贮存试验结果,在较短时间内评估得到电缆网的贮存寿命,评估得到电缆网在25℃下的平均寿命点估计值在20年以上,并获得其加速模型和加速因子。结论为电缆网贮存寿命的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为武器装备延寿整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碳捕获与储存(CCS)是减轻矿物燃料排放对全球变暖影响的一种手段。这个过程是从大的点源如矿物燃料厂捕获CO2,然后储存起来使之不能进入大气中。这项技术也是一种从空间"净化"CO2的地球工程技术,也可以用来以生物的方式捕获和储存CO2,例如掩埋高温分解的最终产品——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在油井钻探、测试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源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大,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条件下的放射源管理需求。本文从放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贮存库管理系统入手,以UML为工具,对贮存库管理系统的需求模型和系统模型进行了设计,以提高放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估计所谓的非能源用途矿物燃料排放的CO2,建立了NEAT(Nonenergy use Emission Accounting Tables,非能源排放统计表)模型.物质流动的统计是该模型的基础.NEAT模型已在许多国家应用,以便验证该模型并促进其应用.本文讨论日本的研究案例.NEAT分析表明:1996年的CO2排放量比以前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指导原则基础上的估计高出23t,相当于日本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9%.因此,在未来几年,调整日本的排放计算方法,提供更为详细的排放估计方法是可取的.鉴于其它国家的相似结果,建议改进IPCC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18.
自然贮存环境下某型控制舱贮存寿命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估自然贮存环境下某型控制舱贮存寿命。方法针对历年统计的控制舱成败型、不完全故障数据,假设其服从指数分布族、Weibull分布族、极值分布族、对数正态分布族,结合工程实际处理异常数据、"倒挂"数据,采用极小x2估计对分布函数的参数进行估计,采用极小x2检验对各分布函数的合理性进行验证,计算"服从不同自由度下的x2分布随机变量"检验的拟合优度。结果得到了控制舱贮存可靠性分布函数。结论通过统计的故障数据,验证了所提出数学模型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得到了在置信度为0.90、可靠度为0.95条件下控制舱的自然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19.
Smallholder Agroforestry Systems For Carbon Storag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ost smallholder agroforestry systems in Southeast Asia are tree- and species-rich systems producing non-wood and wood products for both home use and market sale. Due to their high biomass, these systems contain large carbon (C) stocks. While the systems of individual farmers are of limited size, on a per area basis smallholder systems accumulate significant amounts of C, equaling the amount of C stored in some secondary forests of similar age. Their ability to simultaneously address smallholders’ livelihood needs and store large amounts of C makes smallholder systems viable project types under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of the Kyoto Protocol, with its dual objective of emissions re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mallholder systems have not developed in areas where enabling conditions do not exist. A CDM project that facilitates a minimum threshold of enabling conditions that make smallholder agroforestation possible should qualify for C credits. To secure smallholder confidence, the agroforestry systems promoted through a CDM project must be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viable independent of C payments. To assure system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projects should provide farmers with technical and marketing assistance. Additionally, project sites should meet the following preconditions: areas of underutilized low-biomass landuse systems available for rehabilitation; smallholders interested in tree farming; accessible markets for tree products; supportive local governments; sufficient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parent and equitab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ject partners. Questions of leakage and additionality should not be problematic and can be addressed through the project design, establishment of quantifiable baseline data and facilitating enabling conditions. However, smallholder-focused CDM projects would have high transaction costs. The subsequent challenge is thus to develop mechanisms that reduce the costs of: (a) making information (e.g., technology, markets) more accessible to multiple clients; (b) facilitating and enforcing smallholder agreements and (c) designing feasible monitor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