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卷首语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建设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5月14日)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3.
《绿叶》2012,(9):115
征订信息《绿叶》是一本探索国家文明生态的思想理论杂志。编辑部获"十五"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10-2012年度环保部青年突击队称号。《绿叶》杂志以"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环境文化"为办刊宗旨,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大任务,汇集官产学研精英,积极开展前沿理论研究,在历史与未来间把握现实探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与世界间冷静观察思辨强国富民途径。2013年,《绿叶》将更加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基层发掘绿色发展经验,案例,引领公众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教育是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能够担任民族复兴大任人才的奠基阶段,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美丽中国愿景的必然要求,而小学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加强他们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胡顺高 《环境教育》2013,(Z1):67-68
实践证明,生态文明理论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相似文献   

6.
《绿色视野》2013,(1):16-2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许敏娟 《绿色视野》2013,(10):44-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作为中国  相似文献   

8.
陶德田 《环境教育》2013,(Z1):31-34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承载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重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翻开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新的前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我们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鼓与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陈俊 《环境教育》2013,(Z1):85-86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继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之后,十八大会议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委的见面会上也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  相似文献   

10.
汤伟 《绿叶》2013,(1):52-60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据前十年的发展格局.未来十年中国既面临巨大的环境挑战.同时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机遇。美丽中国和全球生态安全是十八大生态文明的目标,无疑对环保事业的顶层设计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美好安徽战略目标,并于去年出台了《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安徽省该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实现美好安徽的愿景,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不同领域的专家。  相似文献   

12.
何建坤 《绿叶》2010,(6):19-24
低碳发展是当前世界变革的一个潮流,哪个国家适应了这个潮流,哪个国家主导了这种潮流,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强盛起来。未来世界新能源技术是引领这个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我国要实现2020年自主减排目标和未来发展中不断向低碳发展的社会转型,当前就要把发展核心技术作为一个战略性的优先领域来进行部署。中国要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向生态文明迈进,就必须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实现这一发展蓝图的关键,是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06,(9)
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是无法实现伟大复兴的。没有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也就没有享受的基础。生态文明所倡导的可持续文化,正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新型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二者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础,应当融合共建,协调推进。在对四川革命老区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工业化系统的生态化改造力度和优化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三个方面提出推进四川革命老区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本文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出发,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结合中国未来发展蓝图,提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四大战略任务背景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其文明程度直接体现生态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给农业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加强农业相关人员的生态文明教育和农业环保法制建设,实施更加科学、文明的农业经营方式将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明 《环境教育》2012,(2):42-45
生态文明发展道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需要,其贯彻推行带来的将会是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文明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加强与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期导读     
《绿叶》2017,(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精心筹划,全面部署,带领有着13亿多人口的中国正在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在2016年召开的12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上,多次会议研究部署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出台了有关决议与规定,有机地将生态文明建设与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监测和考核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其中,考核制度是决定生态文明建设能否落地的关键性制度,而监测制度则是考核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党全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开始进入快车道,实现绿色发展之梦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其中第九条是"环保条"——"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2016年9月初,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在20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