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ACE2016中国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就中国环境政府治理、环境市场治理、环境社会治理以及环境治理结构展开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以下共识:大国模式下的环境政府治理面临着突出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公平与效率的两难"和"多层次治理体系"等问题;不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市场治理必然面临"要不要走环境治理市场化之路"的疑虑,相关研究表明市场手段作为有效的环境治理方式正在逐渐地打消此等疑虑;中国环境治理最主要的短板在于社会治理,提高公众参与度的主要挑战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态度,然而社会企业家是环境社会治理的希望;多元环境治理结构是中国环境治理的必然选择,政府引领、企业自觉、公众参与的制衡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芳山 《绿叶》2013,(6):42-49
乡村精英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乡村精英走向城市,影响了乡村的治理水平、发展和建设。因此,探讨留住乡村精英,以及在精英缺失的情况下探索新的乡村治理模式就显得格外重要与紧迫。乡村精英的特点及作用"农者,天下之大本也"。我国的城乡收入水平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2.5扩大到现在的1:3,城乡差距日益加大。如何加速乡村的发展,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只有在非常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找到适合乡村的发展道  相似文献   

3.
司开玲 《绿叶》2013,(6):62-67
随着乡村环境的恶化,乡村环境危机与管理创新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在思考乡村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刻认识"乡村社会"的含义,及乡村环境危机的基本状况,在权力监督和民间参与上实现突破,以此推进乡村管理创新。如何理解乡村社会及其管理近年来,乡村环境问题频发,农民维权意识显著增强,而在维权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冲突则凸显了乡村管理的创新需求。对乡村管理的理解,主要集中在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认知上。从环境问题以及农  相似文献   

4.
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日益恶化.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存在明显缺陷,即人居环境研究的"城市主义"倾向明显,忽视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分析了开展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评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多维视角,即基于农户空间行为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地域文化与发展模式研究、乡村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研究、基于"3S"技术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系统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5.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实现"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治理需要政府、社会、村民的多方协同治理,政策工具的选取、组合、使用,决定了协同模式的构建。本调研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考察海南"美丽乡村"环境协同治理状况,根据所得数据科学研究分析,科学合理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以期为海南"美丽乡村"环境协同治理提供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高端论坛暨PACE 2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7年8月28~29日在北京举行。PACE 20周年大会就"水资源水环境政策"和"环境社会治理"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以下共识:政府治理是中国水资源水环境治理的主导模式,但目前我国水资源水环境政府治理仍面临政策不规范、立法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实质性的问题,要积极促进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环境社会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短板,环境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更需要社会上的利益相关方参与政策制定、监督与执行过程,更需要社会各行为主体的自觉自主行动,促进环境行为改善,化解由环境引起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系统梳理了乡村生态振兴研究的热点主题,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和关键词分析工具,对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乡村生态振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核心研究议题包括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与治理研究、农村生态环境补偿与绿色发展研究、乡村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乡村环境治理研究等。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学术交流、完善合作谱系,拓宽学术视野、建立议题关联,立足中国情景、凝练本土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正确发展道路上前进的指引。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在社会矛盾研究法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用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指导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政府、社会、公众追溯到问题的源头,从问题的实质出发提出解决对策,克服环境治理中的困难,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共建和谐美丽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乡村建设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福 《绿叶》2014,(8):35-40
只有确立恰当的乡村建设参与主体,真正契合农民的需求,才能提高农民对乡村建设的参与度。老年人是当前乡村社会的主要群体,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探索的以老年人协会为载体的乡村社会文化建设,不仅是要让居住在农村的人能够生活得体面有尊严,从更宏观的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0.
环境社会治理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突出短板。2020年11月13日,环境社会治理专委会2020年年会成功召开,多位专家学者从多种角度围绕“新时代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进行了分享与讨论,对推动环境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启示:一是环境社会治理是调整环境治理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制度手段,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完成从“物理”到“人文”的转变,体现平等参与的价值观。二是在转型期社会力量博弈变迁的背景下,环境问题须通过社会力量解决,并配套相应的环境社会治理新策略和手段,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三是坚持系统性思维,以目的为导向、理清治理主体和客体作用,协调布局环境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以环境社会治理核心要素、重点关注内容为抓手,构建环境社会治理体系。面对当前深刻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有必要进一步重点加强环境与社会相互关系与影响研究、环境社会风险防范体系研究、全民行动体系研究、关键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王政伟 《绿叶》2014,(8):41-49
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治理历史的纵向分析,我们归纳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四大必要的机制逻辑,并据此提出,现代乡村建设需要以解决“三化”问题和项目制的投入所造成的问题为出发点,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互动、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方针,在充分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基础上,培育和激活自然社区组织,提高以自然社区组织为主体的公众参与度,探索协商民主在乡村社会的落地之道。  相似文献   

12.
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思路创新与转型是关键。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现阶段农村环境治理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和显著"弱项"。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核心,以解决农民群众身边最紧迫、最直接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聚焦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三大重点领域,统筹城乡污染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多元共治体系,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打好升级版的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思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齐骥  滕海键 《绿叶》2012,(8):14-21
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虽然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化的步伐与文明的进程,但却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城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肮脏的卫生状况、杂乱与破烂不堪的城市建筑等。城市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又衍生了一系列次生环境问题,进而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城市环境问题既有技术上的成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因素。英国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很长时间的治理,城市环境才根本改观。英国的教训,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4.
正垃圾问题由来已久,其管理在"问题模式"下运行几十年,影响了环境和人民生活。农村的垃圾问题较之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有限的资源要重点保城市,目前虽无根本的解决之道,但环境表面上尚可维持基本的生活秩序。而占地广大、居住分散的农村,垃圾管理却长期缺失,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问题严重。笔者通过实际调研,对乡村垃圾处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策划人语:在《能量、环境与经济》中,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欧登描述了对未来的设想:"未来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将包括由人口密集的城市化模式向分散的农村模式发展:……。未来是从城市向乡村发展和转化。"乍然而观,欧登的描述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将视线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却也所言非虚。1990年,有近半数美国人口居住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型都市。同时,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问题的新特点加大了"单纯环境政策"的难度,同时高额的环境治理费用使政府"力不能胜".因为经济手段在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上会产生更大的利益激励和效率弹性,并将环境成本内化为经济主体的生产成本,促使企业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做出最有利于环境的经济决策.因此,在环境政策的执行中加大经济手段的力度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美国曾经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是如今环境议题成为撕裂美国的重要议题。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在环境议题上互相牵制,难以达成共识。最近,美国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就是这种分歧的表现。但当美国1970年代开始环境立法治理污染的时候,美国社会上下和两大党之间高度一致。在此后,因为环境思想上的差异和代际转变,政党斗争、选举体制、利益集团等多方面原因,美国不同政治势力在环境议题上越发分裂。美国在环境议题上的分歧对中国如今解决环境问题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现在我国社会上下一致应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共识很宝贵,应该抓住难得的机遇期,为未来环境治理积极立法,留下宝贵法治遗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在环境议题上的利益变得多元,中国应该在环境治理上整合各方面利益,防止中国未来的环保事业被利益集团绑架。最后,中国应该明确环境议题的概念远远大于治理污染,为未来环境事业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环境治理的问题上,20世纪人类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契约、技术与制度的崇尚,反映了近代以来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中立与道德祛魅精神。然而,随着环境危机事件的频发,特别是在环境以及生态问题构成了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的情况下,依靠契约、制度、技术的环境治理方案陷入低效甚至失灵的境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开拓了环境治理的新思路,让我们看到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环境合作治理模式建立的希望。环境合作治理是一种可以将所有力量整合到合作行动体系中的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应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并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立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只有当环境治理采用了合作模式,才能在环境的维度上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廖晓义  刘芳 《绿叶》2014,(4):44-56
正2013年,长沙县委县政府引进公益组织北京地球村"乐和"理念,开展并实施了"乐和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项目确定了5个示范村:开慧镇葛家山村、金井镇慧农村、春华镇金鼎山村、白沙镇双冲村、福临镇金坑桥村。在历时八个月的推广实践中,五个试点村在社会组织建设、村社公共事务治理、乐和生计、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从环境社会学角度出发,将自然环境视作社会中的变量,通过对国外环境社会研究历程以及研究成果的阐述来分析中国环境治理主体应实现由政府到社区的转换,和现代社会对以社区为主体开展环境治理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