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基于吉林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实际,匡算出吉林省行政区域面源污染负荷,获取全省在区域范围内面源污染负荷总量、污染物类型等关键参数,分析在区域层面上面源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最终提出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发布的《吉林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标志着历时2年多的吉林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圆满结束。在此次污染源普查中,全省共普查污染源140910个,其中:工业源1 5873个、规模以上的生活源45648个、农业源79312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77个,查清了吉林省工业、农业、生活以及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4大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等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吉林省现阶段环境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污染物的排放,而致环境污染、生态受损,已成为人类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部分,为了摸清“家底”,我国于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在明确问题所在之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根据现实中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提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构思,借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带来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污染控制的重要因素。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已在全国总排放量中占了相当比重,因此,控制好农业和农村的面源污染,无疑对于水环境改善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9年,我国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全国主要的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一控双达标”工作的大力推进,使工业污染达标率不断提高,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继续减少。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生活污染的比重继续加大。近两年国家加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批环保基础设施项目继续建成投产,使城市生活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全国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1998年平均下降13.3%,均未超过国家2000年总量控制计划目标。 199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统计范围内,下同)为401.1亿吨,比上年增加1.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7.3亿…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性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赵本涛 《环境教育》2004,(11):70-71
概括地讲,水体的污染源可以划分为点源、面源(也称为非点源)和内源.点源主要来自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集中排放.非点源污染的来源比较广泛。其中以来自农田的面源污染最为突出.内源主要指水系沉积物的释放。而从污染源发生的类型来看.水环境的污染可分为点源与面源两大类.点源污染主要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与部分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因此这种污染形式具有排污点位集中、排污途径明确等特征.相对而言.面源污染一般  相似文献   

7.
占全国人口10%、1亿人赖以生存的四川“天府之国”,环境污染严重,并且在日益加剧。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表明: ——全省排放的污染物(废气、废水、废渣)总量,约占全国的1/10,主要集中在约占全国面积2%的盆地部分,盆地内单位面积承受的污染负荷为全国平均数的3到4倍。——大中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普遍超过国家标准,部分城市超标率在70%以上。重庆、自贡、绵阳酸雨频率较高,一些县里用土办法炼硫形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地区工业重化特征明显,工业水污染排放贡献超过10%,大气污染物占比更超过70%。本文采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识别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对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重点行业COD、氨氮、SO_2、NO_x排放强度进行分析。将排放强度拆分为末端削减、技术工业和产品结构三个指标,分析2012—2020年和2020—2030年两个时间段内,对污染排放强度降低贡献度最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末端削减和技术工艺对污染排放强度降低影响大,贡献值之和约为90%,两者分别代表末端处理技术对污染排放的削减程度,以及高附加值行业单位产值污染物产生水平;COD、SO_2和氨氮的排放强度由末端削减和技术工艺共同作用,NO_x的排放强度较高且未来末端削减水平进步小,未来需要重视该污染物的减排和治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的成果之一,“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农业源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的污染问题,必须防控好农业源中的氮、磷肥施用量。为此,结合我站正在实施农业部、财政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为验证测土配方施肥对农业源氮污染物的防控效果,开展了农业源水稻施氮调控试验,探索水稻不同施氮量对农业源污染物氮的防控效果。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施氮177kg·hm^-2,氮肥利用率最高,达35.79%;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减少地下水排放含氮量5.6mg·L^-1,说明测土配方施肥对农业源氮污染物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徽是养殖大省,生猪年出栏达4000万头,禽类养殖9亿只,规模化畜禽养殖每年排放粪便近12亿吨,粪便的化学需氧量排放达510万吨,超过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因此,只有对养殖废弃物深度开发才能大幅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全面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指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污染源是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农膜、秸秆和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固体废弃物,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3,(10):71-71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GB18352.5—2013)和《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9620—2013)两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这两项新标准可大幅削减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农村地区砖瓦工业烟尘、二氧化硫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清  甘欣  王溢谦 《四川环境》2011,30(6):88-93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便、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农业面源污染纳入了减排计划,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农业面源污染也比较严重,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采用先进技术显得尤为必要。文章综述了四川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对如何缓解目前四川农村面源污染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的化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以及农膜、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等农业废弃物的污染。主要对临沂市河东区2006—2008年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目标和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问题,PM2.5对人体健康、能见度、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均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旨在提出我国PM2.5污染防治目标和控制措施,为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本文提出了2020年和2030年我国PM2.5污染防治目标。其次,采用能源和污染排放技术模型,分情景预测了我国未来一次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基于情景预测结果和此前研究建立的一次污染物排放与PM2.5浓度间的非线性关系,确定了2020年—2030年与PM2.5浓度改善相适应的全国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最后,利用能源和污染排放技术模型,提出了实现大气污染物减排的技术措施和对策建议。研究表明,2030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应分别比2012年至少削减51%、64%、53%和36%,氨排放量也要略有下降。对于污染严重的重点区域,必须采取更严格的控制力度。要实现上述减排,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煤炭清洁高效集中可持续利用,建立"车-油-路"一体的移动源控制体系,并强化多源多污染物的末端控制。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市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1年秦皇岛市农业污染源进行分析并测算各污染物排放量,结果表明,农业面源COD排放量为38768.27t,NH3-N为7593.71t,TN为15684.63t,TP为7821.18t;昌黎县是秦皇岛市农业面源污染最重的污染区域;农村生活源对COD排放量的贡献率最大,种植业对NH3-N、TN和TP排放量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选取工业COD排放量,工业氨氮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COD排放量、生活氨氮排放量、生活污水排放量共6项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染排放特征,利用系统聚类法划分城市类型,利用回归分析研究污染排放指标对GDP的贡献。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特征存在明显的行政区划差异性:A类城市中,生活污染源已超越工业污染源成为该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重中之重;B类城市和C类城市污染控制重点仍需放在工业污染源减排上。经过多年努力,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污水排放量已成为京津冀地区不容忽视的减排对象。今后,应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行政区划内的污染排放特征,加强政策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使用内梅罗指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计算法对巴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巴河流域的污染来源主要为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化肥污染,巴河流域的水污染主要为面源污染.提出严控污染物排放、优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加大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护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及用水受益方向流域内水环境...  相似文献   

19.
将四川省农村地区分成平原和浅丘区、小起伏山地和高丘区、高山峡谷区三种类型区域。利用GIS软件,将四川省划分网格,分别统计每个网格中的工业废气污染点源数量和主要交通线路长度,得出四川省工业废气污染点源密度分级图和四川省主要公路密度分布图,以及结合农村污染面源的情况分析,总结出农村区域的主要污染密度分布类型。结果表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农村平原和浅丘区的工业源、交通源、农村面源分布均匀;高丘区、小起伏山区、高山峡谷区的污染源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性,山间平地和山谷台地的污染源分布密度高;根据四川省污染源分布规律给农村空气自动监测布点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以2001~2007年实测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四川省主要出川断面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NH3-N)污染负荷通量;利用断面水质目标约束,通过污染负荷历时曲线,分析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在基流分割的基础上,利用水文分割法,识别了区域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从源头上开展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分析结果表明,各出川断面干流主要污染物(CODMn、NH3-N)大致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001年以来,出川断面CODMn通量呈降低的趋势,有效的减缓了输入三峡库区的污染物总量,氨氮通量整体稳定。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污染物来源主要为非点源,应重点加强面源的污染防控;长江干流为点面源混合型,简单的削减点源已不能保证高功能水体要求,应加强点源和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