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后装压缩式垃圾车载重数据的分析,提出其超载原因与气候、季节以及垃圾的成分有直接关系,并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峰期见不到清洁工在瑞士日内瓦,当地环卫所实行宣传为主、罚款为辅的环保政策。在具体的保洁工作上,则实行自动化、程序化为主,人力介入为辅的工作方式,既节省了劳力也提高了效率。同时,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尽可能提早,以避免对城市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在瑞士,清洁工每天天不亮就出发,洒水车凌晨4点半上路,垃圾车6点半也开始游走于各条街道,赶在市民上班前把城市打扫干净。不用扫帚扫在瑞士,垃圾回收车有良好的密封性,没有难闻的气味散发出来。清洁工只要把垃圾箱搁在垃圾车后厢的特定设置上,垃圾就会自动倒进车里。垃圾车就像吸尘器…  相似文献   

3.
邹超  汪亚男  吴琳  何敬  倪经纬  毛洪钧 《环境科学》2024,45(3):1293-1303
公交车队电动化是道路交通部门实现减污降碳的重要手段,评估当前公交车队电动化减排成效,对推进大中型城市公交全面电动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燃料生命周期法分析了郑州市公交车队电动化前后CO2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并评估了不同电动化情景下的车队排放.结果表明,本轮电动化使公交车队燃料生命周期内CO2和PM2.5排放量分别增长32.6%和42.6%,CO、NOx和VOC排放量下降了28%,34%和25%.优化发电结构对于电动化过程中的CO2及PM2.5减排尤为重要,在全面电动化和发电结构优化的最佳情景下,CO2、CO、NOx、VOC和PM2.5减排可达38.7%、80.1%、84.4%、92.2%、30.2%.在全面电动化进程中,应优先对中长里程线路车辆进行电动化替换,此外,插电混动天然气车型的纯电动化替换对减排利弊兼有,同步推进车队替换和电力结构调整进程才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4.
美国伦敦中心区西敏寺城市委员会宣称,已制订了收集垃圾和清洗街道的新环境标准,并展示了50辆新的内燃机引擎垃圾车。  相似文献   

5.
台湾工业研究院机械所协助民间厂商开发完成无污染、无噪声的电动摩托车。这种摩托车使用电力!充电一次需4小时,一般家庭插座均可充电。具有。明匹马力,最高速度为每小时罗公里。充电一次,可骑毖公里。这种车适用于市区间交通。台北市市区汽车的速度平均每小时岌公里,用电动车慢不了多少;如果有十分之一人骑电动摩托车,台北市的空气污染与噪声污染、可降低许多。台制成无污染电动摩托车@郑容~~  相似文献   

6.
农药污染土壤中DDTs的电动力学迁移去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土壤中DDTs(滴滴涕)的电动迁移去除特性,以重庆市某废弃DDTs生产企业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GC-ECD分析了该土壤中DDTs的质量分数、电动迁移效果、电动去除率及试验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等.结果表明:该污染场地土壤中w(p,p′-DDT)最高,w(o,p′-DDE)和w(p,p′-DDD)次之,三者分别占w(DDTs)的53.02%、23.46%和12.77%;DDTs迁移效果在192 h时基本稳定,并在3 V/cm电压梯度时迁移效果最佳,其中DDT和DDD向阳极迁移而DDE向阴极迁移,o,p′-DDE富集量最大,其c/c0〔标准化浓度,c0、c分别为电动试验前、后污染土壤中w(DDTs)〕为4.70;DDTs去除率在电动时间为192 h、电压梯度为3 V/cm时达到相对稳定,其中p,p′-DDT去除率较高,为49.7%;阴极土壤pH随电动试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其最大值为11.63,阳极土壤表现相反,其最小值为-1.71;电流和土壤温度随电动试验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峰值均出现在第8小时.研究显示,不同DDTs异构体在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去除效果存在差异,并且电动过程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7,(2)
<正>"报告,厂区内有工作人员大约6到7人,工人正在对焚烧炉进行改造。""收到,密切留意人员动态。""报告,工人已经把烟囱装上了,垃圾车依旧停留在厂区内。""收到,盯紧嫌疑人,我们马上行动。"1月9日下午19点,由广东省住建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海警第一支队联合组成的检查组,在东莞长  相似文献   

8.
搜索     
《环境》2008,(12)
“我真想紧紧拥抱一棵大树!”;“养路费才1000元!”;“我们只堵垃圾车”;“这种违法成本实在太低了”;‘霄这么罚下去我这个月就白干了”  相似文献   

9.
电动及其联用技术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动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处理土壤污染的绿色技术,现已成为当前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热点。综述了电动修复去除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和优缺点,影响电动修复效率因素如土壤性质、电压梯度、电极材料、两极p H等,并总结了近年来治理重金属、有机物多类型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及电动-淋洗、电动-生物、电动-超声、电动-PRB联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此类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方向。  相似文献   

10.
赵鹏  肖保华 《地球与环境》2022,50(5):776-786
电动修复技术可能是唯一可行的低渗透性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尝试总结论述了电动修复技术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电动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局限性,探讨比较各种强化电动修复技术的方法,包括电极接近法、交换电极法、离子交换膜、电场强化法(垂直电场、交流电场、脉冲电场)、试剂强化法(pH调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重点阐述目前新的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开发研究状况,以及电动修复目前主要的联用技术类型(电动-淋洗、电动-植物、电动-微生物、电动-可渗透反应墙)。此外,简要论述了电动修复对变价金属(Hg、Cr、As)的修复效果。最后在回顾总结该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动修复技术在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关飞 《沿海环境》2000,(7):10-11
2000 年3月27日凌晨5点多钟,安徽省 巢湖市唯一的一个垃圾填埋场─ 万山垃圾场的所有进出口便被一些愤怒的群众包围了起来,所有的垃圾车都被拒之门外.... 。后来据记者了解得知,这次事件是由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的200多名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农民们用树枝和木柱等杂物堵住万山垃圾场的进出口,轮流值班,严加看管,夜以继日地“义务”把守着垃圾场,禁止一切来自巢湖市市区内的垃圾车进入垃圾场倾倒垃圾。农民们把守万山垃圾场的状况只持续了几天,巢湖市市区内的所有垃圾中转站就全部“货满为患”,由于积累的垃圾无…  相似文献   

12.
选择污染严重的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孔隙水脱除的电动修复装置,进行了底泥脱水排磷实验,探究了电动脱除孔隙水的底泥减磷效果,分析了底泥各形态磷在电动脱除孔隙水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结果表明:电动脱水过程中阴极总脱水量为5740mL,远大于阳极(2121mL),但脱水中总磷浓度为阳极大于阴极,80%以上的磷从阳极排出,电迁移在电动脱水排磷中起主要作用,通电使排磷总量增加了70%以上,其中在0.25V/cm的电压梯度下修复18d的条件下,排磷量最大;电动脱水排磷效率在通电48h内达到最高[0.73mg/(kW·h)],随后急剧减小;经过电动脱水排磷后,底泥含水率下降了14.07%,底泥总磷降幅最高可达231.92mg/kg,底泥中交换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c-P)、钙结合态磷(Ca-P)平均脱除率分别为80.01%、14.75%、40.65%和19.22%,其中阳极酸化导致氧化铁的溶解和Ca-P的释放,故阳极附近Oc-P、Ca-P降幅较大,而阴极碱化使Fe-P释放,故阴极附近Fe-P降幅较大.经计算可知,通过电动脱除孔隙水,底泥中生物可利用性磷(Ex-P+Fe/Al-P)平均下降了14.12%,底泥内源磷释放的风险得以降低.  相似文献   

13.
广东连县水足塘下石炭统六个层位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遗迹大都保留于灰岩、泥灰岩中,共计有九个遗迹属及类型,它们是Zoophycos管状潜穴,Chondrites,Thalassinoides,Teichichnus?枝状潜穴,不规则状潜穴。Planolites和Ancorlchnus。其中刘家塘组下部发现管状潜穴;中上部发现Zoophycos、Thalassinoides、不规则状潜穴Chondrites、Teichichnus?及枝状潜穴,它们形成一遗迹组合;石蹬子组发现Chondrites及Ancourichnus;梓门桥组发现Zoophycos及Planolites.此组合形成于开阔台地相,成员形成于不同时的底质,分属Zoophycos和Glossifungites两个遗迹相。  相似文献   

14.
土壤和地下水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近些年随着工业的发展,土壤和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人们致力于研究土壤和重金属的修复技术。电动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技术,因其高效、节能、无二次污染,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外对电动修复技术研究已初有成果,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刚起步阶段。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对电动修复技术的原理、研究概况、技术优势及缺点进行论述,为进一步研究电动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电动增压补气消除柴油机瞬态加速冒烟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行开发的、适用车载24V电源的电动增压补气系统在一台490QDI柴油机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工况包括起始负荷分别为0和40N.m的加载加速的瞬态工况以及1400r·min-1、60N·m,1600 r·min-1、90N-m和1800 r.min-1、120N·m 3种低转速、大扭矩稳态工况,针对以上工况分别进行了有无电动增压补气的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有电动增压补气的柴油机同原机相比,零负荷加载加速时的微粒排放降低达70%以上,瞬间输出功率最大可提高54.5%;在稳态工况时,HC、CO排放都随着电机转速的升高而降低,最大减少量分别达到66.7%和75.O%;波许烟度平均减小50%以上.此外,加速补气对提高燃油经济性也有一定效果,比油耗最大能降低7.46%.  相似文献   

16.
选择传统柴油厢式货车和纯电动厢式货车为研究对象.基于GREET软件,建立适宜于我国国情的车辆全生命周期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两款车型全生命周期的能耗、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标准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纯电动货车全生命周期内的百公里能耗比柴油货车降低了6.57%,化石燃料、天然气、石油的百公里消耗量分别降低14.4%、58.8%、96.8%;纯电动货车CH_4、VOC、CO、NO_x的排放分别比柴油货车低16.7%、14.8%、63.0%和63.4%,而柴油货车的CO_2和SO_x的排放量比纯电动货车低7.2%和96.8%.同时对车辆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和单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发现,纯电动货车全生命周期内CO_2排放量对电能生产阶段的敏感度高达66.9%,而且相较于柴油货车,纯电动货车在全生命周期能耗、一次能源消耗以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受车辆寿命的影响较小,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更能发挥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出行服务的纯电动公交车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晓丹  田良  吕彬  杨建新 《环境科学》2015,36(9):3515-3521
纯电动公交车因行驶阶段零排放而成为城市地面常规公交车的重点发展方向,但是从其全生命周期来看,其实际的节能减排效益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仍需综合权衡.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综合考虑公交车载客能力与不同区域的电网发电结构等影响因素,开展纯电动公交车的节能减排效益评价.结果表明,由于现有纯电动公交车的载客能力较柴油公交车低15%左右,所以选取出行服务作为功能单位能够更合理地核算纯电动公交车的实际节能减排效益.同时,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电网的发电结构仍存有较大差异,相对于柴油公交车,不同区域电网结构下发展纯电动公交车所获取的节能减排效益差别较大.具体而言,纯电动公交车在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北和南方等不同电网结构下的节能效益分别为7.84%、11.91%、26.90%、11.15%、19.55%和20.31%;除华北电网由于煤电占比较高无减排效益外,其余电网结构下发展纯电动公交车所获取的综合减排效益分别为3.46%、26.81%、1.17%、13.74%和17.48%.因此,发展纯电动公交车时,建议将提高纯电动公交车的载客能力作为技术研发的重点,同时充分考虑不同电网发电结构对纯电动公交车的环境影响,合理进行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8.
介绍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的最新动态,探讨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改良技术及应用工艺的研究进展。为了提高修复效率和扩大电动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在已经发展了电动法与其它方法相结合的土壤修复技术。归纳总结了电动修复中常用的几种组合技术并对组合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和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电动法修复污染土壤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纯电动公交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对纯电动公交车和传统柴油公交车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并分析推广纯电动公交的可行性.通过美国阿贡实验室开发的GREET(greenhouse gases,regulated emissions,and energy use in transportation model)软件,充分考虑油井-油泵、公交车运行、车身系统制造、液体系统制造、ADR(装配、报废和回收质量)以及电池制造等6个阶段能耗,结合公交车车型信息和路况信息,构建公交模型,并对公交模型进行能耗模拟、排放物模拟和经济效益评估.结果表明,若车身长度为12 m,车身质量为18 t时,纯电动公交车运行过程能耗仅占其总能耗的31.1%.相较于传统公交车,纯电动公交车全生命周期能耗减少29.1%,全生命周期内VOC、CO、NOx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减少8.7%、36.7%、50.2%,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减少19.7%.若公交车队规模为20辆,纯电动公交车使用年限为8 a,则纯电动公交车比例需超过12.7%才能实现盈利,单辆纯电动公交车若实现盈利至少需要3 a.   相似文献   

20.
实验通过设计3组电动力修复装置,对比研究了普通电动法Exp-1、电解质(Na NO3)调节强化电动法Exp-2以及移动阳极结合强化电动法Exp-3对稀土金属镧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348 h电动修复,Exp-2和Exp-3均能有效酸化土壤(分别控制p H在3和2以下),促进La的解吸和形态转化,实验结束时土壤中La的去除率分别为55.2%和66.2%,然而普通电动法Exp-1没有明显修复效果。形态分析结果表明:La的去除过程为由其他形态先转化至可交换态F1,La以F1形态在电迁移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酸性环境是金属La形态转化的前提条件,而电场驱动的氧化还原作用是主要的转化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