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在治理河流污染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首尔市曾一度面临着严重的河流污染问题,但通过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污染源控制、废弃物资源利用、水循环体系构建、生态河流修复等措施,建造了人水和谐的生态河流。首尔对河流污染的治理符合我国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治理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的水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江  王鹏 《自然资源学报》2023,(5):1334-1348
府际协同治理是推进流域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其优于传统属地治理模式的证成逻辑并不明晰,这使得地方政府对生态协同治理效能的信心不足,流域府际生态协同治理机制的实行面临法制规范缺失、治理主体缺位和内生动力缺乏的问题。以成本—收益为驱动分析框架,分别构建生态属地治理模式与府际生态协同治理模式的博弈模型,可厘清地方政府在流域生态治理中的行为逻辑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央政府是推动流域府际生态协同治理模式实施的有效领导力量;府际协同创造的生态治理加成效益证明了生态协同治理模式能够提升流域整体生态质量水平;生态治理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与公平化分配应当并重,以此作为流域生态治理的二元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社会协同治理分析视角,提出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社会协同治理的分析框架并分析社会治理协同创新的三种模式。从三个代表性案例入手,总结出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协同治理的三种创新模式,即信息公开模式、互动协商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归纳了三种协同治理创新模式的核心特征,论述了不同协同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并从技术平台、民主范式发展和社会改革三个层面论述了协同模式之间的演进关系。最后,讨论了不同治理情境下协同模式的选择问题,并阐释了互联网技术平台在协同模式构建过程中所起作用及其选择的基本考虑。  相似文献   

4.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既是应对环境外部性问题和集体行动困境的现实选择,也是推进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本文在构建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揭示和识别了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内在机制的主要内容和交互影响。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体系是协同“起因、主体、动力、行动、结果”互为一体的循环系统,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是包括组织机制、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反馈机制和交互作用机制等在内的有机体系。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体系与机制及其构成因素之间具有复杂的交互作用,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进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理论分析和现实问题解决时,需要深入辨别并融入具体情境,才能把握其实质。  相似文献   

5.
梁静波 《环境保护》2023,(18):45-48
协同治理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方式低效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区际差异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决定因素。本文针对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存在的诸多困境,提出突破路径: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协同治理机制,汇聚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合力;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打造流域治理共同体;遵照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发展思路,推进流域产业协同发展;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治理成本和收益均衡。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多次被党和政府提上议事日程,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多元主体合作对治理农村公共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治理实践中治理主体作为关键的治理要素却面临合作困境,影响了治理成效。本文在协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从"角色定位"和"互动合作"两个维度分析了W村环境治理主体面临的角色定位不当、互动合作不足的合作困境及成因。最后结合实践,在角色定位的基础上,从信任关系、法律保障、信息共享、组织机构出发,构建了多元主体共治的"角色定位+互动合作"的合作机制,以此加强主体间合作,促进农村公共环境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农村的生活污水不能与城市水道管网相统一,所以呈现出分散性、难以收集的特点,导致农村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或者渗入到地下,因而对农村和周边的生活环境造成威胁,并且关于污水治理的问题更是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现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为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雾霾问题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针对雾霾治理难题,政府作为唯一的治理主体已经不足以及时解决由此带来的社会负效应,通过公众参与、简政放权实现社会协同治理势在必行.从社会协同治理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雾霾治理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我国雾霾治理的社会协同治理模型,并提出优化我国雾霾治理政策的建议,以期寻求雾霾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我国河流水污染治理水平,通过对两条河流的自然特征、污染状况、水环境整治举措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二者较为成功的治理经验,即:建立高效的强有力的流域管理机构;确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开辟多种融资模式;构建政府部门与流域企业的和谐关系;重视科学研究与规划;加快完善水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与宣传,提高公民水环境意识。泰晤士河流域治理模式代表着成功的范式,秦淮河流域治理过程中也存在着可借鉴的经验。通过总结二者经验对于目前我国的河流水污染治理给予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现行治理体系难以满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践创新的需要,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要求差距较大。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基于公共治理理论分析视角,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制机制改革难点,分别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制度、治理机制四个维度,探析治理体系实现路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支持的现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以期为我国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制度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小流域河流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河流以及整个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河流的治理十分紧迫。本文首先通过阐述小流域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并提出河流生态治理的理念:治河之道决不在于改造,而在于“还原”,指出中国对小流域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国内外河流成功治理的实例介绍了流域治理的常用的生态工程方法(包括河道外治理、河道内治理、滨水区治理),同时提出要在治理河流的同时重视河流的管理才能实现河流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对城市河流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河道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城市河流不仅是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城市景观文化构建的重要体系,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城市河流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河流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分析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生态治理策略,以期能够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化肥面源污染治理进入“去存量”阶段,“源头治理—养分回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全链条治理成为缓解化肥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化肥面源污染全链条治理虽然面临污染特性、农户分散经营特征和政策碎片化等方面的制约,但在治理技术、治理主体、治理载体等方面具有可行性。本文在整体性治理理论基础上,系统构建了化肥面源污染全链条治理路径,即在国家、省、市层面加大全链条治理技术创新和政策协同;在县级层面探索全链条治理服务模式和数字化管理模式;在社区层面引导生产者参与全链条治理、对接第三方主体提供全链条治理服务、构建全链条治理资金集成投入机制、依托社区组织营造良好氛围等。  相似文献   

14.
李健  王铮  史浩  臧琦 《海洋环境科学》2015,34(6):949-953
为了提升当前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治理体系在大数据时代收集、储存、分析、预警的能力并增强单一海上应急部门的处置能力,研究分析了大数据协同治理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优势,构建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协同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在我国大规模开发海洋资源背景下,为处置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河长制"作为目前较为有效的河流治理制度,通过明确地方行政首长责任的方式,提高了区域河流水质治理的效果,但"河长制"对于河流治理的积极效果恰好反映出了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本文拟通过对现行"河长制"的考察,反思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并对我国政府环境责任制度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构建三地协同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倍显紧迫。文章分析了现阶段京津冀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的客观必要性,初步提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构想,主要包括高度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准入制度、全局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协调联动的区域污染防治机制、全方位的环保监督考核问责制度和社会参与的市场调节体系,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率先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污水治理责任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必须分析实际治理需求,考察目前治理现状,借鉴西方治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农村污水治理责任主体构建,明确农村居民责任主体、其他社会成员责任主体和政府责任主体的理论依据及其责任形式,形成完整的、清晰的、合理的治理责任体系,以此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快速、高效、有序进行,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郭晓杰 《环境保护》2013,41(10):71-72
中小河流域被视为通向田间的"最后一公里",当前除了需要治理已有的污染外,还要防止新污染的发生,从根上治理污染。我国中小河流数目众多,而且从河流所处位置来看这些中小河流域与农村、农业、农民离得更近,甚至就是通向田间的"最后一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水利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大江大河方面。如今这些治理已见成效,而最关系到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的中小河流所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水质目标管理的河流治理方案制定方法及其案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河流污染程度高,污染类型复杂的现状,实施水质目标管理是河流治理的根本选择.我国在水污染总量控制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但缺少基于水质目标的治理方案编制方法的系统性研究.本文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基于水质目标的河流治理方案制定方法,基本框架包括水质问题诊断、目标确定与负荷分配、河流治理任务实施和实施效果评估4个基本部分.该方法以河流容量总量控制为基础,突破了传统了目标总量控制方式,并在滏阳河邢台段进行了实际应用.水环境诊断结果显示,氨氮是滏阳河邢台段主要超标污染物.以国控及省控断面为基础,在滏阳河邢台段设定了4个考核断面,设置氨氮小于10、11、12 mg·L-1,COD小于80、55、50 mg·L-1等多个组合目标情景.划定控制单元13个,核算了各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和现状负荷,并按等比例分配的原则将需削减负荷分配到排污口.基于负荷分配结果,提出通过重点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场治理控制点源污染,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控制面源污染,通过河岸垃圾治理减少河道负荷存量,通过河流湿地建设增加负荷去除能力等一系列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