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职业性皮肤色素变化职业性因素引起的皮肤色素性变化,可分为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两个类型。前者主要是职业性黑变病,后者为职业性白斑。1.职业性黑变病 :长期接触煤焦油及矿物油、橡胶成品及其添加剂,某些颜(染)料及其中间体等引起的慢性皮肤色素沉着。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可发生于各种行业和工种,约占职业性皮肤病的2%~5%。其临床表现为:色素沉着前或初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红斑和瘙痒,待色素沉着较明显时,这些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皮损形态多呈网状或斑(点)状,有的可融合成弥漫性斑片,境界不清楚,有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正>职业性皮肤病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因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皮肤及其附属器官(毛发、汗腺、皮脂腺、指甲和趾甲)病变的一类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在我国现行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明确规定为10大类职业病中的一类。由于皮肤包围着整个人体,任何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到人体的时候,首先是皮肤接触,因而职业性皮肤病的  相似文献   

3.
刘道春 《安全》2013,(6):32-34
正皮肤病是人们在工业、农业及其他劳动过程中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炎及其他皮肤改变如烧伤、黑变病等。本病在皮肤病中占的比率各地差别很大,由2%~20%不等。可发生于各种行业中,以工业职业性皮肤病发病率最高,占整个工业职业病总数的50%~80%,因此,常需调动工作、休工等而影响工  相似文献   

4.
<正>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毛发、汗腺、皮脂腺、指甲和趾甲)的一类职业病。我国自2013年8月1日起实施的GBZ 18-2013《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为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提供了标准,也为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而皮肤病常常是困扰爱美心灵的幽魂。有多少青年男女为青春痘而苦恼 ,更有不少皮肤病患者为寻因求治而四处奔波 ,往往却很少有人会想到身边的“杀手”———职业性有害因素。何谓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为主要发病原因而引起的皮肤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新化学物质和新材料的机会越来越多 ,由此而引发出来的职业性皮肤病问题也越来越常见。据报道 ,在某些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氯酚、焦油、机械润滑油、石油、石腊等化学物质的生产工人…  相似文献   

6.
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正一、什么是职业性眼病?职业性眼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各种眼部病变。主要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二、职业性眼病危害因素有哪些?引起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化学因素:如无机酸、碱、无机盐生产,医药工业,颜料制造业,纺织印染业等,它们在生产、  相似文献   

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皮肤常常是困扰爱美心灵的幽魂。有多少青年男女为青春痘而苦恼,更有不少皮肤病患者为寻因求治而四处奔波,但是往往很少有人会想到身边的“杀手”——职业性有害因素。  相似文献   

9.
眼睛是人类感知光线的重要人体器官之一。从事特殊岗位的劳动者,或是工作场所面临某些特殊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会面临眼部受到伤害的情况,比如焊接作业工人、从事紫外线消毒的人员、接触放射线的工作者以及接触化学试剂的工作人员等。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因接触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眼部器官病变,称之为职业性眼病。法定职业性眼病共三大类,包括电光性眼炎、化学性眼部灼伤和职业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0.
职业性皮肤污染不仅影响个人的清洁卫生,而且长期污染刺激会诱发多种皮肤病。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皮肤渗透到体内而影响健康。 皮肤病是职业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的统计,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病率在职业病中占居首位。给生产第一线人员的身心造成很大痛苦。解决这个问题,引起了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正>职业性痤疮是由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导致的,是外源性痤疮,可发于任何年龄、身体任何接触部位,是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导致职业性痤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性痤疮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知识。痤疮是一种发生在皮肤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寻常痤疮主要发病于青少年,与内分泌因素有关,是内源性痤疮,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表现为好发于面部的粉刺、  相似文献   

12.
人的感觉器官中,眼睛是传递信息量最多的器官。一个人的视觉功能优劣,对维持正常生活和保持工作秩序至关重要,而且还影响人的心理。面部是人体裸露部位,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伤害。职业性眼伤害约占整个工业伤害的5%,而眼部面积只占人体表面积的1/600。这就是说,相对其他人体器官,眼部更易受到职业性伤害。锻压、焊接、切割、激光等作业人员在劳动时,眼、面部会受到有害辐射线、强可见光、有害物质飞溅的碎屑或熔融物质的伤害,轻者引起角膜炎、电光性眼炎、出血、面部划伤、烫伤等,重者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相似文献   

13.
在化工、冶金、矿山、医药等生产作业环境中,各种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人体的裸露皮肤产生刺激,往往是造成职业性皮肤病的主要原因,保护从事此类作业的工人的皮肤。是预防职业性皮肤病的重要一环。 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商业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共同研制出一种天然劳动防护霜,提供价廉物美的劳动护肤用品,并填补了我国选用野生植物有效提取物研制天然劳动护肤剂的空白。 这种护肤霜是从野生植物薏苡、决明子、蛇床子和丹皮中提取的有效成份,作为天然添加剂,与护肤霜的基质进行科学配伍,形成集天然性、疗效性和多功能…  相似文献   

14.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囚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法定职业病包括尘肺病、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  相似文献   

15.
为防治职业性皮肤病,保护工人身体健康,采用水解明胶研制和生产出劳动特效护肤霜。对对这种护肤霜的使用,作用用统一的方法,在冬季对519例皲裂患者进行效果观察。发现对各种程度的皲裂均有显著疗效。有效率达98.20%,治愈率达89.21%,皲裂程度愈轻效果愈明显,在使用过程中,未见任何刺激性和副作用,部分患者用这各护肤霜擦脸后,皮肤变得细嫩光滑。经过安全和毒性试验表明:无毒性、无致敏性、无刺性。三种突变  相似文献   

16.
正夏季防晒,冬季保湿,是不少爱美人士的护肤秘诀。其实,在生产作业环境中,常常存在着各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机械的危害因素,对人体裸露的皮肤不时地产生刺激和伤害,进而引起各种职业性皮肤病。因此,需要对某些岗位的作业人员的裸露皮肤,使用特殊的专业护肤品,以减轻有害物质对人体皮肤的危害。劳动护肤品的发展历程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工作中的皮肤防护,英、美、德等工业发达国家,在劳动护肤品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在  相似文献   

17.
职业性黑变病皮炎概念职业性黑变病是指劳动或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是煤焦油、石油及其分馏产品,橡胶添加剂,某些颜料、染料及其中间体等)引起的慢性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职业性肺部疾病是指一类由吸入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见的职业性肺部疾病有尘肺、职业性哮喘、棉尘病、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及职业性肺部肿瘤等。尘 肺一、 概况尘肺是由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部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在工作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发的尘肺病,属职业病。尘肺是流行范围最广、严重危害接尘工人身体健康的职业病。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资料,印度尘肺患病率为55%,拉美国家37%,美国100多万接尘工人中约10万人可能患尘肺。目前,我国接尘工人超过600万,…  相似文献   

19.
炭 疸 炭疽病是由 炭疽杆菌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此 病的起因是病人 皮肤直接接触了 牛、马、羊、骆驼 等病畜、死畜或 其皮毛,亦可因 吸入含炭疽杆菌 芽孢的灰尘或进 食染菌的肉类而 得病。职业性炭 疽是牧场、屠宰 场、牛奶场工人, 皮毛搬运或加工 工人以及兽医等 在工作中被感染 而罹患此病。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衣衫单薄、皮肤外露的夏季(6~8月)发病最多。根据患病部位分为三型:(一)皮肤炭疽。此类最常见,约占97%。病变部位主要在面、颈、肩、手等处。先见斑疹或豆疹,第二天变成水疱,里面有淡黄色的液体,周围组织发硬肿胀,然后周…  相似文献   

20.
职业性痤疮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 ,由于接触焦油、沥青、高沸点的矿物油类或氯及氯化物等引起的一种皮肤损害。主要是由于上述物质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 ,促使毛囊上皮增生、角化过度、阻塞毛孔、皮脂潴留所致。多发生于青年工人特别是有脂溢性体质的人。常于接触上述物质后数月逐渐发生在身体易污染的部位 ,如面部、手臂、四肢伸侧、肩部等处。初期在受污染的部位呈毛囊性改变 ,即在扩张的毛囊口发生黑色的角质栓塞 ,稍痒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 ,皮肤损害便转变为痤疮。职业性痤疮可分为角性痤疮和炎性痤疮两种 ,前者表现为皮肤出现坚硬的暗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