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废液中CODCr的治理与利用.废液处理工艺流程简单,实用,回收了其中的金属,并根据需要将它们制备成相应的化学试剂,用于研究.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我国有的气象站和用硅铁粉与氢氧化钠的作用制备氢气,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Si+2NaOH+H_2O70~80℃Na_2SiO_3+2H_2↑产生的氢气用来盛充氢气球,其余全作废液弃去了。由于该废液中含有未反应  相似文献   

3.
2-萘酚生产废液中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为了保护环境,同时利用废液中的有机物资源,提出利用2-萘酚生产废液制备水泥减水剂的路线。实验测定了不同工艺条件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得出合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总酸度为31%,甲醛进料温度85℃,甲醛与萘磺酸的摩尔比为1,缩合温度为115℃,缩合时间为5 h。  相似文献   

4.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铁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分别以氯化铁、硫铁矿烧渣和酸洗废液为原料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铁的方法,以及其在低浊度水、合成洗涤剂废水和印染废水等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指出了聚合氯化铁絮凝剂在制备及应用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将脱硫废液与炼油废水按比例混合之后对其进行处理的方法,通过批式试验,考查混合废液的BOD5/COD指标及其COD、NH3-N、S2-的去除率。筛选合适的混合液配比,分别对500︰1和800︰1的混合废液进行了模型试验,分析了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800︰1的混合废液在10d之后,出水COD为134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要求。最终确定炼油废水与脱硫废液混合的合适比例应不低于800︰1。  相似文献   

6.
要减少和防止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就必须严格控制放射性废物向环境中的排放;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妥善的处置和处理。一、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放射性废物,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称之为放射性三废——废气、废液和废渣。国外通常将放射性废液按其比放射性分为高、中、低水平三类。高水平放射性废液,每升含放射性强度在10~(-2)居里以上,亦称居里级废液。这种废  相似文献   

7.
钻井废液-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钻井清洁生产的核心设备——钻井废液-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原理、流程和处理效果。实践证明,用这种一体化设备处理普通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产生的钻井废液时,设备排水质量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或二级标准);当用于处理高温深井聚合物-磺酸盐复杂钻井液体系产生的钻井废液时,除了COD外, 排出水的主要水质指标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用该设备处理后的泥渣含水率低于55%,泥渣体积减少了88%。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保产业》2014,(9):71-71
正由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秸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适用于制浆造纸、有机肥、秸秆资源化利用。主要技术内容(1)置换蒸煮技术。热黑液循环利用,尽量保留半纤维素,对黑液在制浆过程中进行热处理,改善黑液黏度,提高提取率,降低中段水的负荷。(2)高硬度制浆+机械疏解+氧脱木素组合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间歇型水热反应装置为反应器处理油气田压裂废液.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压裂废液COD去除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湿式氧化法处理油气田压裂废液可迅速加快反应速度.明显提高处理效率;各相关因素对压裂废液COD去除效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时间>氧化剂>反应温度;在反应温度237℃,反应时间30 min.氧化荆添加量0.30 mL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到94.0%。湿式氧化法可应用于油气田排出的高浓度压裂废液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新型微小型多功能重金属废液处理装置可针对目前化工行业、生活污水处理厂COD在线监测设备产生重金属废液及特定含Cr(Ⅵ)、Cr(Ⅲ)、Hg、Ag等重金属及浓硫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工业废水处理问题,采用还原-沉淀-过滤-收集固态滤渣、滤液中和等工艺,达到有效的处理各种重金属的效果,上清液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进行环境净化技术开发的ECE公司 ,研制出一种胶体状处理剂 ,它可将清洗石油罐和设备后排出的乳化油废液中的水和其它废液进行简单分离 ,商品名为U - geIK。该处理剂是由聚苯乙烯和聚丁二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粉末状产品。将处理剂投入到吸附了界面活性剂的油和水混合状态的废液中 ,就会把水以外的不纯物包容起来而分离。与过去界面活性剂经过许多环节才能分离的方法比较起来 ,新产品具有使用简单的特点。根据废液的粘度 ,按废液量0 5 %~3 %的比例将胶体处理剂投入、搅拌后 ,经过十几分钟 ,油的成分就会胶体化而沉淀。沉淀物的…  相似文献   

12.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废液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卫星 《四川环境》2003,22(2):38-39,63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废液一直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随着环境监测标准化站的建设和实验室认可工作的开展,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废液污染应引起重视。文章简要阐述了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的来源及废液的收集原则,详细介绍了环境监测实验室常用有机溶剂的回收技术,提出了含不同污染物的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外科技     
日本镀镍废液处理新技术NewTechnologiesBeingDevelopedforNickelPlatingWastewaterTreatmentinJapan日本的一家公司最近开发成功了一项高浓度废液非电解镀镍更新废液的设备处理技术,使废液与...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回收蚀刻废液中的氟硅酸制备氟硅酸钠的工艺,分别研究了晶种系数、硫酸钠溶液浓度、硫酸钠溶液过量系数对氟硅酸钠产品纯度、含水率及氟硅酸去除率的影响。在晶种系数20%、硫酸钠溶液浓度10%、硫酸钠溶液过量系数1.2的优化条件下,氟硅酸钠产品的含水率为5.21%,纯度可达99.6%,而且各项指标均达到《工业氟硅酸钠》(GB 23936—2018)中Ⅰ型优等品的要求,废液中氟硅酸含量可降至0.344mg/L,去除率可达99.99%。  相似文献   

15.
美国工业废液地下灌注与控制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废液的地下灌注及控制技术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工业经济方面日益受到关注的一项新技术。作者一行于2006年7月~9月前往美国考察了废液地下灌注技术,考察团先后到美国环保署(EPA)、杜邦公司Delisle工厂、Geotrans模型公司和杜邦钛白项目部进行了参观和交流,并对美国地下灌注的应用情况、法律控制、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可能的环境影响、相关分析技术、扩散模拟和预测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胍胶压裂返排液具有高黏度、难固液分离的特征。强化该类废液的固液分离效果是开展深度处理的前提,去除废液中泥砂、岩屑、胍胶残渣等颗粒物,可确保处理后水水质达到再利用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影响该类废液固液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废液黏度、颗粒物密度、粒径及混凝效果,并就延时混凝技术强化固液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延时混凝形成的絮体粒径较常规絮凝物增加0.7~1.8 mm,絮凝物沉淀速率由常规的18 mm/s增加至25 mm/s,该试验研究为胍胶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印制板蚀刻液再生及铜回收技术与设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环保产业》2008,(3):63-64
由深圳市拓鑫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印制板蚀刻液再生及铜回收技术与设备,适用于印制板三废的治理。主要技术内容 一、基本原理利用含重金属溶液的选择性分离技术,对含铜废水中的铜进行选择性分离,使蚀刻废液得以再生循环利用的同时,获得高纯度的金属铜板。针对线路板生产蚀刻过程的特点,高效利用蚀刻废液中残留的有用成分,去除废液中影响蚀刻效果的成分,形成了分离铜、蚀刻液再生、电解铜、蚀刻液循环利用的技术方案,使因铜离子浓度过高而失去蚀刻功能的废液得以再生,同时获得高纯度铜板。对低含铜废水则是把其中的铜选择性分离,电解制成铜板,从而达到减少污染、回收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钻井废液的固液分离工艺与设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钻井废液固液分离的因素包括钻井废液的稀释比例、脱稳处理药剂的种类和加量、固液分离设备。文章介绍了钻井废液处理的基本流程,分析了钻井废液pH值对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论述了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的基本结构、设备参数和操作参数对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压裂废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当前油气井作业中压裂废液处理的一些主要技术:氧化法、混凝法、Fe/C微电解法、多种处理技术联合使用等,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处理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压裂废液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优化压裂废液处理工艺,开发稳定可靠,高效价廉且无二次污染的压裂废液处理剂。  相似文献   

20.
耐盐石油降解菌性能及降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冀东油田钻井废液中筛选分离出耐盐石油降解菌Virgibacillus sp.(简称SJ菌),其在高含盐条件下对石油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高达56.12%左右。考察了pH值、盐度、不同N和P形态等因素对SJ菌降解石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J菌有较宽的pH值适应范围(pH值为6~10)和较好的耐盐能力(0.5%~20%),在pH值为9及NaCl质量浓度为5%时对石油类降解效果最好,其最佳利用N源和P源分别为(NH2)2CO和KH2PO4,该研究为油田高含盐含油废液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