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取消对塑料购物袋的无偿使用。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根据中国塑料袋协会塑料再生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的说法,“每个塑料袋0.3元的价格是一个超市和消费者都可以接受的价格。”  相似文献   

2.
“限塑令”引发社会各界的大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小小塑料袋能如此吸引人们的眼球,产生超强的社会反响,足以说明塑料已经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生产原料,而是作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细节,影响到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应该说塑料与钢铁、木材、水泥并列为现代社会生产的四大支柱材料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何健 《沿海环境》2002,(4):20-21
塑料食品袋谁能离得开?您知道塑料袋对环境不好吗?知道。您在生活中拒绝使用塑料袋吗?不。北京街头十位行人这样回答有关部门的咨询,大家关于塑料袋的态度惊人的一致:虽然人们也知道塑料袋不好,但是塑料袋因为使用方便,还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危害环境,大多数人不知道塑料袋在提供方便的同时,正在危害我们的健康。用塑料袋装食品,可能使身体摄入毒素早点、饮料、买菜、买水果、买小吃……平平常常的一天,一个人一天可能要用十只塑料食品袋。一位关注环保的王先生说,他家两个月内从农贸市场买菜使用塑料袋216个,商场购…  相似文献   

4.
《世界环境》2009,(4):84-85
本期讨论话题: 去年六月一日,我国正式施行“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在“限塑令”执行初期,获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塑料袋的使用大大减少。出现了不少构思巧妙,流行时尚的布袋,一时间布袋满街。过了近一年的时间,“限塑令”在绝大部分超市里依然得到很好的执行,但是农贸市场塑料袋的使用量开始回升,人们又返回到了措施实施之前,这项措施对民众而言似乎已经变得陌生。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的Ferruggi化学品公司声称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了真正的生物分解塑料。上个月该公司在推出75万只用这种塑料制作的“米老鼠”手表时,公布了这项发明。这种塑料已经申请专利,并打算明年投入生产。负责这项研究的科学家阿米卡尔·科林纳说,该公司的塑料不同于目前用来制造用后随手丢弃的物品,如购物包装袋那样的生物分解塑料。那种塑料袋是由“缝隙”中含有淀粉的聚乙烯网膜制成的。土壤中的微生物只能分解淀粉,而不能分解聚乙烯,因此塑料袋只能部分分解。他们的新型塑料也含有淀粉即玉米淀  相似文献   

6.
法律控制。一是课税法。征收垃圾税,尤其对塑料品和一次性器具等加重征税的国家越来越多。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明文规定每只塑料袋付8美分税,商店时每卖出一个价值50里拉的塑料袋要交100里拉税。德国的法律规定:对每个无法回收的容器征税30芬尼。德国卡塞尔市法律规定,小吃店和快餐店的一次性餐具纸盒每只课税0.3美元,一个罐头简征收0.25美元的税。美国佛罗里达州对不能回收的新闻纸,每吨收税10美分。欧盟各国对塑料袋、除锈剂等造成污染的物品都征收环境税。二是罚款法。法国对垃圾的处理规定:将任何类型的废物、废料等…  相似文献   

7.
大卫 《环境》2004,(8):31
作为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塑料,确实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而它的衍生物——塑料袋,就更与我们密不可分了。尤其上街买菜,不论豆腐、猪肉,还是茄子、土豆……这样说吧,除了卖菜的人不能用塑料袋拎回家之外,别的,你都能拎回来。  相似文献   

8.
李剑 《沿海环境》2002,(9):20-20
一段时间以来,有超市尝试用纸袋代替塑料袋,以此提醒广大市民减少、放弃使用对环境有损害的塑料袋。其实,远离塑料袋的呼声早就有了。环保主义者多年来不停地呼吁并且把这种倡议化作自己的行动。人们也知道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但是由于塑料袋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要舍弃它实在难上加难。我们的生活好像已经离不开塑料袋了。用塑料袋装垃圾,下雨天用塑料袋套伞,买东西不忘向营业员要个塑料袋……虽然觉得既浪费又不环保,但生活中找不出一样东西可以用来代替塑料袋,总不可能用纸袋套伞吧。对于到超市去的人来…  相似文献   

9.
《环境》2017,(10)
"网上订餐"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下单、选材、制作、打包、派送之后,外卖包装也随着吃剩的食物一同被丢弃在垃圾桶里,这些塑料盒、塑料袋、塑料杯子,给环境带来的又是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08,(5):34
为引导群众合理使用、节约使用塑料购物袋.国务院办公厅要求今后各地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限塑令”的发布,有望大大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但塑料袋乱丢乱扔.造成”白色污染”的现象能否得到有效抑制.尚待检验。为此建议对塑料购物袋实行由商场统一回购、集中处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塑战速决",呼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数据显示,全球每分钟卖出约100万个塑料瓶,塑料袋的使用量每年达到5000亿个。我们使用的塑料产品中,50%是一次性的,而将近1/3的塑料包装没被回收,这就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塑料污染就始终如影随形。过去,以塑料袋和塑料饭盒为代表的一次性污染品的广泛存在,让塑料污染获得"白色污染"的形象称谓。而  相似文献   

12.
罗桂山 《环境》2004,(12):47
“白色污染”指的是大量的废旧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统称塑料包装物)以及使用后的地膜统称为“白色污染”。做好“白色污染”的防治工作,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缓解能源危机问题,二是保护环境问题。怎样才能做好“白色污染”的防治工作呢?  相似文献   

13.
塑料垃圾的老化降解是环境微塑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选取生活中常用的快递包装袋、外卖包装袋、垃圾包装袋等聚乙烯塑料袋、生物基环保塑料袋和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在室外开展为期16周的暴露实验,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结合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探究它们在老化降解过程中的特征变化。结果显示,快递包装袋薄膜和外卖包装袋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在第5周时迅速降低,垃圾包装袋薄膜和全生物降解塑料袋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在第2周迅速降低,垃圾包装袋薄膜第7周之后无法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生物基环保塑料袋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在实验期间变化不大;5种塑料薄膜的拉伸强度均随老化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在老化过程中聚合物与氧气和水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羰基、乙烯基和羟基等降解产物,各塑料薄膜的羰基指数、乙烯基指数和羟基指数的变化基本相同,随老化时间增加均呈增加或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结晶指数变化趋势不明显。经过大气老化后,快递包装袋薄膜和外卖包装袋薄膜表面变得粗糙,出现孔洞和裂纹;垃圾包装袋薄膜表面划痕增加,出现细小白色颗粒;生物基环保塑料袋薄膜表面的淀粉微球剥落并出现分层;全生物降解塑料袋薄膜表面裂纹坑洞变多,颗粒剥落。该结果可为研究包装用塑料...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市环保局有关专家提醒广大市民 ,千万别忽视塑料袋有毒这一事实 ,随手抄起塑料袋就用来装食品 ,这是健康的大敌。据介绍 ,现在人们使用的塑料袋有三种 :一种是既不能沾皮肤 ,又不能放食物的 ,只能用来装建筑材料 ;一种是可用来装服装 ;还有一种是可勉强用来盛放食品的。这三种塑料袋大部分都含“毒素”,如聚氯乙烯塑料就是有毒的品种 ,其原材料是无毒性的 ,但在制作塑料的过程中加入了有毒的增塑剂。另外 ,有些塑料制品中加入了稳定剂 ,而这些添加的稳定剂主要是硬脂酸铅 ,也有毒性。这种铅盐极易析出 ,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造成积蓄性铅…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7,(8)
<正>谣言:一则"塑料大米"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一个个塑料袋放进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一颗颗像米一样的东西被生产出来。视频配文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辟谣:塑料制品与普通大米极易识别,拿手一掂就不一样,大米比塑料要沉;同样泡在水里,个别质量不好的大米可能会出现漂浮现象,  相似文献   

16.
纽约州长戴维·帕特森(David Paterson)日前签署法令,要求州内所有大型杂货店、零售商在店内提供塑料袋和保鲜膜回收桶,使更多的人参与塑料垃圾的回收。  相似文献   

17.
再生塑料袋由塑料废弃物经加工处理后制成,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但由于其价格便宜,市场竞争力极大,在熟食包装市场上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文章运用美国的健康风险评价框架,设计了两种典型模拟场景试验,测试了不同颜色的再生塑料袋在一定条件下,有害物质在食品模拟物中的溶出量;并对食用再生塑料袋包装的食品可能给人体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美国EPA定义,致癌风险指数超过10-6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致癌危害;非致癌风险指数超过1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非致癌危害。根据评价结果,五种颜色的再生塑料袋均不存在致癌风险。对于非致癌风险,蓝色、黄色和和白色再生塑料袋的非致癌风险值均低于1,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而黑色和红色再生塑料袋中非致癌风险值和总风险值均超过临界值1,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健康危害,其中红色再生塑料袋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8.
塑料有一个致命缺点:污染环境。废塑料、塑料袋、塑料包装纸和塑料容器被丢得到处都是:即使收集起来,无论你放到哪1[,它都经久不变,从而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肥力。故有人称之为白色污染,烧了它又会污染大气。为了解决使用塑料造成的的环境问题,科学家研制出了各种类型的自毁塑料,即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其能被光、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融解乃至消灭。生物自毁塑料在塑料中加入淀粉,把这种塑料理进土地后,以淀粉为食的细菌便会把它一点一点破坏掉,最终无害地消失在土壤中。光学自毁塑料这种塑料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只要一曝光…  相似文献   

19.
塑料购物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文章以上海某超市为对象,采用现场观察实验方法记录了5 086份超市顾客塑料袋使用行为的样本,初步揭示了超市塑料袋使用情况和塑料袋使用的顾客行为特征,尝试为超市塑料袋的环境管理政策提供基础性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超市中主要有3种塑料袋使用方式,依次为购买塑料袋、自带购物袋、使用免费手撕袋,其比例为15%、29%、9%,说明目前塑料袋使用行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2)影响顾客购买塑料袋的因素为是否有会员卡、是否徒手购物、购物金额,其偏相关系数依次为0.114、0.085、0.042。占总样本63.4%的单人购物情境中,购买塑料袋的影响因素为是否徒手购物、是否有会员卡、年龄、购物金额、性别,偏相关系数依次为0.849、0.486、0.329、0.291、0.180;说明影响塑料袋使用的因素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3)顾客购物金额、购物件数、结账时间与塑料袋购买比例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4)按照购买塑料袋的倾向程度,可将顾客分为高、中、低3类特征群体。其中,购买倾向最高的顾客特征为无会员卡的男性中青年、非徒手购物,购物金额较高。文章研究为解决环境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现场观察实验方法的案例参考,建议将定量、可重复、可检验、以现场观察记录主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各类环境问题研究和解决方案中,为环境管理提供更扎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小塑料袋似乎不起眼,但由于使用数量巨大,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程度却是十分惊人,全国仅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此,有专家表示,我国实施塑料袋收费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望减少2/3,一次性塑料袋的回收率也将大幅上升。[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