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百山禁止开发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进行生态旅游环境评价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选取国家风景名胜区三百山为研究对象,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定量分析了该区域生态旅游活动对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生态压力与响应状况.评价结果为禁止开发区域探寻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文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2):147-148,158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具有丰富的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地区.首先对池州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然后对池州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与旅游线路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3.
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进行了分析.资源定量评价的结果显示,湿地旅游资源价值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中的权重最大,表明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重要性.通过SWOT分析,显示涨渡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具有一定优势,虽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制约因素,但可通过湿地生态旅游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武汉市湖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旅游已蓬勃发展起来,但"重开发,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的不良现象仍十分严重,由于管理不当致使生态旅游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对生态旅游进行绿色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生态旅游和绿色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绿色管理的特征,从区域生态旅游系统出发,利用绿色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分别对生态旅游主体、客体、中介体和载体的管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特色产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通过总结日本等国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村一品"的经验和做法,回顾国内"一村一品"的发展历程,以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的"一县四品"为例,对我国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提出日本大分县"一村一品"和四川丹棱县"一县四品"对我国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时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这种矛盾在自然保护区中的体现尤为明显.世界11%的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样面临着以上问题.作为 "世界重要湿地"的成员单位、国家级林业科普基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新疆的生态脆弱区,该区域是否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论证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得出该区域目前尚处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期准备阶段,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其发展必须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7.
西藏才曲塘草地畜牧业的生态旅游景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凡  李森  陈同庆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3):265-267,227
才曲塘草地畜牧业科技示范区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镇,目的是通过采用农牧业高新技术,提高农牧业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发展生态旅游是示范区主要开发方向和目标之一.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才曲塘生态旅游景观的形成条件、景观要素、景观结构特点,对进行了生态旅游景观的功能区划分;提出可以通过才曲塘的规划和建设,探索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的草地畜牧业景观结构,充分发挥畜牧业发展和生态旅游的功能,对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综合开发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代表着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系统分析了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开发大连生态旅游资源应当采取的主要对策,并对大连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选取资源价值、旅游效益和开发条件三个综合指标和12个项目指标,建立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南四湖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各景区打分,并进行分级,最后确定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是湖泊湿地自然风光和渔乡风情。  相似文献   

10.
根据龙泉驿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生态桃园"的构思--生态旅游开发思路、主题定位、旅游产品设计等.最后,提出该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壶瓶山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洪  刘建平  刘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2):165-166,176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十分丰富,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探讨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理念,分析了壶瓶山生态旅游的开发优势,提出了壶瓶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2.
山东蓬莱的滨海旅游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龙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3):271-272,F003
从蓬莱海洋自然资源、海洋人文景观、海洋文化信仰几方面对蓬莱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蓬莱滨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从沙滩旅游、海洋生物生态旅游、海洋旅游纪念品、海洋历史事件开发的角度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该区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以生态旅游为指导。该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开发生态旅游具有类型多样、功能齐全、有利于组合开发的资源优势;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为其提供了政策优势,同时该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开发生态旅游优势明显。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国际、国内及区域市场前景,提出了在该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河故道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商丘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开发项目规划设计的探讨,分析了生态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民和政府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对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改善城市功能、扩大与外界交流、发展第三产业等带来的巨大推进作用.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协调发展,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保护性开发、政府主导与依法开发、注重特色与突出主题、市场导向和三大效益协调等原则.构思与设计了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原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产业生态旅游产品、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品、生态度假旅游产品、生态科普旅游产品、生态节庆旅游产品和特种生态旅游产品等,以供不同地区选择.提出并分析了生态旅游开发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对该市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归类分析。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遵循生态旅游开发原则,设计出生态旅游产品,其中主要有生态观光旅游产品、道教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产品以及其它专项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首要问题。根据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构建了包括资源价值、景点模式与旅游条件在内的3个评价综合层、10个项目层和11个因子层所组成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武陵源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重新审视。评价结果显示,武陵源生态旅游资源的等级为世界级,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异条件。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其宝贵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和民俗传统等别具地方特色。通过充分的挖掘和合理的开发,以文化为基底,可有效推动西北特色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本研究以"凉州区羊下坝镇四沟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村规划"项目为对象,通过对武威地区现有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了该地区本土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并根据资源的评级对四沟村的特色旅游进行可行性规划。提出"六位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将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更新升级,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弘扬地方文化,发展乡村经济,旨在把四沟村建设成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和谐乡村。  相似文献   

19.
伊犁河谷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伊犁河谷地理位置独特,特殊的气候及水文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伊犁河谷生态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在对伊犁河谷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伊犁河谷适宜开展生态旅游的景区(点)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制定伊犁河谷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汉江襄阳段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汉江襄阳段生态旅游开发为例,运用SWOT分析,在对该区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把开发格局确定为“一心、二带、西区、六点”.提出开发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在该流域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保护生态环境、挖掘汉水文化、完善基础设施、突出旅游资源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精品、区域联动、科学管理,才能将本流域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襄阳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