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南通地震台核旋观测的干扰 ,通过多种试验最终加以排除。这项工作表明 ,地震台站环境改造中要注意监测环境的保护 ,特别是铠装电缆的铺设要考虑到对磁、电观测的影响 ,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核旋的观测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简要总结了随着这几个阶段的技术进步南京基准地震台观测技术的重要变革 ,并从记录地震事件数量、大地震速报作用和推动某些研究的深入等方面评估了由于这些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震台效能的提高。对目前地震观测技术从模拟观测向数字观测的转折时期 ,地震台如何尽快过渡 ,充分发挥效能提出了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守广 《灾害学》2005,20(2):120-120
地震前兆观测及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是地震预报的基础,这就要求观测资料必须真实可靠.显而易见,观测资料能否真实可靠地反映地壳内部结构构造的变化,则主要取决于对观测点和观测项目的选取及观测方法及观测设备的设计.本文主要探讨了对汉中一个泉眼集气装置的设计及设计原理,设计该装置是为数字化观测氡、汞而准备的.  相似文献   

4.
Ma  ZL 《灾害学》1993,8(3):82-82
日本的灾害防治研究机构在滑坡的研究和防治过程中,根据不同需要,研制了大量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观测仪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观测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系列。 (1)处于活动期的危险斜坡(即新生滑坡或老滑坡复活)的长期监测系列①伸缩仪—观测裂缝;②地面倾斜仪—观测微小变动,③地下倾斜仪—调查、观测滑面;④多层位移仪—调查、观测滑面;⑤地下水位仪—观测地下水位变化;⑥孔隙水压仪—观测孔隙水压变化;⑦自然电位仪—观测自然电位变化;⑧雨量计—调查降雨量;⑨温度计—观测地温变化;⑩现场录像系统—用于极危险滑坡。以从不同角度观测滑坡变化,滑前特征及取得滑动的全过程资料。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工程观测方法存在的基准点选取困难、自动化程度低及可靠性差等问题,设计了北斗Ⅲ高精度变形观测系统。为验证该系统在地表变形观测中的观测精度及应用效果,通过模拟试验分析观测精度与通视条件、定位时段的关系,并将上述观测系统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域内,保证通视条件且定位时段为 12∶00~16∶00 时,BDS-Ⅲ变形观测系统垂直向定位精度优于 1.5 mm,水平向定位精度优于 1 mm,相同条件下,水平向定位精度由于垂直向定位精度;该系统能很好的保证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得到的观测值与传统水准观测值基本一致,适合用于高精度、自动化地表变形观测工程。  相似文献   

6.
单台数字观测系统的维护和地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温州台近两年测震数字观测系统的运行情况 ,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 ,介绍了在硬件配置、软硬件的应用以及地震分析、保证月报质量等方面的一些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从1972年原国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队与原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合作筹建长江大桥强震观测台网起至今,江苏省的强震观测已经走过了30年的路程。 30年中,江苏强震台网在1974年溧阳地震、 1983年菏泽地震和1990年常熟地震中获得的有科学价值的地震记录,为大型桥梁空间动力性质的分析提供了实证资料,也为中国东部深井地震性质等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证资料。 江苏省地震局的科技人员还进行了大量与强震观测相关的科研工作。 至今,在江苏省及邻近地区已形成了固定观测与流动观测相结合的强震观测台网。 本文简要回顾了江苏强震观测30年历程,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长江南通段江面风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长江南通段江面、江岸建立风观测站,并在江岸建设80m高的风梯度观测塔,与邻近气象站开展了较长时间的风同步观测,获得了实地观测数据.利用同步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长江南通段江面风的观测事实,并利用风梯度观测资料,分析给出了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邻近气象站长年的风观测资料,推算了该处的设计基本风速及其他工程设计风参数.分析表明,该处江面风况明显有别于邻近气象站,风参数计算结果也明显高于风工程理论推算值.  相似文献   

9.
在水氡观测仪器标定中 ,关于标定K值的使用方法 ,《规范》规定 :当新—原K值相对偏差小于 5 %时继续延用原K值。但在实际观测中 ,这样容易导致误差积累。本文从日常观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分析 ,认为在每年仪器标定后 ,无论标定的仪器新一原K值相对偏差是否大于 5 %,都应采用新K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CHD—6”核旋仪部分电路的修改,改善了该仪器的一些性能,从而提高了地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对高邮台地电NS向ρs的观测精度在2002 07 24雷雨后出现降低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排查,发现是一交流接触器在遭雷击时烧坏,导致交流电三相中的一相对地漏电,与变压器中的零线形成回路所致。从而排除了配电房漏电的干扰,保证了观测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南京基准地震台于 1998 0 6建立了大地电场观测系统 ,同年开始观测。本文介绍了场地建设概况 ,并根据其初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大地电场的一些机理特征 ,在大地电场的背景消除方面作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3.
热传导系数是表征非膨胀型防火涂料隔热性能最重要的参数,也是进行钢构件升温计算所必需的参数。非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热传导系数随温度升高有较大变化,采用常温下的热传导系数来计算钢构件在火灾下的温度将导致较大的误差。从工程应用角度,热传导系数采用一个常数可极大地简化计算,因此本文提出了等效热传导系数的概念及其试验方法。该方法基于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保护钢构件标准耐火试验,可综合反映涂料在火灾下的实际性能。试验与理论计算的对比表明,采用等效热传导系数可相当精确地模拟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保护钢构件在火灾下的升温。  相似文献   

14.
复合填料由废铸砂、粉煤灰、聚苯乙烯(EPS)颗粒、水泥和水按一定质量比例混合制成,具有低导热性、抗冻胀和轻质特性。根据热阻力法则和比等效导热系数相等法则,将材料视为由大量正方形单元体组成,其中心为一个球形EPS颗粒,这种单元体与总体的导热系数相等。运用AN SY S软件对复合填料单元体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根据瞬态法导热系数测试原理,推求不同EPS掺入比情况下的复合填料导热系数,分析EPS颗粒与导热系数的关系,发现材料导热系数随着EPS掺入比的增加而快速降低。将材料导热系数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作比较,发现有限元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说明采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实现对材料传热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外置双U型静钻根植工法能源桩换热性能,通过现场热响应试验,利用热源理论初步分析其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建立三维传热数值模型并进行验证。利用三维传热数值模型分析换热管间距及其导热系数、换热液流速和桩周水泥土导热系数等因素对该新型桩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试桩区域岩土综合导热系数为1.64W(m·K)-1。提高换热管间距、换热管导热系数、换热液流速和桩周水泥土导热系数均能提高能源桩的换热性能,但当换热管间距大于0.25 m,换热液流速达到紊流态,换热管和桩周水泥土导热系数高于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后,提高上述参数对能源桩换热性能的提高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导热系数现场难以快速、准确测试的问题,以下蜀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依据电阻率和剪切波速估算导热系数的关系模型。分别采用HC-110热导测试仪、四极法和弯曲元测试系统对20℃、含水率为10%~21%、干密度为1.5~1.8 g/cm3下蜀土的导热系数、电阻率和剪切波速进行了测试,得到了三者与含水率和干密度之间函数关系,建立了导热系数与电阻率和剪切波速的关系模型,经检验,该关系模型拟合度高,为工程实践中利用电阻率和剪切波速快速确定土体导热系数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震监测前兆手段仪器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 ,在全国许多台站配备了数字地电仪和地磁数字智能仪 ,对观测数据的采集更科学更迅捷。但由于地电观测供电产生地下电流会带来磁干扰 ,对地磁观测带来了很大影响。笔者提出将排除地电观测供电对地磁干扰装置应用在ZD8B地电仪仪器中 ,从而避免了地电供电对地磁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聊古一井地下流体场源兆异常特征及震情预测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古一井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井孔条件和连续可靠的观测,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实际地震观测资料,该井水化学组分的异常变化对其周围500 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具有良好的映震能力。在对聊古一井自1981-01投测以来观测到的水化学地震前兆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聊古一井水化学异常变化的场源兆特征及异常形成的物理力学机制和地震预报意义。利用上述研究结果,对聊古一井气体总量2003-05~2003-10出现的低值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震情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