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于富玲  阚江明  王毅力  卢佳  赵秀海 《环境化学》2011,30(12):2060-2068
采用专业的软件对聚合氯化铁一腐殖酸(PFC—HA)絮体二维图像进行灰度解析与高度校正,确定了聚合氯化铁混凝腐殖酸的体系中不同PFC投药量时典型絮体的空间高程分布矩阵;并据此分别计算了PFC絮体的二维分形维数(Ds)、不同方向的Hurst指数及一维自仿射分形维数日.结果表明,不同PFC投药量下,利用TPSAM、PCM、C...  相似文献   

2.
景观格局破碎化的粒度特征及其变异的分形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构建一种用于定量测度景观破碎化指标空间粒度特征的分形方法.该方法基于景观粒度特征中的幂律关系,利用双对数线性回归方法,获取了景观破碎化指标在粒度变换过程中的2个数量关系:拟合优度R2与分维数D,分别刻画景观指标粒度变换的分形特性和随空间粒度变化的程度.以1992—2011年间上海市景观破碎化的过程为例,利用提出的分形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总体上内部生境面积破碎化指标FI1和FI2没有清晰的分形特性;均匀性指标EI在1992年分形特性显著而在2011年分形特性却不清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标FS1其分形特性同样不清晰,而指标FS2呈现显著的分形特性,并且分维数D表现为正值,即随空间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标FS2的值减小.结果表明,拟合优度R2与分维数D的有机组合,能够定量地刻画景观破碎化中的粒度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发现,景观指标随空间粒度的变化特征,受指标内在特性、研究数据、研究区域的景观结构以及实验数据重采样方法和方案的影响.该分形方法不但可以用来测度所例举的5种景观破碎化指标的粒度特征,更适用于测度Fragstats中被广泛使用的各种景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对絮体性状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激光粒度仪、影像分析及沉降分析技术研究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对混凝过程絮体的粒度、强度及分形维数等微观特性及絮体沉降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絮体的粒度、强度及分形维数等微观特性与阳离子型PAM的投加量有关,存在一个PAM的最佳投加剂量.在此最佳投加剂量下,系统内絮体的粒度与强度最大、分形维数最小、絮体沉降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4.
飞灰残炭分形特征对汞吸附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残炭汞吸附模拟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分形理论,研究了飞灰残炭物理结构的分形特征及其对残炭汞吸附反应的影响,残炭的比表面积与残炭及其炉前煤的分形维数大致呈正相关关系.汞的吸附量不仅同其比表面积相关,而且与分形维数有关.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值和稳定性指数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利用类型是一种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具有不规则、相对不稳定性和复杂性特征,可以利用分形方法进行探讨;分形理论在土地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涉及土地利用类型分数维的计算、土地利用结构分形研究方法、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分形描述、区域景观结构的分形模型等方面;但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机制的空间差异研究少见报道。综合考虑广东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章选择韶关、潮州、汕头、广州作为不同类型区域的代表,基于分形理论计算了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道路用地、水体和未利用土地8种地类分维值(D)和稳定性指数(Si)以及平均分维值和稳定性指数,从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地貌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出发,对比和分析了地域之间的D值、Si值的关系,并从中得到了D值和Si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复杂的地貌类型是影响土地利用类型D值和Si值的最主要因素;(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值和稳定性指数;(3)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分维值、稳定性指数的大小是土地利用结构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6.
燃煤飞灰粒径分布函数的分形特征及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刚  徐雪  王凡  陈昌和 《环境化学》2008,27(2):215-217
应用分形几何原理,研究了飞灰颗粒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粒径的分形分布函数,并将分形维数作为描述飞灰颗粒粒径分布的特征参数,从而建立了飞灰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与重金属吸附能力的量化关系.应用分形分布函数讨论了不同粒径分布的飞灰颗粒对燃煤烟道气中汞的自吸附脱除效应.利用粒径分布分维数可以定量研究不同粒径分布的飞灰颗粒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絮凝体的DLA分形模拟及其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有限扩散凝聚(DLA)模型对絮凝体的成长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模拟絮凝体分别采用密度函数法、回转半径法、图像分析法进行分形维数计算,分形维数均随模拟絮凝体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显示,密度函数法和回转半径法得到的分形维数基本相当,但图像分析法所得到的分形维数较小,约为密度函数法和回转半径法所得到的分形维数的0.8左右,其原因可能是图像分析过程中计算机对图像的识别误差所致.以DLA模型模拟得到的絮凝体内部的孔隙率随絮凝体尺寸的增大而增加.絮凝体中孔隙率的增加是絮凝体密度减小、结构松散的主要原因,也是絮凝体分形维数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不同染料化合物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分形吸附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对6种染料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它们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fendlich方程;由此计算出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分形维数均处于2到3之间.不同染料吸附时计算出的分形维数不同,吸附染料过程是在分形表面上发生的反应.吸附动力学过程分为快速吸附和慢吸附两个阶段,而且溶液中剩余染料的浓度变化动力学符合方程:Cout∝t^-α,表明该过程具有类分形动力学特征;并由指数α计算上述动力学反应的分形维数D.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6种染料的吸附量和速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绿色染料吸附时的类分形动力学参数指数α和分形维数D也随之升高,而其它染料不呈现类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微絮凝—深床过滤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栾兆坤  李科 《环境化学》1997,16(6):590-599
本文在论述目前混凝,过滤过程理论及其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就微絮凝-深床过滤工艺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以及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分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5月至10月,应用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的空间结构分形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甸小叶章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的地上生物量与株高存在良好的静态分形关系,其分形维数(D)是对地上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积累规律的表征;二者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的对数值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介于0.579~0.919和0.655~0.914之间(P<0.01,D值介于1.778~3.414和2.238~3.924之间,各时期地上生物量均以株高的幂函数形式积累;二者地上生物量与株高静态分形关系D值的季节动态基本一致,其变化均符合抛物线模型(P<0.05),而局部波动又与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有关;生长季内,二者地上生物量与株高动态分形关系的D值分别为2.749和2.738,说明地上生物量的积累具有自相似性,符合幂函数增长的分形生长过程。研究还表明,仅用D值来刻画不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空间积累与展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用于测度和描述一种植物体生物量的空间积累及其对空间的占据,而一般不能用于植物间相应指标的类比;导致不同植物D值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植物生长所处生境、外在因素以及模型参数(C)有关。  相似文献   

11.
砒砂岩区不同留茬高度及坡向下沙棘根系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内蒙古砒砂岩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人工林根系的生长能力,对东(E)、南(S)、西(W)、北(N)不同坡向沙棘植株进行了距地表0、10、15、20 cm(即a、b、c、d)留茬高度处理,而根系分形特征是植物根系构型应对环境异质性的表型可塑性,为反映沙棘根系对不同坡向不同留茬生长环境的适应结果,基于分形理论在砒砂岩区对东、西、南、北不同坡向下留茬后的沙棘人工林的全根、主根、一级侧根及二级侧根分形特征以及根系和土壤含水率关系进行研究,以未平茬沙棘为对照(即e)。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相同留茬下沙棘根系分形维数(D)变化为E>N>W>S;土壤含水率为E>N>W>S,这与根系分形维数变化规律一致。(2)相同坡向不同留茬下沙棘根系分形维数(D)变化为c(留茬15 cm)>b(留茬10 cm)>a(留茬0 cm)>d(留茬20 cm)>e(未平茬)。(3)不同坡向不同留茬下沙棘根系各级分形维数变化为D3(二级侧根)>D2(一级侧根)>D1(主根),且D3与D呈显著正相关。(4)在相同坡向不同留茬下土壤含水率变化为:c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李德成  张桃林 《生态环境》2000,9(4):263-265
以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不同质地的分形维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形维数随土壤质地的变细而增大;由北至南、由西向东和由西南至东北,我国主要地带性土壤的分形维数逐渐递增;成土母质对土壤质地分形维数有很大影响,易风化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质地分形维数高于难风化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介绍混凝沉降实验与实际沉降工艺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相似理论的角度出发,指出了玻璃量筒沉降实验和实际沉降工艺存在着几何尺寸、初始条件、运动条件三方面的不相似,较好地解释了两者的沉降速度和沉降效果的差异;并提出今后的混凝沉降实验应该进一步符合相似理论,从而更加合理地模拟实际沉降工艺.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林不同经营模式树冠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杉木纯林、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的不同树种冠幅的分形维数进行计算和比较 .结果表明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中杉木种群冠幅分形维数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中杉木种群冠幅分形维数 >杉木纯林冠幅分形维数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中观光木种群冠幅分形维数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中拟赤杨种群冠幅分形维数 .说明杉木混交林种间竞争小 ,而杉木种内竞争激烈 ,同时杉木同观光木之间的种间竞争小于杉木同拟赤杨之间的种间竞争 .图 4表 2参 16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湖后安庆沿江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庆沿江不同退耕还湖方式(白荡湖区,低坝高网式养鱼;菜子湖区,自然恢复湿地)和不同历史利用方式(水耕和旱耕)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的颗粒分形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湖后白荡湖区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0.01 mm粒径颗粒含量降低,且历史水耕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降幅小于历史旱耕湿地;菜子湖区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0.01 mm粒径颗粒含量升高,且历史水耕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增幅大于历史旱耕湿地。2个湖区湿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细黏粒、粗黏粒和细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粗粉粒、细砂粒和粗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有效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土壤养分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总体相似。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作为评价退耕还湖后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演变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研究点与村落中心间的距离作为人为干扰强度的划分指标 ,把村落按重度人为干扰、中度人为干扰和轻度人为干扰 3个等级分为中心区、过渡区和基质区 ,分析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与村级景观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强 ,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相应增大 ,在中度人为干扰强度区 ,上述 3种指数均最大 ,但优势度指数最小。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景观类型的分形维数减小 ,斑块的相似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