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前言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已经制定了二十年了。过去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污染环境。其后由于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日本的环境得到了相当的改善,治理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_2)和一氧化碳(CO)等的达标率在98~99%、基本上符合了环境标准的要求,可是氮氧化物和飘尘的达标率还是很低的。而水质污染状况虽比过去有所好转,但仍低于大气的治理水平,尤其是湖泊的净化就更加落后了。日本政府为了加强对公害防治的研究,仅一个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研究经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家。由于开发引起的自然破坏和产业活动引起的公害,从1965年起,环境问题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经这几年治理,环境状况总的来说有了改善,但有关公害防治遗留的问题还不少,诸如像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等一些公害对策越来越显得重要了。根据上述形势,日本工业技术院对公害防止技术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力量。1988年度在公害防止技术的研究所属的15个试验,研究所中设立46项特别研究(研究预算额达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过去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后,由于全国的努力,取得了显著地改善.但是,还不能说环境问题已根本解决了,只能说正在解决.大气中二氧化硫(SO_2)和一氧化碳(CO)等的达标率在98%—99%,按环境标准的要求,这是非常高的达标率,可是氮的氧化物(NO_x)和悬浮飘尘的达标率,还是很低的,还有提高的余地.就水质污染来说,与过去污染严重的  相似文献   

4.
工业废渣一般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或环境污染控制处理构筑物中排出的固体或泥状废物。粉煤灰、煤矸石和矿渣并称工业三大废渣。由于它排出量大,种类繁多,处理困难和管理不善,往往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环境污染并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工业废渣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报导:1977年日本公害检举案例中,废弃物的违法件数达2998件(占公害总数的51.7%)  相似文献   

5.
1964年,日本横滨市政府率先与企业签订公害防止协定,由此揭开了战后政府和企业签署协定的序幕。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主要涉及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振动、恶臭等重要的环境问题。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公害防止协定有效地解决了日本的公害问题,日本地方政府在治理公害问题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1985年"关于公害的状况年度报告"(1986年版日本"环境白皮书"阅览之后,兹将其要点叙述如下:1.环境的现状(1)公害的现状环境的状况从总的情况来看虽已有了改善,而以大城市圈为中心地区,由于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封闭性水域水质的污染,交通噪声等方面改进迟缓,还处在实现达到环境标准尚需进一步地努力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正> 沈阳大气环境容量研究技术考查组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下旬抵达日本札幌市,考查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主持的札幌市区大气污染综合观测。这次观测反映了日本大气环境研究方面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法保护环境的日本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的日本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而被冠以“公害列岛”之称。惨痛的代价终于使日本民族清醒地认识到 ,以破坏环境来换取的经济发展 ,带来的不是繁荣 ,而是灾难。虽然日本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但最终还是步入了“公害治理先进国”的行列。这一过程的教训是深刻的 ,代价是惨痛的。综观日本的环境问题 ,首先遇到的是公害问题。在世界著名的八大害事件中 ,日本就占据了四件。频繁发生的公害事件 ,使已经饱受了战争之苦 ,又遭受公害之害的日本人民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从关心经济发展转向关心环境保护。进…  相似文献   

9.
<正> 在日本全国的绝大多数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SO_2)都已减少到了日本所规定的环境公害标准以下,但是,在通产省工业技术院主任研究员的调查研究中,又提出了一种比现行测定二氧化硫的方法得出更低数值的方法。由于这位主任研究员的协助,日本全国公害患者联络委员会在公害者比较多的大阪、川崎、千叶等工  相似文献   

10.
1.前言日本有关水质保护法“公共用水水域水质保护法”(简称水质保护法)和”工厂、事业单位等排水规定法”(简称工排法)亦即水质二法,至今(1988年)已制定三十年了。在此期间在防治水污染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1970年堪称“公害国会”第64届临时国会上,通过了与大气、水、噪声等公害有关的14项法律,从而在法制方面确立了日本环境保护的体制。自此以后许多改善环境的对策、措施在全国范围迅速实施,使许多环境问题得到改善。当然还不能说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日本国土开发引起的自然破坏和产业活动引起的公害,环境问题从1965年起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从那时起,以生态学家为主,在停止无秩序的国土开发和保护自然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化学家和工程学家为主在弄清产业公害的原因和产业公害的对策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这一时期,进行的研究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1967年9月1日提诉,1972年7月24日胜诉,四日市哮喘引发的公害审判已过去了45年的时间。比起日本战后其他的公害诉讼—熊本、新泻水俣病公害诉讼和痛痛病公害诉讼,四日市公害诉讼案有着如下特点:一、首例日本因大气污染提诉的法律诉讼;二、耗时长,达5年之久;三、首次全面采用流行病学的因果关系证明学说;四、公害病患者长期自发组织市民反公害运动;五、诉讼获得专家和  相似文献   

13.
<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因为环境污染导致的公害事件频发,大气、水体、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日本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应对。随着日本进入最发达国家行列,拥有了工业大国中最高的人均寿命和森林覆盖率,以及最发达的环保产业。而循环经济的理念不仅被写进日本的法律条文里,也深深扎根在普通公众的心中。日本重视国民的环境教育和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治理、全  相似文献   

14.
尽管环境污染物质PCB(多氯联苯)是难以分解的物质,然而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和日本微生物工业技术研究所却对用微生物分解PCB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水质土壤环境系陆水环境研究室的研究员矢木修身,最近,从茨城县石冈市内的旱地土壤中筛选出杆菌(产矸杆菌属),该菌对PCB有相当强的分解能力。据报导,三氯型PCB(三氯型PCB占环境中残留的PCB的40%)用  相似文献   

15.
<正> 日本工厂的公害管理体制是根据国家的“关于整备特定工厂防止公害组织法”而建立起来的。五十年代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由于没有适当的防止公害的措施,发生了严重的公害,特别是因经济活动所发生的产业公害,是必须解决的紧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主要有三个代表性的国家。中国是一个环境大国,也是世界环境保护立法大国之一。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现实的存在,中国又是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与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当然代表。日本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具有代表性。它是“先污染后治理”的世界典型,也是由世界公害变成防治公害先进国的代  相似文献   

17.
战后的日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因而被冠以“公害列岛”之称。惨痛的代价终于使日本民族清醒地认识到,以破坏环境来换取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不是繁荣,而是灾难。虽然日本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最终还是步入了“公害治理先进国”的行列。这一过程的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惨痛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利用植物吸收污染气体的能力以改善大气污染的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环境厅的附属机构)、用实验证明了向日葵吸收二氧化氮的能力最大,有可能在防止公路公害方面发挥作用。不过,对单一污染气体具有抵抗力的向日葵、受到复合污染气体的袭击  相似文献   

19.
自五十年代起,日本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七十年代初,每公顷可居住土地上的国民产值、能源消费量和汽车数量,分别为美国的17倍、8倍和11倍。由于经济密度大,能源消费量剧增和人口大量集中城市等原因,日本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公害事件与日俱增,公害控诉案件由1965年的27588件增至1972年的87764件,使日本有“公害国”之称。由于国民的压力与保护环境的需要,日本政府在改善环境状况上采取了许多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自主环境管理的原因,认为市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和严格的法律制度对企业治理污染形成了强大的外部压力;高额的排污收费标准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公害防治资金支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污染治理;消费者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促使企业追求严格的自主环境管理:出口型经济迫使日本企业采取严格环境标准以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加强我国企业环境管理需要完善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公民环境意识,扩展公民环境权益;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筹集污染治理资金;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企业污染治理的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借鉴日本企业“公害防治管理员制度”,培养污染治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