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闻 ,某供电局领导在安全工作总结会上说 :“去年底 ,有一单位在施工中发生一起倒杆伤人事故 ,政治上经济上损失不少。我们接到事故通报后 ,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讨论 ,并对照检查 ,吸取教训 ,采取了防护措施 ,我们单位至今未发生类似事故。所以 ,今年应该总结的经验首要一条就是将别人的‘失’、变成自己的‘得’”。一番话说得与会者频频点头。将别人的“失”变成自己的“得” ,可谓是该单位在实践中得出的一条成功的经验 ,可喜可贺。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有些单位并非如此。出了事故 ,明明是自己的“失” ,却不能认真地分析“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环境》2001,(10)
葛藤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引起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的兴趣,今年6月,他就此致函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  相似文献   

3.
钟奇振 《环境》2001,(9):18-18
谈起环境保护,很多人总是以为不合时宜,有的说环保纷繁复杂,无从下手,又或者以环境治理旷日持久为开脱理由,于是要么无所作为,出工不出力,要么突然来个什么震撼性的活动,摇旗捣鼓一番,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之后就销声匿迹。如此作法,一个只会“卸担子”,一个只会“吹喇叭”,其实都不是扎扎实实搞环保。古训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环境保护这个大事业也是由许多小问题组成,虽然小问题危害小,但不能因此成为漏网之鱼,虽然小问题可能收益微不足道,但不能因此弃之不顾,环保事业就是应该这样,善于抓住“小”,从“小”做起,“小”题大做。生活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组织,家庭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郭伟 《环境》2002,(5):34-34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因而,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一、开展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  相似文献   

5.
何钢 《世界环境》2005,(4):23-26
来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研究生张昌华没有想到一个课程会如此大地改变他的人生道路,在2005年6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跨越式发展国际论坛暨第四届贝迩年会上,因为他和生物柴油研究小组的精彩研究报告而被河北正和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邀请做总裁助理。再三思考之后,他决定自己成立一个环保咨询公司,开始了创业经历的“冒险”与体验。  相似文献   

6.
廖伟明 《环境》2002,(9):39
偶日读书,见得一则笑话,其中的寓意和哲理耐人寻味,掩卷一笑之余,幡然感悟。其实这故事与我们正如火如荼开展的环保运动大有干系。说的是上帝对地球的现状很不满意,便让时间倒流一千万年,这样地球又出现了原始的森林,草地、兽类、昆虫……在上帝将要离去时,对所有的生物说:“孩子们,我把这个美好的世界交给你们了,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吗?”动物们立刻一群群地朝上帝跪下,指着森林边的一群猴子齐声说道:“上帝啊!请您老人家把猴子们灭绝  相似文献   

7.
霍寿喜 《环境》2003,(2):25-25
同事月月是个爱美又大方的姑娘。她熟知自己长相一般但身材较好,就特别喜欢穿裙子。这不,都进入初冬时节了,月月还穿着一件筒裙,虽然裙子布料较厚,但它显然有点不合时宜。在办公室里,月月比较勤快,扫地、打开水、抹桌子、整理文件,常常忙得不亦乐乎。实在没事了,她就在办公室或走廊里做保健操。她说,多活动可以操持良好身材,同时还可以抗寒。我有时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们小姑娘也要多穿点衣服,千万不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月月笑着说:“你曾写过一篇抗寒锻炼的文章,我这也是抗寒锻炼嘛。”前不久,一次强冷空气活动,月月  相似文献   

8.
于永军 《环境》2001,(10):39
真叹服京城人的吃派:吃名,吃贵,如今又吃开了残忍。新华社5月19日晚报专电报道:近日,京城有一道名谓“三叫”的特色菜,特火爆。吃法是:把10只粉嘟嘟的尚且趴在盘子里蠕动着的小老鼠,外带一碟什么酱端上宴桌,食客用筷子夹住一只小老鼠,只听“吱”的一声;再往酱碟里一蘸,又听“吱”的一声;再送入口中一咬,可怜的小东西再发出“吱”的一  相似文献   

9.
春播绿草秋收"石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申 《环境》2004,(1):45
长久以来,人们期盼着能找到一种“石油植物”,像稻米的春种秋收一样,春播绿草,秋收石油,以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功夫不负有心人,日本专家发现了一种芳草类植物,一公顷平均每年可收获、提炼12吨“生物石油”,比其他现有任何能源植物都高产。它就是一种理想的石油植物——象草。据有关专家预测,地球上现有的矿物能源乐观估计也不过再用100年,加上科技文明的飞速发展,能耗的成倍增加,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越来越紧迫地摆在人类面前。且不说矿物能源这种日趋枯竭的危机局面,仅从它们对环境的污染而言也足以令人扼腕了。  相似文献   

10.
小心≠安全     
在分析安全事故时 ,我们常常会听到事故责任者十分惋惜地说 :我十分小心 ,尽到责任了。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了呢 ?笔者认为 ,是因为事故责任者没有完全掌握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和缺乏安全防护知识 ,也就是说 ,“小心≠安全”。生产实践中 ,有些职工常以“小心”从事来代替学习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和科学作业程序。如安排一些同志学习安全常识 ,进行必要的素质提高 ,有人却满不在乎地说 :“只要干活时小心点就行了 ,学不学不重要。”没有真正把学习防护知识 ,丰富自己的技能放在心上 ,学习成了一种累赘。再如 ,有的职工想“一专多能” ,刚…  相似文献   

11.
陈基湘 《环境》2005,(7):32-33
“环境审计”专题追踪——环境审计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对“水环境审计”与“生物多样性审计”两大重点,从理论探讨到审计实践的探索是富有成效的。本刊今年5月号专题解读过环境审计的话题,读者反应良好。因此,本刊特约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就“水环境审计”与“生物多样性审计”的话题作进一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屈永锋 《陕西环境》2002,9(5):40-41
“地球其实很小,有人把它称‘地球村’。那就让我们共同来珍爱这个村子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做个好村民吧!”在一次演讲中,张怀满向听众发出了这样的倡议。今年46岁的张怀满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当过兵,任过教,从过政。如今在从事理论研究的同时,他的主要精力已经专注于环境保护这一伟大的事业。他说自己要努力做一名“地球村”的“好村民”。只缘环保一片情延安,这里也曾经森林繁茂,水草丰美,山青水秀,天高云淡。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战争的侵袭,大量的移民屯垦以及我们政策上的失误,严重地破坏了延安的生态平衡,致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爱说俗话,“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就是俗话中的经典语言。意思是干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哪怕有“一万”的可能,也要考虑到“万一”的不可能;或者是有“一万”的不可能,也要想到“万一”的可能。总之,这句俗话饱含哲理。但由于一万比一这个数字上的悬殊,却常常让不少人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如我们买福利票,想中特等奖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万一”的可能要落到自己头上,就跟天上掉馅饼一样。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国内有利因素的共同促进下我国的旅游业如雨后春笋,正如日中天。旅游业被形象地称之为“无烟产业”,在经济、政治以及会地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旅游业真的跟所说的那样“无烟”么?本文将对旅游的性质旅游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展开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石旭初 《环境》2003,(12):33-33
提起生物之间的关系,人们想得最多的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仿佛在生物世界除了相互残杀之外,就不存在别的关系了。其实好些生物也能和睦相处,甚至友好合作。这就是生态学家们常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浣熊的夏天     
我正要挥杆击球,妻子雪莉问我:“那是什么 叫声?”接着二话没说,跑进一处湿污的矮树丛,再出来时手里抱着个活东西。 “吱,吱,吱……”那小东西尖叫着。 “是个浣熊孤儿。”雪莉边说边轻柔地抚摸着一团粘着泥的灰毛球。 我厉声说:“它妈妈可能就在附近,它也许有狂犬病,随时会咬你。” “不对,它孤零零的而且在挨饿。”她吩咐说,“嘿,拿着。我想那边还有一只。”不一会儿,雪莉抱着大声尖叫的另一只小浣熊回来,跟头一只一样一身泥浆硬壳而且瘦弱不堪。 第二天早上,我和雪莉把它们洗干净,给它们做了个床,还放了个滴答作响的钟…  相似文献   

17.
张晓芒 《环境》2022,(1):70-71
<正>“虎啸青山千岭秀,风拂绿柳万家春。”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二地支配属“寅”,2022年即为寅虎年。虎以其威严、坚强、自信的形象成为“百兽之王”,并以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被中国人深深喜爱。然而,猎虎之利不断吸引人类对其刀剑相向,几经屠戮,如今虎数危矣。虎年说虎,请跟随笔者一起了解一下关于虎的那些事儿吧。  相似文献   

18.
闻颂  林良  王瑾 《环境》2001,(1):14-15
对于很多人来说,人生最重要的要算家庭。因为,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二时间要在家里度过。因此,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总想把自己的家打扮得安乐祥和。再加上人民生活的提高,室内装修也就成了一种时尚。但由于环保观念的淡薄,在装修过程中往往把“瘟神”请回了家,不但不能营造温馨,反而影响家人健康。  相似文献   

19.
若有人问我:未来,什么会最引人注目,最令人关心,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环保”。若有人再问我:你将来会把什么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也会毫不犹豫地说:“环保”。因为环保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未来需要它,我们的未来离不开它。我要做一名“环保”传播的使  相似文献   

20.
张晓芒  江镕 《环境》2022,(1):28-30
<正>从前期研究到文本编制,再到报批实施,《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前后时间跨度达两年半。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为保障工作顺利完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成立了由书记、厅长任组长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带领由分管副厅长牵头,各处室负责人及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技术人员深入参与的编制工作专班,科学统筹、高位推进,最终使《规划》不负众望,以“实”“广”“新”的特点成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在2021年向社会各界交出的一份优质答卷,让广东在编制过程中成为了一位“学习”踏实、“考试”出色的“三好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