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环芳烃因强烈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而引起广泛关注,其成分谱是识别和解析污染源的重要基础。文章收集和整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中国排放源颗粒相多环芳烃成份谱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根据多环芳烃来源进行分类。经归一化处理后,对不同排放源多环芳烃成分谱的整体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不同排放源多环芳烃的特征标志物、环数分布以及特征比值,初步得到基于统计意义的成分谱和特征比值,对传统参考值的科学性进行验证,为以后的源解析工作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前环保和卫生工作者对多环芳烃研究较多的是苯并(a)芘,对氮杂环多环芳烃的研究尚少,后者不少种类与苯并(a)芘同样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苯并(c)吖啶.国外一些科学工作者对大气飘尘中的含氮杂多环芳烃进行过测定,但对于  相似文献   

3.
前言目前,已对两千多种化合物作了致癌试验,认为有致癌作用的有500余种,其中200余种系芳烃类。在这些致癌物质中多环芳烃是致癌物质的重要组分。因为:(1)在多环芳烃的化合物中除含有很多致癌和变异性的成分外,还含有多种促进致癌的物质;(2)多环芳烃是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中含有的各种有机  相似文献   

4.
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和炼焦、沥青的溶化、重油燃烧、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等。多环芳烃进入大气中后就会被颗粒物所吸附。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经测定含有一定数量的多环芳烃致癌物,它可以诱发皮肤癌和肺癌。多环芳烃化合物并非直接的致癌物,必需经过细胞微粒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活化后才具有致癌性。多环芳烃类的化学结构与致癌活性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苯并芘  相似文献   

5.
运用智能综合大气采样仪采集了南太湖地区湖州市大气PM 10和PM 2.5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该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通过苯并(a)芘(Ba P)致癌等效浓度、人群终身超额致癌风险和预期寿命损失等指标,评价湖州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人群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全市大气PM 2.5中多环芳烃全年总平均浓度为11.59 ng/m 3,季平均浓度范围在4.775~23.98 ng/m3之间,季节之间呈现一定的变化,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全市大气PM 2.5中多环芳烃的苯并(a)芘总致癌等效浓度(TEQ)年均值为1.138 ng/m3,污染所致的成人和儿童的终身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8.7×10-6和6.0×10-6,成人的预期寿命损失为44.5 min。  相似文献   

6.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该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多学科交叉的植物修复PAHs污染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侧重于植物修复机理、植物对PAHs污染的修复效果以及促进植物对PAHs降解的一些强化措施等方面,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简称PAHs)是一类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的持久性污染物。可靠的PAHs检测方法是研究其环境行为的重要保证。实验采用超声萃取、用固相萃取柱(SPE-C18)进行净化处理土壤样品,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技术对美国环保署(USEAP)优先监测的15种多环芳烃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15种PAHs的最低检出限为0.231μg/kg-3.846μg/kg,回收率为51.48%-69.84%,相对标准偏差为6.84%-11.92%。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市朝阳区某焦化厂改建用地土壤中16种USEPA优控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改建用地表层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总含量范围为314.65~1 000.09μg/kg,平均值为578.34μg/kg,主要以3环和4环组分为主,特征比值法分析显示其污染主要与石油燃烧及煤和生物质的燃烧相关。基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与毒性当量因子法等评估其生态风险,该区域单种PAHs存在超标现象且其综合污染状况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危害。此外,对多环芳烃暴露人群分别进行致癌及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该区域不会对成人及儿童造成明显的非致癌危害且其平均值的致癌风险均可以接受,但最大值的致癌风险超过可接受值,经口摄入及皮肤接触的贡献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PAHs)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和生物累积效应,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鉴于我国北方地区湖泊众多,且受人为活动影响日益加剧,收集了我国北方30个湖泊沉积物中的PAHs数据,分析了 PAHs的历史变化、空间分布和生态风险,阐述了 PAHs对人为排放和削减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北方湖泊沉积物中ω(PAHs)在18...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机动车尾气中的多环芳烃含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底盘测功机模拟汽车的加速、减速、匀速和怠速过程,采集了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并对尾气中颗粒态物质和气态物质的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油车和汽油车无论在何种工况下,尾气中低环多环芳烃在气态物质中的含量都要高于在颗粒态物质中的含量;中环多环芳烃在气态物质中和颗粒态物质中的含量相接近;高环多环芳烃在颗粒态物质中的含量要高于气态物质中的含量.机动车尾气中PAHs的苯并[a]芘等效致癌浓度(BaPE)在0.558~5,684之间,BaPE/BaP比值在2.029~8.413之间.即BaP以外的多环芳烃贡献了相当于103%~741%BaP浓度的等效致癌毒性;尾气中气态物质和颗粒态物质的PAHs总量和苯并[a]芘含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可决系数分别为0.8343和0.7158.  相似文献   

11.
首钢焦化厂环境中多环芳烃分布赋存特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对首钢焦化厂炼焦过程中生成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焦化厂环境中共检测出40多种多环芳烃,其中属于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优先控制污染物9种,且大多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多环芳烃的稳定碳同位素可以初步确定环境颗粒物中PAHs的来源,以及是否混有未燃烧、燃烧不完全或干馏中间产物的颗粒物.研究表明,煤中多环芳烃通过焦化作业以烟尘、煤粒、焦末以及外排废水形式迁移而污染大气、土壤和水环境.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蔬菜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南京市食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其对人群的健康影响,本研究在南京市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采集了当地居民普遍食用的8种蔬菜样品,使用微波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蔬菜中的8种多环芳烃。结果表明,多环芳烃(PAHs)总含量为53.2±7.54~290±6.80 ng/g,其中4环占总PAHs的50.0%;不同类型蔬菜中多环芳烃含量为叶菜类果菜类根茎类。运用特征比值法、等级聚类分析法源解析得到来源地蔬菜中PAHs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或者其他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南京市不同人群对多环芳烃的摄食暴露量是193~328 ng/d,引起的终生增量致癌风险在4.12×10-6~2.39×10-5范围内,处于低致癌风险水平,但是其健康影响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北京石景山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北京石景山地区大气中有机质浓度、各族组成及其饱和烃、多环芳烃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大气中共检测出40多种多环芳烃,其中很多属于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优先控制污染物,以及具有致癌和怀疑有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其主要来源于煤的不完全燃烧,也有相当部分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煤比石油所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在煤的液化产物(煤液)和粗页岩油中,包含了显著浓浓有致癌和致突变潜在性的多环芳烃(PAH)。这些包括有数百种低和高分子量有机物的液态燃料,具有极其复杂的性质,以致难于直接分析其中的多环芳烃。现在,借助于不同的色谱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吕梁地区PM2.5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健康风险和潜在来源,于2018年10月23日至2019年7月1日对离石区(市区)和孝义市(郊区)进行PM2.5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4种多环芳烃浓度.总多环芳烃的浓度年均值为95.50 ng·m-3,主要以5~6环为主(49.7%),3环占比较低(8.3%);吕梁市多环芳烃浓度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市区浓度年均值(130.47 ng·m-3)高于郊区(84.4 ng·m-3);增量终身致癌风险和蒙特卡洛模拟结果均表明吕梁市多环芳烃毒性服从成人>青年>儿童的规律,除夏季外,离石区增量终身致癌风险值均在10-6~10-4之间,远高于孝义市,表明市区存在较高的多环芳烃潜在风险;通过采用特征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表明,吕梁市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煤和生物质的燃烧(61.9%)和机动车尾气排放(38.1%),由后...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焦化废水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焦化厂排出的废水是一种较典型的含多环芳烃(PAH)的工业废水。PAH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有些PAH已被公认为是致畸和强致癌的有机污染物。本文研究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焦化废水中的PAH的富集、分离、分析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强、重现性好,分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硝基多环芳烃是大气细颗粒物中具有致癌效应的一类重要污染物,为探明硝基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来源,采集南京市14个大气细颗粒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硝基多环芳烃浓度,进行分布特征分析,来源识别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中2,8-二硝基二苯并噻吩(743 pg·m-3)、2,7-二硝基芴(331 pg·m-3)、9-硝基蒽(326 pg·m-3)、3-硝基荧蒽(217 pg·m-3)和1,8-二硝基芘(193 pg·m-3)为主要的硝基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检出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高(3082 pg·m-3),秋季其次(1553 pg·m-3),春季最低(1218 pg·m-3).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中硝基多环芳烃主要来自多环芳烃大气光氧化反应与生物质燃烧,二次生成是硝基多环芳烃的重要来源.当前南京PM2.5中硝基多环芳烃的致癌风险可控,二硝基多环芳烃是致癌风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使用管式炉模拟村镇生活垃圾焚烧过程,研究不同焚烧温度和不同垃圾含水率条件下,村镇垃圾焚烧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氯苯及苯系物的生成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焚烧温度为550℃时,烟气中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最大,当温度小于550℃时,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大于550℃时,多环芳烃和氯苯的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温焚烧不仅可以抑制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及减少大分子量PAHs的排放,还能降低氯苯的释放量和氯代数,从而减小村镇垃圾焚烧烟气中的毒性;苯系物随着温度升高,由热解转变为高温合成,释放量也随着增加.水分对多环芳烃和氯苯有较大影响,对苯系物的影响较小.在400℃条件焚烧时,水分含量对多环芳烃总体上是促进的,而在850℃焚烧条件下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而水分对氯苯则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降低氯苯化合物的氯代数.  相似文献   

19.
大家知道,单凭苯并(a)芘的含量不足以说明大气微尘的致癌和致变活性,因此近年来在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范围内进行了大气微尘中荧蒽系化合物、含氮杂环化合物、甲基及氢化多环芳烃以及多环芳烃硝基衍生物的广泛研究.新近报道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发现亚硝胺类化合物也存在于大气微尘之中,这是亚硝胺类化合物与癌的流行病学关系的一个新认识.早在1976年,Fine为首的集体发现城区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硝基多环芳烃与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一套包括提取、还原、分离及同时测定硝基多环芳烃及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北京几个不同功能区所采样品的分析及Ames短期生物实验,进一步肯定北京大气颗粒物中不仅含有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多环芳烃,还含有直接致突变物硝基多环芳烃,这两类化合物在大气颗粒物中的含量均呈现“冬高夏低’的规律,它们在商业区,居民区的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