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过度利用、气候干旱化等。特别是湿地的生态保护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沿海部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受损,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环境遭受污染。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负面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威胁。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提供许多类型的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这决定了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盘锦温地保护、恢复与永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盘锦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盘锦湿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主要表现在湿地淡水的短缺,植被的退化;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受到污染;人类对湿地认识不足,出现人与鸟争食等现象。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以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续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性、永续利用性和景区特色性为理念,对盘锦湿地进行保护与规划。  相似文献   

3.
李荆 《青海环境》2010,20(3):132-135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部,该区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的加剧,导致目前长江源区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直接威胁到该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湿地保护形势非常严峻。文章通过对长江源区湿地的类型、面积和分布的相关资料,分析了长江源区湿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情况,提出了湿地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沿江湿地资源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安徽沿江湿地资源现状,揭示了沿江湿地资源丰富、生态价值高的特征,探讨了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认为围湖造田和水土流失造成河湖淤塞是沿江湿地洪涝灾害频繁、湿地被破坏的主要原因,生物资源利用过度、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和缺乏有效监督协调机制是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利用方式、建立湿地保护政策体系和协调机制、恢复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等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昕 《绿叶》2018,(Z1)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是在国际生态环境保护中推行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该管理理念或原则与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原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文简要阐述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介绍了其发展进程,重点结合盐城沿海湿地保护项目,对综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特点和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问题分析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强江河源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娥  杨帆 《青海环境》2001,11(2):91-92
简述了江河源区湿地的特殊作用和湿地生态系统区域性退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湿地区域性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生态系统三方面分析了秦皇岛市生态环境现状,并总结分析出秦皇岛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壤侵蚀、林地和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气象地质灾害易发、外来物种入侵。针对上述生态问题,提出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保护、构建生态网络、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等为主要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分析了中国湿地现状,介绍了湿地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对目前国内外湿地的研究特点与进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为今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及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态系统累积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累积环境影响,确定所要评价的功能,然后定量分析影响该功能的各种累积方式,将湿地生态系统的累积方式分为四种方式进行描述,对各种干扰活动的相互关系予以定性并进行量化,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累积影响评价的步骤,有助于湿地生态系统CEA方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在大自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其特有的调节自然生境、净化污染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视。以辽宁省现有湿地资源为基础,从四方面探讨未来湿地利用和保护的新模式,以期通过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恢复破坏的湿地环境,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1.
浊漳河山西省潞城市境内干流段及南源段河道生态环境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水质恶化、水量减少以及生物多样性衰退。本文从水质、水量、生物状况三个要素出发,通过建立浊漳河潞城市境内河段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对浊漳南源及干流段进行了生态健康诊断。结果显示,浊漳干流段生态健康总指数36.74,呈生态病态状;南源段生态健康总指数60.03,呈基本健康状态。据此,浊漳河潞城境内段目前的核心问题是生态恢复问题,应当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生态修复模式,采取相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方法,把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作为其流域治理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蚌埠城市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淮河流域城市水生态系统服务特点,将蚌埠城市水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2大类11个小类,同时建立了一套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对2003年蚌埠城市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3年蚌埠城市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6.34亿元,占当年城市国内生产总值(109.5亿元)的5.79%,其中航运功能及水资源调蓄功能的价值较高,水质净化功能的价值仅占总价值的0.24%,但该部分价值对维持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和其它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积极的支撑作用,对改善城市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洱海湿地的调查,应用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洱海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得出洱海湿地生态系统价值总量丰富、保护价值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4.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内陆干旱区的湿地则因其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更具有巨大保护价值。艾比湖湿地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一定典型性。其生态系统极不稳定,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引起一系列以土地荒漠化为代表的生态逆向演替,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锐减的生物多样性使其不可更新资源的能值投入远远超过其可更新资源,同时,肆虐的盐尘严重危害着天山北坡经济带甚至更远地区工、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环境。从能值角度评价环境的贡献,注重其生态效应,以期引起人们警醒,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岳型景观区是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之一。由于山岳型景观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污染消解能力弱等特点,开发利用不当易引起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因此,将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与山岳型景观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建立山岳型景观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是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又一条有效途径。运用该方法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及时发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潜在危险,进行健康预警,提出维护景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湍河是汉江流域上游的一条主要河流。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该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下水库”。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为因素在湿地生态演变过程中的干预越来越明显。本文从草地生态角度分析了湍河湿地生态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湍河湿地生态整体上好转,局部出现退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防止局部生态恶化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中国湿地的特点、主要类型、开发利用现状以及中国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的复杂性、调控的滞后性、系统的脆弱性与敏感性等4个基本特征,指出了开展湿地生态质量预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了湿地生态质量预警系统所包含的警义、警情、警源、警兆、警度和预测模型等基本内容,并提出了构建中国湿地生态质量预警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何艳梅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2):110-118,9
为了更好地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弥补分散立法的不足,实施流域综合管理,解决黄河流域面临的特殊生态问题,有必要制定黄河法作为黄河流域管理的基本法和综合法。本文利用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以解决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为目标和导向,依据有关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和改革成果,分析了黄河法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制度,包括全流域节水制度、水源涵养制度、水土保持制度和水污染综合治理制度、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西藏高寒湿地在生态平衡、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藏拉萨河流域内各个典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聚类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流域内各项水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湿地的总N、Cu元素含量都超出了Ⅰ类水质标准;总P、Zn没有超标;Mn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3倍外,其他均小于国家标准;Fe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7倍外,其他均小于标准。总N、总P、pH值、Cu、Fe等因子对拉萨河流域内各个高寒湿地水质污染贡献最大。拉萨河水体有机污染较重,其余各个湿地有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同时流域内湿地独特的自然因素造成该流域内重金属污染偏高。对策建议包括应加大对城市污水的治理,加强流域内及周边矿藏资源的开发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