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基于指示菌的温榆河微生物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组分,发挥着一定的景观娱乐功能,但污水处理厂出水和流域分散性污水等非常规水源补给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城市河流补给的常态.本研究在典型的非常规水源补给河流—北京市温榆河布设采样点,系统评估了2015年间河流的粪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3种指示微生物的污染状况,运用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方法考查了非常规水源补给对河流微生物污染状况和微生物的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温榆河作为景观娱乐水体时,以不同表征方式表征的单次暴露微生物健康风险值为0.1~0.5,从风险角度考虑其作为景观娱乐水体是不可接受的;受非常规水源补给影响严重的下游河段单次暴露的健康风险可能比上游高出50%.从温榆河不同微生物表征的单次暴露健康风险来看,上下游暴露途径皆以游泳引起的风险为最高;从微生物年暴露健康风险来看,对河道保洁人员、游船驾驶人员这两类常年频繁接触温榆河水体的人群风险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城市黑臭水体空气微生物污染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建福  陈敬雄  辜时有 《环境科学》2016,37(4):1264-1271
针对城市黑臭水体周边空气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在城市黑臭水体离岸一定范围内,对细菌、真菌、总微生物的污染特征及其对不同类型人群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黑臭水体离岸200 m范围内以细菌和真菌污染为主;静风条件下,离岸20 m范围内存在微生物浓度聚集现象;细菌、真菌、总微生物浓度上午较高,中午次之,下午较低;离岸200 m范围内,黑臭水体断面宽度与细菌、真菌、总微生物浓度有显著相关性;长居人群微生物健康风险主要集中在离岸100m范围内;同等离岸距离,短期暴露健康风险儿童最大,女性次之,男性短期暴露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3.
沈杰  金伟 《环境工程》2020,38(3):92-98,115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作为城市受纳水体的潜在污染源,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当前面临水环境治理挑战的前提下,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城市水体后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对改善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我国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城市水环境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城市水环境影响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尾水排放对下游水体营养盐负荷和底栖微生物群落及功能菌的影响,以及水质水动力模型在该研究方向的应用,并根据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后续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江苏省某市农村河道水体和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环节病毒的污染状况,分析常见理化因素与病毒污染之间的相关性,对江苏省某市部分农村河道水体和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环节7个水样、1个污泥和2个沉积物样点进行为期9个月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G Ⅰ、诺如病毒G Ⅱ、轮状病毒、札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肠道病毒)污染状况监测采样(共90份样本),通过阴离子膜吸附-洗脱法进行富集,荧光定量RT-PCR检测法对病毒进行检测,分析病毒污染状况;同时,监测水温、pH、COD(化学耗氧量)、TP(总磷)、TN(总氮)、EC(电导率)和DO(溶解氧)等7个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这些常见理化因素与病毒污染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90份样本中,诺如病毒G Ⅱ检出率为36.67%,肠道病毒检出率为30%,其他病毒检出率均低于诺如病毒G Ⅱ和肠道病毒. 污水处理后出水中有诺如病毒G Ⅱ、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检出,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温与诺如病毒G Ⅱ检出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 研究显示,江苏省某市农村河道水体和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环节存在病毒污染,诺如病毒G Ⅱ为优势毒株;目前的污水消毒处理工艺并不能完全去除病毒,人群在接触外环境水体时,有潜在病毒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5.
不同功能地表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指示物的标准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地表水病原微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地表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文从地表水环境功能和人类健康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调研国内外不同功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总结了当前常用病原微生物指示物的特点与指示效果;综述和比较了美国、欧盟、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水环境标准中有关病原微生物控制指标的演变历程;最后对地表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指示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总体而言,当前常用指示微生物涵盖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但应针对不同目的选取不同类型的指示微生物;美国、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病原微生物控制指标已陆续转向大肠杆菌与肠球菌,而我国仅经历了从总大肠菌群到粪大肠菌群的转变.培养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是当前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前者广为应用,后者更为方便、快捷,但无法与相应标准对接.  相似文献   

6.
再生水作为景观水体的非常规补给水源被全球各个国家广泛使用,而其内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通过不同传输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本文以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FC)、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肠球菌(Enterococcus,ENT)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了圆明园景观水体中这3种指示微生物的污染特征,并运用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Quantitative Microbial Risk Assessment,QMRA)量化了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沿着园区内水体的流动方向,3种指示菌的浓度与入水时相比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其中ENT和FC浓度最高值分别达到了入水时的14.3倍和17.6倍,增长情况最为明显.采用不同剂量-A反应方程表征的FC、EC、ENT单次暴露的健康风险值皆低于1.7×10-2,处于风险可接受的范围;在年健康风险方面,职业人群的年健康风险远高于非职业人群;经过人工湿地工程的生态修复区域能够显著削减指示微生物浓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原微生物带来的健康风险,因此扩大生态修复范围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7.
介水传染病是当今世界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人类肠病毒通过污染水体导致人类感染的胃肠道等疾病是主要传染病之一。本文以人类肠病毒经过污水处理厂排放为起点,分析其进入海洋环境后通过海水或海产品等途径给人体健康带来的风险;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的最新进展,指出目前我国海洋环境微生物监测指标和评价方法还不能满足指示人类肠病毒污染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为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我国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海洋环境中人类肠病毒的风险监管措施,包括构建科学的海洋环境中人类肠病毒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全国相关的监测网络体系,构建海洋环境中人类肠病毒风险评价和预警体系,制定加强我国海洋环境中人类肠病毒的污染监管办法等。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是一种以定量的方式评价人暴露病原微生物后发生健康不良风险的可能性,它包括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危害识别和危害表征识别和量化病原因子后,利用剂量-反应评价确定病原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健康不良结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在剂量-反应评价中,指数模型和β-泊松模型是最常用的剂量-反应模型。风险表征是在整合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和暴露评价的基础上,利用静态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或动态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定量估计在特定暴露条件下相关人群发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有助于理解和管理病原危害,获得的定量信息能更好地确定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大小,权衡和改进病原风险控制措施。文章评述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过程和模型,并以三峡库区万州饮用水隐孢子虫风险为例介绍如何实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期望为我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城市水环境中前驱体对全氟烷基酸(PFAAs)输入特征、分布格局及健康风险的影响,对南京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河流、湖泊、长江饮用水源地等水体进行了考察.利用HPLC-MS/MS及总可氧化前驱体法(TOP Assay)分析了17种PFAAs与其总可氧化前驱体的污染特征,并通过推演耐受剂量评估了饮水途径的健康风险商(HQ).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出水中PFAAs浓度90.6~278ng/L,主要单体PFBS、PFHxA、PFOA占总浓度的63%;总可氧化前驱体浓度239~839pmol/L,PFBA前驱体含量最高.城市地表水中PFAAs浓度61.8~157ng/L,总可氧化前驱体浓度195~572pmol/L,PFBA、PFPeA、PFHxA 3种全氟羧酸的前驱体含量最高,城市河流流经人口密集区后,PFAAs赋存浓度有所上升,但总可氧化前驱体浓度下降.饮用水源地中PFAAs浓度50.9~54.6ng/L,总可氧化前驱体浓度273~372pmol/L,以PFBA、PFPeA和PFHxA 3种全氟羧酸的前驱体为主.相对高风险来源于PFOS的免疫毒性(HQ=0.024)以及PFOA的发育毒性(HQ=0.0073)和生殖毒性(HQ=0.0039),可氧化前驱体转化可能将二者潜在风险提高23%和40%.水环境中广泛赋存的前驱体可能增加PFAAs的环境暴露及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0.
基于EFDC的港口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及排污口选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乔铭  丁志斌 《环境工程》2016,34(12):147-152
污水处理厂的建立可避免污水直排对受纳水体的污染,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集中排放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科学规划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污口及排放标准尤其重要。以黄海北部地区某港口待建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基于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建立水动力及污染物输移扩散模型,定量评估不同排污口位置及排放标准下,尾水对港内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港池内水体自净能力较差,排放口位于A点时,最适宜方案是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钟嬿  刘宏 《环境科技》2006,19(Z1):81-83
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着病毒污染,而现行的水环境标准对于病毒缺乏相关的规定,许多病毒引起的疾病介水传播,这就可能造成致病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在此,阐述水环境中病毒的危害,探讨可行的水体中病毒的指示物、监测手段,以及对病毒的灭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白洋淀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现状,于2016年3月在白洋淀采集15个水体样品,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54种VOCs的浓度,对其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进行讨论,并尝试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白洋淀水体VOCs污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白洋淀水体中共有14种VOCs被检测出来,其中二氯甲烷、苯、甲苯、乙苯、二甲苯、1,3,5-三甲基苯检出率为100%,二甲苯浓度最高,平均值为564.9 ng·L~(-1);三氯乙烯浓度最低,平均值仅为3.3 ng·L~(-1),检出率为13.3%.(2)白洋淀水体中VOCs总浓度在423.0~4 207.8 ng·L~(-1)之间,苯系物是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可能是上游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工业废水以及城市内机动车尾气的排放.(3)健康风险评价显示白洋淀水体中VOCs不会对人体产生致癌和非致癌风险;VOCs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白洋淀水体中VOCs处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抗病毒药物(ATVs)使用量急剧增加。这些ATVs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其代谢产物会随着污水处理进入水体,对水环境中藻类、鱼类、水蚤等微生物产生一定毒性,甚至危害人类健康。鉴于ATVs进入水体带来的潜在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该文综述了ATVs的物化特性、在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生态毒性;阐述和分析了不同高级氧化技术对水中ATVs的降解效果和路径,并对ATVs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期望为水环境中ATVs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医院污水就其理化特性而言是属于被稀释而带有病原体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比生活污水按人平均水量大,稀释度高,有机物浓度低,生物性污染严重,主要为肠道病原微生物如病菌病毒,寄生虫,同时在污水中含有粪便等有机物。如果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水体或灌溉农田,将会引起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为防止  相似文献   

15.
应用FCM-qPCR方法定量检测水中常见病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水体病原体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监测粪大肠杆菌作为指示,然而研究表明粪大肠杆菌与水中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呈现出较差的相关性.因此,选取水中典型病原体并对其进行定量检测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研究建立了流式细胞术和定量PCR联合使用方法,用于快速获取水环境中总病毒、细菌以及几种典型病原体(大肠杆菌、军团菌、腺病毒、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等)的浓度水平,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及受纳河流上下游的病原体检测中.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对总细菌和总病毒以及几种典型病原体都具有较高的去除率(93%);污水处理厂排水对受纳水体病原体浓度水平基本没有负面影响.研究为评估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及排水对受纳水体的生态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常州市典型的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受纳水体藻江河、新区公园(湿地)以及藻江河沿岸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对水体54种挥发性有机物,9种半挥发性有机物,11种重金属元素,生物性指标等进行了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尾水排放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开展尾水排放对水环境安全评价的研究,对提高水体的环境自净能力及改善城市河流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减少废水面源无组织污染,改善区域水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对区域水环境改善的同时,污水处理厂在运行期间,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以临潼某污水处理厂为例,从臭气防治措施、臭气排放量以及臭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预测,从而说明了污水处理厂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水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调查桂林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受纳水体中TOC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污水TOC去除率为73.9%~91.6%;老城区和新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排水TOC含量无明显差异,但高于人口较少的西面污水处理厂排放浓度;受纳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人口密度区域>人口较少区域.受纳水体TOC质量浓度上游500m>下游500m.  相似文献   

19.
万继伟 《环境》2006,(Z1):176-179
根据开发区的发展目标、规模、规划阶段以及已进区和拟进区项目的状况进行污染源强分析、预测开发区污染物来源、种类和数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区域中的水环境容量,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平衡途径.首先对兴化开发区的水污染源进行估算,兴化开发区的废水最终排入兴化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南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车路河,对纳污水体车路河的水环境功能进行了分区,由于现状水体COD、石油类、SS不能够达到ⅢⅡ类水体要求,主要是受农业和生活面源的污染.由于该污水处理厂的建立,将减少整个兴化城区直接排向车路河的污染物,车路河水质应有相对好转.假设上游来水达到Ⅲ类水体的上限和下限、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计算,为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及车路河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环境中药物污染及迁移转化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药物在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未被完全吸收、利用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将通过尿液、粪便排泄等途径进入水体,而污水处理厂现有处理技术对其不能有效地去除。虽然药物在水体中的半衰期较短,但是其大量、频繁的使用,仍有可能形成"假性持久性"污染。近年来,在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污泥、土壤、水生物体内等环境介质中都报道有检测到不同浓度水平的药物,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欧美一些国家对水环境中药物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而我国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文章对水环境中药物的来源、污染现状及迁移转化行为等研究进展作了综合分析和讨论,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及建立水环境中药物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