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论治理粉尘危害的对策措施庞军,陈蔷,苏汝维(首都经贸大学安全工程系,北京100026)张辉明(中国劳动出版社,北京100029)要扭转我国目前尘害严重的局面,从根本上治理粉尘危害,必须消除有粉尘危害的作业场所,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根据国内外防尘工作...  相似文献   

2.
所谓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开胸验肺”事件中所涉及的尘肺,又叫矽肺,是危害严重的一种职业病,是由人体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等粉尘引起的,导致患者肺组织逐渐纤维化,肺功能呈现进行性衰竭,病情严重后因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目前,国内外对此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治疗仅限于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3.
国家卫健委批复国家卫生健康委粉尘危害工程防护重点实验室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共同组建,该重点实验室对标国内外前沿技术和科技方向,聚焦若干制约我国粉尘危害治理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粉尘危害工程防护的重点难点理论、技术、材料和装备的科技创新攻关,强化粉尘危害的源头治理,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冶金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接尘人员的增加,粉尘危害,尤其是呼吸性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日益突出。治理呼吸性粉尘必须对呼吸性粉尘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针对冶金工厂实际情况,经过现场实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了冶金工厂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的危害程度。建立了冶金工厂采用划分粉尘单元确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方法和采用餐尘危害程度分级评价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的方法。同时对国家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在冶金工厂的实旋提出了扩档建乩  相似文献   

5.
呼吸性粉尘是导致尘肺病的主要原因。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一、呼吸性粉尘监测仪器用于呼吸性粉尘监测的仪器种类较多,表1列出了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在役的粉尘监测仪器,表2列出了国产粉尘监测仪器。国内外粉尘浓度测定仪器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在近年内得到高速发展,其特点是: (1)从测尘人员需随身携带的使用条件考虑,要开发小型、轻便、易操作、易维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2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陶瓷生产和耐火材料制造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2016年3月至2017年底组织开展陶瓷生产、耐火材料制造两类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以控制、减少和消除相关危害,严防尘肺病发生,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陶瓷生产和耐火材料制造企业粉尘危害严重,个别地区甚至发生过群体性尘肺病事件。2015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对部分地区的27家陶瓷生产企业和23家耐火材料制造企业进行调研检测。从检测结果看,大多数工作场  相似文献   

7.
(四)防止粉尘和放射性气溶胶危害的措施铀矿防尘的安全卫生意义深远而且任务重。开采铀矿时,矿尘的危害不单是粉尘中游离SiO2可以导致矿工尘肺病,更大的危害在于粉尘成分中有放射性同位素,而且有氡子体沉积在呼吸性粉尘上又形成极细微的气溶胶,这不仅加速尘肺病的发展,更能促进矿工肺癌的发生。所以,放射性矿山的防尘必须配合防氡,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8.
聚氯乙烯(PVC)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PVC粉尘,工人长期接触可导致肺部纤维化病变。我们选择某PVC塑料管道生产厂粉尘危害严重的配料和振动筛料工序,优化设计研究应用了“高效旋风除尘器”通风防尘系统,使工人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MAC),排放口粉尘浓度低于环保标准,有效地控制了粉尘危害。  相似文献   

9.
矿山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评价法研究侯祺棕(武汉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摘要]通过对矿山呼吸性粉尘实际危害程度评价法的研究,并经实例检验,推荐两种具有可操作性和足够准确的评价法,这对矿山呼吸性粉尘监测新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呼吸性粉尘,危...  相似文献   

10.
矿山呼吸性粉尘监测与分级的几个问题徐晓航(河南省劳动保护监测检验中心,郑州450003)孙建新(郑州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中心)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矿山企业粉尘危害严重的被动局面,劳动部提出了我国矿山粉尘危害监督和管理分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推行呼吸性粉尘...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天然气管道事故的统计和分析,指出了对天然气管道进行完整性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管道完整性管理方法,着重探讨了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流程和环节,包括管道潜在危害辨识、管道数据信息搜集与分析、管道风险评价、管道完整性评价、完整性评价响应和减缓措施,并进一步说明了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实施方法;最后,给出了在我国开展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必要性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我国油页岩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其利用过程潜在的粉尘爆炸危险性并未引起关注。对国内外有关油页岩粉尘着火、爆炸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约旦学者对油页岩粉尘爆炸下限、着火温度及惰化粉尘对下限的影响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国内学者多涉及油页岩利用工艺的研究,只注重页岩油蒸气的爆炸风险,多采用经验公式的方法进行分析,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根据爆炸风险控制原理,提出了油页岩粉尘防爆安全需要进一步进行的基础研究工作,突出了加强油页岩粉尘和蒸气杂混物爆炸机理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Dust explosions continue to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process industries handling combustible powders. According to a review carried out by the Chemical Safety Board (CSB) in 2006, 281 dust explosions were reported between 1980 and 2005 in the USA, killing 119 workers and injuring 718. Metal dusts were involved in 20% of these incidents. Metal dust deflagrations have also been regularly reported in Europe, China and Japan.The term “metal dusts” encompasses a large family of materials with diverse ignitability and explosibility properties. Compared to organic fuels, metal dusts such as aluminum or magnesium exhibit higher flame temperature (Tf),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Pmax), deflagration index (KSt), and flame speed (Sf), making mitigation more challenging. However,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active explosion protection systems drastically, so the mitigation of metal dust deflagrations has now become possible.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metal dust deflagration suppression tests. Recent experiments performed in a 4.4 m3 vessel have shown that aluminum dust deflagrations can be effectively suppressed at a large scale. It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metal dust deflagrations can be managed safely if the hazard is well understood.  相似文献   

14.
治理校园安全事件的长效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校园安全总的形势比较严峻,特别是2010年3月以来不到40天的时间内发生了5起校园公共突发事件。为了及时、客观地把握校园安全的基本现状,笔者运用网络调查与文献研究的方法,统计分析了自1997年以来国内外典型校园安全事件。调研结果表明,国内外校园安全形势基本态势趋紧,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发达国家校园枪击案较为典型,其根源是枪支文化和强者文化;当前,国内校园案件呈上升趋势,但随着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的跟进,总体情况趋于平稳,呈现"内忧外患"基本特征,既有突出的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协同作用,其中缺少校园安全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是主因。校园安全涉及的因素较多,本文从法制环境、治理机制、管理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growth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the number of labs handling hazardous chemicals has increased. Although the chemicals used in academic institutions are well-known, the dosage, usage, and management of these chemicals pose significant threat to researchers at all levels. As a step towards incident prevention, a laboratory incident database was developed to record incidents at universities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data consisted of 128 entries occurring during the years 2012–2015. Incidents were classified by institution type, hazard type, consequences, substance type, body parts injured and direct causes. Of 128 incidents, 65% of the incidents were taking place in universities. Chemical spills were observed to be the most recurrent hazard type contributing to 45% of the incidents following by explosions (23%) and fires (21%). The consequence which most frequently occurred in incidents was personal injury and hazmat response contributing to 22% each. It was observed that in 41% of the incidents, the body parts injured in the incident was not known or reported. Of the total 128 incidents, about 50 incidents occurred due to improper storage and handling.  相似文献   

16.
高温废气过滤除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高温废气除尘技术的种类及特点,讨论了过滤式除尘器的种类和过滤机理,重点综述了国内外高温废气除尘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探讨了高温废气除尘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陶瓷高温除尘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许多国家都在研究陶瓷高温干法除尘技术,主要用在洁净煤燃烧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中,讨论当前陶瓷高温除尘技术概要和国内外各种高温除尘技术及其研究状况,并对高温除尘技术的未来情况作出探讨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采用风险分类-要素分析-风险排序的思路,对北京市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进行分析。根据国际上1998—2006年该类恐怖事件的实例,从事件所涉及的材料、场所角度将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分为6大类。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涉核恐怖事件的要素分析,将北京市各类场所划分为4类敏感区并与5类涉核恐怖事件结合起来,得到北京市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构成图。通过风险分析,笔者认为北京市发生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最大的场所为核研究机构,最容易发生的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类型为涉及放射源的恐怖事件,结合分析结果对从阻止、探测、响应3个层次上提出了奥运核安保工作的反核恐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国内外已开展的工业粉尘惰化抑爆实验研究,就粉尘惰化抑爆的2个方面,即固体介质惰化抑爆和气相介质惰化抑爆,分别对粉尘惰化抑爆研究现状进行调研,结合调研结果,总结、分析粉尘惰化抑爆研究现状,探讨其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了惰化抑爆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炉煤气全干式布袋除尘净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大中型高炉煤气除尘系统的分析比较,对高炉煤气除尘系统几个重大技术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指出新建、改建、扩建大中型高炉为避免重复投资,应不建湿式除尘系统备用,而向建干式布袋除尘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