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吸附特征与其结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经处理过的盐泽螺旋藻为吸附剂,研究其对10种酚类化合物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盐泽螺旋藻对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邻氨基酚、对氯酚和2,4-二氯酚6种酚均有不同程度的吸附,用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描述时,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6种酚的吸附常数k的对数值与其分子连接性指数(2Xv)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泽螺旋藻对其余4种酚(邻甲酚、间羟基酚、间氨基酚、间乙酰氨基酚)均不产生吸附。  相似文献   

2.
啤酒酵母菌,盐泽螺旋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经一定步骤处理过的啤酒酵母菌的盐泽螺旋藻对Cu^2+、Ni^2+、Cd^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力和盐泽螺旋藻对3种重金属离子都有显著吸附,其中盐泽螺旋藻的吸附强度和最大吸附量均明显大于啤酒酵母菌,且对Cd^2+的吸附能力更为突出,其最大吸附量达每克干生物体312mg。  相似文献   

3.
悬浮泥沙对酚类化合物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种分别取自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悬浮泥沙样品对苯酚、邻氯酚和2,4-二氯酚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12 h内可以达到对酚类化合物的吸附平衡,对苯酚的吸附量小,且不同样品间无显著差别,样品对酚类化合物吸附量随着酚类化合物氯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大,与样品粒径分布、比表面积、有机物含量有关.在酚类化合物初始浓度<2.0 mg/L时,样品对酚类化合物的等温吸附可以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来表征,计算得到吸附常数Koc分别为622~1 410、3 287~3 707、6 444~8 787.挥发酚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限定浓度为0.5 mg/L以下,此浓度下水体中悬浮泥沙能够有效吸附挥发酚,但高盐度不利于酚类化合物的吸附.  相似文献   

4.
苯酚及其衍生物对氨氮生物硝化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富集培养的硝化污泥研究了苯酚及其衍生物2,4-二氯苯酚、对氨基酚、邻甲基酚和对硝基酚对氨氮生物硝化过程的抑制特性。结果表明,上述5种酚类化合物对硝化细菌的抑制类型均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和EC50值相等,分别为2.61、1.92、8.50、1.18和6.65 mg/L。上述5种酚类化合物对硝化细菌的抑制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邻甲基酚〉2,4-二氯苯酚〉苯酚〉对硝基酚〉对氨基酚。酚类化合物对硝化细菌的抑制是可逆的,通过简单的抑制剂稀释或洗涤可以使硝化细菌恢复活性。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抑制剂存在时硝化工艺的泥龄被迫延长,且抑制程度越大,泥龄延长的程度越大。当系统受到有毒物质冲击时,和调控泥龄相比,调节工艺的进水流量或改变容积负荷是缓冲冲击的更简捷、快速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酶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酶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苯酚、邻氯苯酚和邻氨基酚三种单一含酚废水的处理,当pH接近中性时,酚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5%、95%和62%。在低温(4℃)和高温(40℃)下,苯酚废水和苯酚-邻氯苯酚-邻氨基酚混合废水的酚去除率下降约10%。在处理中不同的酚类物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酚的来源、毒性及其卫生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很多,包括有苯酚、甲酚、氨基酚、硝基酚、萘酚、氯酚等。从其化学结构上又分为单元酚和多元酚。单元酚多具有挥发性,现在被引起重视的有苯酚、甲酚等。兹分述如下:一、苯酚及甲酚的物理化学特性苯酚简称酚(C_6H_5OH)又名石碳酸。分子  相似文献   

7.
我国24个典型饮用水源地中14种酚类化合物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14种酚类化合物在我国五大流域(黄河、海河、辽河、长江、淮河)24个典型饮用水源地水源水中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14种酚类化合物在我国饮用水源地中的浓度在nd~213 ng·L-1范围内,浓度均值在2.44~31.2 ng·L-1范围内,浓度中位数在nd~40.0 ng·L-1范围内.14种酚类化合物中,硝基苯酚类化合物浓度最高,浓度中位数为37.9 ng·L-1,浓度平均值为27.4 ng·L-1.其次为苯酚、五氯酚、二氯苯酚(2,4-二氯苯酚和2,6-二氯苯酚)和三氯苯酚(2,4,6-三氯苯酚和2,4,5-三氯苯酚);四氯苯酚(2,3,5,6-四氯苯酚、2,3,4,6-四氯苯酚、2,3,4,5-四氯苯酚)和烷基苯酚(邻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和对甲基苯酚)浓度较低.通过商值法对14种酚类化合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后发现,14种酚类化合物的风险商均远小于1,表明其对我国饮用水源地的生态风险较低.对8种已报道健康参考剂量或致癌斜率因子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7种酚类化合物的最大非致癌风险在10-6到10-4范围内,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的致癌风险在10-6量级以下,表明其健康危害较弱.  相似文献   

8.
氯酚类化合物对金鱼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研究了2-氯酚、2,6-二氯酚,2,3,4-三氯酚、2,3,5,6-四氯酚、五氯酚5种氯酚类化合物对鲤科金鱼(Carassiasauratus)的急性毒性和这5种化合物在1/2LC50,1/4LC50,1/6LC50浓度下对金鱼肝脏中Na+-K+-ATP酶的影响变化。结果显示:①氯酚类化合物随氯原子数目在苯环上的增加,其急性毒性增加;②亚急性毒性指标Na+-K+-ATP酶对氯酚类化合物比较敏感,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指示物。并讨论了氯酚类化合物对Na+-K+-ATP酶活性产生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环境医学     
菌株的平皿掺人试验,均诱发显示阳性反应;其中对壬基酚、2,6一二甲基苯酚、4一辛基酚等烷基酚类化合物呈强阳性反应,怀疑这12种化合物具有强致突变性,且以碱基移码型突变为主。表1参7X182(X) 103239有机烷酚类化合物致突变性研究/刘征涛(中国环科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一2001,14(3)一1一3环图X一6 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突变试验(Ames予est)菌株TA97,1该98、TAloo、TA102,对环境中潜在内分泌激素干扰污染物甲基苯酚等12种烷酚类有机物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2,4-二氯苯酚外,烷酚类化合物对Ames试验中TA98X182(X) 103…  相似文献   

10.
环境化学     
X132(X) 30187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菲在水/土壤界面间吸附行为的影响/陈宝棵(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印3,23(l)一1一5环图X一9的凡‘/玛比值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表现有机碳标化的吸附系数嵘廿则随TX一100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影响机理由吸附态和溶解态的铁一100分别对菲的吸附作用和增溶作用决定。图4表2参9X1312(X) 301876多氯酚定量构效关系人工神经网络信息流分析/高大文…(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一1加存在下,4种土壤对菲的吸附…  相似文献   

11.
谢杰  王哲  吴德意  李春杰 《环境科学》2012,33(12):4361-4366
使用表面活性剂对2种粉煤灰合成沸石进行改性处理,研究改性沸石对酚类化合物(苯酚、对氯酚和双酚A)的吸附特性.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合成沸石经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后,对酚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均有大幅提升,吸附等温线模型均较符合Langmuir模型.2种改性沸石对酚类化合物(苯酚、对氯酚和双酚A)的Langmuir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37.7、52.36、90.9 mg.g-1和10.71、22.83、56.8 mg.g-1.当溶液pH值高于酚类化合物的解离系数pKa时,吸附效果随pH升高而增加.结果还表明,酚类化合物的疏水性(辛醇/水分配系数Kow)越强,改性沸石的吸附能力也越高.  相似文献   

12.
化学解偶联剂对污泥产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比较了8种化学物质--邻氯苯酚 (oCP),间氯苯酚 (mCP),2,4-二氯苯酚 (DCP), 2,4,5-三氯苯酚 (TCP),对硝基苯酚 (pNP),间硝基苯酚 (mNP),2,4-二硝基苯酚 (DNP)和3,3',4',5-四氯水杨酰苯胺(TCS)对污泥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化学物质都能有效地控制污泥产率,均可以做为解偶联剂.硝基酚类化合物比氯酚类化合物的污泥减量化效果要好,DNP和pNP的污泥减量化效果最好,分别达到89.16% 和83.77%.解偶联剂效果的差异与其酸性大小有关,其pKa越低,污泥的减量化效果越好.随着解偶联剂质量浓度的升高,污泥产率逐渐减小. 解偶联剂质量浓度固定不变时,随着污泥质量浓度的升高,污泥产率逐渐提高.高污泥浓度将弱化解偶联剂的效果,因此建议采用比解偶联剂浓度(解偶联剂质量浓度/污泥质量浓度)来选择解偶联剂.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邻甲苯酚,对甲苯酚以及2.4-二甲基苯酚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行为.并应甩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分别对其双组份体系和多组份体系的竞争吸附规律进行描述。结果表明.Freundlish公式能较好地描述酚类化合物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行为:当有机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相差不大时.其分子结构是影响其吸附行为的重要因素;IAST能较好地预测酚类化合物在活性炭纤维上的竞争吸附行为,但对于有氧条件下聚合作用较强的化合物如邻甲苯酚等.LAST的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循环伏安法,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酸性介质中,通过电聚合将邻氨基酚(OAP)修饰到碳糊电极(CPE)表面得到聚邻氨基酚膜,然后在硫酸镍溶液中浸泡掺入镍离子,制备得到Ni2+/P-OAP/SDS/CPE电极。在0.1 mol/L的NaOH条件下,利用循环伏安法,考察该修饰电极对甲醛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甲醛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甲醛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5~2.3×10-3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8×10-6mol/L,RSD=0.48%(S/N=3)。  相似文献   

15.
麦芽糖假丝酵母10-4降解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为了探索微生物处理多种酚类污染物的可能性,研究了高效脱酚菌麦芽假丝酵母10-4对15种酚类化合物的降解能力及降解生理。该菌能利用二元酚及三元酚为生长碳源,降解3种二元酚最快,300mg/L浓度48h能去除97% ̄99%,甲酚、硝基酚和氨基酚均不能作为生长碳源,硝基酚和氨基酚可以作为生长氮源。在培养基中添加碳,氮源可以明显促进该菌的生长和提高对这些取代酚的降解能力,300mg/L浓度的单硝基酚可去除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共聚苯胺邻氨基酚与介孔硅SBA-15的复合材料进行了汞离子的吸附性能试验研究,发现该复合材料对Hg(Ⅱ)具有较优异的吸附去除效果,对几种不同初始浓度的汞离子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5%以上;对初始浓度为100mg/L的汞溶液的吸附动力学分别进行了一级和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该吸附材料对汞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酚类化合物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性能与结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对8种酚类化合物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用Langmuir和Fieundlish等温吸附方程对其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8种代酚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3-甲基酚>4-甲氧基酚>4-氯酚>2,4-二氯酚>3-硝基酚>4-硝基酚>2-氯酚>苯酚.对8种酚类化合物Langmuir和Fre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常数和18个量子化学参数采用PLS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以Frendlich方程参数lnκ为因变量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表明,有机酚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性能主要与有机酚分子的疏水性和极性有关.而且该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说明利用PLS进行回归处理得到的模型较为合理、能有效地预测有机酚类化合物在矿化垃圾中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8.
X592 X53 20()l0l5l6除草剂苯唾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卢颖…(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化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000,19(6)一513一517环图X一87 对除草剂苯唾草胺在6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对苯唾草胺有较强的吸附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苯唾草胺的土壤吸附行为可用线性吸附模型表征。土壤有机质是影响苯噬草胺吸附行为的重要因素,其吸附系数有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而增大的趋势。通过在线性吸附系数(长)和土壤有机质含量(OM%)之间构建的回归方程:凡二2.612 0 OM%+1.0746,可…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10种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的ρ(BOD5),并采用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V)、二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2XV)、辛醇-水分配系数(lg KOW) 、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和分子偶极距(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进行构效相关(QSAR)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烷基酚类化合物的ρ(BOD5)随着取代烷基的增大而减小.同一取代基取代位置不同,ρ(BOD5)也不同.对于同一取代位置,甲基酚的ρ(BOD5)要大于氨基酚.空间参数是影响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耗氧特性的主要因素,化合物的亲脂性对ρ(BOD5)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而电性效应对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ρ(BOD5)的影响表现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以11种微生物为指示生物的毒性测试微孔板MTOXPlate,以污染物对微生物细胞的脱氢酶活性抑制为测试终点,对重金属Hg2+、Cd2+、Cr6+、Pb2+,酚类化合物2,4-二氯酚(2,4-DCP)、邻氯苯酚(2-CP)、对氯苯酚(4-CP)、邻硝基酚(2-NP)、对硝基酚(4-NP)及地表水、生活污水、印染废水的生物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TOXPlate生物毒性测试微孔板具有良好的毒性分析性能,Hg2+、Cd2+、Cr6+和Pb2+的EC50值分别为0.617、21.05、35.21和11.22 mg·L-1,2,4-DCP、2-CP、4-CP、2-NP和4-NP的EC50值分别为27.26、64.29、44.19、85.89和33.84 mg·L-1.MTOXPlate分析得到地表水原水的抑制率均小于20%,生活污水的EC50值为62.19%,印染废水的EC50值为16.42%,表明生物毒性测试微孔板MTOXPlate能真实地反映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印染废水的毒性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