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巨大,产业带动作用显著,具有优越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与政策等诸多问题。理清西部民族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动因、特征与主要问题,科学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对区域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能源结构低碳化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民族地区应当持续推进政策协调与制度创新,扩大投融资渠道,因地制宜地确立发展路线图,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开发合作机制与技术创新协作平台,实现跨区域协同联动,以达到区域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上取得了较大成绩.对西部地区1997-2006年的相关工业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总量、结构以及比较优势等方面加以把握,归纳出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几个显著特点以及成因,提出一些对策思路,主要包括:培育国家政策扶持机制,强化科技投入增长的保障机制,建设具有西部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健全金融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占国土面积86%、全国人口60%的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振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已成为西部地区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顺应潮流,在西部开发中抓机遇首先,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国家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将实施,部分资金将投入西部,这些都将给西部城市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拉动效应,带动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大发展,从而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第二,由于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的交通、通讯等设施将得到较…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关键的一环就是产业结构调整,而第三产业具有发展潜力大、经济地位日趋重要的特点,是经济发展和实现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突破口。文章在剖析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并简要说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改善西部第三产业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入手,合理调整内部结构,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因地制宜地发展西部第三产业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全面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 ,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有广大的高原、干热、干热沙漠、寒冷等区域 ,气候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对机电设备的耐久可靠使用造成了极严重的影响。在该地区使用的机电设备 ,从设备选型、设计、制造、选材、试验评价等方面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机电设备在西部地区的使用可靠性和寿命 ,促进西部大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环境技术专业委员会和机械工业环境技术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人力、物质两大资本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01—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对两大资本的产出弹性。结果表明:人力、物质两大资本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作用更大。在差异性方面,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地区受物质资本影响显著;中部地区、农业经济高水平的地区两大资本对农业经济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作用更强;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低水平的地区两大资本对农业经济作用不显著,农业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本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7.
高原  张宇 《环境教育》2013,(9):60-61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占四分之三以上,是我国最具水电开发潜力的区域。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电东输工程激活了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促进了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然而,在国家倡导建设美丽中国、在国民环境保护意识日趋提升的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成为中国水电发展进程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亦是水电开发建设中  相似文献   

8.
关于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西部开发给生态环境保护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改善西部生态环境,促进东西部共同繁荣的迫切需要。从榆林、延安先期开发的情况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给环境保护带来历史性机遇。一是大开发带来的经济社会大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陕北是我国西部开发较早的地区,1985年神府东胜煤田开始建设,1993年陕北油气田开始勘探开发。以此为龙头,带动了当地交通、管道、通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了陕北社会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市场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已与区域经济融为一体,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部资本市场作为西部区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实现西部大开发中必将而且已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为资金的筹集,1999年西部十省市新上市公司20家,通过一级市场共筹集资金115.76亿元,占当年一级市场筹资总额的14.11%,2000年新上市公司5家,通过一级市场共筹资近30亿元,占一级市场筹资总额的10%。其次,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上市公司中的比重从1994年的12.03%上升到1999年的17.68%,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经营业绩整体表现良好,如五粮液、新疆屯河等不少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证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西部还有许多上市公司已经成为行业或区域经济中的龙头企业,它们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增强了实力,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壮大,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相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相关政策的逐步到位,这一作用还会更加凸现。……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而农村又是西部地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全面分析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落后状况的基础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西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战略途径,据此提出了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环境污染差异明显的长江干流穿过的1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3组,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构建了环境公平指数,并分别对2000、2004和2008年3组地区的环境公平程度进行测度,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评价了环境公平指数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东、中、西部的环境公平指数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环境公平指数的差异增大,这可能与区域产业转移有关。环境公平指数级别为东部最高,中部和西部较低。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的环境公平指数变化明显。初步认为此现象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有关。  相似文献   

12.
西部开发与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西部大开发必须走生态型经济发展的路子,并依托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西部经济开发类型的选择和有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关于西部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各地共同繁荣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迫切需要。西部是我国重要水源发源地,也是各种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但是,西部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环境容量极为有限,环境问题关系到下游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实施科学的开发与建设,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把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西部开发必须首先解决好的前提条件和根本切入点。加强环境保护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中石河子旅游资源开发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为缩短东西部地区差距、发展西部经济而提出的。石河子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100个红色城市之一,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良好的基础设施。通过分析西部大开发中石河子旅游业面临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应对西部大开发石河子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旨在促进石河子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9—2016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和GML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将其作为衡量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构建Tobit回归模型,从全国和地区层面分析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1999年以来,我国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源泉来自技术进步;地区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趋势。(2)农地经营规模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结果,农地经营规模提高了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降低了中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对全国和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各地区应根据自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等内容采取不同形式的农地规模经营类型,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部生态旅游模式的市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中国名山资源的23%都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我国正在西部实施可持续战略,发展生态旅游模式正顺应了这一战略。作者对在西部建立生态旅游的要素市场、国内外游客市场、资金市场进行了考察研究,并结合西部大开发战赂,论证了生态旅游在西部的市场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分析与优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小企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双重背景下,他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成效,应对这个“弱热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为促进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应加大合理干预的力度;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应积极实施职能创新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创造条件;中小企业自身在管理和技术上应寻求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合理定位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8.
李定佳 《环境教育》2000,(4):33-33,44
江总书记指出 :“改善生态环境 ,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会落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11个省市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 ,全国(除台湾省外)共有11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其中西部地区有87个 ,占70 %以上 ;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全国的70%~80 % ;全国56个民族 ,西部地区就有50个左右 ,可以说 ,西部大开发也就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大开发。在我国 ,大多数贫困地区都处于生态脆弱地带 ,它们是西南石山…  相似文献   

19.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耦合互馈是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修正后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Tobit模型探索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民生改善程度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两者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2)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的平均耦合协调度处于稳步增长状态,空间上大致呈现“西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研究期末,绝大部分省份已超越勉强协调等级,但亚类别仍以农村民生改善优于旅游经济发展为主。(3)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投资力度、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支持对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的耦合协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和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投资力度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收集2005—2016年中国339个地市的旅游总收入,利用基尼系数、水平梯度、首位度等指标分析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由于各地区旅游资源丰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交通区位等因素的不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随着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但依然较大。(2)东、中、西3大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呈减小趋势,东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最小,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大,东部和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结构明显改善,中部地区改善幅度较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除个别省区外,各省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在减小,许多省区的区域旅游差异进入合理范围内。首位城市基本是省会城市,且大部分省区首位城市没有发生变化,二城市首位度和四城市首位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