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实地调查及CFD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水沙冲刷作用对山区桥梁墩柱磨蚀损伤的影响。调查了岷江上游13座跨江桥梁的墩柱磨蚀情况,测得了磨蚀深度、磨蚀分布模式以及材料表面硬度。根据调查,基于临界速度和弹性模量的线性相关假定,对Finnie冲蚀磨损模型进行修正,并构建了水沙两相流模型,以桥墩表面混凝土的磨蚀厚度和磨蚀面积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桥墩形状与尺寸、河流水深、流速、含砂率、沙粒粒径等因素对桥墩磨蚀损伤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圆形墩柱抗磨蚀能力最好;桥梁墩柱的磨蚀损伤程度与河水含砂率基本呈线性关系但受水深的影响较小;水速对最大磨蚀厚度影响非常明显,却对平均磨蚀厚度影响较小;含沙量相同,粒径越大,对桥梁墩柱的磨蚀作用越大;岷江上游混凝土圆形墩柱的平均磨蚀厚度可按3~5mm/a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磨蚀损坏是泥石流排导槽失效的重要诱因之一.对排导槽底面受泥石流冲刷而产生磨蚀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基于摩擦磨损理论分析排导槽的磨蚀系统特征,以期促进泥石流排导槽磨蚀损坏的机理研究及抗磨蚀结构的研发应用.通过泥石流排导槽磨蚀的野外现象考察和理论分析,总结了磨蚀系统构成、磨蚀影响因素、磨蚀形貌和磨蚀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泥石...  相似文献   

3.
饱和砂土地基相变桩的热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源桩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地下结构,相变材料能够改变自身状态来提供潜热。制作相变混凝土能源桩来实施室内大尺寸模型试验,将直径为0.2 m,长度为1.5 m的相变能源桩放入长宽高分别为2.45 m×2.45 m×2 m的模型箱中,模型箱中为饱和砂土地基。随后对能源桩施加三次循环温度荷载,测量桩体内部以及桩周土体温度的分布,并对相变能源桩的力学特性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了循环温度荷载下相变能源桩的应力应变以及桩顶位移。研究结果表明:① 能源桩在循环温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温度变化会给桩周土体带来一定的温度累积;② 沿桩身深度方向及桩体内部同一平面内都存在着不均匀的应力应变分布;③ 桩顶位移随温度循环过程变化,温度循环结束后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位移。  相似文献   

4.
吃的学问     
柳姗 《防灾博览》2005,(5):34-34
搭配禁忌之饮料类 滋补药与牛级中的铁、钙、磷易和滋补药品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容合的物质,使牛奶和滋补药中的有效成分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5.
针对华能宁夏大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300 MW机组脱硫岛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CEMS)在运行中频发故障问题,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采取加强管理、缺陷预防和提高人员技能等措施,可减少缺陷发生率,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从而保证脱硫环保设备稳定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正电能的发现和利用是跨时代的突破,随着电能的利用,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电器和相应的以电能为动力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的出现并蔓延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那么人们又是如何制造电能的呢?水力发电水力发电系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之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利用水力(具有水头)推动水力机械(水轮机)转动,将水能转变为机械能,如果在水轮机上接上另一种机械(发电机)随着水轮机转动便可发出电来,这时机械  相似文献   

7.
对某厂国产300 MW机组循环水泵经过高低速改造后不同环境温度、不同负荷情况下循环水泵优化运行方案进行探讨,采用理论计算和现场实际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各种运行方式对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提出了国产300MM湿冷机组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后安全经济的优化运行方案,改造结果表明:此方案节电效果较明显,对同类型机组循环水泵双速改造后节电运行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330 MW机组湿法脱硫系统增压风机振动超标、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问题,采用逐个排除的分析方法,找出脱硫增压风机振动超标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案。改造结果表明:风机水平振幅、振速均达到了调整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330MW火电机组循环水泵效率低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循环水泵电机运行方式进行优化。改造结果表明:节电率约为10% ~ 20%,有效降低了厂用电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600MW直接空冷机组运行期间背压不稳定且较高,影响机组负荷输出稳定性及满负荷发电的问题,基于空冷凝汽器η-NTU算法,对直接空冷岛换热量与机组背压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空冷岛换热量与机组的背压成反向变动关系,为同类型机组安全运行及背压预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FDS仿真火灾温度下隧道衬砌安全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永林  彭立敏  杨伟超 《灾害学》2008,23(2):96-100
为了研究火灾下隧道衬砌的安全性,首先采用火灾模拟软件FDS4.0模拟不同规模的火灾:通过许多小的长方体堆砌建立隧道的实体模型,并采用FDS4.0中的多重网格技术(Multiple Meshes)进行网格划分;然后结合仿真得到横断面的温度场与相应温度下的材料参数,应用荷载一结构模式(即直刚法)对二次衬砌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小规模火灾下(〈20MW),衬砌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满足,在较大火灾规模下(≥20MW),拱顶的安全性得不到满足,而其余部位的安全性满足要求;随着火灾规模的增大,衬砌安全系数逐渐降低,拱顶的安全系数降低梯度最大。最后,对衬砌的耐火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300 MW发电机组内冷水系统运行中铜含量长期超标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了采用添加缓蚀剂和离子交换处理技术的解决方案。改造结果表明:内冷水系统水质已符合国家标准,有效地减缓了铜线棒的腐蚀,大大提高了内冷水的绝缘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 660 MW 发电机组高压厂用电源切换存在的问题,引入微机型厂用备用电源快速切换装置,根据机组不同运行方式,提出厂用快速切换装置投入方案,实现了 2 台机组厂用电快速切换和选择性切换。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保证机组高压厂用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适用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且两路供电电源不能快速切换的场合。  相似文献   

14.
相变能量桩段模型传热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能量桩体材料普通混凝土储热性能差问题,将相变材料引入普通混凝土中构建相变能量桩。利用简化能量桩段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了普通能量桩与相变能量桩的传热过程,对比分析了两者的传热差异;并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相变材料,研究了添加量对能量桩桩体、桩周土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换热管吸放热工况下,相变材料的添加可在相变温度区间内明显延缓桩体升降温速度;相变材料的添加量越多,升降温延缓作用越明显;能量桩中添加相变材料只对桩体的传热影响显著,对桩周土的温度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火力发电厂主蒸汽管道P91材料现场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缩短焊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崇信电厂2×660 MW机组主蒸汽管道P91材料现场焊接过程,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焊接工艺和焊材,其中1号机组焊接工艺依据“DL/T 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了跟透视检验,2号机组焊接工艺是在原规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两种焊接工艺焊接的接头质量均合格,都通过了标准检验,可确保机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6.
提出在传统混凝土能源桩的基础上加入相变材料和钢纤维来提高能源桩的换热效率,通过钢球封装相变材料不仅将相变材料应用于混凝土,而且钢纤维和钢球的高导热特性可以改善相变材料导热性能上的不足,提高相变储能混凝土的导热性,为相变材料在能源桩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相变钢纤维混凝土材料不同热力学参数测试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发现纤维增强型混凝土破坏时没有明显的碎块和崩落,是因为钢纤维与裂缝两边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应力起着约束裂缝开展的作用,从而降低混凝土脆性破坏程度;另外钢纤维可以很好的补偿低导热的相变材料所带来的缺陷,使能源桩整体的导热性能得以提高;钢纤维会降低混凝土的比热容,但砂率对混凝土的比热容有明显的影响。此结果会为后续评估和优化能源桩热交换系统提供参数指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电大武口热电有限公司2×330 MW机组脱硫系统吸收塔氧化风管断裂问题,从氧化风管的材质、固定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改造措施。改造结果表明:脱硫吸收塔氧化风管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均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起 330 MW 火电机组发变组出口断路器在无任何保护动作情况下的跳闸故障,采用逐步排查法,通过现场模拟实验,找出了故障的原因,提出有效解决办法并制定了防范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消除了机组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了机组的长周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热电有限公司2×330MW机组吸收塔脱硫效率偏低的问题,对脱硫系统及其设备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造方案。分析及应用结果表明:吸收塔脱硫效率偏低的根本原因为喷淋层损坏,改造方案实施后脱硫效率达到95%以上,脱硫系统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实现了二氧化硫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发电厂 200 MW 机组锅炉炉膛负压波动的问题,从锅炉运行状况和参数变化、 炉膛负压测量系统、锅炉运行参数调整和炉膛结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炉膛负压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锅炉大块焦渣掉落引起,运行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一次风压波动是次要原因;而炉膛压力测量系统存在缺陷产生了假波动或波动幅度扩大,使波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