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生化-吸附两级工艺流程,处理水油法再生胶生产中排出的废水。试验表明,COD 为1000毫克/升左右的再生胶废水经生化处理后,COD 可降至300毫克/升以下,再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可降至100毫克/升以下。出水的 BOD、油、硫、酚、pH 等均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普钙高氟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一铷 《化工环保》1992,12(6):347-350
本文介绍了普钙高氟废水预处理工艺的确定及其处理效果。含氟5000—11000毫克/升的普钙废水,采用石灰沉淀法处理,装置运行结果证明,经一级中和一级沉淀处理后,氟含量可降至15毫克/升以下,达到GB8978-88排放标准,为普钙行业含氟废水的处理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厂年产聚氯乙烯4万吨,仅电石废水每天排放1663吨,占新泾电石渣厂废水排放总量的73%。废水中的主要杂质及其含量为:H_2S 400—800毫克/升、PH_3O.421毫克/升、C_2H_2 150—200毫克/升、Ca(OH)_2800—1700毫克/升、固体悬浮物7500毫克/升、硫化物464毫克/升、pH为14。其中硫化物超标400—500倍。因此,对电石废水的处理是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全国以电石制取乙炔为原料的有机合成厂的电石渣上清液,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的,仅38家聚氯乙烯工厂(41万吨/年)就约达615万吨/年。若再加上其他有机合成工业及切割、焊接等行业的电石渣上清液,一年大约排放800万吨。我厂每日排放量为600吨。该废水为强碱性,pH=13—14;含硫100—300毫克/升;乙炔100—150毫克/升;COD 在100毫克/升以上,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  相似文献   

5.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腈纶废水中硫氰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氰酸钠作溶剂制造腈纶纤维和生产硫氰酸钠的废水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硫氰酸钠。上海石化总厂腈纶厂采用生物塔式滤池处理,对硫氰酸钠不起降解作用。为了完善睛纶废水处理,消除污染,保护环境及进一步达到废水回用之目的。我们采用经硫氰酸钠驯化过的活性污泥,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腈纶废水中硫氰酸钠进行处理,效果非常明显,出水CODC_(cr)在100毫克/升以下,BOD-5平均小于20毫克/升,硫氰酸钠一般小于2毫克/升。  相似文献   

6.
中和-混凝-泡沫分离综合治理合成洗涤剂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和-混凝-泡沫分离综合治理工艺流程,处理合成洗涤剂生产中排出的废水。试验表明,COD为2500毫克/升以内的合成洗涤剂废水,经中和处理后,COD去除率为50%左右;再经混凝-泡沫分离处理后,可达98%以上;COD可降至100毫克/升以下。出水的COD、pH等均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陈启文  郭勇建 《化工环保》1990,10(1):27-29,37
本文叙述了黄磷废水中氟化物深度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的选择。电解处理后的黄磷废水含有 Cl~-离子,再经石灰和聚丙烯酰胺的凝聚处理,废水中氟含量可由18—40毫克/升降至国家排放标准(10毫克/升)以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除汞剂治理含汞废水的新工艺。当废水含汞低于300毫克/升时,处理能力为10米~3(废水)/升(除汞剂),处理后废水含汞低于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0.05毫克/升)。此工艺流程短、设备少、容易操作,除汞剂价廉易得,处理1吨废水只需0.13元。汞渣采用灼烧法回收金属汞,除汞彻底。  相似文献   

9.
1986年深圳宏达镜业有限公司由意大利引进一条先进的镀银制镜生产线,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银(123.48毫克/升)、铜(1034.8毫克/升)、锌(279毫克/升)。机械委北方设计研究院环保所承包并完成了该废水的治理工程。治理方法系采用气浮法处理制镜废水中的银,以混凝沉淀法处理废水中的铜和锌。含银废水由生产线自流至银废水池,用102型塑料泵抽至气浮塔,进塔前加入絮凝剂和高分子助  相似文献   

10.
丙纶吸油材料处理含油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士杰 《化工环保》1990,10(2):87-92
采用丙纶吸油材料从含油工业废水中吸附分离和回收油类物质,可根据废水的初始状况、最终要求、水流流量等因素,选用适合的净化处理方法。文中介绍了几种适合于一般的、高浓度的、大流量的、乳化态的、固相悬浮物高的含油废水净化处理方法,处理后净化水的油浓度可降至1—5毫克/升甚至1毫克/升以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以水解-生化法处理百菌清废水。试验中对影响水解和生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水解反应温度为160—175℃,反应时间30—60分钟,CN~-含量由140毫克/升降至10毫克/升以下。再经生化处理,出水中主要有毒组份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吸附法处理二硝基酚酸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春  李春华 《化工环保》1991,11(4):194-199
采用吸附法处理二硝基酚酸性废水,进行了吸附剂筛选、吸附树脂吸附和解吸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吸附寿命考察、设备防腐试验。选定 H-03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试验证明它具有非常良好的吸附稳定性。废水经过一次吸附处理,其中的二硝基酚得到回收,出水酚含量可从1200毫克/升降至10毫克/升以下,可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无色无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应用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南中塑料厂采用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使该厂废水含酚浓度从1000毫克/升降至经转盘塔二级处理后0.6毫克/升以下,除酚率达99.96%以上;乳液经破乳重复循环使用50次后,效果仍很理想,除酚效率与新配油相一样。  相似文献   

14.
南京工农化工厂酚醛塑料生产规模为1000吨/年,每天产生含酚废水1吨。水质情况:酚30000—40000毫克/升;醛10000—50000毫克/升;COD10000—30000毫克/升;pH1.0。废水直接排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该厂1983年根据文献报道,采用水煤粉吸附脱酚法进行处理。选用南化公  相似文献   

15.
臭氧处理黄磷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氧法处理黄磷废水,作用时间短,反应彻底,无二次污染。用XY-42型集装箱式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13.79毫克/升),按最佳条件(控制废水pH在2左右,水温保持在40℃左右,反应时间10—20分)处理黄磷废水,可使黄磷含量自12毫克/升降至0.05毫克/升,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去除率达99.58%。  相似文献   

16.
技术服务台     
科研成果转让一、完全氧化法处理含氰电镀废水本技术适用于常温常压下处理氰化电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氰电镀废水。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经处理后的废水,氰含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0.5毫克/升),其最佳处理结果可低于饮用水标准。处理成本约为0.7元/吨左右(氰含量约为50毫克/升的废水)。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使用单位所需投资约1—2万元。(2048)二、氨碱厂废液晒盐中试废液晒盐系属盐碱联产综合利用的技术内容之  相似文献   

17.
液膜法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兆辉  林映华 《化工环保》1989,9(4):194-199
本工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液膜法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探索了乳液配方、工艺条件。当废水含酚<50000毫克/升时,经逆流处理4次,可使废水含酚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0.5毫克/升),并能回收苯酚。研究得到的液膜系统有足够的稳定性和传质速率,为设计工业装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化工环保》1991,11(5):303-304
一、废水水质与前处理上海造漆厂经几年的试验研究,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治理有机废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厂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聚氨酯树脂合成废水,COD_(cr)150,000毫克/升,每生产1吨树脂可产生100公斤废水;丙烯酸树脂脱水废水,COD_(cr)70,000毫克/升,每生产1吨树脂可产生3公斤废水;大量的废水是各生产车间的地面冲洗水,  相似文献   

19.
水解法去除氯提咖啡因废水中氯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斌文 《化工环保》1991,11(2):82-85
介绍了用水解法去除氯提咖啡因废水中氯仿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存 pH12.54和95℃恒温条件下水解1小时,可使氯仿浓度由16.08毫克/升降至0.5毫克/升以下。通过对氯仿水解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为有效地去除氯提咖啡因废水中的氯仿,提供了适宜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上海吴泾化工厂年产合成氨6万吨(老系统)、联醇1.5万吨,以20—30毫米中块焦为原料。其造气含氰废水量约为150米~3/时,水温45℃左右,pH 为7,废水中 CN~-含量约14.71毫克/升。我厂硫酸车间年产硫酸18万吨,采用水洗流程。其净化工段废水量亦为150米~3/时,水温44℃,pH 为1.82,废水中 Fe_总含量为114.22毫克/升、F 为96.14毫克/升、As 为13.36毫克/升。参考用铁盐治理含氰废水的资料,我们试验了直接用硫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