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手记     
《绿叶》2008,(10):9-9
这回的特集是中国的环保民间组织(ENGO),主要作者是持续奋战(许多时候是孤独寂寞而战)的民间环保精英。推出本集,缘自对本年度本刊一系列特集的回顾:"30年社会价值变迁"集、"发展模式"集,关注了强身离不开壮魄,枝  相似文献   

2.
周鑫 《环境教育》2010,(6):30-31
<正>一、环保民间组织概述环保民间组织在国外被称做环境非政府组织(ENGO)。在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定义是"以环境保护为主旨,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具有行政权力并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性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要地回顾了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提炼了中国持续开展多样化实践、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指出推动绿色发展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构建绿色产业链、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升级和园区环境管理精细化智慧化四个重点领域。进而,本文对中国工业园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产业生态化进行了展望,建议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强基工程"引领下,强化园区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园区绿色发展引领行动计划,加强园区分类指导,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加强园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期推动工业园区成为国家绿色制造工程和强基工程最重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2008,(10):35-35
《绿色中国》(A)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也是获准进入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供代表、委员参阅的惟一绿色期刊。《绿色中国》面向社会,贴近生活,以“传播绿色理念,引领绿色时尚,倡导绿色消费,共创绿色财富”为宗旨,在国内外政府机构、工商企业、教育科研、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医药卫生等与“绿色”相关的众多领域建立了良好的信息网络,及时反映国内外重大绿色动态和信息,志在成为引领中国绿色潮流的旗舰期刊。  相似文献   

5.
陈首 《绿叶》2007,(12):74-74
2007年12月11日,随着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结束,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进校园"系列讲座就此落下帷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王灿发、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廖晓义、杨欣和马军相继登场,在北京和  相似文献   

6.
1月11日,以"绿色中国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绿色中国"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共聚一堂,采用互动对话的方式,探讨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邱晓华、陈淮、胡鞍钢、刘伟、杨帆、左大培、顾海兵等专家学者围绕着绿色发展战略分别发表了演讲。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同一种观点:绿色中国战略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把一个绿色的中国留给未来,是人们共同的心声。本刊摘发专家演讲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姜宏 《环境教育》2007,(5):54-58
中国环境标志是一种证明性商标,表明获得该标志的产品质量优、健康和环境保护优。发展中国环境标志旨在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绿色消费习惯;促进企业合理使用资源和能源,开发和生产双优产品。党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目标。十多年来,中国环境标志发展的有益实践,引发了人们对绿色消费与绿色经济的思考和关注,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帮助。今天,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已经形成了21000多个规格型号、约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品群体。中国环境标志把科学消费、绿色消费理念发扬光大,开拓了“科学消费,始于中国环境标志;绿色消费,首选中国环境标志”的新境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姜宏  相似文献   

8.
厉无畏 《绿叶》2010,(Z1):33-38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绿色经济的范围最广,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两个分支,三者的内涵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一国发展绿色经济,很难;中国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和世界技术。在中国的绿色实践中,由于政策、市场不配套,以及观念、效益、规模、技术的制约,出现了"政府热、企业民众冷"、"中央热、地方冷"的局面。中国怎样才能更好地绿色发展?除了人的消费观念要低碳化外,更重要的是技术上要有突破,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9.
厉无畏 《绿叶》2010,(1):33-38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绿色经济的范围最广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两个分支,三者的内涵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一国发展绿色经济.很难;中国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和世界技术。在中国的绿色实践中,由于政策、市场不配套,以及观念、效益、规模、技术的制约.出现了“政府热、企业民众冷”。“中央热、地方冷”的局面。中国怎样才能更好地绿色发展?除了人的消费观念要低碳化外,更重要的是技术上要有突破,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推动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中国消费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居民消费已从温饱向小康转型升级,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提升,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前期研究表明,消费领域的绿色转型有助于引导和倒逼生产的绿色化,促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带动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理念,改善社会绿色转型的治理体系,将对中国整体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提出了中国“十四五”时期推动绿色消费的总体目标、指标体系和重点领域,认为中国政府应将绿色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通过“十四五”规划全面推动相关实践,按照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发力、激励约束并举、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构建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并针对建筑、汽车、电力、物流等重点行业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绿色营在天池举行开营式,唐锡阳致开营辞绿色和平项目主任赖芸、太平洋环境组织中国代表温波、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的郝冰、全球环境研究所的史立红、著名环境作家哲夫……这些现在依然活跃在中国环保领域的熟悉的面孔都曾经是绿色营的成员。十年前,著名环境作家唐锡阳及其夫人马霞创立了中国大学生绿色营。十年来,绿色营不遗余力地传播绿色种子。从绿色营走出来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从事了与环保有关的工作。如今,绿色营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准备迎接新的挑战。面临挑战在绿色营十周年之际,一位曾经的绿色营成员说:“绿色营就像是没有专人看管的…  相似文献   

12.
绿色学校的内涵及其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宇 《环境教育》2001,(1):11-14
提出创建“绿色学校”是中国环境教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但是,目前关于绿色学校的讨论还不充分,本就绿色学校的内涵和建设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提示:(1)绿色学校应当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的学校;(2)绿色学校的建设应当从学校环境、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进行;(3)绿色学校的建设在中国具有现实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吴文良 《绿叶》2011,(12):49-55
"入世"之后,生态、安全、绿色、有机在中国农业结构中的导向非常鲜明,对中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中国农业生产存在着农村空洞化、农业收益低、绿色和有机蔬菜产业化较为困难等问题。传统农业和常规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的转换是解决中国环境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促进国际农业绿色贸易的关键,因此构建新的农业组织形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十四五”绿色消费衡量指标体系构建与战略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四五”期间,消费领域的绿色转型对推动经济社会整体绿色转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绿色消费衡量指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探索构建了反映消费产品、消费行为、消费结果绿色,同时又涵盖衣、食、住、用、行等当前消费重点领域的绿色消费衡量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绿色消费的现实状况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十四五”中国推动绿色消费的战略展望,为“十四五”时期中国推进绿色消费工作提供宏观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协会动态     
《中国环保产业》2023,(5):16-18
<正>5月9日上午,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主任陈海平一行来访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会见了陈海平主任一行,双方就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绿色发展合作进行了交流。陈海平表示,在基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将紧扣“双碳”战略,不断创新,努力为中国石化产业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将基地的绿色发展打造为中国乃至世界石化产业的标杆。希望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6.
何茂春  孙爽 《绿叶》2010,(Z1):131-134
哥本哈根会议让中国由主要承担地区责任变成了承担全球义务,角色的转变要求中国必须更富智慧和远见。"后哥本哈根"时代,全世界所观望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经济的崛起,而更是一个有着核心价值观、有着完整的文化体系、能够让人类对未来看到希望的新文明的崛起。在这中间,发展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这条路中国是避不开的,因为绿色、节减、高效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05,(6)
“绿色中国企业论坛”在建设绿色中国的大潮中诞生了。中国正处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转折时期,坚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探讨中华民族绿色崛起的道路,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神圣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孙轶颋  李琳 《绿叶》2012,(7):41-46
中国银行业在制定绿色信贷具体政策、开发绿色信贷产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境外信贷环境和社会风险、加强绿色信贷国际合作方面仍有较大不足。对此,中国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如将绿色金融纳入银行业发展战略、遵从或借鉴国际先进行业标准等,进一步推动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13,(9):110-111
9月3日,2013搜狐新视角高峰论坛在新清华学堂开启。本届高峰论坛以“绿色中国走出生态危机”为主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胡德平、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祝光耀,著名学者孙立平教授等30多位各界大腕现场对话,就公众最关心的水、空气和食品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共商“绿色中国”生态如何重建。  相似文献   

20.
为创建绿色企业,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真正履行企业社会公益责任,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委托,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以“绿色企业与循环经济”为主题的“绿色中国第七届论坛”,于2005年6月1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委负责人和高等院校的著名经济学家以及100位知名企业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同志主持。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李若平作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唯一的代表特邀参加了此次胜会并在会上做了“环境保护——我们的共同责任”的激情演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