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金属元素是环境污染物的重要一类,它们进入农业环境引起土壤污染,再由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的健康。因此,测定粮食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对农作物的布局,防治地方病,保护人民健康都有重要意义。对粮食作物中的镍背景值有过报道,但北京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中镍背景值尚未见公开报道。术文研究了北京地区小麦、水稻和玉米中的镍背景值。 一、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相似文献   

2.
第二松花江流域土壤中若干元素的自然背景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背景值的采样要求,采集了第二松花江流域(除长白山外)72个土壤剖面的200多个样品。用原子吸收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和荧光光度法等测定了镉、铬、铜、铁、汞、锰、镍、铅、硒、锶、锌等元素的含量,得出全流域及流域内不同地区暗棕色森林土、白浆土、黑土、暗色草甸土、水稻土的元素背景值。 本文探讨了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壤利用状况对背景值的影响,指出土壤背景值的地域差异性。地理单元划分越细,其土壤背景值的实用性越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农业土壤、作物背景调查分析的质量,农业部环境监测研究所分别组织了土壤参考样品的比较测试。本工作是1980—1981年间对23个背景值调查参加单位的铜、锌、铅、镉和镍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作了观察,估计了参考土壤的含量。结果表明准确度问题更应引起注意。建议在土壤背景值调查中试用分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深圳市土壤稀土元素的环境背景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以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区域作为调查范围,在深圳布设450个土壤表层点位、50个典型剖面点位,应用决策单元-多点增量采样方法采集土壤表层样品500个、土壤剖面样品100个.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表层土壤稀土元素的环境背景含量范围为23.66~1246.26mg/kg,算术平均值285.99mg/kg,高于中国土壤和广东省土壤;轻稀土元素相对于重稀土元素富集,稀土元素的环境背景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深圳市不同土类中稀土元素环境背景含量的95%分位值高低依次为赤红壤 > 红壤 > 黄壤.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稀土元素环境背景含量95%分位值大小顺序为变质岩 > 花岗岩 > 片麻岩 > 凝灰熔岩 > 砂砾页岩 > 灰色灰岩.不同剖面层次的土壤稀土元素环境背景含量的95%分位值大小顺序为底层 > 中层 > 表层;随着深度的增加,深圳市土壤稀土元素的环境背景含量也逐渐增加,呈现底聚型特征.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稀土元素环境背景含量的首要因素,花岗岩发育的土壤稀土元素环境背景含量要明显高于砂砾页岩;不同土类也会影响土壤稀土元素的环境背景含量分布,同一成土母质发育的赤红壤稀土元素环境背景含量要高于红壤.典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铁、铝等元素与轻稀土元素,以及锰与重稀土元素的背景含量均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黏粒与稀土元素背景含量存在弱正相关,这也侧面反映了土壤稀土元素对成土母质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5.
辽河平原土壤背景值区域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辽河平原各土类、亚类、土属、区域土壤背景值含量范围和区域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列出该区土壤元素间相互关系回归方程和相关矩阵,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多数土壤元素含量处于世界土壤元素含量的下限;(2)土壤变异系数多为30—50%;(3)各剖面中元素迁移系数为0.9—1.0;(4)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布规律为东南部大于西、北部。  相似文献   

6.
矸石农业复垦的土壤特性及剖面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旱地的农业土壤剖面结构出发,分析了矸石的土壤特性,提出了矸石农业复垦合理的土壤剖面结构与复土厚度。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所面临的根本性地域环境问题之一,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背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而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本研究采集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砂岩黄壤剖面和石灰土剖面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剖面样品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酸盐含量和土壤碳酸盐δ~(13)C。结果表明,砂岩黄壤和石灰土碳酸盐含量在剖面上的分布存在差异,黑色石灰土碳酸盐含量在剖面上的总体变化均表现出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趋势,土壤碳酸盐含量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而黄色石灰土和砂岩黄壤碳酸盐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不大。而且在砂岩黄壤和石灰土中,土壤碳酸盐δ~(13)C值在剖面深度上的变化情况不同,表明了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转化的程度,不同的成土过程及程度和成土环境的差异可能是砂岩黄壤和石灰土中土壤碳酸盐δ~(13)C值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高了对区域碳库特征的认识,为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从上海全市214个土壤剖面样品的13个元素的背景含量,探讨了pH、有机质和石灰反应对其之影响,并对几个主要土类、亚类和土属进行了详细阐述。调查表明,上海表层土壤中,pH和有机质都与Mn、Hg、Se呈中度相关:水稻土、潮土和盐土等3个主要土类之间的pH值、有机质含量都有极显著差异,一些相应元素也有显著差异:随石灰反应的强烈,含Cu量增加,而Zn、Cr、F、Se的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崇明县团结沙土壤表层和底层的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分析了其分布状态.经与相关地区的土壤背景值比较,团结沙土壤中除Pb略高于上海市农业土壤背景值以外,其它元素均低于上海市平均背景值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南宁市市郊表层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了367个农业土壤样品中Pb、Zn、Cd、Cr、Cu、Ni、As、Hg 8种重金属的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研究区农业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区农业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Zn、Cd、Cr、Cu、Ni、As、Hg污染并不严重,平均含量分别为23.46mg/kg、50.72mg/kg、0.16mg/kg、56.93mg/kg、19.74mg/kg、15.61mg/kg、11.52mg/kg、0.10mg/kg,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南宁市土壤背景值相比,Cd污染突出,点位超标率达62.94%;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共提取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包括Pb、Cr、Ni、As,主要为工业和交通源,第二主成分包括Zn、Cd、Cu,主要为农业活动源,第三主成分为Hg,主要为大气沉降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土壤环境质量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对北京主要农业土壤(褐土和潮土)和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中的Hg、Cd、As、Pb、Cr、Ni、Cu、Zn、F九种元素的背景值进行了研究.对北京的环境地理、采样、分析测定、土壤和作物测定的分布类型和区域间的差异性进行了探讨.所有测定值都用DJS-130型电子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土壤和作物的背景值为正态分布时,用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表示;为对数正态分布时,用几何平均值及其标准差表示.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和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探寻土壤碳源和迁移转化过程.在北京市首钢烧结厂和通州永乐店分别采集了2条土壤剖面,对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钢工业区烧结厂和城郊土壤样品有机碳含量相差很大,表层土最高含量分别是4.4%和0.8%;首钢烧结厂附近土壤样品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仅...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长株潭地区不同污染源影响下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对该区有机肥施用区、沼液灌溉区、铅锌矿污染区以及工业污染区剖面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形态进行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风险评价,并利用已知污染源区的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对未知污染源区的土壤进行污染源解析. 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层(0~10 cm)土壤中Cd、Pb、Cu、Zn、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54.5、43.6、158.6、106.2和23.3 mg/kg. 相对于长株潭地区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中Cd、Pb和Zn均有累积,且Cd平均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随着土壤深度增加,Cd、Pb、Zn和Cr在次表层(10~20 cm)土壤也有累积,其平均含量分别比当地背景值高出6.9%、19.8%、101.4%和67.0%;在深层(80~100 cm)土壤中,Zn和Cr的平均含量仍分别比当地背景值高出30.4%和48.4%. ② Cd、Pb的单项污染指数高值集中在表层土壤,部分采样点呈轻微或轻度累积,少数采样点呈中度累积;Zn以轻微累积和中度累积为主,极少数采样点为重度累积,个别采样点存在污染风险;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为重度或中度累积. ③有机肥施用区TOC含量与可氧化态Cu、Z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沼液灌溉区TOC含量则与可氧化态Cu、Zn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铅锌矿污染区可交换态Pb含量与可交换态Cd、Zn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而工业污染区则只有可交换态Pb含量与可交换态Cd含量呈极显著相关. 研究显示,污染源的不同造成长株潭地区稻田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及其主要赋存形态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借助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程度、主要赋存形态及其相关性对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进行初步识别,为源头防治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湘江谷地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仪器中子活化法(INAA)测定了湘江谷地土壤(表层)中八个稀土元素(La,Ce,Nd,Sm,Eu,Tb,Yb和Lu),并对其分布特征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平均含量为197ppm,高于世界土壤含量(154ppm),同时也高于我国吐鲁番地区和松辽平原土壤的稀土元素含量;该地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可达50—66%;该地区四种主要类型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为:水稻土>红壤>黄壤>紫色土;球粒陨石归一化后,呈斜率为负值的曲线,主要富集轻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15.
徐谦 《环境科学》1990,11(6):17-21
本文利用土壤中Zn/Cd值的变化探讨了北京地区表层土壤中镉的富集、淋失分异状况及其原因。北京地区土壤中Zn/Cd值变化幅度较大,反映出镉在土壤中相对富集与淋失的差异较大。在平原潮土区镉明显富集,可能与碳駿盐含量和土壤质地有关;在山前平原褐土区则相对淋失,这可能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影响北京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主成份分析研究了影响北京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土壤元素背景值的主要因素,在平原地区是地貌条件,在山区是成土母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累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近郊区土地利用类型多元化,同时也承载着巨大环境压力,研究近郊区土壤污染特征对城市规划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3 km×3 km网格布点,系统采样调查了北京市近郊区5~6环路之间167个样点的0~20 cm表层土壤样品中砷的含量,分析了城市近郊区土壤砷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含量为2.89~11.38 mg.kg-1,平均值为7.11mg.kg-1.平均值在90年代末的背景值调查数据的范围之内,但是各个分位数级别的值均小于80年代初的北京市土壤背景值调查数据.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与来源于成土母质的Co、Mn和Ni元素一组.克里格插值得到的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含量空间分布图表明,西北与东部及东南部分土壤砷含量较东北和西南部高,砷含量最高25%的土壤样点与点源污染有关,而砷含量最低25%的样点大多远离污染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砷的比较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中砷的累积,生活区与农田土壤砷含量相似且显著大于绿地和荒地.污染源对生活区和绿地与荒地土壤中砷的累积有显著影响,工厂区附近的土壤砷含量显著比远离工厂区和交通区的土壤高.因此,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在整体空间分布上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然而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显著增加了土壤砷的累积.  相似文献   

18.
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背景值区域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列入国家“六五”重点攻关课题,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长春地理所、高能物理所等十六个单位组成协作组,对松辽平原24.6万km~2土地,采土壤剖面1025个,土壤样品3284个,进行35项元素及土壤性质的分析测试,共获得数据七万余个,提出了松辽平原土壤背景值及背景图。本文从土壤地球化学观点出发对该区土壤背景值区域特征及分布规律作一些探讨,至于详细采样布点设计,所用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以及分布类型检验方法等,请参阅“松辽平原土壤背景值调查研究”报告,此处从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