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由诸多子系统组成 ,其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整体可靠性。笔者采用组合功能分析和过程分解的方法 ,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讨论 ;应用结构化功能-事件树的混合方法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可靠性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 ;建立了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可靠性模型 ,相应的数学模型可作为城市公共安全保障工作中预防为主的科学依据。据此可以得出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中事故和灾害预防子系统的地位应优于事故预警、应急反应和灾害控制等后处理环节的结论 ,同时可以给出了城市规划中公共安全系统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集成决策支持系统(DSS),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信息子系统、灾害信息子系统、危险源管理子系统、火灾分析子系统、洪灾分析子系统、地震分析子系统、风灾分析子系统、公共安全规划子系统、应急决策子系统和系统总控模块等.剖析了当前城市公共安全决策模式的弊端,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框架和各子系统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构建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并探讨了该系统与城市公共安全体制的融合机制问题.实践证明,在对城市可视化与数字化的基础上,该系统能够实现城市灾害信息的科学管理,各种灾害分析模拟,公共安全规划以及应急决策支持,从而有效提高突发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为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城市公共安全技术平台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由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技术平台3个不同的层次所构成,技术平台在整个系统中具有基础和支撑作用。笔者分析了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中预防、预警预报、应急反应和善后处置等环节的技术需求;在平台要素和结构两方面讨论了基于GIS的城市公共安全技术平台的基本形态;系统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公共安全技术平台的功能、要素和结构;初步给出了基于GIS的城市公共安全技术平台的基本架构,对该平台在应急救援、城市防灾、重大危险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城市公共安全技术平台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历时4年的研究,杭州市以消防部队为主要处置力量,以消防指挥为主要应急体系,对该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硬软件建设进行了探索;借助现代通讯、网络、信息、图像处理与传输、监控等先进技术,通过城市高空望网络、远程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移动通讯指挥平台和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统、危险源辨识、风险和力量评估、综合安全规划等方面的建设,为其他城市的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硬软件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从而提高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城市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针对城市公共安全的复杂性与动态性 ,创造性地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到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 ,概述城市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组成 ,结合实际进行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 ;运用可靠度理论 ,探讨了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量化及其模型建立 ;以Logistic修正模型为例 ,提出了系统评价预测研究的方法论 ,共同构建城市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框架。为城市公共安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电力供应系统与城市公共安全关系紧密,文章分析了导致城市电力供应系统故障或事故的主要风险因素、事故类型及其风险程度,建立了城市电力供应系统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利用建立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某市电力供应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风险评估,同时验证了该体系在城市电力供应系统风险评估中的良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合肥市公共安全应急决策需求,围绕火灾、爆炸与毒气泄漏等突发重大事故,研究灾害事故监测技术、模拟预测方法,集成Internet、GIS、无线数据传输、无线通讯等信息化技术,以分布式的形式整合各独立系统,构建应急管理与决策系统平台.选择安徽氯碱化工集团、西气东输合肥市天然气门站以及安徽乐普生商业中心三个特色功能区,采用高速网络、可视化视频电话系统和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等技术,组建了合肥市公共安全应急示范系统.实践表明,在城市可视化与数字化的基础上,该系统能够实现城市灾害信息的科学管理,实现各种灾害的分析模拟、公共安全规划以及应急决策支持,从而有效提高突发性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为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相继开展,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已在各地得到普及。当前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前端点位的规划和设计主要依靠人工,自动和智能化水平不高,难以实现精准规划。为实现前端点位规划上图,需首先构建相应的布建规则。本文基于重点覆盖城市公共空间节点的思想构建精准规划前端点位的方法。首先对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出发,结合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特点,从城市工业危险源、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恐怖袭击等存在的风险,探讨其风险的特点;提出风险管理的步骤和原则;强调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和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简单介绍了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风险管理的经验;就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现状,提出具体对策并构建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重点阐述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内涵、现状、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并指出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广州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公共利益,提高城市应急指挥响应和城市管理能力,广州市有关部门出台了《广州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建设管理规定(草案)》,正在向社会各界征求此草案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安全社区建设的若干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简要论述了安全社区和安全促进的概念以及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的发展状况 ,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的认可标准及其有关指标。笔者提出了中国安全社区建设若干建议和对策 ,尽快制定我国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及其考核管理办法 ,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公共安全、事故预防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 ,将社区安全水平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跨学科合作研究 ,开展城市安全社区与农村安全社区的建设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利用安全科学理论解决城市安全中的现实问题,探讨用安全系统思想实现城 市安全这一复杂系统动态安全,基于安全“三元分形双系统”原理,开展了安全系统思 想内涵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安全系统思想内涵,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概括的方法,提出 了用安全系统思想实现城市安全发展这种复杂系统动态安全的关键技术和思路。并结合 城市安全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安全发展城市建设的基本步骤。结果显示,用安全系统思 想实现复杂系统动态安全,指导城市安全发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问题,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是推动管控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国内没有统一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和标准情况下,研究提出以技术专家为支撑,政府、行业监管部门、企业3个层面协调推进为主体,试点先行、总结归纳、全面实施为路径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组织实施方式;总结提出以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进行叠加分析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体系;以贵州六盘水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实际应用,并基于相关评估成果研发城市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和城市安全风险地图信息化平台,为我国进一步深化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和城市功能的增强,城市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从运用信息管理手段解决城市工业安全问题的角度出发,将信息化管理引入城市安全管理领域,建立了一套基于B/S结构的城市安全管理系统。系统为城市相关部门提供日常安全管理工具和应急决策辅助支持,使安全管理更到位,应急救援更加准确、快捷和高效。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针对国内外现状,开展对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研究。首先,对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公共安全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进行分类,进而初步建立起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体系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共享体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增强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Urban safety i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by the complexity of urban gas accidents. Although China has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zero fatalities in accidents” for urban gas, unfortunately, the root causes of the unsound safety culture and imperfect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f urban gas enterprises remain unresolved. Therefor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24Model analysis of 160 urban gas accidents in mainland China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ximate causes of the accident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gas safety. The CCPS's risk-based process safety elements were used to identify potential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urban gas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UG-PSM). During the analysis, it was observed that insu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concealed danger investigation and rectification accounted for 76%, which is the primary proximate cause of urban gas accidents. Stakeholder outreach is the most under-represented competency in urban gas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a novel framework for the UG-PSM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theory of urban gas safety management was further improved. Furthermore, we evaluated th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UG-PSM elements and the existing measures of the government, urban gas associations, third-party organizations, and urban gas enterprises. Finally, we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the UG-PSM system.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foundation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urban gas process safety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preventing high-incidence accidents of urban ga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