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4月份以来,网络上流传着关于陕西兴平市、江苏南京市等多个地区的地震谣传,谣传中发生地震的地点不同,但是主要内容基本相同,都是"据美国宇航局、美国国家地震台网预测:中国某地几级大地震于2010年几月几日几点降临,震中为某某地……"一系列地震谣言,引起了当地群众的恐慌,扰乱了生产和生活秩序,给人民正常生活带来影响。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请他谈谈如何识别地震谣言科学应对地震。  相似文献   

2.
地震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它反映了公众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在我国,近几十年来.尤其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全国发生了近百起对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地震谣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定,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治安秩序,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地震谣言产生的基础和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内心中对地震的恐惧心理。在这种恐惧心理的作用下,人们对社会上流传的"地震消息"比较敏感,听  相似文献   

3.
2010年2月20日傍晚,山西省晋中、太原、吕梁、长治、阳泉等地相继出现市民顶着寒风走上街头"等地震"的事件,起因则是源于一条网络上流传当地要发生地震的谣言。透过此事我们不难看出谣言只是导火索,公众对于地震和地震预报缺乏科学的认识,以及近年来世界各地频发的大地震给老百姓心中留下的阴影,恐怕才是这场闹剧真正的"炸药包"。近期我们就此事件特别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高建国研究员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孙士鋐研究员,请他们谈谈透过"山西地震谣言"看地震预报与近期地震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4.
刘更才  刘从颖 《灾害学》1992,7(3):91-96
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的产生过程是社会信息沟通的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分析研究我国十多年来所发生的地震谣传;无一不是社会信息沟通的结果。为了利用社会信息沟通对地震谣言、误传进行有效的控制,作者提出了地震谣言、误传在社会信息沟通中的控制原则和一般的对策模式,为社会组织提供在地震谣传事件中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震谣言是怎么回事? 地震谣言是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它反映了公众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在我国,近几十年来.尤其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全国发生了近百起对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地震谣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定,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治安秩序,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地震谣言产生的基础和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内心中对地震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6.
<正> 地震谣言与误传作为一种社会灾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属少震、弱震区的经济发达地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平息和抑制一次地震谣言与误传的发展,其内在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亚于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因此,深入研究地震谣言与误传的产生原因,形成机制和传播特征,对制定对策、抑制地震谣言与误传的发展,减轻其社会危害、安定人  相似文献   

7.
地震谣言平息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玉祥 《灾害学》2000,15(1):89-91
对福建省沿海地区 1999年“9· 2 6”地震谣言的来因、传播过程及平息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给出了地震谣言平息后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 地震谣传及其对策是地震社会学及地震对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地震社会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仅侧重于某一具体的谣言事件的调查和研究。本文就地震谣言的共性和实质性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认知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地区不同阶层人群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需求及科普形式创新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以及对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成功制止谣言的传播和2010年山西部分地区地震谣言传播事件进行的分析,阐述了地震谣言产生和传播的社会基础以及政府危机传播策略在地震谣言事件中存在的问题.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匮乏以及对地震部门工作的不了解导致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识别能力低下;媒体对地震知识的概念混淆,使得高知人群更容易对国内地震预报工作产生误解;政府仅仅通过单一媒体对地震谣言进行简单的辟谣,效果将会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宝鸡石油中学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其地震灾害认识水平、防震减灾基本技能、自救互救情况、震后心理倾向和信息传播进行了研究。采用权重法,利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中学生地震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深度还很不够,防震减灾意识淡薄;②城市中学生掌握的实际防震减灾技能不足,但有迫切的学习需求;③城市中学生具有基本的自救能力,但自救互救的组织性和主动性较差;④城市中学生具有广泛的地震信息来源,但辨别地震谣言的能力不强,易于传播地震谣言。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强化城市中学生防震减灾教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扬州近年来几次地震谣言产生原因的分析,认为与扬州的历史、地形条件、人文特点和社会因素等有关,必须针对谣言产生的原因采取对策,才能使谣言迅速平息。  相似文献   

12.
以多年积累和统计的资料为基础,运用地震社会学、社会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原理,对地震谣言,地震误传的滋生、发展及平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95年7月下旬,罕见的酷热笼罩全球。向以凉爽著称的甘肃兰州,也连日热浪灼人。随着每日凌晨在当地难得一遇的雷雨频频光顾,地震谣言不胫而走。于是,民间的各种防震措施及地震报警器应运而生。由于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及地震科普知识的匮乏,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个大学生因楼道里铅球滚动发出的“隆隆”之声,误为地震,情急中跳窗造成腰椎断裂,导致残废;有对夫妻因倒置的酒瓶倒地引发的响声,夫君误为地震,夺门而逃,因在关键时刻无视妻儿的死活,导致家庭破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了山东及河南台网1981年1月至1983年11月临沐、莒县、菏泽、林县,浚县等廿多个台站记录到的一百五十多个地震的资料,研究了1983年11月7日菏泽地震前波速比的异常变化。除用一般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之外,特别使用了模糊数学方法来识别波速比的前兆异常。本文结果表明,菏泽地震前,即1982年1月至1983年10月波速比出现异常变化,异常区最大线度约220公里;波速比异常的时空特性与我国其它地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在我国接连发生了一些地震谣传、误传事件,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被人们用语言、文字来传播扩散以致引起地震谣传、误传事件的地震谣言,其基本内容大致含有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地震将要发生的所谓“消息”、“预报”,这部分内容是引起这类事件的主要成份,是通过非政府机关或地震部门正规途径传播的。它与地震预报意见类似,也包含三要素,以短临时间尺度或有明确日期以及高震级为特征,在“预报”地区内造成紧张气氛,给人以紧迫感。二是关于地震震害的所谓“预测”,以夸大或捏造震害和次生灾害为特点,在传播过程中会层层加码,变得离奇荒唐,以形成恐惧感。三是关  相似文献   

16.
冯锐  玉霞 《防灾博览》2003,(2):20-21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沉睡在炎夏之夜的唐山突然发生强烈的地震。北京在震撼中万家失色;天津在房倒屋塌中众人惊醒;国内14个省、市、自治区感受到了大地的颤动;全球地震仪器记录下了来自中国的地震波动。然而,当惨绝人寰的大地震已发生1个多小时之后,京津地震台网还没能确定出震中在哪里,问题出在何处?  相似文献   

17.
《灾害学》1988,(4)
地震预报,警报与社会经济间题(山西地震局尉林祥)电磁波与地震的探讨(河北省地震局张家口地震台陈志敏)一次虚报地震的后果(山西省地震局陈国顺贺明华)自议滑坡与预防(青海90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龚剑平)怎样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四平地震办公室刘俊礼)化验室、实验室怎样预防地震火灾(荆州地区医院陈云)(荆州地区地震办薛圣忠)探讨地震年度预报的一种方法(黑龙江海伦县地震办陈洪州)气候灾变后果三则(吉林市吉化公司机械厂宋稚松)地震社会风云篇·一对福建沿海地区 发生地震谣言的思索(福建省地震局郑勋余敏思)对煤矿救灾组织的认识(煤炭…  相似文献   

18.
应用法国地震学家G.Poup inet等关于双子地震的有关理论,对云南地震台网数字地震资料开展应用研究,通过基线校正、数字滤波、波形对比等方法获得8对3级双子地震和武定地震易门台7对双子地震。对以上双子地震取起始3秒P波作富氏谱分析后进行谱比对数的斜率拟合。结果显示,由发生在6.5级姚安地震前7个月之内与之外时段的地震构成的双子地震,其P波谱比对数斜率绝对值都达到0.030以上,明显高于均由震前7个月之外发生的地震构成的双子地震谱比对数斜率;在距主震2°范围以内的台站可观测到双子波发生的变化。常熟台双子地震P波谱比对数斜率时间进程在南黄海地震发生之前也存在这一现象,但出现异常的时间扩大到9个月之内。  相似文献   

19.
龚川  李盛乐  武晓芳 《灾害学》2021,(2):187-192
随着3S(RS、GIS、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地震领域上的应用已引起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文献源,检索2000-2019年3S技术应用于地震领域的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文献分析,通过探究研究主题及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前沿。研究结果表明,3S技术应用于地震领域涉及到了多个交叉学科及方向,体现出地震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可划分为8个知识群组,形成了以"地震案例"与"板块运动"为主的两条演化路径;关键词分析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应用"、"模型反演","滑动分布研究"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并趋向于多样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唐山地震前后沂沭断裂带α固体径迹测量结果表明,伴随地震活动有α粒子释放的现象。本文根据α固体径迹探测技术原理,试图探讨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一试验方法与结果α固体径迹测量,就是选取反映α粒子最敏感的探测器,检测α粒子径迹的一种技术方法,从径迹现象的发现,到径迹探测技术的应用发展很快,仪十余年间已在核物能、天体物理、地球化学、考古、地质年代、铀矿普查等多个学科领域中广泛应用。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国内外尚处在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