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交错网格的SIMPLE方法对切向入口旋风分离器内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为了分析验证不同湍流模型的适用效果,分别选用了标准的κ—ε模型、Smith修正的模型和Chen—Kim修正的模型。通过对同一工况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发现Smith修正的湍流模型更适合干预报像旋风分离器内这种具有返转流动的强旋流场。  相似文献   

2.
浓缩型入口下排气旋风分离器流场和性能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FD方法,对浓缩型入口下排气旋风分离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研究。计算中气相采用RNGk-ε湍流模型,颗粒相采用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的离散相模型。重点计算了分离器流场、分离效率及其阻力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浓缩入口后分离器内流场发生明显改变,分离器上部切向速度明显提高,有利于大颗粒的分离。同时通过对不同浓缩结构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阻力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RSM)湍流模型对不同出口结构分离器内气相旋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分离器出口角度Ф变化对流场的影响显著,出口直径H变化对流场的影响甚微;有出口装置分离器内的切向速度均有所增加,最大切向速度向轴心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4.
带内锥的方形扩散式分离器壁面磨损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带内锥的方形扩散式旋风分离器壁面关键部位的磨损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气固相研究分别采用雷诺应力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分离器内磨损比较严重的部位主要有:分离器顶盖、圆筒段、方形扩散段下部、反射锥外壁面、反射锥内壁面下部、灰斗及灰斗上部方形段。最严重的是反射锥外壁面、灰斗及灰斗上部方形段等几个部位。  相似文献   

5.
采用CFD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的污水-污泥两相水力特性.将污泥沉降模型进行湍流影响修正后与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耦合,建立了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实现了垂向上液固两相运动的分离;利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对工业规模污水厂氯化沟的污水-污泥两相流速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两相流混合物模型较好地揭示了氧化沟内混合液流场和污泥的分布情况,污泥浓度与流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油污染全场模拟的湍浮力流动k-ε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通用的k-ε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油—水两相流动体系的特点,提出了油污染全场模拟的湍浮力流动k-ε模型.模型不仅在控制方程中计及了密度变化,而且在控制方程中加进了浮力项,并对湍流Schmidt数也作了浮力修正.从而计及了浮力对紊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效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直流旋风分离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灵 《环境工程》2002,20(1):31-34
针对普通旋风分离器结构上存在有内旋流和混流区会卷走尘粒而降低分离效率的问题 ,总结了原直流旋风分离器生产设计经验 ,开发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直流旋风分离器 ,没有普通旋风分离器存在的两个问题 ,而且能克服普通旋风分离器流动路线长的缺陷 ,在同一工作条件下 ,分离粒径比原直流旋风分离器减小了 6~ 8μm。在此介绍了分离机理 ,提出了一套设计计算方法 ,给出了计算实例 ,总结出新型直流旋风分离器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一种新型直流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机理及结构特点 ,推导出了这种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规律和被分离的临界粒径。  相似文献   

9.
湍流模型对预测街道峡谷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标准k-ε湍流模型、RNGk-ε湍流模型、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和单方程Spalart-Allmaras涡黏系数模型对街道峡谷附近的流动和汽车尾气污染物扩散进行了模拟,并与风洞试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种模型对街谷壁面的浓度预测在趋势上与试验值基本一致,Spalart-Allmaras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realizablek-ε模型预测最差,而标准k-ε模型和RNGk-ε模型的预测介于其间;RNGk-ε模型和realizablek-ε模型的修正作用在预测建筑物尖角和顶部附近的流动处有所体现,但对街谷内浓度分布的预测仍不如标准k-ε模型;本文从流场分布的特点对4种模型的浓度预测差别进行了解释,证明了壁面浓度与其附近的速度和湍流黏性系数的分布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日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成一种采用旋风分离器的脱臭装置,它不需要维修保养,是脱臭困难的鱼下脚加工厂和骨头加工厂理想的脱臭装置。 在旋风分离器中心保持恒定负压,形成净空间,这是该脱臭装置的研制原理。与普通圆柱形旋风分离器不同,该旋风分离器呈球形。臭气在一级旋风分离器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切流直流式低阻高效旋风除尘器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切流直流式旋风除尘器是一种新型低阻高效除尘器,由于取消了内旋涡流,使阻力损失降低了50%以上,对于0~50μm的锅炉烟道飞灰,其总除尘效率达99%。本文介绍了该型除尘器研制的理论依据、技术关键、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试验台系统的设计以及主要性能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王丽平  李彩亭  曾光明  邢泳 《环境科技》2003,16(1):10-11,20
介绍了一种针对中小型燃煤陶瓷窑炉烟气的治理方案。该方案通过采用自成型型煤作燃料,多管旋风除尘器和湍流塔消烟除尘,采用双碱法及往吸收液中加入活性剂等措施,除去烟气中的粉尘,SOx,NOx等,进而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
根据旋流脱水器的内部流动特性,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旋流脱水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液滴直径、进口质量含气率和湍流扩散效应对流场分布、脱水效率、出口质量含气率和出口液滴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质量流量一定时,旋流脱水器进出口压降随着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对于单一直径的液滴,在不考虑湍流扩散效应的情况下,脱水效率随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而增加.当考虑湍流扩散效应时,对于直径较小的液滴(0.1~1μm),这种规律刚好是相反的,连续相速度的增加提升了湍流扩散速度,使湍流运动更加紊乱,但脱水效率高于不考虑湍流扩散效应时的计算结果.在混合粒径条件下,随着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脱水效率和出口质量含气率增加,计算表明湍流扩散效应有利于混合直径液滴的分离.随着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液滴质量分数的峰值逐渐向小粒径方向移动,粒径分布范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介绍了袋式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史,说明了两种除尘器的一般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袋式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两者在实际中的应用做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旋风除尘器主要优点表现在受含尘气体的浓度、温度限制小,对于粉尘的物理性质无特殊要求;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运转、维护费用较低;袋式除尘器的主要优点是除尘效率高,特别是对微细粉尘的处理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由此分析预测了两种除尘器在中国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汽车排放污染物浓度的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预测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浓度,应用简化的高斯烟团模式得到静风条件下的线源扩散预测模式。并结合高斯烟流扩散模式,建立了预测汽车污染物在任意风向下和年平均浓度的预测模式,考虑车道上存在车辆行驶的强烈机械扰动湍流和把繁忙的公路视为线源两个因素,提出了计算初始扩散参数的方法。然后,运用Turner和Pasquill扩散参数,建立了线源扩散参数的确定方法。该模式应用于预测高速公路沿途汽车污染物的浓度表明,计算值与监测值吻合较好,可用于我国公路环境影响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对增湿脱硫实验装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依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气液固三相耦合模型:即质量、动量、能量和湍动能耗散输运方程,在构造脱硫装置的网格模型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借助流体软模拟计算了反应器内的脱硫过程,考虑脱硫剂加入量、反应温度、烟气流量工艺因素的影响时该活性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误差较低,表明本模型及其参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建筑间距对大气流动及输移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修正的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建筑间距情况下的大气流场、污染物浓度场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气流遇到建筑物发生绕流,风速为3m/s的气流在建筑物附近的最大抬升速度达到1.98m/s,气流绕过建筑物后湍动能增强,建筑物后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变大;建筑物的布局对气流流动和污染物浓度分布有着很大影响,在不同建筑间距情况下,建筑物尾流区的流场形态有着明显的不同,尾流区内污染物的分布也存在差别。研究结果对认识多个建筑物附近的气流和污染物分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颗粒轨道模型用于烟气脱硫喷淋塔两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FLUENT软件为计算工具,采用Euler-Lagrange方法模拟喷淋塔内部气液两相流动.气相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描述,喷淋液滴用颗粒轨道模型描述.综合考虑颗粒受力分析、颗粒湍流扩散以及气液两相耦合3方面影响因素对颗粒轨道模型进行设置,从液滴粒径分布、液滴出口速度、喷淋夹角3个方面对喷嘴射流源进行精确定义.模拟结果表明:喷淋塔内轴向气速分布均匀;中空锥形的喷嘴设计使喷淋液形成伞状雨帘,有效防止烟气短流;塔内液滴浓度分布存在中间高、边缘低的问题,可通过改进喷嘴布置方案加以改进;颗粒轨道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喷淋塔内两相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