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都含有单宁,由于能用于制革工业中作鞣皮剂使用,所以又称为鞣料植物。工业上将从鞣料植物中提取栲胶。据资料报道:全世界含单宁植物大约有600多种。其中,单宁含量较高的(12%以上)约有300多种。而我国就有含单宁植物300多种(见表)。鞣料植物浸提物除可用于制革工业外,还能用于其它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水处理上可作净水剂使用,由于原料来源广泛,  相似文献   

2.
栲胶又称植物鞣料浸膏,主要用作制革工业的鞣皮剂。栲胶的生产是以富含单宁的植物的树皮等为原料,经浸提,蒸发及干燥等工艺过程而制成。其生产过程中产生栲胶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除含大量单宁外,还含有糖、非单宁酚类、有机酸、色素及木素衍生物等有机成分;COD浓度高;水质变化较大;颜色深,感官极差、长期以来我们栲胶行业的生产废水大  相似文献   

3.
秦玉楠 《环境保护》1993,(11):34-34
栲胶是一种由植物性鞣料(又称为天然单宁)提取液的浓缩物,有膏浆状物和固体两种产品。单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具有多元酚羟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水、乙醇、丙酮等溶剂之中;略带酸性,具有涩味。栲胶主要用于制革、染料、塑料、日用化学品、地质钻探、有机化工等行业。利用农村和广大山区含有单宁的林木的废弃物树皮、果壳、枝叶等来提取栲胶,具有原料易得、设备简  相似文献   

4.
乙二胺四乙酸、硝基三乙酸、二乙撑三胺五乙酸及其盐类等的氨基多羧酸,由于其分子中存在有氮原子及多个羧基,所以能和金属离子形成稳定、且易溶于水的络合物.利用这种性质,用它来作为锅炉锅垢清洗剂  相似文献   

5.
总硬度     
水的硬度,主要是由于水中含有钙盐和镁盐造成的。溶解在水中的全部钙盐和镁盐组成的硬度,称为总硬度。水中的钙盐及镁盐,在以碳酸氢盐(酸性碳酸盐)的形式存在时,能因煮沸沉淀出来,将硬度除去,这样的硬度称为暂时硬度(或碳酸盐硬度);水中的钙或镁的硫酸盐及氯化物不能因煮沸而除去,这样的硬度称为永久硬度(或非碳酸盐硬度)。因此,总硬度又等于永久硬度与暂时硬度之和。各国对水的硬度表示方法不同,我国通常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腐殖酸钠混合液对钙、镁离子的吸附性能。高温条件下由草炭和NaOH制取的腐殖酸钠混合液,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结果发现:随着混合液用量的增加,其对钙镁离子的去除效率增加。当混合液用量为8ml时,二者的吸附效率均在88%以上,其中对镁离子的去除率可达100%,而且由于钙镁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及类似的化学性质,因此混合液对钙镁离子的去除效果类似,表明腐殖酸钠混合液对钙镁离子具有极好的去除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处理含钙镁离子的污水。  相似文献   

7.
分别研究了将锅炉软水站排放的含有大量钙、镁和氯离子的再生废水用作脱硫剂和脱硫剂的添加剂。研究表明,再生废水虽然含有大量的钙、镁,但直接用作脱硫剂,其脱硫能力很低;再生废水用作石灰脱硫剂的添加剂,适量载附于石灰吸着剂上时,因吸着剂吸湿性增加,有利于在吸着剂表面形成水膜,并且吸着剂的孔容积增大、孔形及孔径大小等特性也更利于SO2扩散到吸着剂的孔内,从而促进CaO与SO2的反应,最终提高石灰吸着剂脱硫效率及CaO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选择Mg2+为掺杂离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镁-钙羟基磷灰石吸附剂,研究其对水溶液中Pb~(2+)的去除特性和过程机制.结果表明,吸附剂表面以羟基磷铅矿化合物[Pb10(PO4)6(OH)2]为主,其晶体结构由短棒状转变为针状结构;在温度25℃,p H为5时,镁-钙羟基磷灰石吸附Pb~(2+)在72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剂的最佳投加量为0. 6 g·L-1,最大吸附量为813. 17 mg·g-1;热力学实验结果:ΔGθ0、ΔSθ 0和ΔHθ 0,表明镁-钙羟基磷灰石吸附Pb~(2+)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熵增的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等温吸附行为;材料表征与吸附实验分析表明,表面络合与溶解-沉淀是镁-钙羟基磷灰石去除Pb~(2+)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钙、镁离子在水流作用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在"引江济太"过程中大量钙、镁离子的引入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本实验在控制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室内模拟不同钙、镁离子浓度在两个特征流速5 cm/s和15 cm/s下微囊藻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微囊藻藻密度随钙、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速在15cm/s下微囊藻最大藻密度(9 236.4×104cell/mL)是流速为5 cm/s下最大藻密度(2 873.72×104cell/mL)的3倍,流速为15 cm/s下微囊藻最大比增长速率均较5 cm/s下的高。这可能是在水流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下藻细胞胞外多糖增加,粘附更多的钙、镁离子更利于钙、镁离子迁移到胞内,同时胞外附着的钙、镁离子尤其钙离子形成桥联,使微囊藻细胞形成群体产生微环境利于微囊藻的生长。水流对微囊藻利用钙、镁离子有重要的影响,这为有效调水抑制蓝藻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水的硬度系指水沉淀肥皂的能力。使肥皂沉淀的原因,主要是水中含有钙及镁离子。此外,铁、铝、锰,鳃和锌等离子亦有同样的作用。目前,我国规定的两种确定硬度的方法,类同于美国和日本使用的方法。其一是计算法,即在测得各离子浓度后,计算出总硬度。此法较为正确,但费时间,有时还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其二是较为通用的方法,用EDTA络合滴定水样中钙、镁离子含量,以确定硬度。此法略去了其他金属离子产生的硬度。对较干净的水分析很方便。但当有铁、铜、镍和锰等离子存在时,要加入盐酸羟胺,氰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磷酸铵镁热解过程中,生成焦磷酸镁的问题,开展了热解产物中焦磷酸镁的酸解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焦磷酸镁酸解行为的影响,得到焦磷酸根向正磷酸根的转化规律。研究表明通过酸解能有效地使不具备氨氮沉淀能力的焦磷酸镁转化为对氨氮具有高效沉淀作用的磷酸镁,从而实现磷酸铵镁的循环利用。研究还考察酸解产物的氨氮沉淀性能,包括pH值、投加量等对氨氮沉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热解与酸解条件下,磷酸铵镁循环使用5次仍具有90%以上的氨氮脱出性能。  相似文献   

12.
裘湛  黄翔峰  闻岳  古励  章非娟 《环境工程》2005,23(4):83-85,88
以红浅稠油区稠油废水为研究对象,在高温条件下(70℃以上),选用常规钙镁除硅工艺和混凝强化除硅工艺进行了除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两种工艺的处理,出水二氧化硅的含量均能达到回用热采锅炉的标准,但采用混凝强化工艺在技术上更为合理,经济上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一、钙与镁元素的概况: 钙镁元素是活性很强的碱土金属,所以呈正价化合物状态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钙与镁元素分别占地壳平均重量的3.4%和2.1%,钙与镁的氧化物更为普遍,它们分别占地壳重量的8.8%和5.2%。在岩石中,钙与镁分别占碳酸盐岩石的33%和4.7%,钙与镁占火成岩重量的比例最小,约分别为0.7%和0.5%。钙与镁在土壤中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和0.6%。钙与镁在海水、河水、湖水和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14.
锰矿石氧化-磷酸铵镁沉淀预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焦化废水中含有高浓度CODCr,挥发酚和氨氮的特性,提出锰矿石氧化-磷酸铵镁(鸟粪石)沉淀两步预处理焦化废水的方法. 以磷酸、硫酸调节焦化废水pH至1.2,利用锰氧化物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氧化去除废水中的挥发酚和硫化物,去除率分别为99%和100%,同时CODCr的去除率达70%,出水pH升高至1.8;向上述锰矿石处理后的废水投加菱苦土粉(轻烧氧化镁)进行磷酸铵镁沉淀试验. 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18 g/L,搅拌反应24 h后,氨氮以磷酸铵镁沉淀形式得到去除,去除率达90.1%,pH升高至9.4. 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沉淀产物表征分析表明,磷酸铵镁沉淀是在菱苦土颗粒表面形成和生长的.   相似文献   

15.
化学混凝法是城市污水处理深度除磷的有效方法,目前常用混凝剂主要存在成本高、除磷效率低且用量大等缺点.本研究采用常压酸浸法,以低成本的铝土矿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机复合混凝剂,并对其进行除磷应用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自制混凝剂对生活污水中TP去除率达99.58%,出水TP含量为0.012 mg·L-1,优于GB18918—2002一级A标准.2 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混凝剂中的Fe—OH、Al—OH、H—OH等基团能与水中的磷酸根作用生成沉淀达到除磷目的,该沉淀在沉降过程中还能吸附不易沉淀的含磷悬浮物,发挥网捕卷扫作用.3采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分析铝铁形态结果显示,混凝剂含有64.14%低聚态铝铁,能中和水中胶体的表面电荷致使胶体脱稳;11.27%中聚态铝铁可吸附在胶体表面,降低其表面电荷,同时以较高的分子量发挥吸附架桥作用;24.59%高聚态铝铁在沉淀过程中可包夹部分胶体粒子,以较大表面积发挥卷扫作用.4分形维数研究结果显示,絮体分形维数在1.2~2.8之间,分形特征较好,能有效发挥絮体的吸附架桥作用.5 Zeta电位分析结果显示,混凝剂本身带正电荷,能与水中带负电荷的胶体物质发生中和,从而压缩双电子层,使胶体粒子脱稳而从水中去除.混凝剂除磷过程是压缩双电层、电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7):189-196
钙离子和镁离子是微生物生命活动中必须的元素,但适量的钙镁离子对微生物才能产生有利影响,垃圾渗滤液中存在不同浓度的钙镁离子,因此,研究钙镁离子对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3种不同钙离子和镁离子配比(L1、L2、L3);采用BiPhasic函数拟合试验数据绘制浓度和效应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利用等效线图模型分析钙镁离子对垃圾渗滤液厌氧生物处理中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配比的钙镁离子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效应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特点,且当钙镁离子混合物浓度低于858 mg/L时,促进效应随钙离子含量增加而增大,当钙镁离子混合物浓度高于858 mg/L时,抑制效应则随钙镁离子混合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等效线图模型分析表明,当钙镁离子配比为L1时,钙镁离子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作用关系为协同作用;当钙镁离子配比为L2、L3时,钙镁离子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作用关系均随着作用时间和作用效应的增加由协同作用过渡到部分加和作用,最终转变为拮抗作用。不同浓度配比的钙镁离子混合物对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作用效应均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混合单宁与重金属离子会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大分子絮状螯合物,并从水体中沉淀分离出来。将两种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中和-混凝-沉淀等措施后,可达到同时处理两种废水的目的。实验表明:主要污染物Cu2+、Pb2+、Zn2+和Cr2+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水质监测中,硬度通常以钙、镁含量而言,因为较清洁的水中上述离子的含量远高于铁、铝、锰等。络合滴定法测水质硬度是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进行,用铬黑T或者K—B作指示剂,等当点前溶液呈现指示剂与钙、镁离子形成的紫红色络合物的颜色,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钙、镁离子,生成1:1(摩尔比)的可溶性络合物至等当点时,游离出指示剂呈现蓝色。  相似文献   

19.
许多Ⅰ型花岗岩类岩浆是由较老的变火成岩经部分熔融而形成的.这类熔体的组成大致是钙碱性和准铝质的。这些熔体是花岗质至英云闪长质熔体,是在其下地壳源区内的极端热条件下形成的。普遍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实验数据表明,高钾Ⅰ型花岗岩类岩浆只能由壳内含水的钙碱性岩石至高钾钙碱性岩石、镁铁质至中性的变质岩石经部分熔融而形成。由于各种变玄武岩的K2O含量低,所以它们不适合作源岩。幔源玄武岩浆和地壳熔体相混合的模式也是不适用的。Ⅰ型钙碱性岩浆作用无论如何都与俯冲作用有关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氟化钙晶核在处理低浓度含氟废水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低氟浓度条件下的氟化钙沉淀反应行为和晶核对氟化钙沉淀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低氟浓度条件下,诱导沉淀形成的晶核很难生成,致使氟化钙沉淀难以生成。加入氟化钙晶核可促进氟化钙沉淀生成,氟化钙晶核既可降 低沉淀反应启动钙浓度,在相同钙浓度条件下,又可使氟浓度降得更低;在处理低浓度含氟废水中,氟化钙晶核的适宜用量为0.5kg/t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