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国华  刘新会 《环境化学》2011,30(1):224-230
沉积物-水界面是自然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方面差异性最显著的环境边界,界面及附近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如吸附和解吸、迁移和转化、扩散和掩埋以及生物扰动等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输送和交换的重要途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及内分泌干扰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们在沉积物-水界面的...  相似文献   

2.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红文  张闻 《环境化学》2011,30(1):231-241
土壤/沉积物是环境中有机污染物主要的汇,由于土壤-沉积物结构和性质的复杂性,有机污染物进入其中,会结合在不同的位点上,赋存状态发生分化,具有不同的物理流动性、生态风险和化学反应活性.对于土壤-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的研究是认识其赋存状态并预测其生态风险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于疏水性污染物吸附/解吸及赋存状态的国内外研...  相似文献   

3.
三重四极杆质谱的多重反应监测模式适合痕量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应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MS)检测多环境介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本文综合评述了GC-MS/MS在水体、大气、土壤、沉积物和生物样品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于2017年5月被正式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的受控名单.中链氯化石蜡(MCCPs)具有相似的性质.由于氯化石蜡(CPs)大量生产以及广泛应用,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本文综述了SCCPs和MCCPs的生产和排放,以及2016年以后文献报道的SCCPs和MCCP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赋存、分布特征,探讨了SCCPs和MCCPs的环境行为,同时指出环境中CPs的溯源、界面过程及区域传输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谢婷  张淑娟  杨瑞强 《环境化学》2014,(10):1791-180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具有半挥发性,可随大气长距离传输迁移到偏远的高山地区,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因而POPs在这些地区的归趋及行为受到广泛关注.偏远高山地区环境中的POPs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过程,湖芯能较好地保存大气污染物的沉降信息以及年代信息,被称为"天然档案室",常被用于研究污染物的沉降历史和演变规律.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于湖芯定年的放射性核素定年方法,然后综述了不同区域高山湖芯中POPs的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偏远高山沉积物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由于在环境中难降解,可沿食物链累积放大,可以长距离迁移至世界各地且具有很高的毒性,是一类对环境和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化学污染物.POPs的甄别、环境过程、健康影响与污染控制是二十一世纪环境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为避免环境和人类健康受到POPs危害,国际社会于2001年5月共同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  相似文献   

7.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进入环境水体后易于与沉积物结合,对沉积物中的底栖动物造成危害。底栖动物引起的生物扰动作用可以通过改变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性质,对其中污染物的赋存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可利用性产生重要影响。在综述了国内外生物扰动影响沉积物中污染物环境行为和生物可利用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沉积物颗粒交换、水体环境条件改变、疏水有机污染物解吸释放过程以及对生物扰动影响的定量化表征。最后对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应重点研究多种污染物及不同生物共存条件下的生态效应,以及造成沉积物扰动的影响因素的定量化表征等。  相似文献   

8.
江河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实验室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第二松花江10种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得到挥发、微生物降解、光解、沉积物吸附与解吸过程均遵守一级动力学.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并用箱式模型和所取得的参数预测了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离子化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和水相间的平衡分配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常明  李铁 《环境化学》1998,17(3):205-211
本文从热力学平衡原理出发,推导出离子化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水相间分配系数的理论计算模型,并以苯酚,邻氯酚,2,4-二氯酚、五氯酚和苯胺的吸附实验数据为例,计算了它们在中性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形态下的分配系数Kd和Kdi。以及总体分配系数Kdo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化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和分配行为不仅与该化学物的pKa和存在形态有关。而且还取决于环境介质的pH。  相似文献   

10.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人体负荷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关于由其污染导致的环境和健康损害的研究是当前环境科学的热点之一.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潜在危害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我国居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人体负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完善国家环保标准体系,做好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于2009年3月25—27日在南京召开了“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中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研讨会”。会议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承办。目前已确定的26项土壤、沉积物、固体废物中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制订和修订承担单位的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毒害污染物进入水体和沉积物,从而对水生生物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开展毒害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筛选高风险毒害污染物,是毒害污染物风险管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基础.对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毒害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水体和沉积物中毒害污染物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首先是采用预测或测定环境浓度(PEC或M...  相似文献   

13.
一组众所周知的化学药品已被划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它们的性质包括高毒性、在环境中保留时间长、在大气中可长距离传播和能在脂肪组织中累积.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直接接触可以导致急性效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用作农药的事故,例如,已经有使农业劳动者致死或重病的例子。  相似文献   

14.
准确测定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的生物可利用性对于评估沉积物生态毒性风险,实施沉积物污染修复极其重要.在研究生物可利用性的理论机制的同时,不少工作也从实践上探索测定生物可利用性的快速有效方法.传统的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估,常常运用沉积物中HOCs的有机碳标准化浓度来表征该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量及其对生物体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兴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斌  邓述波  黄俊  余刚 《环境化学》2013,(7):1129-1136
目前环境化学研究热点逐渐从传统污染物转向新兴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环境中痕量新兴污染物往往会造成较高的危害和风险,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应对新兴污染物环境问题,首先要了解其环境风险,然后进行风险控制和防范.我国新兴污染物的研究正在逐渐兴起.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我国新兴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价和控制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本文综述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其风险防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环境化学》2012,31(1):130-13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具有高毒性、生物蓄积型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极地地区,对人类监控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199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决定对12种POPs物质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或消除它们的产生.这12种有机污染物包括9种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六氯苯、氯丹、  相似文献   

17.
作为重要的地质吸附剂,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是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主要的汇.由于有机质的结构异质性,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一旦进入其中,会被吸附在不同的位点上,反应活性和生态风险进而会发生变化.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有机质上的吸附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在环境中的分布,传输及生物有效性.本文就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上吸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重要有机质组分(腐殖质和碳黑)的结构和吸附作用差异性,重点分析了有机质的微孔特性和官能团对吸附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8.
沉积物是重金属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重要媒介。生物扰动能改变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组成,从而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和迁移转化特征。文章介绍了生物扰动的定义和种类,生物扰动的影响因素以及扰动过程中影响污染物释放的主要因素,并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扰动对沉积物中重金属镉、铜、锌、铅和其他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南亚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可随大气传输到青藏高原,然而POPs在高原多介质间的迁移与分配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三级逸度模型对4种POPs(六六六α-HCH,滴滴涕p,p'-DDT,菲Phe和苯并芘Ba P)在纳木错流域的迁移与归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大气沉降是该区域污染物的主要输入过程,而降解损失则是主要的输出途径。就最终归趋而言,土壤是POPs在纳木错流域的重要储库,其存储了大于50%的POPs。此外,湖水和沉积物分别对α-HCH和PAHs具有较强的存储能力。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大气中POPs的浓度及其理化性质是影响POPs在环境中分布的关键参数。本研究明确了纳木错流域不同POPs的迁移方向和归趋特征,这将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北江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溴联苯醚(PBDEs)具有与多氯联苯(PCBs)相似的化学结构和环境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本文研究了珠江第二大水系北江流域沉积物中PBDEs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