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5):336-336
国家环保总局宣布,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在山西、内蒙等17个省、自治区的敏感地区新建2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我国国家级保护区已达265个,总面积9185.1万hm^2,约占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9.6%。新增的22处自然保护区,涵盖了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古生物遗迹等5种类型。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稀有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等特点,其中:山西玉鹿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特有珍稀雉类褐马鸡自然分布最大集中区;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是白鳍豚最为集中分布的水域;山东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世界三大贝壳堤岛之一,新老贝壳堤韭存,是珍贵海洋自然遗产;云南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保存着我国仅存的豚鹿种群和黑冠长臂猿的最大种群。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省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省茅荆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省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省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省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省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省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省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省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省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省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省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介绍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保护区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长江口区域开发为例,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数学模型,预测开发区产生的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入长江后,对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尾水正常排放时,对保护区的影响不大,这为区域开发的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性河流营养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性河流营养物的去除效果,在西安皂河人渭处建立了一座占地约13334m。包括5组不同复合人工湿地工艺的中试系统。经过1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复合型人工湿地对COD、BOD。和ss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2.4±7.2)%、(97.1±1.7)%和(94±2.7)%,对于脱氮除磷而言,以水力停留时间4.1d的复合湿地系列4的处理效果最佳,对TN、NH3-N和TP的年去除率达(79.4±14)%、(79.2±13.7)%和(82.3±12)%。氮的去除效果受温度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夏季平均水温高于19℃有更好的处理效果,磷的去除效果受温度影响不大;NO2-、NO3-去除率呈现负增长,在湿地尾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7):547-547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南部黄河岸边的南海湿地,总面积1585hm^2,是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较大的一块湿地。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周边地区农牧民过度放牧,原有的湿地面积日益萎缩。今年,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中的重要保护名录,国家计划投资2875万元用于保护、恢复南海湿地。  相似文献   

7.
李氏禾人工湿地净化Cr(Ⅵ)污染水体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湿生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构建的三段式波形潜流式人工湿地,研究了湿地系统对Cr(Ⅵ)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李氏禾湿地系统对Cr(Ⅵ)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明显好于无植物的对照。当进水Cr(Ⅵ)浓度为2.50 mg/L时,李氏禾湿地系统出水Cr(Ⅵ)浓度显著低于对照,说明李氏禾在湿地系统净化Cr(Ⅵ)污染水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进水Cr(Ⅵ)浓度超标150倍(7.50 mg/L)时,李氏禾湿地系统出水Cr(Ⅵ)浓度仍可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0.05 mg/L),表明李氏禾湿地系统具有很强的Cr(Ⅵ)污染净化能力。沿程Cr(Ⅵ)浓度的变化显示,湿地系统对Cr(Ⅵ)的去除效率随水流方向逐渐降低,Cr(Ⅵ)主要在湿地系统的前两个阶段被去除。  相似文献   

8.
利用湿生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构建的三段式波形潜流式人工湿地,研究了湿地系统对Cr(Ⅵ)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李氏禾湿地系统对Cr(Ⅵ)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明显好于无植物的对照。当进水Cr(Ⅵ)浓度为2.50mg/L时,李氏禾湿地系统出水Cr(Ⅵ)浓度显著低于对照,说明李氏禾在湿地系统净化Cr(Ⅵ)污染水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进水Cr(Ⅵ)浓度超标150倍(7.50mg/L)时,李氏禾湿地系统出水Cr(Ⅵ)浓度仍可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0.05mg/L),表明李氏禾湿地系统具有很强的Cr(Ⅵ)污染净化能力。沿程Cr(Ⅵ)浓度的变化显示,湿地系统对Cr(Ⅵ)的去除效率随水流方向逐渐降低,Cr(Ⅵ)主要在湿地系统的前两个阶段被去除。  相似文献   

9.
生态畜牧工程研究是畜牧环境保护研究的方向,即利用大自然,利用生命的约束,通过人的能动性来对生产格局作适当的干预,提高生态系统的平衡水平,从中获得能源,增加经济效益。据83年对上海、广东、福建、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市调查,不少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12月22至23日,环境保护部与江苏省政府在南京联合举办第六届全国生态省论坛。全国14个已启动生态省建设的省(区、市)以及湖南等地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该论坛,江苏、浙江、四川、河北、湖南等省在论坛上介绍了生态省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8):623-623
据国家环保总局信息,青藏铁路环评是我国铁路史上最特殊、要求最高、工作内容最复杂的一项环评。环评过程中,对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路段进行多方案比选。考虑了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的需要,共设33处野生动物通道,加强了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可可西里野生动物通道的跟踪管理,铁路必须通过湿地、湖泊时选择以桥代路的方案。采用桥涵措施保证地表径流对湿地水资源的补充。铁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限定活动范围,减少施工对生态的影响。铁路正式投运3至5年后,还将组织环境影响后评价。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中基质与植物对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针对太湖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采用中试规模的人工湿地现场实验开展了不同基质、不同植物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基质采用炉渣和沸石2种,在一个湿地池种植单一植物茭白,另一个湿地池种植鸢尾+菖蒲混合植物,同时构建了无植物的对照组湿地。研究表明:(1)在运行初期,沸石和炉渣2种基质对TN、TP的去除率差异为12.5%和12.6%,吸附饱和后,2种基质对TN和TP的去除率差异缩小为3.2%和6.1%,从长期运行来看,炉渣和沸石2种基质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效率差异将减小;(2)茭白单一植物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与鸢尾+菖蒲混合植物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两者之间差异不大;(3)人工湿地种植植物后对TN、TP的去除率比无植物状态时分别高出13.6%和19.5%,植物在人工湿地中对污染物的去除发挥了重要作用;(4)在本试验条件下,茭白吸收所去除的氮数量为湿地氮总去除量的8.95%,茭白吸收去除磷的数量为湿地磷总去除量的20.16%,在人工湿地中,茭白吸收对磷的去除效率比对氮的去除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示踪剂实验从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及其统计特征值等方面对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学特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表明水流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流动是一种非理想的不均匀流动,存在一定的死区和水流的扩散;垂直流人工湿地较大的死区率与其表面布水的不均匀性有关,这也可能是其死区率大于表流人工湿地的最主要的原因。实验还表明,进水流量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停留时间分布影响较大,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平均停留时间减小,但标准平均停留时间增大,死区率减小;当进水流量为15L/h(水力负荷为620mm/d)时,水流在湿地中的散度最大,水流更接近全混流,不利于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强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生活污水、特种工业废水、采矿污水、农业和畜牧业污水以及水产养殖废水等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本身的局限却限制了它在高浓度废水、某些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在寒冷地区的应用也受到限制。本研究分析了一些强化技术(如湿地内部要素强化、工艺强化和工程强化等)在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能以及扩大其应用范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选择4种常见的湿地植物,研究了重金属锌胁迫下,湿地植物对磷的吸收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加入0.5 g ZnSO4/kg 土壤时,4种湿地植物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对锌的吸附量增加,而对磷的吸附量显著降低(p<0.05);湿地植物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吸附的磷是湿地植物吸收的磷源,并影响湿地植物地上部分磷含量;在高浓度锌的胁迫下,灯心草地上部分铁含量增加,而导致地上部分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湿地植物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的锌和地上部分铁含量都影响了湿地植物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以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C/N下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C/N为10时,TN、NO2-N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36±10.55)%、(86.34±9.23)%和(67.60±4.10)%,都显著高于其他2组系统(P=0.006、0.001、0〈0.01);随着C/N的增加,NO3-N去除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NH4-N刚好相反,C/N为1时,明显要高于其他2种情况(P=0〈0.05),平均去除率为(65.42-1-14.31)%。针对C/N为1时人工湿地脱氮效率较低(51.294-14.48)%的情况,对系统进水采取了添加一定量好氧反硝化细菌固定化小球并曝气12h的强化实验措施。结果发现,强化实验条件下TN、NOr-N和N03-N去除率均提高了10%以上,且都要明显高于非强化实验条件(P:0.003、0、0〈0.01),同时NH4-N和COD去除率没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微生物角度对系统进水进行前处理有助于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利用芦竹修复重金属污染湿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芦竹(Arundo donax linn)对Cu^2+、Ni^2+、Cr^6+重金属污染湿地的响应和对该污染湿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芦竹对这3种重金属离子有一定的耐受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吸收,Cu^2+、Ni^2+和Cr^6+去除率分别为63.8%,42.3%和34.4%。芦竹在100mg/kg浓度的Cu^2+、Ni^2+污染湿地中生长正常,在低浓度(55mg/kg)Cr^6+污染中能存活,但生长速度较慢。在100mg/kg浓度Cr^6+污染湿地中,出现急性中毒现象,半月后致死。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芦竹普遍出现失绿现象,但除高浓度cr。’(100mg/kg)以外,都能正常存活,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回流位置对潜流人工湿地氮分布及去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脱氮实验比较了不同回流位置(进水口、前部、中部、后部)对潜流人工湿地的氮浓度空间分布状况和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回流与未回流处理相互之间的氨氮(NH4+-N)空间分布无明显差异,而回流位置越靠近进水口,湿地中总氮(TN)分布浓度越低。将湿地出水按1/3的回流比回流到湿地进水口,对NH4+-N去除率的影响差...  相似文献   

19.
新型废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它适用于我国广大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废水处理。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有机物去除能力(BOD5和COD的处理效果可分别达85% ̄95%和80%以上),而且具有较高的除磷(达90%)和脱氮(60%)效果。此外,它还具有运转管理方便及工程造价低等优良特性。本文对人工湿地系统的基本构造、类型、运行机理以及主要工艺设计和运行控制条件作了深入的介绍,并结合有关工程实例对该工艺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复合型人工湿地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面源污染管理中。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对氮素的去除机理和去除性能是不同的。氮素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去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研究中氮素的去除效率变化较大。通过对韩国西部一复合型人工湿地中氮素的去除能力研究,分析了氮素的去除效率以及水力负荷对去除性能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人工湿地去除氮素的主要机理。结果表明,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凯式氮(TKN)和总氮(TN)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13%、29%、35.3和26%。其中有机氮的去除是该复合型人工湿地中氮素去除的主要原因。水力负荷和先行干期天数对氮素的去除能力有一定影响。较长的先行干期天数和较低水力负荷可以提高氮素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