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鄂毕河畔     
在西伯利亚无边无际的草原和森林中,有一条从中亚高原发源的大河,一路冲开山谷,挟着无数溪流川水,淌过沼泽和冰原,奔流到北冰洋,那就是鄂毕河。在新西伯利亚市郊,鄂毕河穿过那片隐在丘岭中略有些神秘色彩的别墅群、被当地人称作“钓鱼台”的市府招待所,使我得以饱览一条大河向北流的姿容。清晨,天蒙蒙亮,我踏着“钓鱼台”窄窄的林中小路,向河边走去。林间的高大树木和低矮的灌木丛,把一座座小别墅紧紧包围起来,只几步之遥,身后的小别墅就掩在绿森森的林木中了。再往前走,弯曲起伏的林间小径又把你引到另一片别墅中。林海中那一座座精巧的小…  相似文献   

2.
山宗水源     
徐刚 《绿叶》2014,(1):6-15
正这是一块石头,一块拥有一亿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化石。它采自中国西部地区,记录着青藏高原的地质沧桑。假如我们从空中遥望地球,中国西部那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连绵的高原傲然迤逦、超凡脱俗,人们说这是造山运动留给地球的英雄勋章。在这地球的巅峰之上,分布着一条条蓝色的、温柔的、流动的、曲曲折折的线条,那是河流,那是我们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以及它们的分支水系。青藏  相似文献   

3.
抒童 《环境教育》2005,(6):40-43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相似文献   

4.
富有生态美的城市从拉萨到林芝,本来是小汽车一天的路程,我们却在路上颠簸了两天一夜。汽车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以后,高度就不断下降,景色也迅速变化。特别是下落到2800米的一个山谷的时候,大家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四周全被原始林包围着,山腰上镶嵌着一条山岚和几球白云。谷中流淌着一条湍急又宽大的河流,这就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尼洋河。尼洋河穿过一座不大的新兴城市,就是林芝地区的首府八一镇。不到西藏的人,往往以为西藏就是高原、冰峰、草地和戈壁,没想到还有如此浓重的绿色。最兴奋的莫过于我,走遍全国,访问过…  相似文献   

5.
李丹阳,来自天府之国的绿色天使,被歌迷誉为巴山蜀水中的凤凰。她的歌曲很美,歌声很甜,歌词多情,从一个小时的聊天中,已能深深地感觉到她--这位关注自然、关爱他人、钟情美好生活环境的歌唱家的那份绿色心情。我喜欢美丽的意境李丹阳出生在"天府之国",巴山蜀水赐予她甜美的歌喉,独特的艺术熏陶和文化滋润,使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李丹阳的父亲曾是一名高原军人,上世纪50年代在"世界屋脊"西藏当兵时,就是一名出色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那把二胡拉得地道出色、委婉  相似文献   

6.
西藏生态环境能否承受火热旅游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阿妈拉说牛羊满山坡,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清波雄鹰在这里展翅飞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这是我国著名歌星韩红深情演唱的《家乡》一曲中描写西藏优美环境的歌词,这首歌在祖国大地传唱,使大家对神秘的西藏浮想联翩,也  相似文献   

7.
一2002年夏天有幸随同行们去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采风。那带着旷野气息的康巴人、那动人心魄的赛马会、那狂放不羁的玉树歌舞、那高山之巅的一个个佛教寺院……至今,仍刻骨铭心地震撼着我。7月25日,我们在西宁租了一辆面包车,直奔塔尔寺。公路两侧一片片黄灿灿的油菜花就像哪位大师不经意的涂抹,令视觉惊艳又畅快。塔尔寺位于湟中县,始建于明1560  相似文献   

8.
印象中的俄罗斯总是白色的。冰雪覆盖着的西伯利亚,一望无际的茫茫雪原,一片片白桦林,甚至连动物都是白色的,那狡猾的北极狐狸、那强悍的北极熊……  相似文献   

9.
正一朵还没有来得及开放就已经被冻伤了的荷花静静地在离水不远的空中被我凝视着,那淡红色的蓓蕾随着雾气的流动,散发出仅有的淡淡的香气……栅栏栅栏是乡村里最令人激动的景物。当一个人站在栅栏前面的时候,他会在眉间升起一种由衷的怅惘,企图带走那黑色的栅栏上缠绕着的一条藤蔓或者一朵自生自灭的野花。久久的站立终究要想起另外一个地方,就像是一只鸟在天空的停留,虽然有了空气一而再的托起,巢穴却在地上。风声一起,  相似文献   

10.
童年的小河     
每当想起那条充满童趣的小河,想起那晶莹如露的黄昏雨,就会让我又慢慢品味到,一片蛙声,一片稻香,一片情韵。  相似文献   

11.
1999年5月23日清晨四时,车子穿过夜幕从格尔木向可可西里进发。四周伸手不见五指,初到昆仑的我也不知外面是山、是谷,还是水。直到天色渐白,才隐隐见着那一望无垠的莽原,中间一条公路,直通天际。过去曾多次出入云贵高原,海拔不过2000米上下,却是山高谷深,车在山头盘桓,窗外云山雾罩、“下临无地”,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河川在谷地奔流,看着叫人心悸。这里离天这么近,却一马平川,才突然明白高原的“原”字是什么意思。荒野,灰暗、粗矿、寂寞,似乎没有一点生气。雄伟,却显得单调。但天色再亮些,无意间却发现一片片紫色,雾一般淡淡地缀在莽原中间,竟是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野驴!”谁的一声惊  相似文献   

12.
最美之墓     
2005年4月底,为了完成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创新工程“青藏铁路报告文学及DV作品创作”项目,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张春晓、本科应届毕业生侯文涛、李冰师生三人13天走了近9000公里,沿京广线、陇海线、青藏线,穿越了大半个中国。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人:几十年前支援青藏铁路建设的老知青、在高原上打工的民工、奉献了一辈子的科学工作者、忠诚守卫高原保护野生动物的康巴汉子……他们也造访了很多地方: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风火山冻土观测站、“西藏地矿”货运中转站、羊八井铁路施工现场……高原景色的奇异,气候环境的恶劣,人们的热情,民工的艰辛……都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然而给予他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以及风火山上,那些为了保护自然的信念,而在人与自然之间努力追求和谐、奉献自我的人们。  相似文献   

13.
这里是没有被污染的绿野青山,这里是没有被污染的碧水蓝天,我陶醉在这没有被污染的圣地拣回一片梦幻……拾来一缕怀念……  相似文献   

14.
正"铃铃,铃铃……"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也许,是几年前的那个雨季,我就听到了这种细微的声音,清脆的,明亮的,充满温馨的,令人难忘的……那时候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一丝丝,一缕缕,轻快而有节奏感地拍打着窗户。像一个个美丽的音符,敲奏着一曲雨的赞歌。在记忆中,这雨是一片深绿的。如果没有记错,那正是周围草木和枝叶的绿,那么活跃,那么生动……雨中的草木非常茂盛,窗户外面是一片种满葡萄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随着对高原植物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西藏的植物种类繁多,从而肯定了其在植物物种演化中的地位.而对青海部分注意不够,还被认为是四周成份的延伸和汇集,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作用.事实上,这是需要认真分析的.本文试就此一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便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6.
曹旭 《绿叶》2012,(11):123-126
一那是一条去山端的弯弯曲曲的道路,一条由木屋夹出的道路,从我住的北白川,去京大交流会馆,必定要经过的。樱花簇拥的木屋前,停着一辆辆汽车,五颜六色的汽车,在屋前屋后的树荫里掩映,疏水一直唱着歌,伴我行走。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水田,在木屋中间?在房舍和路密匝匝的围堵之下?那是一片汪汪的绿水,宽阔的秧田,欢乐的蛙声,令我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17.
正在浩瀚无边的宇宙,她的名字叫地球。这是一颗美丽的明珠,一个如水晶般美丽的水蓝色星球。广阔的海洋给她披上蓝色的薄纱,一片片茂密繁盛的森林,是她的"衣服";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河流,是她的"经络";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山峰,是她的"发丝"。在她身上幸福生活的人类,就是她的儿女……记得从前,她是绿树成荫,草长莺飞,山清水秀,歌莺舞燕,繁花似锦……可如今,人类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人类在赚钱的同时,忽略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小船行驶在宽阔的抚仙湖上,这高原湖泊似乎是盛在一个用绿宝石制成、光芒四射的巨大容器中间,又吸纳了周围山林的绿色浆汁和蓝天上的色彩,调制出了这特有的澄清碧绿。大风刮来,平如镜面的湖水顿时波涛涌动,如同万万千千晶亮的宝石挤拢又散开,形成多种形体在跳跃,时而化成绿色的溶液四处流泻,时而汹涌溅向船头,我真担心我的白色衣裙也被染成一片蓝绿……绿得发亮的水多来自窄小深潭,像选样周长212平方公里的大湖,全都这样碧绿深邃却很少见到。抚仙湖最深处有157米,平均深度为87米(那平均水深只有5.5米的“五百里滇池”与之相比.就太浅薄了),从前中国第一深的湖水是宽和阔只有9.2平方公里的天池,但近年有关专家再次考察了跨越中朝两国国境的天池,才发现中国境内的天  相似文献   

19.
青海区域开发中的环境经济与环境保护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环境受污染和自然环境被破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新的形势下,我省各地逐步展开区域开发,而区域开发离不开环境经济与环境保护。本文拟就青海区域开发中的环境经济与环境保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区域开发需要环境经济青海省土地总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折合约10.8亿亩,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而居全国第四位。青海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赋于自然资源一系列特殊的特点: 一是土地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垂直分布明显。巨大的热力作用,可使高原的气温  相似文献   

20.
刘萍 《环境教育》2008,(3):74-75
1988年10月,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北京宣布:未来10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将有10种野生动物消失,其中就有黑颈鹤。1988年12月4日,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王紫江等鸟类专家在位于滇东北高原、海拔2500-3364米的大山包发现了黑颈鹤。为了保护这些美丽的精灵,一群志愿者怀着黑颈鹤的热爱之情,聚集到了大山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