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南四湖入湖河口水质综合分析与改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随着通水时间的临近,南四湖入湖河流的水质状况更加受到关注.通过对4次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35个入湖河口的监测数据的统计比较和污染负荷量分析,在分析计算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和等标污染负荷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河流的污染状况比较和水质改善效果评估.研究表明,2010-2011年南四湖入湖河口水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1.56)比2006-2007年(2.73)下降了42.9%,重污染河流由12条减少为3条;南四湖入湖污染负荷总量削减率总体达到了66.0%,入湖污染负荷量分布75%以上集中在主要排污河流,南四湖流域的污染物以TN为主;南四湖的重污染河流为房庄河、老运河和洸府河,10条主要排污河流为老运河、洸府河、东鱼河、房庄河、泗河、洙赵新河、白马河、薛城小沙河、新薛河、新万福河,这些河流是南四湖流域治污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长荡湖入湖河流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在综合考虑主要入湖河流和污染源类型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分析入湖河流中溶解氧(DO)、pH、氮磷比(TN/TP)、水温(WT)、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共7个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Circos、ANOSIM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差异以及微生物群落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类型的长荡湖入湖河流中优势菌门、菌属种类相似,但相对丰度却有所差别。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菌属包含hgcIclade、 CL500-29marinegroup、 Acinetobacter、Comamonadaceae-Unclassified和Hydrogenophaga。ANOSIM分析表明长荡湖入湖河流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污染源类型相关。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pH、TP与长荡湖入湖河流的优势菌门呈显著相关(P<0.05);DO、...  相似文献   

3.
巢湖合肥地区洗衣粉排磷占入湖磷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肥地区人均洗衣粉用量为3.12kg/a,洗衣粉总用量为8345t/a,洗衣粉带入水体的总磷量为256.08t/a,占入湖总磷负荷量的13.62%。因此,实行“禁磷”措施后,可削减该地区入湖总磷负荷量的13.62%,对改善巢湖水质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滇池入湖河流“十一五”综合整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滇池是中国“三河三湖”治理的重点湖泊之一,是中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十一五”期间,昆明市政府加大对滇池入湖河流的综合整治力度.纳入水质监测的29条主要入湖河流中,通过分析综合污染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评价“十一五”期间的入湖河流水污染综合整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大力整治,滇池大部分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质改善明显,综合污染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均大幅下降,河流污染整治效果显著;但部分河流的综合污染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仍明显升高,河流水质有进一步恶化趋势,入湖河流综合整治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巢湖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形态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识别巢湖流域污染物的特征、来源及其沉积物有机磷各形态分布与富营养化的关系,测定了7条巢湖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形态的含量,分析不同污染类型人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形态分布的差异及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不同污染类型人湖河流沉积物中水土保持控制型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顺序为残渣态Po〉富里酸-Po〉HCl-Po〉胡敏酸-Po〉NaHCO3-Po,平均的相对比例为7.5:3.1:1.9:1.5:1.0,而城市污染控制型和面源污染控制型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顺序恰好相同,面源污染控制型河流沉积物Po各形态含量低于城市污染控制型和水土保持控制型河流。中活性P。和OM、TP、Pi、Po、TN、NaHCO3-Pi、NaOH—Pi呈正相关,非活性Po与Po、NaOH-P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反映了中活性Po很容易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磷和非活性Po,且非活性Po仍然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军山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入湖负荷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照国内外相关湖泊研究的方法,在开展流域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畜禽养殖污染、农业种植业流失、水产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4类途径,结合各乡镇流域面积所占比例、污染源产生量、排放系数和流失系数等估算了军山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的入湖负荷.结果表明,农业种植业流失和畜禽养殖污染是军山潮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入湖氮的主要来源,分别占入湖氮总量的37.5%和34.7%,其次为水产养殖污染,占23.2%;畜禽养殖污染是入湖磷的主要来源,占50.8%,其次为农业种植业流失和水产养殖污染,分别占24.4%和20.0%;农村生活污染对入湖氮、磷的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7.
施肥方式对东北玉米种植区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东北玉米单作种植体系氮磷流失规律,可为该地区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及生态保护提供技术参考。试验设置农民习惯处理、优化施肥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和有机肥化肥混施处理,采用自然降雨条件室外模拟方法,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玉米种植区径流淋溶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玉米单作模式下,多雨年份优化施肥处理与农民习惯处理相比可降低15.8%的总氮流失负荷,降低7.3%的总磷流失负荷;秸秆还田处理可明显降低22.9%的总氮流失负荷及15.1%的总磷流失负荷;有机肥化肥混施处理降低总氮流失负荷13.6%,但增加总磷流失负荷13.9%;氮磷流失负荷以泥沙流失为主,淋溶流失其次。结合作物产量,在多雨年份,优化施肥处理和秸秆还田施肥处理是防控东北玉米区农田面源污染和保证作物产量的理想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乡村振兴的实质是增长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以安徽省长丰县为例,利用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渔网法与景观类型动态度、单位面积价值当量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结合,分析景观结构变化特征、ESV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和ESV空间分异驱动力,对长丰县景观ESV提升提供建议。结果显示,近20年,长丰县以耕地景观为主,占比均在0.8以上,水体、林地景观大幅增长,增长量分别为3.669×103、1.258×103 hm2。总ESV呈增加趋势,从1.098×109元增长至1.756×109元,主要是退耕还林、还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具有积极作用;ESV高的区域分布与水体、湿地和林地分布一致;各景观类型敏感性系数均小于1,评估结果可信;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驱动力度最高,为0.349,是长丰县ESV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且多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比单因子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巢湖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形态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识别巢湖流域污染物的特征、来源及其沉积物有机磷各形态分布与富营养化的关系,测定了7条巢湖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形态的含量,分析不同污染类型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形态分布的差异及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不同污染类型入湖河流沉积物中水土保持控制型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顺序为残渣态Po >富里酸-Po >HCl-Po >胡敏酸-Po >NaHCO3-Po,平均的相对比例为7.5:3.1:1.9:1.5:1.0,而城市污染控制型和面源污染控制型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顺序恰好相同,面源污染控制型河流沉积物Po各形态含量低于城市污染控制型和水土保持控制型河流。中活性Po和OM、TP、Pi、Po、TN、NaHCO3-Pi、NaOH-Pi呈正相关,非活性Po与Po、NaOH-P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反映了中活性Po很容易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磷和非活性Po,且非活性Po仍然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中山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及对臭氧的影响,基于2021年1—12月VOCs在线监测数据,对大气VOCs体积分数、组分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和来源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山市大气VOCs体积分数日均值为2.61×10-9~1.14×10-7,年均值为2.18×10-8,其中,烷烃是占比最大的组分,占60.0%,其次是芳香烃和烯烃,分别占25.9%和9.3%。除乙烯外,臭氧污染日前十物种体积分数较非污染日上升6%~49%。中山市OFP平均值为228.43μg/m3,其中,芳香烃和烯烃是贡献率较高的组分,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和异戊二烯等是关键活性物种。VOCs主要来源有机动车排放源、油气挥发源、工业源、燃烧源、溶剂使用源、天然源。溶剂使用源和工业源是OFP贡献率最高的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25.5%和24.0%,燃烧源、油气挥发源、天然源和机动车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14.1%、13.3%、11.6%和11.5%。  相似文献   

11.
在长江流域丘陵城镇重庆永川区和平原城镇常州金坛区分别选取各含合流制和分流制2种排水体制的4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监测雨天4个区域的河流、沿河排口和下垫面径流相关数据,分别采用河流质量守恒法、PMF模型和地表径流质量守恒法解析2类城镇4个区域面源对河流污染贡献、沿河排口污染来源贡献和各下垫面污染贡献。结果表明,城镇面源对4个研究区域内河流的5项水质指标(SS、COD、NH3-N、TN和TP)均有一定程度的贡献,其贡献率与降雨等级、地区特征和排水体制有关;降雨期间,在2类城镇2种排水体制的沿河排口污染负荷来源中,地表径流是SS和COD负荷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和管道沉积物是NH3-N、TN和TP负荷的主要来源;受地形坡度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影响,永川和金坛的主要产污下垫面不同,永川为小区道路,金坛为交通道路和屋顶。为提高上述研究区域面源污染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白龙江沿岸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等产业发展影响河流水质的问题,以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计算丰、平、枯水年等典型水文情景下流域内工业、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污水、城镇径流和农田径流等污染源污染负荷,基于InfoWorks ICM构建了白龙江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分析COD、TN、NH4+-N和TP等污染负荷分布特征,评估了最不利水文条件下白龙江水质污染风险,验证了该模型在流域水质污染模拟评估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文情景下污染物入河负荷主要来源存在显著差异,如丰水年和平水年农田径流是COD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负荷分别达到1 382.56、1 058.98 t,而枯水年污染源主要是城镇径流。污染物负荷存在明显空间差异,研究区内子流域污染负荷空间分布不均匀,高污染负荷主要出现在中下游子流域。白龙江水质在汛期和非汛期差异较大,非汛期水质更差。通过模拟最不利水文情景(枯水年非汛期)发现,研究区内白龙江NH4+-N浓度最大位置出现在中下游,最高可达1.4...  相似文献   

13.
于2020年秋季对台州不同功能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在线监测,分析了VOCs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利用O3生成潜势(OFP)评估了VOCs对O3污染的影响;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解析VOCs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台州5个监测站点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体积分数日均值在30.0×10-9~52.9×10-9,均以烷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为主;VOCs来源主要包括机动车尾气源、工业排放源、燃烧源、油品挥发源、溶剂使用源和植物源,其对VOCs的贡献率分别为27.42%、19.37%、17.36%、17.25%、11.18%、7.41%,其中城区和郊区机动车尾气源的贡献最大,而工业园区则是工业排放源贡献最大;对OFP贡献最大的源类是溶剂使用源(贡献率31.12%),其次是工业排放源、机动车尾气源、油品挥发源、燃烧源,贡献率分别为20.69%、16.37%、15.70%、10.99%,植物源对OFP贡献率最低,仅为5.13%。台州城区和郊区需重点关注溶剂使用源管控,工业园...  相似文献   

14.
西湖是我国的著名风景游览湖泊,随着城市的繁荣,人类活动的频繁,湖泊面临着环境污染的威胁。本文综合分析了西湖环境因子和历年水质状况,并采用狄龙公式求算了维持西湖游览水质允许入湖总氮、总磷量;提出总氮、总磷的削减量和防治措施。对1990年和2000年西湖总氮、总磷负荷量进行了预测,为防治西湖富营养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处理效率,采用以黄铁矿和砾石为基质的两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武汉某污水处理厂尾水,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下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并分析了基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低水力负荷(0.4~0.7 m3/(m2·d))下,两种人工湿地对尾水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NO-3和总磷(T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高水力负荷(1.0~1.3 m3/(m2·d))下,对氨氮去除效果较好。黄铁矿人工湿地对尾水COD、TN、NO-3和TP的去除效果好于砾石,分析基质微生物发现,黄铁矿人工湿地中反硝化脱氮菌属主要为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硫氧化菌属(Sulfurifustis),相对丰度分别为16.68%和4.62%,且硫杆菌属具有提高磷去除能力的功能;而砾石人工湿地中反硝化脱氮菌属主要为类固醇杆菌属(Steroidobacter),相对丰度为4.56%,采用黄铁矿为基质...  相似文献   

16.
对白洋淀入湖河流(府河)水体中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的浓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入湖河流中总PBDEs质量浓度为38.7~216.3ng/L;以污水处理厂为分界点,各PBDEs在污水处理厂上下游水体中所占比例不同,上游段主要污染物为十溴代的BDE-209,其次为五溴代的BDE-100;经流污水处理厂后,下游段水体中未检出BDE-209,主要污染物变为四溴代的BDE-47,其次为五溴代的BDE-99、BDE-100。与污水处理厂上游段相比,下游段中一溴代的BDE-3、二溴代的BDE-10和BDE-33/28以及BDE-99、BDE-100、BDE-209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BDE-47略有上升。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白洋淀及其上游流域PBDEs的浓度分布现状及进一步开展白洋淀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运用源强系数法,估算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不同来源水污染物的排放负荷,并评估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结果表明:(1)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COD排放负荷为97 533.43t/a;氨氮排放负荷为10 596.73t/a;总磷排放负荷为1 389.11t/a。(2)COD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业和城镇生活污水,分别占总排放负荷的53.66%和31.41%;氨氮主要来自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分别占总排放负荷的40.15%和27.04%;总磷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业和城镇生活污水,分别占总排放负荷的28.99%和26.54%。(3)从空间上看,宣化区COD、氨氮、总磷排放负荷均为最大,宣化区是永定河上游张家口地区水污染的主要贡献区。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采用雨水作为城市景观湖体补充水源的富营养化发生风险,以天津文化中心景观湖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其典型的2套运营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雨水经沉淀井、蓄水模块和垂直潜流湿地进入景观湖)和中心湖水体的循环及净化系统(湖水抽排至垂直潜流湿地再进入景观湖)中景观湖的氮磷浓度变化规律。采用2015年3—10月的长期监测,研究湖中氮磷营养盐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形态变化规律,提取影响湖中氮磷浓度的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3—10月景观湖中总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1.551±0.491)mg·L~(-1)和(0.058±0.029)mg·L~(-1),溶解态氮和磷分别占71.7%和50%,系统运行稳定时总氮和总磷浓度主要分布在1.0~1.3 mg·L~(-1)和0.029~0.05 mg·L~(-1)之间;总体上,溶解态氮为湖水中氮存在的主要形式,而磷则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在降雨条件下,部分污染物随着降雨冲刷进入湖体,因此景观湖中溶解态磷的浓度增高;湿地是否稳定运行是影响景观湖中总氮、溶解态氮以及总磷浓度的因素,而降雨条件是影响景观湖体的总磷浓度以及溶解态磷浓度的因素;景观湖的富营养化风险较低,降雨期间进入湖体的溶解态磷是最大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洱海罗时江入湖河口湿地为典型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样品,0~10 cm为表层,10~30 cm为中层,30~60 cm为底层,分析了3层沉积物的总磷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从水平方向看,罗时江河口湿地各层(表层、中层、底层)沉积物总磷分布均呈现出沿2条主水道(水道Ⅰ和水道Ⅱ)向岸边递减,并在入水口处出现峰值的规律;垂直方向上看,总磷含量随着沉积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富集明显。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1.09、1.03和0.99 g/kg。(2)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沉积物总磷进行了评价,3层沉积物总磷总体属于中度污染,局部出现重度污染。各层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表层(1.81)中层(1.72)底层(1.65),重度污染主要集中在水道Ⅰ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呼伦湖目前水体的氮磷污染状况,以呼伦湖的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夏季水体中氮磷污染现状及各形态氮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氮磷比解析了克鲁伦河入湖后对呼伦湖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克鲁伦河水体受氮素污染严重,TN严重超标,氨氮为TN的主要赋存形态,TP整体维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平,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沿途居民的生活污水及河流两岸发达畜牧业导致的大量有机物入河;各形态氮磷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水体中氮磷的输入途径较一致,均来源于外源污染,且具备点、面源共存的污染特征;适宜的氮磷比为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条件,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大量入湖,将使湖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增加呼伦湖水华暴发的风险,进而改变湖体生源要素的营养结构及循环特征,直接导致湖体水环境的继续恶化,严重威胁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