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离子色谱在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高氯酸盐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离子色谱在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及高氯酸盐分析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离子色谱测定饮用水中溴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方法。简单介绍了卤代乙酸和氯酸盐的离子色谱测定法及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高氯酸盐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研究状况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状况。其中重点介绍了饮用水的消毒方式及四类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浓度、存在形态及影响因素等。简单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采集、前处理方法及污染控制对策等。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研究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状况。其中重点介绍了饮用水的消毒方式及四类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浓度、存在形态及影响因素等。简单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采集、前处理方法及污染控制对策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中国南方某沿海地区易受海水入侵影响的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基于液液萃取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三重四级杆质谱的分析方法,快速选择性地检测这类含高质量浓度溴离子、碘离子的水体在氯胺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极性卤代消毒副产物。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子离子m/z79/81和m/z 127,对母离子进行扫描,在氯胺消毒后的2种水样中检测出了10种极性溴代消毒副产物和19种极性碘代消毒副产物。通过对同位素丰度比和子离子碎片的分析,首次提出了2种溴代消毒副产物和4种碘代消毒副产物的分子结构。此外,对比自来水厂和污水厂出水的总离子强度可以发现,污水厂出水中生成的极性卤代消毒副产物,特别是卤代含氮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高于自来水厂出水。  相似文献   

5.
氯化消毒饮用水中普遍存在消毒副产物 (DBPs) ,其中主要的是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文章在大量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综述了饮用水氯化消毒 DBPs的种类及副作用 ,并对主要 DBPs的预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比较 ,为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选择 DBPs的分析检测方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天然有机物(NOM)和溴离子是卤代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去除这2种前体物,同时交换出氯离子。交换出的氯离子与水源水中天然存在的氯离子通过电解可以产生自由氯用于消毒。将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与电解联用,通过建立和优化树脂处理与电解消毒方法,实现饮用水中卤代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结果表明:树脂依次经过碱/酸洗、甲醇抽提和5次去离子水清洗后,可以有效减少树脂溶出,并降低氯离子和甲醇的影响;在2 L的模拟水源水样中加入20 mL树脂反应1 h后,可以去除93.7%的NOM和91.2%的溴离子;由树脂交换至水样中的氯离子通过电解氧化,可以在3 min内产生5 mg·L~(-1)的氯。与单独的氯消毒相比,新方法可以削减86.4%的总有机卤素(TOX)。  相似文献   

7.
管道分质供水消毒副产物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毒副产物是饮用水中应主要控制的毒害物。然而,管道分质供水中消毒副产物特征及污染水平很少研究。以某一管道分质供水工程为例,对其中消毒副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分质供水消毒副产物在量与质上与其源水自来水存在很大差别。在管道分质供水中消毒副产物量少,一般不到自来水的1/10,且主要是一些毒性较低、与供水管材有关的溶出物。据此计算出管道分质供水由消毒副产物引起的致癌风险性一般不到其源水的1/10,其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卤代腈(氰)是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含氮的氯化消毒副产物。鉴于这种物质有极强的致畸和致突变性,其细胞毒性也远大于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常规消毒副产物,因此成为近年来饮用水中颇受关注的含氮消毒副产物种类之一。卤代腈(氰)在水厂出厂水中被大量检出,其质量浓度基本维持在μg/L,而采用氯胺消毒的出厂水中其浓度明显高于自由氯消毒方式。重点对卤代腈(氰)的物质种类、理化特性、遗传毒性、生产机制、检测方法及控制方法进行综述。鉴于多数卤代腈(氰)类消毒副产物均具有含量低、亲水性强等特点,若生成将难以在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有效去除,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其生成是卤代腈(氰)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太原地区大气颗粒物图像形态分析研究;蚯蚓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研究;Fenton氧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微波解吸载SO2活性炭的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沿海某市2个自来水厂的常规和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选取的7种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中,只有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二溴甲烷和三溴甲烷这4种被检出,除二溴甲烷只在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被检出外,其余3种化合物在2种不同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均有检出。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在常规和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部分工艺段出水中的检出浓度超过了GB 5749-2006中规定的限值(饮用水中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的的浓度限值分别为60μg·L~(-1)和100μg·L~(-1)),应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在常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检出浓度随水处理工艺流程而逐渐升高,而在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检出的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除二溴甲烷外)浓度变化则表现为随水处理工艺流程先轻微降低后大幅升高的趋势。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在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检出浓度明显低于其在常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对应工艺段出水中的检出浓度,但对于在常规和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均被检出的3种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来说,它们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加氯后出厂水中。  相似文献   

11.
水体中卤乙酸(HAAs)的产生、测定方法与控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饮用水中普遍存在的消毒副产物形式HAAs的产生、测定方法以及控制途径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HAAs生成的主要因素投氯量、溴的影响以及卤乙酸副产物(HAAFP)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生物活性炭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HAAs含量和减少HAAFP含量的方法,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饮用水中普遍存在的消毒副产物形式HAAs的产生、测定方法以及控制途径进行了阐述.并对影响HAAs生成的主要因素投氯量、溴的影响以及卤乙酸副产物(HAAFP)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生物活性炭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HAAs含量和减少HAAFP含量的方法,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中有机成分及其对饮用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有机污染物和氯化消毒副产物对饮用水构成直接威胁,是饮用水中要重点控制的;天然大分子有机物对水质构成间接影响,导致胶体稳定性提高、增加药耗;藻类和代谢产物影响常规处理工艺效果,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邓延慧  李娟 《污染防治技术》2007,20(5):64-65,89
简述了目前国内对饮用水中卤代烃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根据对饮用水中卤代产物的形成及浓度受水源水中前驱物、饮用水消毒处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阐述了控制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卤代烃的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几种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技术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对生物反硝化法和离子交换法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选用IonPac AS19阴离子分析柱,以KOH为淋洗液梯度淋洗,对大体积进样直接测定饮用水中痕量溴酸盐的离子色谱方法进行了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好的色谱条件(即电流量87mA、淋洗液流速为1.00mL/min、梯度淋洗)下,在BrO-3为2.0~100.0μg/L的低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测定的精密度高。采用该方法测定市售瓶装水样品中的痕量BrO-3,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91%~105.50%。该方法操作简单,BrO-3的分离效果好,可与常见阴离子实现同时分析,且测定精密度高,可作为饮用水中痕量溴酸盐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选取长江、黄河、太湖、海河和辽河流域14个饮用水厂,对出厂水中4种三卤甲烷(THM4)和4种卤乙腈(HAN4)消毒副产物的浓度水平进行了调查,同时评价了原水氯化、氯胺化条件下上述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结果表明,14个饮用水厂出厂水中THM4和HAN4的浓度范围分别为23.45~57.04μg·L~(-1)和ND~3.29μg·L~(-1),均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氯化消毒实验中THM4生成势和HAN4生成势范围分别为56.18~183.38μg·L~(-1)和ND~5.98μg·L~(-1);氯胺消毒实验中THM4生成势和HAN4生成势范围分别为4.47~33.84μg·L~(-1)和0.88~5.3μg·L~(-1),与氯消毒相比THM4生成势平均减少86%,HAN4生成势增加61%。生成势结果显示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与THM4生成势有良好的相关性,氯和氯胺消毒过程中r2分别为0.69和0.81。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中的病毒会引发人体健康风险,故消毒是饮用水生物安全的重要屏障。为了比较不同消毒工艺对病毒的灭活效果,在总结水介质中常见病毒的种类及特性的基础上,围绕当前饮用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消毒工艺(氯、氯胺、臭氧、二氧化氯、紫外线),梳理了各种消毒工艺的原理、影响因素、消毒效果及实际应用中的问题。鉴于消毒工艺进水水质对病毒灭活效果影响较大,且饮用水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均可直接、间接强化对病毒的去除效果,故提出"常规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协同高效运行的饮用水多级屏障处理工艺,以有效控制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引发的饮用水水质风险。  相似文献   

19.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及其控制(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氯化消毒过程中形成有害副产物的母体,副产物的形成途径,种类及其形成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探讨并提出控制消毒副产物形成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市某水厂砂滤池出水为实验原水,研究了臭氧曝气时间对实验原水中天然有机物(NOM)性质、结构及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通过高效凝胶色谱、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等检测分析方法对水中NOM进行表征后发现,经臭氧作用后水样DOC浓度升高、亲水性增加、芳香性及重均分子量下降。有机物中羟基、碳碳双键或碳氮双键及其共轭体系、脱质子羧基官能团与氯反应活性较强。综合考虑臭氧作用后NOM性质、结构变化及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的改变,选择最佳臭氧接触时间为12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