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解决中深巷道掘进的通风问题,究竟采用抽出式或者混合式,是通风科技工作者一直探索的课题,为此,我们科研组系统地进行了模型实验和生产现场试验,通过大量试验和理论分析,我们首次提出了炮烟热负压对抽出式通风规律的影响,得出在正常炮烟热负压情况下,中深巷道掘进采用抽出式通风,能够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这就从经济上、管理上都取得显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我们推导出抽出式通风工作面有效作用长度与通风风量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对抽出式通风设计将有重要参考价值。一、抽出式通风试验与观测…  相似文献   

2.
煤矿通风安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风安全工作管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一个矿井来说,都安时日常通风管理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并且要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然而通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经常发生变化,常要在原始资料的基础k进行修改。因而造成通风管理工作内容繁杂、管理任务繁重,加卜对信息反馈要求全面、准确而又要迅速,这就要求计算机解决这一问题。随着计算机在煤矿管理中的)‘泛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建十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矿井通风安全工…  相似文献   

3.
矿井通风系统的灰关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好的矿井通风系统应体现即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两个方面。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矿井通风系统是多因子耦合的结果,对矿井通风系统分级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各因子的测量,可以将系统的灰色因子进行白化。但这些白化后的因子之间及因子对矿井通风系统影响程度仍是一些不确定的灰关系。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和灰色聚类能较好地刻划出这些关系。根据文献记载有人已经利用灰色聚类法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分析。这里我们用灰关联分析法来进行分析,给出矿井通风系统的…  相似文献   

4.
阎振清  张萍 《环境科技》1996,9(2):32-35
就锅炉负压隔声室的散热通风提出了较完整的计算公式和相关参数,并指出在多数场合仅计算电机的散热通风量是不对的;对于噪声控制工程上至今袭用的电机散热量计算式,笔者经过了较严格的数学推导进行了修正和解释,在工程实践中,已运用的二项为戏锅炉隔声室散热通风负荷而采取的节材、节能措施;对柴油机发电站隔声室的散热通风,介绍了有关计算公式相关参数,对于有人居隔声室的通风计算,文章还介绍了卫生方面的要求和参数。  相似文献   

5.
针对化肥厂作业区个别现场操作岗位作业环境条件较差,噪声、尘、毒超标,操作室内通风采光不理想这一现象;我们分别选择两组尘、毒、噪声、高温发生源的车间、岗位分别进行作业环境监测。甲组具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设施,乙组无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设施;测定结果表明,通风采光的好坏对现场操作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照明度以及尘毒浓度有明显影响;而对噪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隔声通风窗在“淘金华庭”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淘金华庭”隔声通风窗工程为例,介绍了隔声通风窗的主要工作原理、项目检测指标、工程效果、技术特点、隔声通风窗的制作和安装经验及技术水平评价。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地铁火灾气温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炼  刘应清 《交通环保》2001,22(5):37-39
分析了地铁火灾中烟气运动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地铁隧道内发生火灾情况下,各种通风方案进行计算机模拟。并确定了最佳紧急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风除尘系统设计运行中的问题与改进江苏省金坛市环境保护局诸葛玮琳,李孝宏,刘梅山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基层单位的通风除尘系统在设计及运行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除尘效果,有的甚至形同虚设,亟待改进。一、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我市柴油机总厂投资...  相似文献   

9.
污泥堆肥的通风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污泥堆肥是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厂的副产物-污泥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控制氧含量的通风系统在好氧堆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已成为堆肥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堆肥通风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基于堆肥通风技术在堆肥过程中的重要性,文章系统综述了堆肥的通风方式、通风控制方式、通风速率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被动通风方式适于我国农业废弃物的堆肥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堆肥选择强制通风反应器堆肥系统较为适合。通风控制方式的目的是优化堆肥过程,提高堆肥质量。时间通风控制方式和时间-温度联合通风控制方式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通风速率直接关系到堆肥的运行能耗,但由于堆料成分不同和通风设计方法不同,堆肥系统所需的通风量或通风速率差异很大,这造成实践中堆肥系统的能耗差异较大。此外,论述了通风对堆体温度和堆肥中氮磷变化的影响。不同通风方式的堆体温度差异较大,通风会影响堆肥过程的氮、磷转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大学张国屏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新理论新技术在通风工程中的应用”目前在京通过部级鉴定。项目评委均是我国探矿与安全工程领域的资深专家。评委们认为:该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热负压理论研究、灰色系统理论在通风工程中的应用方面达国际先进水平。从1983年开始,张教授带领科研组成员,深入生产现场进行细致研究。他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国20多个矿uJ、地质队都有过他忙碌的身影。在系统测定通风参数和深入研究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模型实验与理论分析。在独头巷道抽出式通风过程及风量计算的研究、提…  相似文献   

12.
为定量评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基于北方某焦化厂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和阻隔通风技术的实际修复效果,计算了该工程各阶段的环境足迹及相对贡献,阐明了其主要来源,并对这两种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和基于污染物含量变化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达到修复目标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环境足迹占比仅在1%左右,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63.39%、93.02%、72.82%和71.08%,低风险区阻隔通风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35.40%、6.77%、26.26%和27.74%;原位热脱附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消耗量约为阻隔通风技术的49.70倍,温室气体排放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为阻隔通风技术的6.32~10.30倍. 研究显示:天然气使用、电能消耗和现场机械设备使用是该工程环境足迹的主要来源,在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中苯的环境足迹强度高于苯并[a]芘,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强度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基于污染物含量降低情况的环境足迹强度对量化原位热脱附技术的环境足迹适用性较好,而基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适用于阻隔通风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多污染源置换通风通风效果与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多污染源置换通风与传统混合通风的特点 ,从通风效率、换气效率和舒适性指标等方面阐述了多污染源置换通风的优点 ,指出多污染源置换通风系统在控制污染物、改善空气品质方面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密闭空间增加了气溶胶传染的几率,开窗通风对于降低感染风险、维持人体健康需求的新风量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地区人群开窗通风行为模式特征,通过电子调查问卷获取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 784名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开窗通风频率和通风时间及人口学信息,分析了不同人群的通风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调查中99.7%的居民会开窗通风,其中有69.2%的居民通风频率大于2次/d,38.2%的居民通风频率大于3次/d,不同人群间通风频率差异显著.②各地区居民的每日通风时间在93~126 min之间,受疫情影响程度高的地区居民开窗通风时间更长;与非疫情期间相比,各地区居民的通风时间在疫情期间均大幅下降.③疫情期间我国人群开窗通风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疫情相关因素和非疫情相关因素.其中,疫情相关因素主要是小区管控措施和小区周边医院分布情况,小区实施疫情管控措施及小区周边有定点医院的人群通风频率较高;非疫情相关因素主要是居民住宅类型、楼层及环境温度,相比于单元楼或公寓,居住在平房的人群通风频率较高,居住在单元楼或公寓的人群通风频率较低.④居住在单元楼或公寓中层的居民通风时间最长,居住在低层的居民通风时间则最短.调查人群的开窗通风频率和通风时间均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99.7%受试者具有开窗通风行为,各地区居民的每日通风时间在93~126 min之间,少于非疫情期间.   相似文献   

15.
船厂通风设计的特点分析与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工业有害物(有害气体、粉尘)对船舶工人健康的影响,提出通风是排除有害物,减少职业病的有效措施。着重对船厂通风设计的特点与具体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船厂通风包括全面通风、局部通风、特殊通风三大类,文章分别对其理论与实践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新结构共振吸声体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矿井主扇通风消声工程均采用多孔或纤维性材料及吸声材料,它们虽具有良好的中,高频吸声性能,但对低频的吸收效果差,需要较大的材料厚度和容重。此外,其耐湿,抗尘等性能不够满意。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吸声材料,其功能其于共振吸声原理。试验和使用表明,它可以较有效地吸收通风噪声中的低,中频成份,而且适于在严苛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总结的负压式消声器隔声室、消声道隔声室、可调机械通风消声隔声室三类措施,是解决各类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噪声环境影响的理想实用技术,在北京等地十几项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这些措施针对供热工程噪声源特性与工艺和土建结合紧密,合理解决密闭隔声与通风散热问题,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降噪效果好,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形成与主体工程同时配套进行,实现环保三同时的成熟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无外源接种体的条件下,评估了强制通风(通风量为1.51 L/min)与营养元素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仅靠合适的营养液配方和长时间通风可以刺激污染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生长,并影响微生物菌群的形成。通风同时添加营养液有利于好氧菌生长、加快PAHs的降解;与通风相比,添加营养元素是影响PAHs降解的主要因素。通风和添加营养元素对3环PAHs降解影响不显著,但可促进4环、5环和6环PAHs污染物降解。60 d内,仅通风、仅添加营养元素、同时通风和添加营养元素处理的PAHs分别降解了52%、59%、67%。  相似文献   

19.
尹杰  詹庆明 《环境保护》2016,(22):59-63
城市形态与通风潜力之间具有量化关系,通过量化建成环境形态评价城市的通风潜力与效能,成为国内外研究城市通风环境的重要方法。本文归纳了国内外有关通风潜力的量化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结合的叠加方法评价城市通风环境,从而实现对城市宏观建成环境的综合评价。利用城市形态学评价方法对武汉市进行了评价,针对通风不畅的区域,给出了降低建筑密度、加大建筑间距、保留和预留开敞空间等改善建议,为城市空间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靖 《环境》1999,(4):43-44
大亚湾核电站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技术放射性废气的处理对放射性废气的控制、收集、处理、输送、暂存和排放由废气系统承担。废气系统包括:废气处理系统(TEG)和厂房通风系统(反应堆厂房通风系统、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燃料厂房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