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水泥窑炉NOx排放问题,提出了在分解炉上采用掺烧干污泥对烟气进行脱硝的方法。通过在水泥分解炉进行实验,研究了掺烧干污泥对NOx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保持CO浓度和含氧量在一定范围内相对不变的条件下,NOx浓度随着干污泥掺烧量增加而减少。在保持干污泥掺烧量、CO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相对不变的情况下,NOx排放浓度随着含氧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在富氧环境下,NOx比较容易生成。在保持干污泥掺烧量、含氧量不变的情况下,NOx排放浓度随着CO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在高温环境下,干污泥暴露在烟气中的碳不断与氧反应,加快了干污泥活性炭化的进程,并促使NOx不断被吸附。同时,NOx生成所需的氧被碳原子掠夺,从而使CO浓度增加,并抑制了NOx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纳米级零价铁(NZVI)在地下环境中的易团聚特性,强化其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性能,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水溶液2种媒介作为携带NZVI的载体,考察了它在2种媒介中的沉降性能,以及在不同粒径的多孔介质中SDS对NZVI的强化迁移作用。结果表明,NZVI在SDS溶液中的稳定性远远大于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SDS溶液的携带作用大大增强了NZVI在各粒径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性,其中在0.10~0.25mm的多孔介质中,这种强化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NZVI在模拟柱底部2cm的残留率达到58.8%。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不同的时间段,测定存放于铝箔复合膜集气袋和玻璃注射器的丙酮,醋酸乙酯,苯,异丙醇标准气的浓度,气体浓度与贮存时间的关系,本次试验结果表明,丙酮,醋酸乙酯,苯,异丙醇在铝箔气袋中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在玻璃注射器中,应尽可能在8-24h内测定。  相似文献   

4.
结语     
正如在第一章所指出的,水污染动力学是一个新兴的环境科学分支,不论是在定义概念上,还是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都还不够成熟,有待今后作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然而,随着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工程学的发展,水污染动力学在水污染过程研究和污染控制方面,已经显示出它特有的生命力,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它在水污染过程的机理研究和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实践工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相似文献   

5.
1.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犀牛 ,它们仅有 5 0余头。2 .生活在美国的红狼 ,它们不到 10 0只。3.生活在阿拉伯的直角大羚羊 ,现已不到 15 0只。4.生活在中国的大熊猫 ,它们只有几百只。5 .生活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考艾欧鸟 ,现已不足 10只。6 .生活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夏威夷海豹 ,约有 70 0至10 0 0只。7.生活在毛里求斯的毛里求斯茶隼 ,现仅剩 2 0只。8.生活在美国的加里福尼亚神鹰 ,它们现已不到 40只。9.生活在新西兰的新西兰鹦鹉 ,它们现已不足 10 0只。10 .生活在西班牙的西班牙兀鹰 ,它们约有 15 0只。地球上最珍贵的10种动物…  相似文献   

6.
环境科学在我国犹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其标志之一,就是在环境科学中已经采用了电子计算机。本讲座就是向读者介绍有关这方面的某些最新成果,介绍怎样用计算机解算环境问题,帮助读者学习使用计算机,也就是学会编写计算机程序。目前,在我国的环境科学中,已经在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滴滴涕属于有机氯农药,其所含成分DDTs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并具有生物毒性。利用高温管式炉研究气氛中含氧量对滴滴涕热处理特性的影响,为研发废弃滴滴涕高温热处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在600℃时,滴滴涕去除率最高为含氧量21%时的70.48%;在900℃条件下,当含氧量为21%时DDT去除率≥99%;在1 200℃条件下,当含氧量≥12%时DDT去除率≥99.9%。在滴滴涕热处理残渣中,o,p’-DDT占DDTs总量的比例在3个温度段中都随含氧量的增加而增长,DDT则都随含氧量增加而减少,且上述变化随温度升高而幅度加大。在尾气中,p,p’-DDE占DDTs总量的比例在3个温度段中都随含氧量增加而递增,在1 200℃条件下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在非水相硝基苯污染含水层的条件下,其在含水层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迁移规律表明,非水相硝基苯并非在含水层中直接进行垂向迁移,而是一方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含水层下部迁移,另一方面在地下水流的作用下随地下水同向运移,整体表现为随地下水流的侧向运移,并最终迁移至含水层底部。释放规律表明,非水相硝基苯在含水层迁移的过程中会向地下水大量释放,释放出的硝基苯在水流的作用下随地下水同向运移,污染源及迁移至含水层底部的非水相硝基苯均存在再次释放。  相似文献   

9.
轻质非水相流体(柴油)在多孔介质中的垂向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分光光度计为测量手段,通过简易一维土柱实验装置模拟了在不同条件下柴油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实验发现:柴油在两种不同粒径的砂土中垂向迁移的规律大致相同,并在持续淋滤108 h后,约90%的残余柴油都聚集在距离表层30 cm的范围内;间歇淋滤比持续淋滤更容易使柴油聚集在毛细带,不易向深处迁移;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LNAPLs在地下环境中运动的渗漏、顶托阶段。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近海海域油污染问题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污染物在各种海洋污染物中是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种。油污物一旦入海便浮在水面,并在水面迅速扩展,形成光滑的油膜,随风飘移。这些油膜在扩展和飘流过程中,轻组分迅速挥发,重组分则粘附在悬浮固体颗粒物上沉降到海底。在海流和海浪的作用下,沉入海底的油污物还会再度上浮到海面。油污染可给海洋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不仅因石油的各种成分有一定的毒性,还因为它能  相似文献   

11.
UV_(254)在煤制气废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UV254具有操作简单、测定速度快、成本低和重现性好等优点,对UV254在煤制气废水处理中监测与指示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制气废水水质比较复杂,在各个处理单元中,COD和UV254的相关系数最高仅为0.8328,相关性不高,UV254不适合代替COD作为日常监测指标。在臭氧深度处理煤制气废水的实验中,COD与UV254相关系数为0.9826和0.9812,在煤制气废水处理工艺中沿程COD和UV254相关系数为0.9879。结果表明,在水质一定的情况下进行废水处理过程中,UV254与COD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UV254可以作为预测COD去除效果的指示指标,这在将在较大程度上节约时间和降低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12.
将活性污泥驯化25d后,考察了其性能及其在洗涤净化餐饮油烟VOCs过程中气液组成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驯化后活性污泥的MLSS稳定在3.10g·L-1,MLVSS稳定在1.60~1.90g·L-1,SV、SVI分别稳定在35%和120 mL·g-1;在此条件下,洗涤净化系统对油烟的洗涤效率稳定在85%;系统对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水泥窑共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重金属流向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Cr、As、Pb在煅烧熟料、颗粒物和尾气中的残留率。在900、1 000、1 100、1 200、1 300和1 450℃温度条件下,将添加Cr、As和Pb化学试剂的生料分别进行煅烧,模拟重金属在水泥窑内不同温度带的煅烧过程。结果表明,6个温度条件下,Cr主要分布在熟料中并且呈现不规则变化;颗粒物中的Cr在1 200℃条件下分布量最大,所占比例为32.79%(w);在900℃和1450℃条件下,烟气中的Cr分布量最大,所占比例为0.24%(w)。6个温度条件下As主要分布在熟料中并且1 000~1 450℃条件下稳定在81%~83%之间;在900℃条件下,As在熟料中的残留率最大,所占比例为97%(w);在1450℃条件下,As在尾气中的分布达到最大值,所占比例为0.0023%(w)。6个温度条件下,Pb在熟料中的残留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少,挥发颗粒物中的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尾气中Pb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酰胺在土壤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在黄土、盐碱土上的吸附行为,考查了不同液固比、吸附时间对土壤吸附量的影响,得出了PAM在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PAM在土壤上有很强的吸附亲合力,在盐碱土、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盐碱土饱和吸附量比黄土饱和吸附量大.  相似文献   

15.
在热重分析仪上,以1 000℃预煅烧5h铜渣为催化剂,在氧气气氛下,进行生物质的催化气化实验.在预煅烧铜渣/生物质(质量比)为0.5~2.5范围内,考察铜渣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比例范围内,生物质热解阶段和气化阶段的最大失重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比例为2时都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铜渣中的铁氧化物在气化过程中被还原为金属Fe和FeO,而生成的FeO与SiO2反应生成Fe2SiO4.在铜渣与生物质混合催化气化反应中,金属Fe从铜渣中的铁氧化物中被还原出来而提供了活性位,表明铜渣因含有易还原的铁元素而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量流失是EGSB反应器在高负荷状态下稳定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实验室EGSB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处理高浓度葡萄糖废水,研究EGSB反应器在高负荷状态下的床层流态行为及其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该反应器结构形式下,当有机负荷达到23-26 kg COD/(m3·d),水力上升流速在约3.0 m/h,气体上升流速在约1.3 m/h状态下运行时,床层易发生剧烈流化现象,并导致颗粒污泥的解体和流失。降低反应器回流比、减小反应器内水力上升流速,控制床层在悬浮状态时可以有效降低高负荷状态下生物量的流失,并取得了有机负荷46 kg COD/(m3·d),COD去除率97%以上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氧化沟的水力特性入手,实测并分析了混合液在应用型氧化沟内的流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曝气机不同的旋转条件下,混合液液流在氧化沟内的流态分布规律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上部液流经曝气机加速作用,流速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而下部液流速度变化不明显,液流随之在沟体内进行流速均布,在返回第一直道时不同水深和内外侧流速已基本达到一致;混合液液流除了受到曝气机的推动力作用外,还受到沟体沿程阻力及弯道局部阻力的作用,导流板对混合液流态也产生了影响;在1.56m水位、120r/min逆时针转动条件下,第一直道末端下部液层内侧与中侧的流速较低,成为沟底污泥淤积的危险区;当转速为100r/min时,能保证氧化沟底混合液流速不小于0.15m/s;在1.56m水位、80r/min顺时针转动条件下,能保证氧化沟底混合液流速不小于0.15m/s。在实际运行中,只有将曝气设备调节到适合的转速才能有效防止污泥在氧化沟沟底沉积。同时,在保证沟底混合液流速满足要求时,为节省动能损耗,还应选择较低的曝气机转速。  相似文献   

18.
3S(GIS、GPS、RS)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中国政府管理部门也已高度重视,因此在介绍了3S各项技术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及3S集成技术在中国当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农村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研制的曝气生物滤池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研究其性能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5∶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5 h,进水COD浓度在250 mg/L以下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在80%和90%以上,出水COD和氨氮值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反应器在冬季水温12℃以上运行时出水COD和氨氮值比在夏季运行时有所上升,但去除率仍在80%和90%以上,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CO_2高温活化活性炭材料对苯酚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2为活化气体,在高温条件下对国产椰壳活性炭进行活化。研究了活化前后的活性炭在不同温度和pH等条件下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活性炭经活化后,微孔体积和中孔体积增加,吸附容量明显提高;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在pH为2~8时,吸附效果较好;在pH9时,吸附效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