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混合二元酸制备混合酸二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副产物混合二元酸(DBA)和甲醇为原料,用自制PW12/SiO2作催化剂制备混合酸二甲酯(DME),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甲醇与DBA摩尔比为3.5,PW12/SiO2加入量(PW12/SiO2中PW12占DBA的质量分数)为2%,反应时间为4.5h,100gDBA中甲苯加入量为50mL。在此最佳条件下,DME收率为84.7%,所得DME为无色澄清液体,其中丁二酸二甲酯的质量分数为11.03%,戊二酸二甲酯的质量分数为13.88%,己二酸二甲酯的质量分数为73.79%。PW12/SiO2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一定的重复使用性,PW12/SiO2重复使用5次时的DME收率仍大于70%。  相似文献   

2.
Cu2+-Mn2+-H2O2体系催化氧化降解罗丹明B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Cu2+-Mn2+-H2O2体系催化氧化降解染料罗丹明B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u2+-Mn2+-H2O2体系的罗丹明B降解率比H2O2体系、Mn2+-H2O2体系和Cu2+-H2O2体系有显著提高,反应120rain后罗丹明B降解率接近100%。对于Cu2+-Mn2+-H2O2体系,最佳罗丹明B降解条件:溶液pH为5,反应温度为45℃,质量浓度为10mg/L的罗丹明B溶液体积100mL,浓度为0.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加入量5.0mL,浓度为0.01moVL的硫酸锰溶液加入量3.0mL,体积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加入量1.5mL。在此条件下罗丹明B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最大,为0.04228min-1,其拟合相关系数为0.99912。罗丹明B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固相萃取—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邻苯二甲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媛  周敏  马明广  吴应琴  陈慧 《化工环保》2006,26(6):525-527
采用亲水-亲脂平衡固相萃取柱和反相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萃取条件和测定方法。利用正交实验对影响萃取回收率的4个主要因素(洗脱剂组成、洗脱剂加入量、洗脱速率及清洗剂组成)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固相萃取的最佳条件:洗脱剂组成为V(甲醇):V(乙醚)=3:17,洗脱剂加入量为6mL,洗脱速率为1.0mL/min,清洗剂组成为V(甲醇):V(水)=1:9。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萃取回收率在75.1%~111.3%之间。在优化条件下,色谱峰面积与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5),DMP,DEP,DBP的检出限分别为0.24,0.51,0.12μg/L。DEP,DBP,DMP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3.1%,103.8%,95.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6%,1.20%,2.10%。  相似文献   

4.
采用混合二元酸和正丁醇为原料,以自制磷钨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了混合二元酸二丁酯.通过均匀设计和单因素实验研究得到混合二元酸二丁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n(正丁醇):n(混合二元酸)为3.0,催化剂与混合二元酸的质量比为2.2%,甲苯在反应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为22%,反应时间为2.0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的酯化率为99.44%.  相似文献   

5.
巴氏醋酸杆菌发酵处理甲醇废水合成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邵伟  乐超银  戴启昌  唐明  熊泽 《化工环保》2004,24(3):176-179
介绍了巴氏醋酸杆菌以甲醇为唯一碳源、以酵母膏或蛋白胨为氮源合成细菌纤维素,同时净化甲醇废水的方法,并对合成细菌纤维素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巴氏醋酸杆菌的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中甲醇质量分数为3.5%左右,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为5.0~6.0。接种量为5%,发酵培养温度为30℃,振荡器转速为100r/min。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丙烯酸和丙烯磺酸钠为单体、过硫酸铵溶液为引发剂合成聚合物分散剂(PMS)。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总质量为60g,甲基丙烯酸和丙烯磺酸钠的摩尔比为3.0,过硫酸铵溶液加入量为12g,亚硫酸氢钠加入最为1g,反应温度为75℃。对最佳条件下制得的PMS进行应用实验,当100g陶瓷氧化铝粉末中PMS加入量为0.5g时,浆料的黏度较小,分散效果良好。PMS属于非品态聚合物,热稳定性良好,相对分子质量为2127。  相似文献   

7.
《化工环保》2008,28(6)
该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污泥和废石墨制备活性吸附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城市污水处理厂取剩余污泥,干化、研磨、过筛后按固液质量比1:(2.5~4.5)加入氯化锌和硫酸溶液,静止放置20~24h,烘干20~24h,处理后的污泥加入废石墨,加入量为污泥总质量的3%~10%;然后放入热解炉中进行热解,利用氮气隔绝空气,氮气流量控制在0.4~0.5L/min,加热速率控制在10~15℃/min,热解温度为500~800℃,热解时间为1.5~2.5h;热解后的产物先用浓度为3mol/L的盐酸溶液漂洗,促使其中的氧化物充分溶解,同时洗脱杂质,  相似文献   

8.
《化工环保》2008,28(5)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草甘膦联产百草枯的生产方法。将草甘膦水解尾气、亚磷酸二甲酯生产尾气加压收集,通入吡啶一甲醇溶液,在30~110℃、0.1~0.7MPa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再加入氢氧化钠、氰化钠进行偶联反应,得1,1'-二甲基-4-4'-联吡啶偶合物;然后加热脱溶并过滤,滤液通氯气进行氧化反应,得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粗品;加入常规助剂,配制成相应的百草枯母药或水剂。  相似文献   

9.
叶蔚君  魏在山  胡芳 《化工环保》2006,26(5):425-428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为硅源,与氯化铁、氯化铝聚合制得新型的聚硅氯化铁铝(PSFAC)絮凝剂,考察了制备条件及PSFAC对含油废水和药厂废水的絮凝效果。制备PSFAC的最佳条件:nFc:nAl为0.4,nSi:n(Al+Fe)为0.1,碱化度为2.0,C(Al,Fe)、为0.1mol/L,熟化时间为1-2d。当PSFAC加入量为10mg/L时,对含油废水、药厂废水的浊度去除率分别为84%和86%。PSFAC具有加入量少、沉降速度快、适用的pH范围较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生产碱式碳酸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生产碱式碳酸铜的生产工艺、技术特点、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以碳酸钠作蚀刻废液的除杂剂,对其进行除杂前处理,控制反应液的pH为3.5~4.0、反应液中碳酸钠的浓度为0.02~0.03mol/L。可除去其中大部分杂质。用碳酸钠与含铜溶液中的铜进行合成反应,控制反应温度为70~80℃、pH为8~9、碳酸钠和含铜溶液中铜的浓度均为1mol/L,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此产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56%,产品质量优于木材防腐用碱式碳酸铜国内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酸析—撞击流旋转填料床( IS-RPB)强化Fenton试剂氧化法预处理二硝基甲苯(DNT)生产废水.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析工段废水pH 1.0,IS-RPB转速1 500 r/min,FeSO4加入量0.06 mol/L,H2O2加入量0.45mol/L,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4h.在该条件下处理DNT生产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8.95%,硝基化合物去除率达98.32%,BOD5/COD为 0.65.经该方法预处理后的DNT生产废水可适用于生化法进行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2.
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磺酸钠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成  秦大伟 《化工环保》2001,21(5):279-281
介绍了用溶剂析出法分离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磺酸钠生产废水中硫酸钠和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磺酸钠的新工艺。采用该工艺可回收废水中90%的硫酸钠和80%的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磺酸钠,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丙烯酸生产废水中苯系物、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等12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液液萃取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废水pH 7,分散剂甲醇加入量10 mL/L,盐析剂NaCl加入量300 g/L。各组分的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各组分的加标回收率为95.2%~116.0%,各组分的方法检出限为0.001~0.179 μg/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5%。该方法可用于丙烯酸生产废水中主要特征有机物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电镀污泥中铜和镍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酸浸#x02014;铜镍分离#x02014;净化除杂#x02014;沉淀制取硫酸镍的工艺从电镀污泥中回收铜和镍,分别采用硫化钠沉淀法和铁粉置换法研究电镀污泥酸浸液中铜和镍的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硫化钠沉淀法对铜和镍的分离效果较好,其最优工艺条件为:硫化钠加入量为理论需求量的1.2倍,硫化钠沉淀温度60℃,硫化钠沉淀时间30min。利用本回收工艺制得的硫酸镍产品中镍的质量分数为18%,镍的回收率达80%以上,铜的回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吴飞  张秋  周锐 《化工环保》2015,35(2):174-176
采用催化异构化、碱溶、脱色、酸析、过滤等工艺处理萘法苯酐生产废水,回收其中的富马酸。考察了碱的品种、碱溶pH、活性炭加入量、酸析pH等对富马酸产品外观质量和收率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氢氧化钠作为碱溶用碱,碱溶pH为6,活性炭加入量为0.5%(w),酸析pH为2。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富马酸产品外观为白色,纯度达到99.1%,产品收率为72.8%。按30 kt/a苯酐生产装置计,每年可回收富马酸660 t,年利润429万元。  相似文献   

16.
以N235为萃取剂、甲苯为稀释剂萃取模拟含盐酸性废水(简称废水)中的盐酸。最佳实验条件为:振荡时间20 min,初始废水中盐酸浓度0.75~2.45 mol/L,V(N235):V(N235+甲苯)=0.3~0.7,V(N235+甲苯):V(废水)=0.5~1.0。在初始废水中盐酸浓度为1.00 mol/L、不含无机盐、V(N235):V(N235+甲苯)=0.4、V(N235+甲苯):V(废水)=1.0的条件下,振荡20 min后萃取液中盐酸浓度为0.80 mol/L、n(盐酸):n(N235)=0.88。当废水中氯化钠浓度大于2.0 mol/L时,氯化钠的加入对N235萃取盐酸有促进作用;硫酸钠的加入对N235萃取盐酸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An acid–base-catalyst-based two-step biodiesel production experiment from soybean waste cooking oil was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which parameter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among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by using the Taguchi method.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were used to avoid a water-consuming homogeneous catalyst removal process. Ferric sulfate and calcium oxide were used as acid and base catalysts, respectively, for the heterogeneous reaction. Reaction time and methanol-to-triglyceride mole ratio were significant factors. The optimum parameters for step 1 (acid esterification) were 4 h of reaction time, 4 wt. % of ferric sulfate amount, a 16:1 methanol to triglyceride mole ratio, and 400 rpm of mixing speed, respectively. For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step,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was reaction time, and CaO amount was significant as well.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le ratio of methanol and oil was relatively less significant. Optimum parameters were 3 h of reaction time, 2 wt. % of CaO, and a 12:1 methanol to triglyceride mole ratio with mixing speed at 400 rpm in this experimental range.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aste cooking oil with 5.27 mg KOH/g of acid value was converted into crude biodiesel by a two-step process with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content reaching 89.8 % without any further post-pur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混凝-催化氧化法预处理氨基C酸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混凝-催化氧化组合工艺预处理氨基C酸生产废水,考察了混凝剂加入量、废水pH、氧化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混凝-催化氧化法预处理氨基C酸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为10%的FeSO4溶液作混凝剂,加入量为250InL/L;质量分数为1%的ClO2溶液作氧化剂,加入量为75mL/L;Ni/AC作催化剂,加入量为40g/L;废水pH为3.2;催化氧化反应时间为60min。在该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8.4%,BOD,/COD由原来的0.076提高到0.292,可生化性得到明显改善。Ni/AC催化剂连续使用7次后仍保持稳定的催化活性。经济性初步分析表明,1t废水的处理成本约为16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及改性蒙脱土为原料,纳米腐植酸为基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蒙脱土-丙烯酰胺/纳米腐植酸复合树脂(简称复合树脂)。考察了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初始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复合树脂分别吸附Ni~(2+)和Cd~(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35℃、吸附时间90 min、溶液pH为7、初始Ni~(2+)和Cd~(2+)的浓度分别为0.02 mol/L、复合树脂加入量16.7 g/L的条件下,Ni~(2+)和Cd~(2+)的吸附量分别为383.02 mg/g和359.27 mg/g;复合树脂吸附Ni~(2+)和Cd~(2+)的吸附等温线均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复合树脂重复使用6次,其对Ni~(2+)和Cd~(2+)的吸附量分别降低了17.1%和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