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天地     
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国际植物大会上,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指出,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球将近一半的陆地正导致自然界的动植物加速走向灭绝,如果这种状态继续下去,估计下世纪后半叶,将有1/3至2/3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卢布琴科指出,研究显示,地球正在逐渐失去保证人类生活素质的能  相似文献   

2.
浙江沿岸海域海洋动物体内的石油烃水平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报道了浙江沿岸32种海洋动物体中的石油烃含量。结果表明,海洋动物体内的石油烃含量明显有软体类>甲壳类>鱼类的趋势;海洋动物的石油烃含量还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其含量有定居性动物>游泳能力弱动物>游泳能力强动物的特征;比较了各类海洋动物内石油烃在浙江沿岸不同海域的含量水平,还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的海洋动物体内的石油烃含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渤海、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邻近海域(以下简称“三大重点海域”)等重点海域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但仍处在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仍是“十四五”时期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4.
网虫 《沿海环境》2000,(10):13-14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是一个拥有18000公里漫长海岸线的海洋大国,这片“蓝色国土”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国家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的海洋产业产值从80年代的不足100亿元,跃升为90年代末期的3500亿元。然而走向新世纪的我国“蓝色国土”的生态环境却出现了危机,根据十多年来的连续监测和研究显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正在呈继续恶化的趋势。 据第二次全国海洋环境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近岸海域的环境污染严重,个别海域滩涂已经成为无生物区;海洋生态系统退化,黄海、东海的大海洋生态系统和南海的珊瑚礁、红树林…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命的诞生地,人类的摇篮。今年被命名为国际海洋年,“4·22”世界地球日的主题确定为“海洋地质与人类”,“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又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联合国把目光聚焦于海洋,意在唤醒全人类的海洋意识。因为,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健康的地球;没有健康的地球,就没有健康的人类!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海洋  相似文献   

6.
海洋动物追踪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良 《世界环境》2004,(5):54-55
海洋捕鱼可谓人类最古老的谋生手段之一,经过千万年的发展,当代人类海洋捕鱼业的科学技术之先进可谓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人类突然发现,捕鱼技术手段再先进却无法掩盖或者解决一个令人焦虑的现实问题,即当代人类社会的海洋捕鱼谋生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其主要原因是海洋鱼类和其它动物的拥有量正在持续减少,原来经常出没于全球许多海域的鱼群现在也急剧下降,不少鱼种已经消失或者濒临灭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海龟和鲨鱼等海洋动物的拥有量在过去20年中竟然减少了90%。问题显然非常严重,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少珍贵海洋动物的绝种不是将来就是眼前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13,(1):15
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消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海洋经济在我国迅速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然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面临着严重威胁。当前,由于陆源排污压力巨大,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严重,我国近岸海域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也引  相似文献   

8.
数字     
《环境》2006,(11):11-12
14万平方公里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13日说,目前中国近岸海域受污染面积约有14万平方公里,海洋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些废弃物的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当这些废物和污水的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海洋便受到了污染。诸如海洋油污染、海洋重金属污染、海洋热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等等。受到污染的海域,会造成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人类的海洋生产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造成优美环境的破坏等。  相似文献   

10.
黄丹雯 《环境》2023,(9):33-36
<正>坐船来到阳江市双山岛附近的海域上,一眼望去,除了了无边际的蓝,还有一个个周长90米的大网箱呈现在眼前。这里的人说,由于周边无遮挡缓冲的陆地山川地带,使得阳江的海洋养殖区域成了名副其实的开放式养殖牧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地处广东中间地带的阳江,海洋面积全省第二,海岸线长度全省第四,大自然的馈赠,让阳江在发展海洋牧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 《环境保护》2013,41(1):23-25
了解环境水平,进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是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前提。我国近岸海域监测需要在法制建设、制度创新、能力建设、标准体系、强化科研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不断提高和加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我国的蓝色国土。国家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的加大以及沿海人口的快速增长,给海洋环境,尤其是给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以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近岸海域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  相似文献   

12.
《交通环保》2004,25(3):23-23
据报道,2 0 0 4年4月2 7日,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国家海洋局开展的“海盾2 0 0 4”专项执法行动和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开展的“保护蓝色国土—海盾2 0 0 4专项执法行动”的统一部署,结合青岛实际,正式启动“蓝箭行动”。此次“蓝箭行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查处重大海洋违法案件,进一步促进《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确保该市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青岛…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一些海湾、河口污染加重,近海赤潮发生越来越频繁,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海水养殖病害增多,甚至危害人类健康。为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对海洋环境监测的认识,增加投入,加强“热点”海域的监测,减少海洋灾害的损失;加强海洋生物监测,避免潜伏的海洋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环境》2012,(6):94-94
所谓海洋“死亡地带”,是指由缺氧导致的几乎所有形式的海洋生命都消亡的沿海水域。近几十年来,这一“死亡地带”的数量和范围都呈上升趋势,这将对商业渔业、自给自足渔业、娱乐渔业和人类健康带来更大威胁。地面径流中较高的磷含量主要来自农业化肥,磷被认为是形成这一死亡地带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海底质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收集我国沿海海域的海洋底质环境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资料 沉积物中的污染物质含量与底质类型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沿海海域底质环境现状和海洋沉积污染因子背景值的研究,结合对东海生物生态种群的研究,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砂、粘砂、粘土)分别制定不同的海洋底质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初步提出了一组数值。供有关部门制定“国家海洋底质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这是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也是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所表达的同一个心声。全人类都应共同关爱我们的海洋。地球是浩繁银河中人类唯一繁衍生息,创建文明的摇篮。然而,今天她已变得满目疮痍、遍体鳞伤...  相似文献   

17.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是建立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本文以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华白海豚为例,根据保护区管理层次的划分及海域特点,将海域划分为西港海域、同安湾口、九龙江河口、西南海域、东部海域、同安湾、大噔海域7个区域,采用专家调查法,估算不同海域对海洋保护区价值的贡献率与单位面积海域的价值,以及各海域中填海造地、港池/锚地、桥梁建设、采矿、修船/造船、旅游娱乐、海底工程、排污、航道、施工10大类人类活动对海洋保护区的损害程度,建立了生态损害补偿标准估算模型。以填海造地活动为例,计算了该活动对厦门海洋保护区不同区域的生态损害补偿标准。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目前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问题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城市污水海洋处置的思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结合国内外污水海洋处置趋势分析,针对甸沿海社会经济和环境特征,阐述排海工程在保护近海环境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并就海洋自净能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海工程的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完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开展海洋生态效应和污水海洋处置规划研究以及开拓资金渠道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大连市污染最严重海域的实际及航空遥感图象的综合解译,最终得出其不污染范围及污染程度等结论,为污水的治理、控制、监测及研究海洋自净能力等诸多诸多领域提供数学依据。实践证明,航空遥感技术是海洋环境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污染是最为严重的海洋环境损害之一,其发生带来了巨额的赔偿、补偿。因此,开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的专项研究十分重要,风险可保性作为确定保险标的的关键是研究的基础。本文运用法学及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风险基于可保性“经典定义”存在的不足,以及基于可保性“现代定义”优化的可行性。同时,运用海洋数值模拟技术,选取渤海为示例海域,分析了溢油污染损害风险影响范围的可预测性,论证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风险的可保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