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技术对经济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建设低碳城市不仅可缓解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还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总结了英国、日本、丹麦、美国等国家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针对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志华 《绿叶》2010,(8):71-77
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目的、内涵都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克服发展过程中碰到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都是发展新能源、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做到节能减排。另外,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都是城市.都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都必须作为整体一盘棋来考虑。对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有助于推进这些事业.但也都要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3.
低碳城市是一种实现低碳经济、进行低碳生产与消费、形成低碳生活、建设良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态体系的城市模式。通过调控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城市开放空间,有利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对低碳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郑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借助AreGIS9.3软件分析了郑州市绿地服务区的影响范围;最后基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原则提出四方面的优化建议——注重城市的生态设计;优化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实施适度的绿地容量限制;发展立体绿化与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齐晔 《绿叶》2010,(8):34-37
低碳蓝图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导致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低碳城的试点工作是地方政府积极抢先的发展契机.先天不同.其结果自然各具千秋。低碳城建设也没有必要太迷信发达国家.完美的样板是没有的.所谓国际经验,对中国而言.局限性远大于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5.
低碳发展是我国西部城市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全新探索,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目前,模式设计是发展低碳城市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综合发展低碳城市的手段和目标,考虑建设的动力和支撑系统,结合低碳城市的关键要素、实施领域和最终效果,设计提出了"六位一体—多元互构—渗透过渡"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的六大关键领域:碳汇碳捕捉、能源、产业、交通、建筑和生活等。兰州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对我国西部类似地区发展低碳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亿元环保投资投向明确目前深圳全市已有各类环境企事业单位120余家,从业人员6200人,拥有固定总资产3.5亿元,年创产值2.6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环保产业市场。“十五”期间,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资共计200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资(指市政府投资)、自筹资金(包括区政府投资和项目建设单位自筹)和引进外资三部分。分别占总投资的41.6%、56.6%和1.8%。200亿元环保投资,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及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政府投资主要…  相似文献   

7.
林蓓蕾 《环境教育》2010,(10):38-41
厦门作为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如何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方面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是摆在厦门人民面前的紧迫课题。因此,"全民低碳行动"得到厦门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凌宁 《绿叶》2014,(12):62-64
呈贡借鉴国内外经验,着力协调好新区城市建设与碳减排的关系,引入和采用TOD模式,即"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模式,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围绕交通枢纽来进行布局,低碳路网的规划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9.
《绿色视野》2011,(10):4-4
中国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趋势控股有限公司近日联合发起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城市蓝天计划”。计划将帮助全国百市、干县打造低碳城市,实现低碳产业结构转型。“城市蓝天计划”的实施,5年内将累计实现产值121.18亿元人民币,新增碳排放减少量65.58万吨,相当于6585公顷森林一年的碳吸附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低碳城市"在中国迅速升温,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但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看来,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已"脱靶".(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脱靶"是指脱离了低碳城市的"靶心".据专家说,国际公认的低碳城市标准,是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碳排放源的...  相似文献   

11.
生态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介绍了生态市的发展历程、内涵及意义,重点对我国生态市建设指标的修订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建设生态市需加强领导,确保生态市建设有序进行;编制建设规划,明确重点建设任务;完善公共参与机制、目标责任制和投入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缤纷资讯     
《绿色视野》2011,(5):62-63
国际资讯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近日在纽约举行,主题为"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论坛交流分享了世界各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先进理念、创新技术和最佳范例,发布了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测定城市温室气体的国际标准"和"可持续建筑指数"等标准体系的最新成果以及《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纽约宣言》。  相似文献   

13.
何建坤 《绿叶》2010,(12):48-51
中国面临的资源困境和减排压力,迫使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低碳城市。为此,我们需要大幅度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低碳的交通体系,低碳建筑模式和低碳社会的消费模式,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发展低碳新兴产业。最终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李钰 《环境教育》2012,(12):53-53
日前,江苏省连云新城低碳生态建设规划中期成果汇报会正式召开,标志着连云新城向宜居宜业宜游,绿色低碳、智慧集约新城的进程又加快一步。中期成果分析了连云新城的基本情况,在水资源利用、能源系统、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综合性防灾与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为连云新城构建生态共生、舒适宜居、节能低碳、先进智能的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任祥 《环境教育》2012,(7):54-55
正确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的关系,警惕和避免"城市改造改掉了文化"、"盲目模仿丧失了特色"、"规划决策忽视了民意"。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速进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城市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重视城市文化,留住城市记忆,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上的重大主题。认真研究这个主题,对于正确引导城市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以形成和强化自己的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警惕和避免三种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从可持续城市概念入手,根据可持续城市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从生态城市、紧凑城市、低碳城市和城市可持续性评价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我国可持续城市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探讨可持续城市研究的未来趋势,认为加强方法论研究、不同城市的实证研究、关注中小城市、跟踪调研建设中的可持续城市等是保障我国可持续城市理论研究取得实效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大庆市建设生态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类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环境的客观需要,是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全球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大庆市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创建生态经济城市推进吉林省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生态经济城镇建设的内涵和实质,指出了吉林省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基本模式和总体布局,结合吉林省实际,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作为参与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大的产业之一,应履行其生态责任,降低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而低碳景区建设是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内容。正能城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以零碳排放、零废物排放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目标。借鉴正能城市的发展理念,探讨建设正能景区的可能性,并提出了正能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以及正能景区建设的路径方法,以期能将这种新型的更为严苛的低碳发展模式在旅游业中进行推广,从而实现更高目标与要求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低碳农村建设是杭州市构建低碳试点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低碳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实际,对如何推进杭州市低碳农村建设进行了思考与探讨,并提出了实施"三农六化"的建设思路,即农业投入减量化、农业废物资源化、农村能源再生化、农村环境清洁化、农村土地绿色化、农民生活节约化,以及推进杭州市低碳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