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垃圾填埋场内部气全浓度等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垃圾填埋场监测井的设计与内部气体浓度的监测方法,比较了垃圾填场封场区与未封场区在内部温度、渗滤液的PH值及气体(O2,CH4,CO2等)浓度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差异,发现在不到3a的时间里五峰垃圾填埋场内部垃圾分解的程度就已达到束发解过程的中后期。  相似文献   

2.
垃圾填埋场内部CH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其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沸山市五峰垃圾清现场内部部分时段CH4浓度的监测,分析了在填埋场内部垃圾发酵过程中CH4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提出了利用某些统计曲线分别模拟或综合模块CH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的方法,应用表明:本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垃圾发酵主要内的CH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仅在垃圾发酵的尾声阶段,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有少许出人。  相似文献   

3.
建筑垃圾具有复杂的时空特征,其产生量、变化量难以估算和准确监测,测绘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建筑垃圾的多源遥感精准识别、堆放量和变化量的准确监测与模拟,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揭示城市建筑系统代谢机理的基础和关键。从多学科交叉视角,梳理国内外建筑垃圾空间分布、体量估算及变化监测与模拟的发展趋势和代表性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支撑环境保护和城市建筑代谢的深入研究。将建筑垃圾监测及其空间分布分为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辅助的遥感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建筑垃圾的体量估算方法包括基于统计数据和基于立体模型的估算方法。最后总结了建筑垃圾变化量动态监测和城市建筑代谢模拟的研究现状。通过系统分析和总结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对提高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的监管水平,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建筑代谢的交叉学科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佛山市垃圾填埋场地下废气组成与产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佛山市五峰山垃圾卫生填埋场安装地下废气监测井,对地下废气的组成与性质进行监测,在位于较迟填埋垃圾区域的监测井内,地下废气CH4、CO2的浓度较高,较稳定,在位于较早填埋垃圾区域的监测井内,地上废气CH4、CO2的浓度较低,变化也较大,且在最后一次监测中,井内的废气已失去了垃圾填埋场废气的特征,说明地下垃圾的厌氧分解过程已经完成或者厌氧环境已被破坏,前后只约持续了4a的时间,远低于预期所需的10-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挥发性有机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USEPATO-15方法对某垃圾填埋场填埋作业区、填埋场边界及周围敏感点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监测,研究垃圾填埋场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大型垃圾填埋场表面沉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17号填埋单元建造的2000m^2小型卫生填埋场及表面沉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沉降与拉圾的压实程度有关,在填埋过程中,垃圾被充分压实后,学降就相对较小,在所监测的2.5年时间内,最大螺旋沉降大于1m是垃圾填埋初始高度(4m)的25%,根据垃圾表面沉降的预测结果,讨论了老港垃圾填埋场的利用途径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海洋环境中漂浮垃圾的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环境中漂浮塑料垃圾的监测方法。目测估计法多用于宏观分析大区域漂浮塑料垃圾的数量;拖网法主要用来估计塑料颗粒物质的分布和数量;单位面积海滩调查法多用于塑料垃圾的统计计算。  相似文献   

8.
对拟建项目佛山白石坳垃圾填埋场所在地的土壤现状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为赤红壤和面砂土,现状良好,属于清洁级水平。采用污水灌溉土壤累积残留量模型,选取重金属作为预测因子,对垃圾填埋区及其附近土壤由于受垃圾渗滤液影响而产生土壤污染物的累积增量值进行了预测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累积增量与渗透系数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堆放场污染物产生规律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华北某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堆放场的渗滤液及气体污染物产生规律进行的调查、监测,认为这些垃圾堆放场污染物的产生规律基本与卫生填埋污染物产生规律类似,但堆放场稳定时间缩短为10a左右。  相似文献   

10.
水分监测是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考虑到现有监测方法不容易得到垃圾内部的水分分布情况,本文将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用于监测生活垃圾在厌氧填埋初期的水分分布和运移过程研究.通过建立室内厌氧填埋模拟柱,应用取样分析、时域反射传感器(TDR)、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等方法对生活垃圾在厌氧填埋条件下初期两个月的降解和水分变化过程进行了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生活垃圾处于好氧降解过渡至厌氧降解的阶段.随着垃圾的降解,含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第30d之后,柱体内部存在明显的水分运移现象.在柱体下部单元层中,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得到的垃圾电阻率值与时域反射传感器(TDR)测得的体积含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根据电阻率与体积含水量的拟合公式,得到了柱体下部单元的含水量分布和储存水量的变化过程.储存水量的变化过程与质量含水量计算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两者之间的可决系数达到0.9488.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在厌氧填埋初期,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可以用于监测垃圾堆体内的含水量分布和水分运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建筑垃圾产量不断增加,全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70%被垃圾所包围,其中建筑垃圾贡献率达到40%,而相比于部分发达国家,我国尚缺少针对于建筑垃圾的全过程实时监测与智能管控手段。将"BIM+GIS"技术引入建筑垃圾监管领域,并基于此技术建立建筑垃圾实时监测与智能管控信息管理平台,可实现对建筑垃圾的精准管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垃圾填埋场周围地下水监测结果的分析,阐述了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洋垃圾污染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是改善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国的海洋垃圾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工作需进行研究和实践.鉴于此,本文对中国海洋垃圾业务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对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体系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完善中国海洋垃圾监测与评价体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大型填埋场垃圾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在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建造了一座面积为3000m^2,高度为4m,内填生活垃圾10800t的小型卫生填埋场。对该卫生填埋场进行了40个月的监测,分析了垃圾中的总糖、总炭、挥发性物质和有机碳、生物可降解物含量(BDM)、粗纤维含量与填埋时间的关系。同时,也对1991年至1994每年4月份的填埋单元垃圾组成了分析。通过数学聚合,预测了填埋单元封场后的若干年内垃圾组成,对填埋场稳定化程度和垃圾矿化程度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该场的稳定化时间大约为22-23年,届时,该场的垃圾基本上达到无害化和稳定化,绝大部分可降解的有机物得到充分降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垃圾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监测结果的分析,阐述了垃圾填埋场以下水造成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医疗垃圾的现状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医疗垃圾的危害及现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论述,指出医疗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的区分和对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医疗垃圾的最佳处置方法是热解气化技术,医疗废水的处理方法应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医疗废物应该被合理处置、规范地科学地管理。  相似文献   

17.
浅谈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院的医疗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尽量地减少医疗垃圾的堆放、收集和运输环节,并尽快进行无害化处理,是保护医院和自然环境免受危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使用小型医用焚烧炉,就是对医疗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垃圾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多种微量金属元素 ,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分析这些元素随着产地及时间的差别 ,了解它们在垃圾中的富集量 ,对于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此通过连续监测 1年内某沿海城市若干地区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 ,得到了垃圾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原始数据 ,探讨了微量金属元素随来源和季节的分布规律 ,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鉴于现场人工调查手段对海滩垃圾的监测具有成本高、耗时长等特点,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海洋垃圾监测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为评估无人机遥感及机器学习技术在海洋垃圾信息收集与分析中的有效性,首先,本研究将无人机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结果与实地调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目视解译对垃圾的总体识别率达68.1%~75.1%,对各类塑料垃圾的识别率达38.9%~94.3%,说明无人机图像解译垃圾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其次,在目视解译无人机图像的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技术自动解译图像,该技术对各类塑料垃圾的识别准确率达77.9%~81.5%,回收率达45.6%~60.6%;最后,本研究将无人机遥感与机器学习技术运用于崇明岛岸滩的实地调查中,成功地实现了样区塑料瓶、塑料渔网、塑料浮球、塑料泡沫和浮木等多类垃圾通量和组成的快速统计与空间分布分析,并揭示了台风前、后岸滩垃圾的变化特征。本研究发展并验证了基于无人机遥感与机器学习图像解译的岸滩塑料垃圾监测技术,实现了垃圾数据的半自动化采集、识别与统计的完整监测过程,提升了监测效率。本研究发展的机器学习模型可解决海量、复杂无人机影像中垃圾的定位与识别需求,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  相似文献   

20.
以北方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为例,提出了一种由垃圾分布特征指导地下水监测方案设计及应用的新方法,结合新型单井多层监测井建井技术,对不同深度地下水进行了高效样品采集和检测。通过结合航空遥感探测技术与场地土壤钻探勘察数据的数值模拟计算,对垃圾总体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有效分析,确定了主要地下水污染源(腐殖土型垃圾)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一步结合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对场地进行了地下水监测方案的设计,建设新型单井三层监测井,分别对地下水监测井不同深度(6,12,18 m)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高效采集和分析。填埋场地下水监测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新方法为场地地下水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