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AT—CS吸附剂及其除铅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吸附剂在含铅溶液中的振荡实验,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AT)和钢渣(CS)混合吸附剂的制备条件及其除铅性能。确定出最佳条件为AT/CS混合比为1:1。3mol/l H_2SO_4处理480分钟并在105℃下热处理2小时。AT-CS吸附剂在良好扩散条件下,30分钟内可去除大部分铅,对铅的吸附容量高达670mg/g以上。  相似文献   

2.
啤酒酵母吸附放射性核素~241Am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啤酒酵母吸附2 4 1Am的可行性及各种反应条件对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起始浓度C0 为 17 5 4μg L— 4386 0μg L(2 2 2MBq L— 5 5 5MBq L)的2 4 1Am溶液中 (pH =1) ,加入约 2 1g L(干重 )的啤酒酵母 ,2 4 1Am的平均吸附率高达 99%,吸附量W为 7 4 5 μg g— 1880 0 μg g(干重 ) (0 94MBq g— 2 37 9MBq g) .吸附反应在 1h左右达到平衡 ,反应温度为 10— 45℃ ,最适吸附酸度为pH 1— 3,吸附量与2 4 1Am浓度成指数关系 ,符合Freundlich经验公式 .即使Au3 + 、Ag+ 浓度高于2 4 1Am浓度 2 0 0 0多倍时 ,对啤酒酵母吸附2 4 1Am也无明显影响 .  相似文献   

3.
采用射气闪烁法,测定环境样品中(土壤,矿物和植物)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方法准确、灵敏。其最低检测浓度为n×10~(-13)g镭/g。实验部分一、仪器与试剂 (一)仪器 1.FH-408自动定标器; 2.FD-125室内氡氘分析器。 (二)试剂 1.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无水碳酸钠均为化学纯; 2.氯化钡、盐酸均为分析纯。二、实验步骤 (一)样品预处理准确称取1g样品于50毫升铁坩埚内,置于550℃的马福炉内,灼烧20分钟后;加入5g过氧化钠,1g碳酸钠,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取自郑州市新密县王沟村的砂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DOM的理化指标测试,结合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震荡时间(0.25、0.5、1、2、4、6、12和24h)和温度(4、25、35℃)对提取砂土中DOM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5℃下,DOM样品的DOC含量在1 h内快速增加并在1 h时达到最大值的96%,UV_(254)在0.5 h内快速增加并在1 h时达到最大值,EC值在0~1 h内快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的89%。3个温度下的DOM样品UV_(254)和DOC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DOM样品中可能含有较多的共轭双键或苯环类的简单芳香族化合物,而且25℃下的DOM样品有机质含量高于4℃和35℃。紫外吸收光谱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快速减小,25℃的吸光度略高于其他2个温度。在25℃下DOM样品的3个类蛋白荧光物质(B_1、T_1、T_2类蛋白荧光峰)和类富里酸峰(A峰)的峰强均高于其他2个温度,可能是因为DOM样品在25℃下的高稳定性。因此考虑到DOM的环境稳定性,对砂土DOM提取的最佳震荡时间为1 h,最佳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5.
将在700℃干馏1小时的4~6目煤粒(灰分13%、固定炭57%和挥发物质30%)浸于含1.2%表面活性剂(聚氧乙撑一仲醇BT-9)的0.46%—V_2O_53%—H_2SO_4溶液中48小时,干燥,在空气中于350℃加热1小时,再次浸于0.046%—V_2O_53%—H_2SO_4溶液中,在N_2气流中于900℃加热。将含SO_22、H_2O10、O_26%,其余为N_2的气体在100℃通过其上3小时,SO_2的吸附量为8%,而没有表面活性剂的SO_2吸附量为5.6%。  相似文献   

6.
采用焙烧——浸出——净化——电解工艺对含铜烟道灰泥进行回收铜锌的工艺条件研究。实验表明,烟道灰泥在650℃焙烧2小时,然后采用20%H_2SO_4在固液比(S:L)为1:3.5和温度为60~65℃条件下浸出1小时,可获得Cu浸出率89%、锌浸出率95%的良好效果。同时,在pH-2、T=100℃条件下,对浸出液采用黄钾铁矾法除铁,使净化液中铁含量小于2g/L。该溶液经电解处理后,可获得电解铜和工业级硫酸锌产品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室摇瓶试验研究了温度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氧化亚铁的活性及对生物成因次生铁矿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SO4-H2O-A.ferrooxidans休止细胞体系中,低温明显抑制了A.ferrooxidans菌的氧化活性.培养5 d后,10℃和28℃体系中Fe2+氧化率分别为11.81%和100%.当温度从10℃(培养7 d)调至28℃后,Fe2+氧化率在1 d内就迅速上升到95.10%.Fe2+最高氧化速率依次为:10℃(培养7 d)+28℃(2.25 h-1)>28℃(1.42 h-1)>10℃(0.81 h-1).次生铁矿物XRD图谱表明,在9K培养基中,10℃条件下较低的Fe3+供应速率更有利于无定型施威特曼石的形成.而在28℃条件下,施威特曼石优先于黄铁矾生成,且随着时间延长黄铁矾结晶度愈来愈高.通过XRD图谱和SEM微形貌特征判断,28℃下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主要为施威特曼石和黄钾铁矾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与化肥混合对氨挥发和磷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生物炭化肥的加合作用,利用烟沫(YM)和酒糟(JZ)这2种工业废弃物及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JG)为原材料制成生物炭,同时将烟沫生物炭进行改性制成烟沫改性生物炭(M-YM),采用培养实验的方法,研究4种生物炭分别在不同化肥配比下,在一定时间内氨挥发和磷固定的规律,以期为生物炭的农业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4种生物炭与不同化肥配比下氨的累积挥发量和挥发率表现为A1 > A2 > A3(A1:2.25 g尿素;A2:2.25 g尿素+2.25 g氯化钾;A3:2.25 g尿素+2.25 g磷酸二氢钾),尿素中添加氯化钾与磷酸二氢钾减少了氨挥发,不同生物炭在所有化肥配比下氨累积挥发量和挥发率均表现为JZ > M-YM > YM > JG;②4种生物炭在B1、B2和B3(B1:0.4 g磷酸二氢钾;B2:0.4 g磷酸二氢钾+0.3 g尿素;B3:0.4 g磷酸二氢钾+0.3 g氯化钾)处理下磷的固定量均先增加后减小,随后在培养的第30~60 d所有处理的磷固定量随时间变化不明显,4种生物炭对磷的固定率均在B1处理时最大,在B1、B2和B3化肥配比下,4种生物炭对磷的固定率大小顺序均为M-YM > YM > JG > JZ.因此,在农业施肥中为降低氮肥中氨的挥发可在尿素中添加氯化钾和磷酸二氢钾,同时在磷的固定方面,可考虑增大生物炭的粒径以减弱其对磷的固定能力.  相似文献   

9.
鸡粪/木屑强制通风堆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鸡粪与木屑的体积配比为3:2的情况下,采用强制通风堆肥工艺考察了堆肥产品的物理化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堆肥的第2天就达到高温阶段(≥55℃)并能保持5d以上,局部温度达71℃,大肠杆菌由最初时的2.8×1010CFU/g降到试验结束时的1.8×102CFU/g。堆体温度的变化引起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发生变化。堆肥过程中有机质、C/N比、含水率、NH4+-N明显下降,而NO3——N的含量成上升趋势。pH在第1周内升高8.45,随后逐渐降低到7.22。在第43天堆肥产品的水芹种子发芽指数达到了92.2%,堆肥产品已经达到腐熟。  相似文献   

10.
罗飞  宋静  陈梦舫 《环境科学研究》2016,29(11):1651-1658
以玉米秸秆和城市污泥为生物质原材料,并于300、500、700 ℃下厌氧热解,分析生物炭和生物油中PAHs的生成、分配及毒性特征.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城市污泥在300~700 ℃下热解后分配于生物炭中的w(PAHs)分别为116.8~1 807和136.3~52 015 μg/kg,分配于生物油中的w(PAHs)分别为10 612~33 402和11 077~116 673 μg/kg.生物炭和生物油中以低环PAHs(2环~4环)为主,其所占比例分别为90.8%~99.6%和97.9%~99.5%.大部分PAHs分配于生物油相,生物炭中PAHs的残留量较小,其中,5环PAHs是生物炭和生物油中苯并芘毒性当量浓度(TEQBaP)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1.
将粒径<2mm的黑土填充土柱后,湿润至田间持水量(41%),分别在-10℃、-15℃和-20℃冷冻12h,于10℃解冻.为捕捉土壤水盐养分在土柱由外而内冻结过程中的再分布特征,在土柱渐次解冻过程中从外到内逐层剥离成六层(T1~T6),并进行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土柱最外层T1的含水率最高达48.9%~61.9%,而内核T6最干燥仅为29.3%~35%,其中-20℃冻结土柱在解冻后外层的水分富集程度最显著.电导率(EC)则表现为外层T1和内层T6偏高(53.9~66.4μS/cm和55.0~64.0μS/cm),而中间层T3偏低(53~56.5μS/cm),且-10℃冻结后各渐次解冻土层间的EC差异最显著.2)可溶性有机碳(DOC)由外层T1向内层T6逐渐降低,而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则由外层向内层呈现增多趋势,且冻结温度越低,DOC和SMBC在各解冻土层间的差异越明显.3)CO2释放速率表现为外层T1和内层T6较高(34~40.7μg/g和33.5~63μg/g),而中间层T4较低(23.7~25.0μg/g),且-10℃冻结后各渐次解冻土层释放的CO...  相似文献   

12.
江西德兴新建英安玢岩岩筒中的捕虏包体,象深钻一样提供了扬子准地台深部岩石构成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捕虏体是铁矿浆屑和铁铝榴石黑云母片麻岩。片麻岩所经历的变质作用事件,由老到新可表示为:PT_1~1—P_1~2—TP_2~1—P_2~2—TC_3—P_4~1—C_4~2。与TP_1~1和TP_2~1两个主要事件相应的变质矿物共生分别是Alm—Bi—Mt—Kf—P1—Q和Hc—Sill—Alm,相应地大致形成于600—700℃,3×10~8Pa,深12km和700°—800℃,>3×10~8Pa,深度≮20km。  相似文献   

13.
李惠娟  彭党聪  陈国燕  王博  姚倩  卓杨 《环境科学》2017,38(5):1997-2005
为研究如何控制部分亚硝化系统的稳定性,在高氨氮负荷[1 kg·(m~3·d)~(-1)]和不同的双重抑制策略下启动并连续运行两个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SBRs).结果表明在温度35℃±1℃,进水氨氮负荷为1 kg·(m~3·d)~(-1)的条件下,FA和DO的双重抑制和FNA和DO的双重抑制均可成功实现高氨氮废水稳定的部分亚硝化,出水NO-2-N/NH+4-N接近1,NO-3-N浓度接近于零,满足ANAMMOX反应的进水基质要求.R1反应器在DO和FA的控制策略下,亚硝氮氧化速率从28.16mg·(g·h)~(-1)减小到0.3 mg·(g·h)~(-1)(以NO-2-N计,下同),而氨氧化速率减小43.60%,最终稳定在20 mg·(g·h)~(-1)(以NH+4-N计,下同)左右.R2反应器在DO和FNA的控制策略下,亚硝氮氧化速率从12.37 mg·(g·h)~(-1)降至0.02 mg·(g·h)~(-1),而氨氧化速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45 mg·(g·h)~(-1)].DO和FNA双重抑制的系统与DO和高FA双重抑制的系统相比,具有富集时间短,AOB活性高,运行稳定性强等优点,更适用于启动部分亚硝化系统及维持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油脂高效降解菌处理含油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 4种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了 1 2种菌 ,考查了它们对含高浓度植物类油脂污水的降解能力 ,各菌种 72h内对CODCr超过 1 0 g/L油脂配水的去除率都接近或超过 80 % ,特别是编号为GSH -1 ,GSH -2 ,GSH -3的 3种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4 2 % ,92 9% ,92 5%。选用高效降解菌GSH -1进行了相关影响条件试验 ,发现表面活性剂对该菌降解油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该菌生长适宜条件为 :pH 6~ 7,温度为 3 2~4 5℃ ,油脂浓度 <2 g/L ,适宜条件下该菌在 3 0h内对餐厅实际含油污水CODCr的去除率达 86%。表明经筛选驯化所获得优势菌在高含油、含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去除油脂类污染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底泥中硝基苯的自然衰减及强化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配制的2种不同浓度(1000和100μg·kg-1)的硝基苯污染底泥,研究了4℃和20℃ 2种温度条件下硝基苯的自然衰减和生物强化降解情况.结果表明,2种浓度的硝基苯在4℃时有氧、缺氧条件下均无降解,20℃时有氧和缺氧条件下均有明显的降解;添加筛选出的混合降解菌可快速降解处于泥浆状的硝基苯.因而,对于受到硝基苯污染的底泥修复可充分考虑其自然衰减能力,降低修复成本.  相似文献   

16.
采用摇瓶实验,在170rpm、30℃下,以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SW-02为浸提菌株,研究氮源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浸提废旧印刷线路板覆层铜的影响。分析发现,以(NH4)2SO4作为氮源含量为1g/L时,浸提84h后铜浓度达到2.73g/L,铜的浸出效率较好。而采用(NH4)2HPO4作为氮源替代(NH4)2SO4,(NH4)2HPO4加入量在1g/L时效果较好,浸提84h后铜浓度达到3.52g/L。当(NH4)2HPO4在2g/L及以上时,会抑制细菌生长,导致浸出效率降低。实验结果表明,以(NH4)2HPO4作为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所需氮源,其浸出废旧印刷线路板覆层铜的效果优于(NH4)2SO4,最佳含量为1g/L。  相似文献   

17.
腈纶废丝的化学处理及产物的应用(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2 2 2 合成絮凝剂刘宇、褚庆辉[9] 使腈纶废丝与双氰双胺(DCD)在N ,N -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溶液中充分混合,在碱性条件下,升温到1 0 0℃,剧烈搅拌,反应4h后用盐酸中和,水洗,于5 0℃恒温下干燥过夜,制得絮凝剂PAN -DCD ,产品为黄色粉末,产率为89 7%,特性粘数为1 0 65ml/g(二甲基亚砜溶液,2 0℃)。该絮凝剂既可用于分散性染料废水的处理,也可用于阳离子染料废水的处理。图4即为PAN -DCD与聚丙烯酰胺(PAM)及I-DA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分散性染料脱色率的对照实验的除色率曲线。图4 三种絮凝剂用量对分散性染料废水脱色效…  相似文献   

18.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二胺为模板剂制备中孔硅HMS-1,采用焙烧和乙醇萃取的方法去除其模板剂,所得材料分别为HMS-2与HMS-3,并将四乙烯五胺(TEPA)与二乙醇胺(DEA)混合负载于3种材料上,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FTIR)与氮气吸附实验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改性前后的HMS对常压下低浓度CO2的吸附性能及再生能力.XRD与FTIR结果表明,TEPA与DEA已被成功负载到HMS孔道内.氮气吸附实验表明,保留模板剂和胺基改性后,材料的孔容显著降低.20℃下,初始浓度为10%的CO2在材料上的吸附量顺序为:MA-HMS-1(3.29mmol/g) > MA-HMS-3(2.7mmol/g) > HMS-1(1.88mmol/g) > MA-HMS-2(1.65mmol/g) > HMS-2(1.33mmol/g),模板剂的存在,不仅增加了CO2的吸附位点,还对混合胺改性的HMS吸附CO2起到了协同作用.在20~75℃范围内,MA-HMS-1与MA-HMS-3受温度影响最明显,65℃时吸附量达最大值;随着温度的升高,HMS-1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持续降低;MA-HMS-2的吸附量基本不变.含胺基的4种材料(HMS-1、MA-HMS-1、MA-HMS-2与MA-HMS-3)在80℃下拥有优良的再生性能,经4次循环再生后,MA-HMS-1的再生率为97.5%,高于MA-HMS-2(83%)和MA-HMS-3(84%),保留HMS的模板剂对材料的再生性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KMnO4原位化学氧化法处理污染地下水中的氯代烯烃已被证实有效可行,但是反应中产生的MnO2沉淀会影响修复效果,延长修复时间. 采用KMnO4氧化法处理水溶相的PCE(四氯乙烯),研究了添加HMP(六偏磷酸钠)和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对该反应的联合效应. 结果表明,离子强度对MnO2沉淀的生成影响显著,离子强度越高,MnO2沉淀生成得越快. 在20℃, ρ(PCE)初始值为20mg/L,n(KMnO4)∶n(PCE)为15∶1,离子强度为0.1mol/L的条件下,单独添加HMP可减少反应过程中MnO2沉淀的产生,ρ(HMP)为0.1g/L的条件下,24h内没有产生MnO2沉淀;单独添加SDS可增加Cl-生成量,在ρ(SDS)为1.0g/L的条件下,Cl-生成量增加了8.2%,但会增大MnO2沉淀的生成速率;在同时添加HMP〔(ρ(HMP)为0.1g/L)〕和SDS〔(ρ(SDS)为1.0g/L)〕的条件下,Cl-生成量增加了7.5%,并且24h内没有产生MnO2沉淀,表明二者同时添加既可提高PCE的去除率又可减缓MnO2沉淀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实验室培养与实测河流水文参数校正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神府—东胜煤矿内乌兰木伦河对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度常数K_1,4℃时为0.200(1/天);根据野外水团追踪实验结果,用Streeter—Phelps水质模型,按二维最优搜索法,确定了窟野河的k_1值,4℃时为0.131(1/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