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故障树分析法 ,对炼化企业中导致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地预防危化品事故,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基于AQ 3013—2008和GB/T 33000—2016两个现行标准,根据事故致因"2-4"模型,以事故分析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两个标准的差异性并将关键要素整合,构建了危化品事故根本原因的判定标准,并应用该判定标准对2012—2017年间我国发生的8起危化品事故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即确定安全管理体系的缺欠项。结果表明:整合后的判定标准在确定危化品事故根本原因时更为全面,其中每起事故案例补充的判断标准项占总判断标准项数量的比例为25%~40%,平均值为32%。强调指出危化品企业必须注重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加强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系统、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的建设,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以促进危化品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硫化氢是我国化学事故发生率最多的危险化学品之一,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石油"12·3"井喷事故中,硫化氢中毒导致243人死亡,1万多人不同程度受伤.近几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多起硫化氢中毒窒息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在安全生产事故研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理论指出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并从因果发生的角度阐明了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以及这些因素与伤害之间的关系,但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思想因素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安全思想恰恰是事故发生不可忽视的层面,人的思想决定人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表现。本文通过安全哲学的视野,从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及安全文化建构的层面探讨了企业员工的安全观,并通过量化分析构建了企业员工的安全思想模型,以期定量地把握企业员工的安全思想状态,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意识,从而实现企业对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对2010—2015年我国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泄漏事故数量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危化品泄漏事故混沌时间序列模型,预测了未来3年我国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的数量,并以2016年我国发生的危化品泄漏事故数量的实际值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数量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度指标达到97.52%,拟合效果较好,说明所建立的危化品泄漏事故混沌时间序列模型可行;2017年和2018年我国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数量的预测值分别为932起和924起,相对2016年会有小幅度上升,其原因与中小型化工企业数量在我国化工企业总数中占比较高有关,这为研究我国危化品泄漏事故的发展趋势与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某石化企业1985-2012年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原因、作业类型、岗位分布和防护措施等,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20世纪80-90年代是硫化氢急性中毒事故的高发期;检维修作业事故发生率高;违章作业、缺乏安全教育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设备的防腐蚀设计、密闭化生产、加强管理是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高温作业的不舒适性,会使员工在作业过程中频繁摘掉安全帽,给员工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为预防员工因安全帽佩戴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针对企业员工在高温作业下的"脱帽"不安全行为,结合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基于2-4模型分析了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行为的不安全动作原因、习惯性行为原因、组织管理行为原因、安全文化原因,结果表明: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生理异常、安全心理消极,导致其不安全动作;间接原因即习惯性行为原因是员工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习惯不佳;组织管理行为不当是其根本原因;安全文化欠缺是其根源原因。从改进安全帽的设计、纠正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习惯、健全并完善安全帽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预防高温作业下员工"脱帽"不安全行为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研究导致煤矿透水事故的影响因素,以100起典型煤矿透水事故案例为样本,归纳整理出煤矿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基于改进的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MI)模型,结合煤矿透水事故特征,在修正和补充人为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改进HFACS-MI模型的煤矿透水事故致因体系,最后根据卡方检验和让步比分析了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以及各致因层级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煤矿透水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决策型差错、认知型差错和习惯违规表现最为突出,工人的准备状态和精神状态不佳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最直接原因,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是导致煤矿透水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容易引起组织氛围缺失和组织过程漏洞,从而造成不安全的领导行为,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应用STAMP模型,对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进行了分析,分别从物理层、操作层、管理层考察了导致事故的控制缺陷、情景因素,找出了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案例应用结果表明,STAMP模型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分析事故,不局限于技术层面,分析的视角更广,并考虑了各方的交互反馈、系统动态变迁等系统性因素和事故发生的情景(背景)因素,提高了事故分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石化领域事故调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出发.探讨了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个人因素与事故发生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不同的个人因素对于潜在危险的感知认识的作用和影响以及由此而决定的工作行为的安全程度;讨论了以控制导致事故发生的个人因素为出发点.用以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提出在现代安全科学领域中,不仅要解决职工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更要强调职工个人的社会性,在工作之中的成就感,被尊重的程度.这样才能达到充分激励职工、加强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中毒事故频发,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分析导致有限空间作业中毒事故发生的风险因素,可实现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并能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结合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以及相关国家标准、文献,选取了30个影响有限空间作业中毒事故的风险因素,邀请专家通过德尔菲法最终确定了16个主要风险因素,并将其分为人员因素、管理因素、设备因素、有限空间自身因素4个层面;通过分析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建立邻接矩阵,并引入解释结构模型(ISM)理论计算生成可达矩阵,再通过集合运算对风险因素进行层次化分析,从而构建解释结构模型(ISM);根据ISM将风险因素划分为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和根本影响因素,并针对根本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用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为企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102起水煤浆气化装置事故统计数据,从事故类型、事故发生位置、事故造成后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备事故和操作事故是水煤浆气化装置事故主要类型;发生事故较多的装置部位主要有高压煤浆泵、中控DSC、气化炉煤浆管线、气化炉烧嘴、氧气调节阀、棒磨机和洗涤塔等;事故造成的后果主要为气化炉停车和气化炉跳车,设备设施有缺陷、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以及误操作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结合事故原因,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水煤浆气化装置事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单位.班组安全生产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基.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企业安全生产事故90%以上是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原因引发的.这些事故95%以上又发生在车间、班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呢?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工作实践,就班组"三违"心态做一简单分析,探讨班组"三违"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化工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导致危化品事故频发,因此建立危化品事故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2006—2014年我国发生的危化品事故起数为原始样本,建立预测模型,并以2015年我国危化品事故实际起数为验证样本,对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危化品事故灰色残差马尔科夫预测模型精度合格,可用来预测我国危化品事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安全标准化处作为全国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技术支撑单位,具有基础知识扎实、现场经验丰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研发、服务团队,致力于研究符合中国实际的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方法,为提升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而服务。主要业绩1.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评审。  相似文献   

16.
通用航空飞行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作用路径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通用航空事故率较高,原因之一是事故原因分析不彻底,缺乏不安全动作对组织内其他事故致因作用路径的分析,使通用航空事故预防存在漏洞。为了完善通用航空事故原因分析方法,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依据统计了1997—2010年我国共发生的38起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分析了事故的基本特征,确定了人的不安全动作分类原则,归类并统计了事故中人的不安全动作及对其他事故致因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不安全动作原因可归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章行动和不违章4类,其中违章操作是发生频数最高的原因类型;不安全动作对其他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有直接作用,对间接原因和安全管理体系缺欠有反馈作用,并明确了作用路径中对应的关键人员,可为通用航空事故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企业开展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探讨黑龙江省浩良河化肥厂李锋多年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使用(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  相似文献   

18.
2017年河南濮阳第三实验小学发生了校园踩踏事故,事故导致2人死亡、20人受伤,中小学校园踩踏问题重回人们关注的焦点。为防治和减少中小学校园中踩踏事件的发生和危害,采用事故树-层次分析法分析了中小学校园踩踏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化描述。即先通过事故树分析法得到中小学校园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再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到各影响因素的重要度排序。结果表明: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的致因为硬件设施不足是主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直接原因,人的安全意识不足是次要原因,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根本原因。依据踩踏事故安全评价的结果,提出了中小学校园踩踏事件的预防策略,以为相关部门预防和处置踩踏事件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化工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全面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通过国内外过程安全管理要素比对和现状分析,剖析我国化工行业过程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过程安全管理在我国化工行业应用的几点思考,包括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过程安全认知、培育人才,从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过程安全管理要求,全面落实过程安全管理要素,构建过程安全数据库等,以期社会多方合力不断提升过程安全管理水平,全面遏制化工危化品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化工实验室事故屡禁不止,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评估实验人员可靠性,进一步管控化工实验室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标准化工厂人因可靠性分析(SPAR-H)方法,结合化工实验室人因失误的特点,确定了更加适用于化工实验室的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依据"S-O-P"认知模型对人因失误类型进行划分;然后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